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诸天影视从四合院开始 > 第七十八章 关系是要维系的

诸天影视从四合院开始 第七十八章 关系是要维系的

簡繁轉換
作者:洒家要吃肉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9-25 04:09:18 来源:源1

马国雄的通知倒是下达了,可是这个通知却像一块突如其来的石头,把正有些魂游天外的徐治功给砸了个措手不及,此时他心里顿时乱成了一团麻。

自从全市范围内开始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徐治功的心思就压根没怎么放在公社的具体工作上。

以前在石圪节公社,他和白明川搭班子,虽说也有磕磕碰碰,但好歹互相支撑着,工作还能推得动。

后来,白明川先是到了县里,那时候徐治功心里虽然有点不是滋味,但也能勉强按耐得住,觉得两人差距虽然有,但还不算是太离谱。

可是让徐治功没有想到的是,白明川竟然像是坐上了火箭,没过多久又被调到了黄原市里,直接成了副书记。这一下子,两人之间的差距瞬间就从隔着几层台阶,变成了一道深不见底,难以逾越的鸿沟。

这个消息对于徐治功的打击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摧毁性的。他感觉自己像是被遗弃在了原地,眼睁睁地看着曾经的搭档一路高歌猛进,飞黄腾达,而自己却在这小小的公社里打转前途,似乎一眼就能望到头。

巨大的打击让他整个人都变得比较颓废,感觉如今的一切,在他眼前都变得索然无味,甚至是有些可笑,自己就算再努力又能怎样?怕是再怎么也追不上白明川的步伐。整天忙忙碌碌处理这些鸡毛蒜皮,到最后能有什么出

息?

县里的通知摆在他面前,徐治功第一个反应是烦躁和抵触,他皱着眉头,粗略的扫了一眼文件上的标准,“产粮一万斤,或者是钱五千元”,这让他心里更是凉了半截。

石圪节公社在全县范围内都属于吊车尾的存在,底子薄,土地贫瘠,责任制才实行了一年,虽说百姓种地的产量也增加了,可是哪那么容易就冒出这么多的冒尖户?

“唉......”

徐志功长长地叹了口气,将文件随手扔在了一旁,身子向后靠在椅背上,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眼神空洞。他感到了一股深深的无力感和厌倦感,此时自己的老搭档可真幸福,不用再为这种基层的琐事烦心了。

徐治功心烦意乱地在办公室里了几圈,最后还是强打着精神,让人去把副手刘根民叫了过来。

刘根民这人以前是公社的文书,为人踏实肯干,常年在下面几个村子跑,对各家各户的情况摸得门儿清,眼下这件事也只能先问问他,看能不能?出几个像样的富裕户,来应付这次活动。

没过一会儿,刘根民就脚步匆匆的赶来了,身上还带着从村里带回来的尘土气息。两人关起门来,对着县里的通知发愁。

徐志恭皱着眉毛,将文件推给了刘根民,然后说道:

“根民,你看看,咱们公社眼下这情况,你心里是最有效的,看看能不能找出几个够格的?”

刘根民仔细看了看文件,脸色也凝重了起来。他沉吟了半晌,摇了摇头说道:

“徐主任,这标准可不低啊。咱们公社底子薄,责任制也才搞了一年,家家户户刚缓过点劲儿,来能吃饱饭就不错了,一下子要拿出这么多余粮或者现钱,难啊!”

徐治功有些烦躁地抓了抓头发,然后说道:

“就算是难也得找啊,县里说了,一个公社都不能交白卷,所以咱们得想办法呀。”

徐治功焦躁地在办公室大小的空间里踱着方步,忽然他眼睛一亮,停下脚步,看向了刘根民,然后说道:

“诶,我怎么把双水村给忘了?对,双水村!田福堂那老小子不是把村子搞得挺红火吗?我听说咱们公社就属他们村今年光景最好,就算真找富的冒尖的,从他们村子里找,准没错!”

他越说越觉得有道理,甚至带着点期待凑近了刘根民,问道:

“还有啊,根民,我记得你那个同学孙少安家!他们家不是去年就张罗着开砖窑吗?那买卖听着就大!你还帮他们从供销社跑过贷款吧?这搞砖窑的,一年下来挣个五千块钱,还不是轻轻松松?他们家肯定够格!”

没想到徐治功这话一出口,刘根民脸上非但没有豁然开朗,反而露出了一脸苦涩无奈的笑容。他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深深的惋惜,说道:

“徐主任,您快别提孙少安家了!您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双水村去年一年整体是不错的。

田福堂确实有本事,村子里的小日子过得比别的村强一大截,我也常带人去学习。可是这孙家......唉,现在是驴粪蛋子表面,光看着是风光里头,早就空了!”

刘根民看着徐治功有些疑惑的眼神,详细的解释道:

“他们家那砖窑是投了大本钱,可是这运气也背啊!头一摇大砖就烧砸了,整整几万块砖全都成了废品!本钱赔了个精光不说,还欠了一屁股的饥荒!

咱们供销社的贷款、跟亲戚朋友借的钱,到现在都还没还清呢,这其中还有我的一份呢!别说年收入五千块了,他们家现在能把这窟窿给堵上,不让人天天上门催债,就算是不错了!这事村里人都知道,我还能不清楚吗?”

徐治功一听,心里面刚刚燃起的一点希望,瞬间又熄灭了,脸色愈加的难看,说道:

“这......这可咋整?连双水村都找不出个像样的,别的村那就更别提了!”

不过刘根民被徐治功这么一提醒,倒是想起了另外一茬。他否定了孙家,却立刻提出了一个新的人生:

“徐主任,孙家虽然是不行了,但双水村现在倒还真有个现成的富裕户,而且不是小腹,是真正的大户啊!”

“谁?”徐治功连忙问道。

“贺家醋坊的贺耀宗,贺老汉!”

刘根民轻呷了一口茶水,语气肯定的说道:

“这可是咱们公社最早开始折腾副业,做买卖的人家!人家那醋坊开了两三年了,名声都传到外线去了,据说原东县都跑来到他们家进醋呢!

这一家子买卖做的稳当,而且是越做越大,别说年收入五千块了,我估摸着他们家现在说是万元户都绰绰有余!在整个石圪节公社,要是连贺老汉都够不上这富裕户的标准,那恐怕就真找不出第二家了!“

徐治功的眼睛顿时又亮了起来,贺家醋坊他也早有耳闻,毕竟这可是在县广播站广播过的,他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连忙说道:

“贺耀宗?对对对!我怎么把她给忘了?好,太好了!根民,你赶紧去落实一下,摸摸底,看看贺家具体的情况。要是真像你说的这样,那咱们公社这回能不能交差,可全指望他了!”

刘根民带着任务,亲自来到了双水村贺家醋坊,找到了,贺耀宗老汉委婉地说明了来意,希望推举选他们家作为公社的富裕户,去参加县里的活动。

贺耀宗听完刘根民的话,最初的反应是明显的错愕,甚至是有些抵触。他放下手中正在擦拭的醋坛子,脸上写满了不情愿。

贺老汉性格沉稳内敛,一辈子信奉?不露白,闷声发大财的道理。即使这两年靠着醋坊,家里积攒下了一份令人羡慕的家业,他也始终保持着低调,从不张扬。

在他看来,被推出去参加这样不必要的活动,如同被架到火上烤,不仅过于招摇,更容易遭人嫉妒和惦记,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在这一点上,他和原世界里那个明明不够标准,却想方设法甚至硬凑,也要去县里露脸显摆的孙少安,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因此,贺耀宗在面对刘根民的劝说时,连忙摆手推辞:

“刘主任,这.......这可使不得啊!咱就是个小本经营的醋坊,赚点辛苦钱,勉强糊口罢了,哪里够得上啥富裕户了?公社还是另找更合适的人家吧!”

说着,贺耀宗还找了些借口,比如说醋坊规模小,利润薄等等,试图婉拒这份突如其来的荣誉。

刘根民磨破了嘴皮子,贺耀宗就只是不松口。无奈之下,刘根民就只得回去向徐治功汇报。

徐治功一听就急了,贺家要是再推掉,那石圪节公社可就真找不出能达标的人了,到时候他这张脸在县里就成了鞋垫子了。

情急之下,徐治功亲自出马,来到了双水村。他还特意叫上了支书田福堂一起,希望能借助田福堂在村里的威望,共同做通贺老汉的思想工作。

在贺家那间飘着浓郁醋香的糖屋里,徐治理功摆事实,讲道理,甚至带上了几分恳求的语气,说明这事关公社的集体荣誉。田福堂也从旁劝说,讲的是宣传责任制好政策的机会,是光荣的事情。

但贺耀宗依然是顾虑重重,主要是怕树大招风,毕竟嗡嗡嗡才过去了几年,他有这种保守的想法丝毫不为过,场面一时陷入了僵局。

就在这时,田福堂突然灵机一动,他对着贺耀宗说:

“老哥,我看这事啊,你也别光自己拿主意,你家女婿叶晨,他是省报的记者,那是见过大世面,有大学问的人。要不你托人给他个信儿?问问他的看法?听听他是咋说的?”

贺耀宗觉得支书田福堂这话在理,女婿叶晨看问题确实比他们这些老庄户人家透彻,于是他便拉着大女儿贺秀英,在刘根民的陪同下,赶紧去公社给叶晨挂了个电话,说明了一下情况。

叶晨在省城接到电话,仔细听了老丈人的担忧和公社的意图后,沉吟了片刻。他并没有直接告诉贺耀宗,该答应还是拒绝,而是从更长远,更宏观的角度,隐晦的给出了自己的分析。

叶晨在电话里对着老丈人贺耀宗说道:

“爸,您的顾虑我是明白的,怕太招摇。不过您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想想,对于双水村尤其是公社的这一层关系,我们能维系好还是尽量维系好,这未必是坏事。”

叶晨点到即止,没有往深了说,但他话里的意思,贺耀宗慢慢品了出来。将来家里说不定有个什么大事小情,需要村里公社行个方便、出把力的时候,现在配合一下工作,结个善缘,或许将来就能用得上。

接着,叶晨光又宽慰起老丈人关于对露富的担心:

“至于您怕被人惦记,这个嘛......时代确实不一样。在南方那边有个养猪的叫黄文新,一九七八年就成了万元户,当时报纸都登了,这是光荣,是国家鼓励劳动致富的榜样。

咱们凭自己双手光明正大挣来的钱,偶尔配合政策“光荣”一下,问题不大。说不定这还是件好事呢。

而且过几年政策更活了,向农转非户口这类事情,可能就需要村里公社出具证明,盖章同意。到时候现在这点配合,说不定就能派上大用场。”

叶晨的这番话,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贺耀宗的心结。他仔细琢磨着女婿的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光想着藏富避祸是旧眼光了。

如今,政策鼓励致富,与村里和公社搞好关系,也是为将来铺路。尤其是女婿,最后那句关于农转非的暗示,更是让老汉心头一动。

挂断了电话,贺耀宗脸上的愁容散去了。回到家后,他对着还在等待消息的徐治功和田福堂点了点头,语气平和了许多:

“徐主任,福堂老弟,我想通了。既然是公社的需要,也是为了宣传,那这个富裕户我家就当了吧。至于需要咋配合,你们说我照办就是。”

徐志工和田福堂一听,顿时喜出望外,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是落了地,事情终于迎来了转机。贺耀宗的决定,不仅解决了公社的难题,也为双水村未来的发展埋下了一个伏笔。

四千会期间,原西县城仿佛划分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那些来自各公社各大队的普通社队干部,比如石圪节公社的徐治功,依旧遵循着往年的惯例,自己背着铺盖卷前来报到。

七八个人挤在一间有小学教室临时改层的宿舍里,睡在硬板床或者课桌拼成的床上,条件简陋,洗漱都要排队。

而那些被推选出来的富裕户们,则是享受到了前所未有,非比寻常的礼遇。他们被统一安排住进了县招待所,两个人一间房,房间里不仅有干净的床铺,甚至还配备了在当时看来非常稀罕和奢侈的沙发。

这些人吃饭也不用去大食堂排队,而是在招待所专门开设的小餐厅里,有专门的炊事员为他们做饭炒菜。

在社会物质条件尚且普遍匮乏,大多数人还在为温饱奔波的背景下,这些率先通过劳动致富的农民,实实在在的感受了什么是尊敬,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而又略带拘谨的光彩。

会议间隙,当他们胸前佩戴着印有代表证三个字的醒目红纸条走上街头时,立刻就会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连那些身为公家人,每个月有固定几十元工资收入的人们,都忍不住用羡慕,甚至略带嫉妒的眼光打量着他们,私下里议论纷纷:

“瞧瞧人家!这才叫本事!咱们辛辛苦苦干一辈子,怕是也未必能攒下五千块钱哩!”

人们的价值观念,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过去,村里最受尊敬的是那些积极分子、劳模之类的先进分子先进分子;而现在,越来越多仰慕的目光,开始投向了那些腰包里实实在在揣着钱,有能力改变自身

和家庭命运的能人身上。

贺耀宗老汉被安排和柳岔公社的一个富裕户胡永合住在县招待所的同一间房,这个胡永合是个靠搞长途贩运发家的人物,算是个见识过风浪的“真老钱”。

据胡永合自己唾沫横飞的夸耀,他生意做的很大,可以一次性包下现运输公司的两辆大卡车,跑到省城或者中部平原的产粮大县去拉面粉,然后运回缺粮的山区各县贩卖,一趟下来,每袋面粉能净赚四五块钱。

胡永合性格张扬,喜欢吹嘘。据他所说,他这买卖做的风生水起,今年他还准备更进一步,办个罐头加工厂呢。他气派很大,抽着带过滤嘴的香烟,得瑟的不行。

起初胡永合对看起来就是个普通庄稼老汉,靠着祖传手艺做醋的贺耀宗,是有些看不起的,言语之间,不免带着点优越感,觉得这老头凭什么能和自己这个做大生意的人平起平坐,同住一屋?

然而,这种轻视的态度并没有持续多久,也不知道这个家伙从哪个渠道,偶尔听说了贺耀宗的小女婿竟然是叶晨,那个在陕省文坛声名鹊起的大作家,而且还是省报的记者。

这个消息像是一道闪电,瞬间改变了胡永和的态度。他虽然有钱,但是内心深处,对于叶晨这种有名望,有文化,尤其是在省报这种权威媒体工作的“笔杆子”,还是存着几分敬畏和巴结之心的。毕竟钱能通神,但是名声和话

语权,有时却是钱难以直接买到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