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假皇孙 > 221 朱棣的图谋

大明假皇孙 221 朱棣的图谋

簡繁轉換
作者:花间无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11 11:59:4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清晨。

东方欲晓。

朱允?从咸阳宫给薛妃请安出来,去咸阳宫给老朱请安。

现在,他的时间犹如停滞在了同一天,

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

早晨卯初起床,习武,用早膳,去给薛妃请安,去给老朱请安;

回来读书、练字,用午膳;

下午读书,习字,批阅外面送来的文书,练武,用晚膳;

去给薛妃请安,给老朱请安,就寝。

现在御史的眼珠子似乎都盯在了进京的藩王,还有他和朱允?的身上。

即便什么没干,藩王也没被弹劾了一个遍。

幸好老朱护犊子,近三个月的时间还没有藩王被公开惩罚。

朱允通有些烦躁,皇宫犹如牢笼。

明明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做,却因为局势不明朗,只能暂时观望。

他将这段经历当做了一种磨难,刻意让自己去习惯,尽可能保持心境的平和。

路上他遇到了朱允?、朱允?兄弟。

“二哥。”

“三弟。”

“三哥早安!”朱允?上前恭敬地施礼。

“四弟!”朱允?揉了揉他的脑袋。

自从太子去世,朱允?不仅自己来请安,每次还带上了他的幼弟。

大家表面上都很客气,尽量在人前维持兄友弟恭。

朱允?每次都乖巧地叫一声“三哥”,

但是他疏离的眼神,偶尔无法掩饰的仇恨,朱允?很清楚,这孩子被朱允?灌输了不少扭曲的事实。

~

乾清宫门前,藩王们都已经到了。

除了老五周王有些黑瘦,其他都是胖子。

在秦王的带领下,他们正准备进殿。

朱允?心中觉得好笑,自从藩王进京之后,每次早晨请安最早的就不是朱允?了,而是这些藩王。

他们宁肯敲开宫门也要早点进来。

在“孝”的道路上,从来都是拥挤不堪的。

兄弟三个上前和藩王们见礼。

藩王们对朱允兄弟三人都很客气,叔侄一番客套,吹捧,乾清宫门前一片祥和。

单看藩王现在和蔼可亲的样子,谁能相信他们杀人如杀鸡。

朱允?看到了队尾的朱植、朱权、朱松哥仨,上前和他们打了招呼。

乾清宫的侧门打开了。

在秦王的带领下,众人鱼贯而入。

老朱已经坐在了御座上,看着儿孙,心情有些复杂。

难得这么多人聚在这里,他能享受一下天伦之乐。

可是为首的却驾鹤西去了。

请安后众人正要告退,朱允?却从袖子里拿出一叠纸,双手奉上,

“皇爷爷,这是孙儿与?儿一起抄写的《陀罗尼》。”

朱允?知道,朱允?一直在抄写佛经,现在竟然连弟弟都带上了。

朱小二在作秀的路上越走越远。

不过他不羡慕,“孝”这条赛道是朱小二的,他一点也不感兴趣。

周云奇接过去,呈给了老朱。

老朱翻了翻,蝇头小楷十分工整,不禁连连点头,

“炫儿,你们兄弟用心了。”

朱允?矜持地谦虚了几句。

朱棣咳嗽一声,面带惋惜地说道,

“父皇,御医说,炫儿长时间抄佛经,甚至熬夜抄写,已经伤及了眼睛。”

“父皇,儿子听了十分心疼。”

说到这里,朱棣的眼圈甚至红了。

朱允?心中冷哼,

朱棣这个老阴比!下绊子来的真快!

这句话看似关心侄子,其实很损的。

抄经是孝顺,是对亡父的悼念,但是如果损害了眼睛,味道就变了。

现在的儒家经义并不是那么迂腐,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为了抄经伤了眼睛,那就是“愚孝”。

老朱有些意外,

“哦??儿,眼睛怎么了?”

朱允?急忙拱手解释,

“皇爷爷,孙儿的眼睛没事。御医的本意是想让孙儿多一些休息时间。”

老朱合上佛经,温和地劝道,

“炫儿,还是要多注意。这样吧,?儿还小,抄经的事情就别带他了。”

“你呢,自己也要控制时间,眼睛要是伤了就难治了。”

“孙儿谨遵皇爷爷圣谕。”朱允?乖巧地回道,心中却恨的咬牙切齿。

朱棣的一句话就让他的“孝行”成了罪过。

做戏要做全套,抄经只能身体力行,这种事别人无法代劳,不然要被皇爷爷知道了就麻烦大了。

这次他足足抄了六天才完工的。

尤其是弟弟还小,开始经常抄错字,每次错了都要从头再来,

长时间写字,眼睛都要瞎了,捏毛笔的手指现在还酸疼,却被朱棣给坏了好事,这次白忙活了。

朱允?心中怒火翻腾,表面上又只能装作风轻云淡的样子。

~

老朱拿出一份奏疏,

“朱允?,蓝十七的案子结了,你看看吧。”

朱允?急忙上前接过,仔细翻了一遍。

方三承认,是受赌坊的一个管事指使,故意给蓝十七下套,企图迫使他就范,拿出短枪抵债。

幸好蓝十七比较硬气,即便卖了房子,亲戚朋友都借遍了,也没有偷短枪去抵债,接着就东窗事发,被开除出护卫队伍。

当锦衣卫去找赌坊管事的时候,管事已经逃走了。

追查了这几天,终于找到了,不过已经死亡,仵作断定是被人勒死的。

方三和这个人是单线联系,线索在这里断了。

陛下的御批是方三斩首示众;关闭赌坊,赌坊的掌柜到管事,全部流放。

朱允通还了奏疏,

“皇爷爷,孙儿会命令护卫,小心使用短枪,确保短枪不丢失。”

朱元璋点了点头。

朱棣开口劝道,

“?儿,火枪威力巨大,肯定有不少人盯着。你的护卫带着这么多短枪,万一丢失一把,被有野心的人拿去仿制,危害就大了。”

“这会危及朝廷安危,还是交给朝廷处置吧。”

朱允?在一旁睁着无辜的眼睛,安静地看戏,

心中却很开心,你们撕咬吧,咱就看着。

朱允?笑了笑,你没有,别人就不能有?

“四叔,可能你久不在京城,还不清楚其中原委。咱配备的短枪,是父王当时同意的。”

“二哥,当时你也在场,是不是?”

???

朱允?心中不悦,你们撕咬就是了,拉着我干什么,

但是他又不能否认,太子的批准文书是有档可查的。

“呃,三弟说的是!”

朱允?不情愿地给老三背书,心里比吃了屎还难受。

朱棣是有备而来,他查过当时的文书,上面有一个漏洞,就是没说明准许持有的数量,

“?儿,太子估计是给你一把枪当玩具,而不是一次配备了近四十把。”

朱允通看了看他,可是不是四十把,咱的仓库里可是有上百把短枪,

“四叔,是小侄发明的火枪,父王担心宵小拿不到火枪而去打小侄的主意,这才给的短枪。”

朱棣笑了,

“这是京城,就在陛下的眼皮子底下,能有什么危险?”

“再说了,你还是个孩子,少出宫不就行了。”

朱允通看了他一眼,淡然地问道:

“既然没什么危险,四叔担心短枪干什么?”

朱棣被噎住了,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反驳,

神情不禁有些尴尬,这孩子真是伶牙俐齿啊!

朱允?又给老朱解释道,

“皇爷爷,这短枪护卫白天会随身携带,大家一起行动;他们不当值的时候,会统一入库,专人看管。”

现在太子不在,只好给老朱详细解释自己是如何小心使用的。

老朱沉吟了一下,

“行吧!自己小心一点儿。”

老朱都发话了,朱棣没再反对。

老朱该去上早朝了,众人齐齐告退。

出了乾清宫,

朱棣伸手拍拍朱允?,

“炫儿,注意身体啊!你看看你这小身板,不行啊!”

朱允?向一侧躲避,躲开了朱棣的熊掌,不满地叫道,

“四叔!你拍的我好疼!”

众目睽睽之下,朱棣有些尴尬,

他也不敢太过分,又转头对朱允通笑道,

“?儿,护卫配枪的,皇子皇孙之中你可是独一份,还是一人双枪。”

“你不错啊!叔叔们在边疆杀敌都还没有呢。”

有的藩王默不作声,大步赶路;

也有几个藩王当时就有些吃味了,跟着嚷嚷,甚至要求朱允匀给他们几杆短枪。

朱允?看了朱棣一眼,“羡慕吧?”

“羡慕!大家都很羡慕!”朱棣笑着大声道。

朱允?挑挑眉毛,不由地笑了,

“羡慕就去找皇爷爷要呗,这玩意又不是我负责生产的。’

秦王在一旁咳嗽一声,

“老四,别和孩子说这些了,出宫吧!”

他和朱允?、朱允?都没什么交情,也不是想出手帮忙,

他很清楚老四的打算,老四是盯上了皇座。

他自己无缘皇位,也不想让别人顺心了,出口干涉纯粹就是要恶心一下老四,仅此而已。

朱棣没有理会他,也没再说话,跟着众藩王出宫了。

朱植几个未就藩的则站住了,送走了几个哥哥,

看着哥哥们远去的身影,朱植他们很羡慕,因为他们就藩的时间又推迟了。

他们哥仨本来是要今年就藩,

朱植过去是卫王,封地在中原,三月份被改封为辽王,和宁王作了伴。

但是现在要等太子八月安葬,

八月天气已经很冷了,尤其是朱植、朱权的封地都北方,早已经天寒地冻,

他们的就藩时间只能推迟到了明年的春天。

朱植他们回了后宫。

朱允?去大本堂读书。

朱允?、朱允?则回了东宫。

朱允?牵马出宫,出了东华门,汇合了蓝九和他们,

每个月的初一、初五、十五,他都会去给太子上香。

今天是初一。

蓝九和招手叫来一个壮实的年轻人,

“殿下,这位就是新的蓝十七。”

蓝十七上前躬身施礼,

“属下蓝十七拜见殿下!”

“好,以后跟着九和。”朱允?点点头,

“九和,老十七如何了?”

“禀殿下,他被锦衣卫放了,拿着殿下赏赐的钱财,带着妻儿回了老家。”

“哦?回老家了?”

“殿下,他的老家在沂州府。”

“好。”

朱允?心中不禁摇摇头,他并不看好蓝十七的选择。

他给的钱财足够他们一家在京城很体面地生活了,还有昔日袍泽的关照,下一代的未来也会有了着落。

这小子却偏要回老家,远离了蓝九和这些关系,从头开始。

只能说各人各命吧。

朱允?翻身上马,

“走吧,去灵谷寺。”

难得出宫一次,朱允?放慢了马速。

一路晃晃悠悠到了灵谷寺,朱允通意外地看到了朱允?的马车,朱小二竟然已经到了。

朱允通不禁笑了笑。

朱允?为了一个“孝”字,着实下了不少苦功夫。

他每天上午雷打不动的来灵谷寺,给太子的灵柩上香,还亲自抄写佛经。

太子对孩子很温和,很少疾言厉色,朱允?伤心难过是人之常情,

但是难过成这样,就有些作秀的成分了。

进了停灵的大殿,朱允?已经坐在蒲团上。

两侧有和尚在念经超度。

蓝九和他们上香后就退出大殿,在外面守护。

朱允?上前敬了香,也在蒲团上坐下,

朱允?转头低声招呼了一声,

“三弟。”

“嗯,二哥。”

之后两人各自安坐。

这里檀香缭绕,梵音入耳,洗去了一身的暑气,

朱允?的心渐渐平静下来,一动不动地坐着,犹如老僧入定,

清晨听藩王们聊天,倭寇袭击了苏州,杀伤居民,抢夺财货,后被太仓卫击败。

大明开国之后就开始禁海,倭寇肆虐的厉害,

朝廷宁愿花费重金,养了二十多万军户来对付倭寇,却不愿意开海。

还有藩王制度、军户制度,这些都是在给明朝的毁灭添砖加瓦,

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

自己不掌握皇权,任何努力最后都只是徒劳无功,甚至还将自己搭了进去。

估计等太子下葬之后老朱会揭开谜底,到底选择谁来做新的继任者。

朱棣回了燕王府,直接去了书房。

道正在翻看往来的书信。

朱棣一屁股坐下,

侍女送上冰镇的酸梅汤,朱棣端起来一饮而尽。

“道,有什么重要的消息吗?”

道拿出一封信,递给了朱棣,

“王爷,北平府来信了,目前火铳用的钢,和百炼钢不同。”

“百炼钢太脆了,反而不如青铜。”

“而火铳用钢无论是韧性,还是硬度,都远比青铜更好。’

朱棣捏着信,心中有些失落。

本以为没有炼钢作坊,但是可以用百炼钢,无非是多养一个工匠的问题。

他不由地长叹一声,

“这个朱允?的脑子是怎么长的啊?”

道衍缓缓道,

“殿下,贫僧获得的消息,炼钢的一些想法来自朱允?殿下,但是作坊是一个叫关志平的大匠作建立起来的。”

朱棣点点头,

“朱允?为了得到他的效忠,竟然不惜得罪了蒋琳。”

他看了信,又随手丢在一旁,

“这小子有魄力,是个大患啊!”

还有那个朱允?,现在很有“孝顺”的名声,也是个祸患。

大哥真是好命,两个孩子都这么精明。

相比之下,自己的三个儿子,也就老大长了脑子。

朱棣有些郁闷了。

道衍又说道,

“王爷,之前冒充车夫进了炼钢作坊的细作,昨天被抓了。”

“他进去了几次?”朱棣对被抓不感兴趣,只想知道获得了多少东西。

“王爷,一共进去了两次。”道衍拿出一张纸递了过去,

“王爷,这是他第一次去的时候绘制的图。”

朱棣接了过去,图纸上一个奇形怪状的大罐子,一旁注释“炼钢高炉”。

“人被送去锦衣卫了?”

“王爷,当场证明是假冒的车夫,士兵就将他给砍了。”

道行说的很平淡,没有一点惊讶和悲伤,似乎杀了一个和他们无关的人。

明面上确实和他们无关,

即便锦衣卫去查,也查不到燕王府。

朱棣摇摇头,随手将纸丢了,

“没有什么用。”

这只是个外形,里面长什么样都不知道,连仿制都无从下手。

道衍低声问道,

“王爷,确定要进炼钢作坊搞破坏吗?那可是陛下看重的地方。”

朱棣冷哼一声,

“本王就是要砸了炼钢作坊,让陛下不放心朱允?,将炼钢作坊收归朝廷。”

“咱得不到,也不能让这小子把持了。”

道也附和道:

“王爷,如果收归朝廷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好渗透了。”

朱棣愣了一下,仔细琢磨,道行说的很有道理。

炼钢作坊就是个聚宝盆,可以随便定价,

这么大一块肥肉一旦收归朝廷,王公大臣肯定眼珠子都红了,只要不是个智障都会立刻扑过去,

那个时候,管事、账房、匠作,甚至守门的士兵,都来自不同势力,

作坊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反而容易下手。

那时,作坊的人数也会翻上几番,甚至燕王府都可以渗入进去,

不像现在,作坊犹如铁桶一般防守严密,想进去当个铲煤的小工,都要查祖宗八代。

朱棣哈哈大笑,

“道衍,你这么说还真有道理!那就更有必要去捣乱了!”

“给它捣鼓出一个大?嗦子!”

朱棣兴奋地拍着大腿,似乎看到北平府的一个秘密的地方,炼钢作坊拔地而起。

道衍沉吟了一下,缓缓道,

“王爷,贫僧派人去盯着了,他们进出大门都要回应口令了。”

“尤其是经常有朝廷的人去拉货,有煤矿、冶铁作坊的去送货,进去都要口令。”

“贫僧现在命令他们,记下每一次的口令。”

朱棣微微颔首,

“善!”

有人设定口令会有一个习惯,上半句和下半句会有关联,很容易猜测到。

作坊的守卫不会是精锐,这种可能性就更大了。

正午的阳光十分毒辣。

朱允?留在灵谷寺吃了素膳,之后会等下午暑气散了才回去。

朱允通则直接回了别院。

今天要处理的事情不多。

他正在处理文书,老吴送来了情报。

一共就两张纸,

第一张只有两句话,翻译出来就是琉球的人已经在山南站稳了脚跟,有了自己的宅子、土地、货仓和码头。

这个进度已经超过了朱允通的预料,虽然只是站稳了。

但是他们已经有了火枪,占领山南是很轻易的事情。

张庆松是个将才,他丝毫不担心后续的进攻。

按照这个进度,估计入冬的时候就能全部控制琉球了。

但是自己还能等到那个时候吗?

朱允?叫来了许小棠,

“记得你说过,你有个本家想做海贸?”

“殿下,就是奴婢的九叔。”

“多大了?”

“殿下,他今年三十九岁。”

“开过船吗?”

“禀殿下,他之前上过海船,跑过五年呢。大明立国后,一直在长江跑船。’

朱允通算了一下时间,大明禁海不过十年左右,五年这个时间差不多。

“咱可以让他去海贸。”

“殿下,真的?”许小棠惊喜地问道,

九叔可是一直惦记大海,

可惜国朝禁海,他只能眼馋,现在连大海都见不到。

朱允?提醒道,

“但是这一去,可能十年就无法和老太公见面了。还要携带家眷一起去。”

如果可行,就安排去琉球,

那是大明的属国,不受大明海禁的影响,

虽然和大明不能大规模贸易,但是和其他国家可以啊。

海贸不仅带来财富,还能促进当地造船业的发展,积累航海人才。

许小棠迟疑了,这事她无法做主,

“殿下,奴婢需要回去问问九叔的想法。

朱允?点点头,

“嗯,你去问问。他可以带上同伴。但是不需张扬。”

朱允?打开第二张纸。

纸上只有一首诗。

是李白的《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这个就不需要翻译了。

按照和老钱的约定,如果有要事需要相见,就随便写一首李白的诗。

朱允?站起身,招呼了蓝和他们离开了别院。

戈江茶楼。

雅间,朱允?已经见到了老钱。

老钱躬身道,

“殿下,之所以请您来,是因为外面有关于您的传言。”

“都有什么内容?”朱允有些好奇。

“殿下,说您沉溺于奇技淫巧,荒废圣人之说。”

朱允通有些意外,舆论战都用上了?

“查到源头了吗?”

老钱摇摇头,

“殿下,目前还没有,属下正在盯着。”

“现在不仅有殿下的传言,还有朱允?殿下的。”

“传言说他伪善,打着孝顺的幌子,是伪装的孝顺。”

朱允?笑了,

“虽然不排除其他人煽风点火,在中间挑事。不过朱棣的嫌疑最大啊!”

老钱躬身问道,

“殿下,您要不要请应天府的邓辉知事出面,抓几个传播流言的?”

朱允?摆摆手,

“不用。他们传播的力度太小啊,你让手下跟着推波助澜就行了。”

“请殿下示下!”老钱有些不明所以。

朱允?解释道,

“他们不是说本王好营造吗,你们就把本王创造的东西吹嘘一番就行了,尤其是和百姓有关的。。

这个是自己擅长的,他不觉得是个缺点,事实上也在影响百姓的生活,

老钱明白了,

“殿下说的是,现在应天府做棉花的,用的都是殿下的轧花机。开饭店的,也大多烧蜂窝煤,不少柴禾了。”

“军队有了火枪,能更快地平息叛乱,百姓能安居乐业。”

“这个就有太多能说的事了。”

朱允?笑道,“正是如此。”

“殿下,关于朱允?的传言,咱们要不要火上浇油?“

“不用。咱们人手有限,先把关键的做好。”

说了最紧急的,老钱又说了第二件事,

“殿下,蓝十七被诱骗赌博的事情,属下查了,是赌坊的人给他下的套。”

“赌坊已经被锦衣卫查封了,明面上的东家也被抓了,幕后的东家看似和燕王府没有什么关联,其实曾是燕王手下的兵。”

朱允?微微颔首。

这和自己差不多的习惯,都喜欢用老兵来做事。

“上午见到陛下,已经看到了锦衣卫的惩罚,这批人基本都是流放去边境的卫所了。”

“就是不知道幕后的这个东家呢?”

老钱摇摇头,

“事发之后,那人就消失了。要么外调去其他地方了,要么就是灭口了。

老钱说起了第三件事,

“殿下,炼钢作坊外屡屡有人窥视。甚至有人费尽心思,花高价成为送货的车夫,进入了炼钢作坊。”

“不过在他进入第二次的时候被发现,核实是假冒的后,被士兵斩杀。”

朱允?捧着茶杯陷入沉思。

炼钢作坊有什么值得偷窥的?

放你进去随便看,你也看不明白的。

“老钱,你说他们想干什么?技术不是看一下就能学会的,钢锭那么沉,一个人也搬不动。”

老钱摇摇头,

“属下以为,他们最大的嫌疑就是想偷艺,只是他们低估了炼钢的难度,以为和炼铁差不多。”

“其次就是想搞破坏,自己没有,别人也休想有。‘

朱允?喝了茶,

“本王会让人告诉老关,让炼钢作坊通知各合作的作坊、铺子,送货的人必须固定。

“殿下,要不要抓一批?”老钱询问道,“只是现在抓,估计他们知道的也不多。”

朱允?放下茶杯,摆了摆手,

“先不用抓。不许他们进作坊,但是暂时给他们偷窥的机会。现在进出大门是要口令的吧?”

“是要口令的,殿下。”

“本王下午会去一趟作坊,命令他们将口令改简单了,简单,易记,有规律。”

老钱眼睛一亮,

“殿下,这是要钓他们一把?”

朱允?点点头,

“是啊,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无论是想偷艺,还是想做什么,他们总是要进去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