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诸天影视从四合院开始 > 第四十一章 黎明初现

诸天影视从四合院开始 第四十一章 黎明初现

簡繁轉換
作者:洒家要吃肉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8-20 15:18:21 来源:源1

贺秀莲紧紧地将杂志抱在怀里,仿佛抱着最珍贵的宝物,用力的点头,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下来,那是喜悦、自豪与幸福的泪水。

贺家湾因为这小小的三本杂志,再次陷入了巨大的轰动。消息像长了翅膀,迅速地传遍了柳河镇,甚至传到了县里。

公社办公室那本被精心装裱在玻璃框的《魔都文艺》,简直成了最热门的“景点”,每天都有十里八乡的人特意跑来看稀奇,听识字的干部或者知青念上几段。

然而让大家都未曾预料到的是,《少年犯》引发的轰动,早已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远远超出了小小的贺家湾甚至是整个晋西,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全国蔓延。

魔都,《魔都文艺》编辑部。主编钟望阳的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信件几乎将他淹没。电话铃声更是此起彼伏,这些天几乎没有停歇的时候。编辑们个个忙的脚不沾地,脸上却洋溢着前所未有的兴奋和激动。

“钟主编!邮局又送来两麻袋的读者来信,全是关于《少年犯》的!”年轻编辑小陈气喘吁吁的报告,脸上是难以置信的亢奋。

“钟老!上影厂的同志想约见你,询问一下《少年犯》影视改编的可能性!”

“钟主编!各大新华书店都在催问加印,首印50万册,不到一周时间就告罄了,印刷厂那边现在已经在三班倒了!”

钟望阳站在窗边,望着楼下巨鹿路上比以往更加拥挤的人流,很多都是闻讯赶来买杂志的读者,听着身后嘈杂却充满生机的汇报,一向沉稳的他,此刻也难掩激动,手指微微颤抖。

50万册!一周售罄!还在疯狂加印!这个数字在文学期刊普遍复刊不久,尚在摸索的1977年年末,简直就是天文数字,是爆炸性的成功!

《少年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沉寂已久的华夏文坛轰然作响!它引发的讨论是全方位、深层次的。

首先是题材的突破性,如此直接深入地描写少年犯罪和少管所生活,在“伤痕文学”尚未形成明确概念的初期,其大胆和真实令人震惊!它彻底撕开了一个被刻意忽视或者简单化处理的伤口。

其次是人物的震撼力,方刚、萧佛、沈金明、暴连星......这些失足少年不再是符号化的“坏分子”,而是有血有肉、有迷茫、有痛苦,也有微弱光点的复杂个体。

冯志学这个“燃灯者”般的管教干部形象,更是颠覆了人们对“管教”的刻板印象,充满了理想主义的人性光辉。

再次是思想的深度,作品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控诉和煽情,而是深刻剖析了社会、家庭、教育等多重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合力”,并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救赎”与“希望”的主题,呼唤理解、关怀和改造的力量。这种深度,在当时

的作品中极其罕见。

最后是这部作品的文学魅力,叶晨用他扎实的笔力、细腻的心理刻画、真实的环境描写和富有张力的情节,让这部作品不仅思想深刻,也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艺术感染力。

全国的报纸、广播纷纷报道和评论这部横空出世的作品,赞誉者称其为“新时期文学的报春鸟”、“直面现实的勇气之作”、“闪耀着人道主义光辉的杰作”,赞扬《魔都文艺》的胆识和眼光,没有让这部作品变成沧海遗珠。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质疑和批评的声音,毕竟不论是什么时代,都不缺那些杠精的存在。某些人认为这部作品“暴露阴暗面”、“基调不够昂扬”、“对犯罪少年过于同情”等等。但这些声音,反而更加剧了讨论的热度。

最直接的效果是,《魔都文艺》的声望瞬间达到了顶点!复刊首期便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让无数同行侧目和艳羡,主编钟望阳的名字也和《少年犯》,和作者叶晨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更重要的是,《少年犯》的成功,如同一块投入冰面的巨石,彻底打破了文学期刊复刊初期普遍谨慎、保守,多以刊登诗歌、散文、报告文学为主的局面。

它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小说,尤其是直面现实,具有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的小说,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读者们渴望看到这样的作品!

《人民文学》、《收获》、《十月》、《当代》......这些重量级的文学期刊紧随其后,纷纷调整自己的选稿策略,开始在版面上显著位置推出重磅小说。

一场以“伤痕”和“反思”为基调,但题材和风格日益多元化的小说创作热潮,在《少年犯》的引领下,轰轰烈烈的拉开了序幕!华夏当代文学的新时期,由此真正进入了加速道。

而在黄土高原的腹地,贺家湾那间点着煤油灯的土坯房里,叶辰放下了一封钟望阳寄来的、充满了激动与祝贺的长信。

信里详细描述了《少年犯》引发的巨大轰动,惊人的发行量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赞誉。钟望阳在信末再次激动地写道:“小叶!你开创了一个先河!《魔都文艺》和你,都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上!历史会记住这一刻!”

叶晨将信递给身旁的妻子,贺秀莲借着灯光,一字一句地读着,脸上的表情从震惊到喜悦,再到无与伦比的自豪。她放下信,看着丈夫在灯光下轮廓分明的侧脸,眼中充满了崇拜与爱恋。

“晨哥,你真了不起!”贺秀莲轻声说道,语气无比真诚。

叶辰握住妻子的手,微微一笑,目光却投向了窗外深邃的夜空。星光闪烁,如同无数双注视着这个时代变迁的眼睛。

《少年犯》的轰动,是叶晨计划中的重要一步不假,但却绝非终点。因为他知道更大的历史浪潮即将拍案而来,恢复高考的钟声即将在不久之后响彻神州大地,而他已经做好了和心爱妻子并肩迎接这场命运之战的准备………………

一九七七年年十一月十九日清晨,贺家湾还笼罩在初冬的晨雾中,但公社小学那几间充当考场的土坯房外,已经聚集了神色各异的考生。

他们中有稚气未脱的本地青年,有风尘仆仆赶来的其他村落的知青,更多的是像叶晨这样扎根多年的老知青,只不过大多数人眼神里都混杂着紧张,期盼和一丝茫然。

叶晨和贺秀莲并肩站在人群中,显得格外平静。四年的挑灯夜读,无数个煤油灯下与公式、古文、政论相伴的夜晚,早已将知识刻进了骨髓里,充足的准备给了他们强大的信心支撑。

贺秀莲的手心里虽然微微有些汗,但那更多的是一种尘埃落定的激动。准备了这么久,终于要迎来这最终的检验。

她侧目看向丈夫,叶晨的脸上依旧是那副风轻云淡的神情,仿佛即将走进的不是决定命运的考场,而是去田间巡视一番。这份沉稳,无形中也抚平了她心中最后一丝细微的紧张。

“晨哥,我们进去吧。”随着铃声响起,贺秀莲轻声说道。

“嗯,照常发挥就好。”叶晨轻轻点头,握了握妻子的手,传递着无声的力量。

考场内氛围肃穆,油印的试卷散发着淡淡的墨香,监考员神色严肃地宣读着考场纪律。随着开考的哨声响起,笔尖划过粗糙纸张的沙沙声,瞬间变成了主旋律。

叶晨光可是名副其实的高考钉子户,参加过的高考没有十次,也有八次了,一颗大心脏早就被千锤百炼。无论是审题、落笔都行云流水,思维清晰的如同在梳理早已烂熟于胸的脉络。

贺秀莲那边也很快就沉浸其中,那些在丈夫的指导下,反复背诵过的知识点、演练过的题型,在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下,被迅速唤醒、重组、精准输出。

一九七七年的高考和后世不大一样,分为初试和复试,为的是筛掉滥竽充数的那一批。初试结束后是十天的等待期,即便是这十天,叶晨和贺秀莲也没有浪费,在紧张的复习中倏忽而过。

当公社的广播喇叭里用激动的,有些变调的声音,播报出初试成绩,并念到“叶晨同志,全县第一名!”、“贺秀莲同志,全县第四名”时,整个贺家湾再次沸腾了?上一次是为《少年犯》的轰动,这一次是为这对两口子在知识

殿堂门口创造了奇迹!

“老天爷!双喜临门啊!”贺耀宗笑得合不拢嘴,逢人便夸她女儿和女婿有出息。

“县第一和第四?还是在咱贺家湾考出来的?这......真是文曲星下凡了!”

“难怪王主任给批假,就这本事,搁谁谁不供着好好复习?”

公社主任王满屯更是笑得红光满面,亲自把复试通知、准考证和那张至关重要的“高等学校招生考生志愿表”送到了叶晨和贺秀莲手中。他拍着叶晨的肩膀,嗓门洪亮的说道:

“好小子!给咱贺家湾、给咱公社争了大光了!安心复习!需要啥尽管开口!这一个月你们的工分照算,生产队的活不用操心!”

同村其他几个也过了初试的知青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王满屯自然是看出了他们的小心思,把眼睛一瞪,呵斥道:

“看啥?眼馋?你们要是也能考进县前五,老子也给你们批假!现在老老实实干活去!复习?晚上点灯遨游自己想办法去!”

结束了喧嚣,回到那间熟悉的土坯房里,煤油灯再次点亮。贺秀莲珍而重之力将准考证、复试通知放好,光落在了那张油印的志愿填报表上。

密密麻麻的学校名称和专业,让她感到一阵眼花缭乱,她抬起头,眼神里满是依赖和信任的问道:

“晨哥,这.......这么多学校和专业,我们该填哪儿?我都听你的。”

叶晨看着妻子信赖的眼神,心中暖流涌动。他拿起那份表格,目光平静地扫过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名字:北大,清华,复旦,南开,南大......这些后世学子眼中的顶尖学府,此刻在表格上熠熠生辉,散发着无与伦比的吸引

力。

然而,叶晨的目光却并未在这些名字上过多的停留。他的手指缓缓下移,最终坚定地落在了表格中部,一个看起来并不那么显赫的名字上??黄原大学。

贺秀莲顺着丈夫的手指看去,眼中闪过一丝明显的困惑和惊讶,这个选择完全出乎她的意料,虽然婆婆在那里担任图书管理员,但是据她所知,这所学校和燕京、魔都那些大城市的学校没法比啊,她觉得只有那里才能配得上

自己和丈夫的努力。

贺秀莲虽然不谙世事,但是也从广播和人们的议论中知道这些名校的分量,她带着不解问道:

“晨哥,为啥不填清华北大?或者复旦南开?那都是顶顶好的大学啊!咱俩的分数应该够得上吧?”

叶晨放下表格,握住妻子的手,他的眼神在灯光下显得深邃而睿智,带着一种超越时代的洞察力,声音沉稳地耐心解释道:

“秀莲,清华北大,复旦,南开,确实是顶好的大学,这点自然是毋庸置疑。但有时候咱们选择学校,不能只看它当下的名气大小,更要看它未来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或者说它是否最适合我们未来的路。

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尽快回城,拿到城市户口,把星宇接回身边,彻底改变我们和孩子的命运,你说对吗?”

贺秀莲用力的点头,这一直是他们奋斗的核心目标,从来都不会改变。

“那么,选择黄原大学,恰恰能最快、最稳妥的实现这个目标。”叶晨的语气斩钉截铁。

“为啥?”贺秀莲更困惑了。

“因为黄原大学的特殊性!”

叶晨压低了声音,仿佛在揭示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小声说道:

“它虽然地处陕北,名气和那些顶尖大学比不了,但它有一个极其特殊的“隐性福利”,它是我们国家唯一一所由那位亲自命名,亲手缔造的大学!它的根脉直接连着格命圣地!”

贺秀莲的眼睛不由得微微睁大,朦胧间她似乎捕捉到了什么。叶晨的声音带着一种洞悉规则的冷静,轻声道:

“这种特殊的政治地位和历史渊源,决定了它的毕业生,尤其是品学兼优,表现突出的毕业生,在分配工作时,往往会受到格外的重视。

简单的说,就是更容易留在城市,分配到更好的、更稳定的单位,甚至进入体制内核心部门的机会也更大!

这比单纯去一个名气大,但是毕业生多如牛毛、竞争激烈的顶尖大学,对于我们这种毫无背景的知青来说,反而是一条更稳妥,更快速的“通天梯”!”

叶晨的分析如同拨云见日,贺秀莲眼中的困惑迅速被震惊和恍然大悟取代。她从未从这个角度思考过问题,在她看来,上大学就是学本事,哪个学校教的好就去哪个。

可丈夫的话,却让她看到了隐藏在学校名气背后的、更现实也更重要的“分配”规则。

叶晨继续加码,他指着表格上的专业,看向妻子,眼神温柔而带着鼓励:

“而且你看,我打算报中文系,这既是我擅长的,也是当前国家急需人才的方向。思想解放的浪潮已经掀起,文学、宣传、教育域都需要大量新鲜血液,从黄原大学中文系毕业,带着《少年犯》作者的光环,我的起点会非常

高。

至于你,秀莲,我觉得教育系非常适合你。你性格温柔而有耐心,又经历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切身体会,将来当一名老师,教书育人,把知识传递给更多像我们一样的孩子,意义非凡。

而且教师工作稳定,有寒暑假,也更方便照顾孩子,还有妈在身边帮衬着你,你觉得怎么样?”

贺秀莲的心被叶晨描绘的未来蓝图填满了。回城、户口、接回星宇、稳定的工作......这一切都变得如此清晰而触手可及!

尤其是“当老师”这个提议,让她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悸动和向往。她用力点头,眼中再无一丝疑虑,只剩下全然的信任和认同:

“嗯!晨哥,俺听你的!你说报哪儿就报哪儿!你说学啥就学啥!俺就想当老师!”

叶晨欣慰地笑了,他拿起笔,在那张决定命运的志愿表上,郑重地在“第一志愿”栏里,清晰地写下了:

叶晨:黄原大学中文系

贺秀莲:黄原大学教育系

笔尖划过粗糙的纸张,发出沙沙的轻响,仿佛刻下了通往新生的印记。

填好志愿,贺秀莲小心翼翼地将表格收好,仿佛捧着稀世珍宝。她看着丈夫在灯光下坚毅的侧脸,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感。

跟着这个男人,从贺家湾走到黄原,从结婚生子到《少年犯》轰动全国,再到如今即将迈入大学校门。每一步,他都走得如此坚定,如此有远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