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诸天影视从四合院开始 > 第九十一章 除害

诸天影视从四合院开始 第九十一章 除害

簡繁轉換
作者:洒家要吃肉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0-14 16:29:39 来源:源1

叶晨平日里看似随和,对于双水村的许多烂事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底线,刘玉升这次的行为是真的触及到了他的逆鳞。

作为一个资深的钓鱼爱好者,叶晨对黄原地区的垂钓资源再清楚不过。八十年代初,整个黄原地区适合垂钓的地方屈指可数。

延河从宝塔山脚下流经杨家岭,王家坪那几段还算不错,南川河流经延安南部的河段也勉强可以下杆。再就是安塞区的王?水库,但那地方偏远的很。这些钓点有一个共同特点,距离黄原市区太远,去一趟就得折腾大半天。

所以当叶晨这次回双水村,听大姐贺秀英,说起村里新挖了个占地好几亩的大鱼塘时,他顿时眼前一亮,这可是难得的休闲圣地啊!

想想看,以后回村探亲,清晨或傍晚,拿根鱼竿坐在鱼塘,看着浮漂在波光中轻轻颤动,这是何等的惬意啊!

可偏偏有人要破坏这份惬意,刘玉升这个王八蛋,为了一己私利,居然在村子里散布谣言,要毁了这个鱼塘,这简直就是在挑战一个钓鱼的底线!

“这个刘玉升,是真的欠收拾!”

叶辰在心里暗骂,他想起了孙玉厚家上次请神捉妖的闹剧,也是这个刘玉升在装神弄鬼。当时叶晨虽然觉得可笑,但毕竟没损害到他的利益,也就一笑置之。可这次不一样,这个混蛋居然要断了他的钓鱼之路!

叶晨表面上依然保持着温和的笑容,心里却已经打定了主意:这次非给刘玉升这个神棍一个深刻的教训不可!

他先是找到了田海民,仔细询问了刘玉升散布谣言的具体内容,然后又不动声色地在村子里转了一圈,摸清了刘玉升最近的业务范围,当他听说连外村都有人来找刘玉升看病时,嘴角不由露出了一丝冷笑。

“看来这刘神仙生意做的很大呀,是该让他知道知道,什么叫祸从口出了。”

第二天,叶晨特意换上了一身干净利落的中山装,胸前别着省报的记者证,拎着照相机,直接去到了石圪节公社,找到了公社主任刘根民。

刘根民一见叶晨这身打扮和胸前醒目的省报记者证,立刻从办公桌后站起身,热情地迎上前来握手:

“哎呀,叶记者!什么风把您给吹来?快停止!”

他一边招呼叶晨光在长条木沙发上坐下,一边忙着沏茶。作为公社主任,刘根民太清楚省报记者这个身份的分量了,那可是省里的喉舌,平日里接触到的都是那些大领导。

要是能在省报上登一篇报道,宣扬一下石圪节公社取得的成绩,那对他这个公社主任来说,简直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叶晨也不忙着切入正题,他先是和刘根民寒暄了几句,问了问公社最近的生产情况,又聊了聊省里最新的政策动向。刘根民听得格外认真,时不时还拿出个小本子记上几笔。

聊的差不多了,气氛正热,叶晨见时机成熟,这才不紧不慢的切入正题:

“刘主任,我这次来,其实是想做个专题报道。现在全省都在提倡科技致富,科学发展,我听说咱们石圪节公社在这方面很有特色啊。”

刘根民一听这话茬,顿时来了精神,他笑着说道:

“叶记者说的对!我们公社在推行生产责任制后,确实涌现出了不少靠科技致富的典型。比如双水村的贺耀宗,他家的醋坊现在可是远近驰名;还有海民,听说他最近搞起了水产养殖,这在咱们黄土高原,可是头一份儿

啊!”

叶晨满意的点了点头,顺势把话题引向了重点:

“我岳父就在双水村,对于田海民这个养鱼的项目,我自然也是听说了,还特意过去走访了一下。不过在我走访的过程中,我听说田海民貌似遇到一些阻力呀,好像有人故意在村里散布什么“鱼精”的谣言?”

刘根民的脸色立刻严肃了起来,他当然听说过刘玉升那些装神弄鬼的事情,只是平时觉得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没太放在心上。

现在被省报记者当面提起,这要是一个处理不好,恐怕会影响整个公社的形象。刘根民当即表态道:

“叶记者,这件事我们公司一定会严肃处理!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有人搞封建迷信这一套,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叶晨光微微一笑,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啜饮了一口,然后说道:

“刘主任,我倒是有个提议。咱们不如借着这个机会,在全公社范围内开展一次“破除迷信、科学发展”的宣传活动。

把田海民的养鱼项目作为科学致富的正面典型来宣传,同时,对那些散布谣言,阻碍生产的反面典型进行批评教育。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能体现出公社的工作成效,您觉得怎么样?”

刘根民的眼睛一亮,连连点头,然后回复道:

“这个主意好!叶记者不愧是省里来的,看问题就是有高度!我这就安排下去,一定要把这次的活动办好!我们不仅要树立正面典型,更要坚决打击歪风邪气!”

刘根民当即雷厉风行地部署起来,他先是让文书起草通知,要求各大队立刻开展“破除迷信、科学发展”的宣传教育。接着又给公安特派员打电话:

“老马,你带两个人去双水村,把那个刘玉升给我请到公司来!这种装神弄鬼,破坏生产的行为,必须要严肃处理!”

当天下午,就在公司大喇叭开始广播宣传活动通知时,公安特派员带着两个民兵来到了双水村。他们径直走进刘玉升家那孔神秘的破窑洞,把正在炕上打坐的“刘神仙”给带走了。

这一幕被不少的村民看见,顿时在村子里引起了轰动。

“了不得!刘麻子被公社带走了!”

“早就该收拾他了!整天装神弄鬼的!”

“听说是因为他造谣海民家的鱼塘要出鱼精......”

在公社办公室里,刘根民亲自对刘玉生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语气极其严厉:

“刘玉升,你知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误?现在全国都在搞现代化建设,你倒好,还在搞封建迷信那一套!散布谣言,破坏生产,这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刘玉升是那种外强中干的类型,此时他被吓得脸色发白,浑身哆嗦:

“刘主任,我......我知道错了,我再也不敢了......看在咱们都是本家的份上,您放过我这一回吧!”

刘根民气愤的一拍桌子,大声呵斥道:

“谁跟你是本家?别乱攀关系!光知道错还不够!你要在全公司范围内公开检讨,消除影响!

另外,公社决定对你进行以下处理:第一,没收你非法行医所得的全部钱财;第二,把你义务劳动一个月,负责打扫公社院子和厕所;第三,写出深刻检讨,在全公社广播理念!你有什么异议?”

刘玉升一听说要没收他钱财,心疼的直咧嘴,但是看到刘根民严厉的表情,只得连连点头:

“我认罚,我认罚.....”

当天下午,石圪节公社的广播站里,刘玉升哆哆嗦嗦的站在麦克风前,他那张平时装神弄鬼时故作高深的麻子脸,此刻惨白的吓人,额头上全是冷汗。

公社大喇叭“刺啦”一声响,传出了广播员的声音:

“下面播送双水村村民刘玉升的公开检讨!”

刘玉升颤抖着拿起稿纸,声音发颤的朗读道:

“各.......各位乡亲父老,我是双水村的刘玉升......我......我向大家承认错误......

我不该装神弄鬼,不该说什么下阴曹,见阎王的鬼话,这些都是我瞎编的......我不更不该造谣说海民家的鱼塘要出鱼精,这都是我在胡说八道......

我根本不会看病,那些灵验的事儿其实都是凑巧......我给徐志功看手相时,说他面膛发黑,是因为我听说他和王彩娥的事儿被人举报了;我说田二在阴间看大门,是因为他生前就爱蹲在村口......

这份检讨书是公社文书按刘根民的要求写的,把刘玉升那点骗人的把戏扒了个底朝天,每念一句,刘玉升都觉得脸上像是被扇了一巴掌。

“我骗了大家的钱财,更骗了大家的信任......我保证以后再也不搞这些封建迷信了,老老实实种地劳动,请乡亲们监督......”

广播结束时,刘玉升几乎瘫坐在地上。这短短几分钟的检讨,把他这些年辛辛苦苦营造的“神性”剥了个精光。

这下子可炸了锅了,整个石圪节公社都沸腾了。地里干活的农民直起腰,互相传递着眼神;在家做饭的婆姨们,放下手中的活计,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最恼火的要数那些曾经找刘玉升开方子看病的人了,石圪节村的老光棍王二麻子气的直跺脚:

“好你个刘麻子!老子前些天还给他送了两斤白面,求他给算算啥时候能娶上媳妇!敢情全是骗人的,你个王八蛋,还我白面,我自己都舍不得吃呢!”

柳岔公社的李寡妇更是羞愤难当,她气急败坏的说道:

“刘麻子这个挨刀的!我还请他给我家娃娃驱邪呢,花了1块5毛钱!早知道还不如去买斤猪肉给娃娃补补身子!”

那些曾经对刘玉升毕恭毕敬的人,此刻都觉得脸上火辣辣的。一想到自己曾经对那个骗子低声下气,还送上钱财礼物,简直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双水村更是热闹,田海民和银花两口子在鱼塘边听着广播,相视而笑。

孙玉厚老汉蹲在自家院门口,闷头抽着旱烟,心里头五味杂陈。他既觉得刘玉升活该,又想起自家前些天请神捉妖的事,脸上也有些挂不住。

贺耀宗在醋坊里听着广播,对下了班儿帮忙的大女婿常有林说道:

“有林,瞧瞧,这就是骗人的下场!还是小晨说的对,做人要本分呐!”

刘玉升从公社回来时,几乎是溜着墙根走。一路上碰见的村民,都对他指指点点,更有甚者当面啐了他一口。那些曾经被他“治好”过病的人家,现在都认定自己当初是受了骗,病情好转,纯属巧合。

从此以后,刘玉升这个瘪三在石圪节一带算是彻底臭了名声,别说请他看病了,就连平时走在路上,都没人愿意正眼瞧他。他那孔曾经门庭若市的破窑洞,现在更是冷清的连野狗都不愿意靠近。

这场公开检讨,不仅撕下了刘玉升“神仙”的伪装,更让整个公社的群众都上了一堂生动的科普课,从此石圪节公社的封建迷信活动着实消停了好一阵子。

就在刘玉升的检讨在石圪节公社引起轩然大波的同时,叶晨的另一项安排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

他通过大学时的导师关系,特意从省农学院请来了两位专家,一位是专攻作物病虫害防治的王教授,另一位是水产养殖专家李教授。

这消息一传开,整个石圪节公社都轰动了。要知道,在80年代初的黄土高原,农民们耕种全凭祖辈传下来的老经验,什么时候见过真正的农业专家?

公社大院里临时摆起了讲台,王教授用带着外地口音的普通话,耐心地给村民们讲解着:

“老乡们,你们说的“麦子黄锈病”,其实是一种真菌病害。光靠拜神求鱼可治不好,得用科学的方法………………”

他拿出带来的标本和图片,一边展示一边讲解着各种病虫害的特征和防治方法。起初,村民们还听得云里雾里,但当王教授说道“一亩地只要花几毛钱买农药,就能保住几百斤粮食”时,台下顿时炸开了锅。

“教授,您说的是真的?几毛钱就能治住黄锈病?”

“那玩意儿真管用?不是骗人的吧?”

王教授微笑着拿出几包样品,然后对大家说道:

“我已经跟公社沟通过了,公社已经同意,先免费给大家试用,谁家麦子有病的,现在就可以登记领取!”

这下可热闹了,村民们争先恐后地围上来,你一言我一语的问个不停。王教授一一解答,还亲自到田间地头查看病情。

与此同时,李教授则在田海民的鱼塘边忙活。他仔细的看了看鱼塘的环境,对田海民说道:

“你这鱼塘选址不错,看来是提前做过功课的。东拉河的水质很好,不过要注意定期消毒,我教你一个省钱的办法,用生石灰就行。”

李教授不仅指导田海民如何科学投放鱼苗,如何调配饲料,还教他观察水质变化的方法。最让田海民惊喜的是,李教授还给他带来了几本水产养殖的书籍和图纸。

“这些都是省里最新的养殖技术,你好好学习,以后不光能养鱼,还能养虾养蟹呢!”李教授鼓励道。

这一周的科普活动,让石圪节公社的农民们大开眼界。那些原本对科学种田将信将疑的老庄稼把式,在亲眼见到农药的神奇效果后,也都心服口服。

双水村的田五,这个平日里最爱编“链子嘴”的老汉,这回也编了一段新词:

“科学技术真是好,病虫害见了跑不了!

再不信那麻子,要信就信王教授!”

这段顺口溜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气的刘玉升好几天都没敢出门。

这次的活动最受益的当属田海民,在李教授的耐心指导下,他对养鱼充满了信心,银花更是高兴的合不拢嘴,连说话都比以前有底气了:

“有省里的专家指导,咱们这鱼塘肯定能成!看谁还敢说三道四!”

叶晨看着这一切,心里很是欣慰。他深知要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光靠惩治一两个神棍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让科学知识真正在农民心中扎根。

临走时,两位农科院的教授还和石圪节公社签订了长期帮扶协议,答应以后定期来指导。这个消息让整个石圪节公社的农民都看到了希望,往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确实,经过这一连串的事情,贺家在双水村的地位发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如果说以前,从山西迁来的贺家在这个陕北村庄里总像是隔着一层,虽然同在一?村里生活,但始终带着些许“外来户”的疏离感。那么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

村里人心里都跟明镜似的??这次能请来省里的专家,能让刘玉升那个神棍现出原形,能让田海民的鱼塘顺利办下去,全靠贺家那个有本事的小女婿叶晨。

农村人或许有时候眼界不够开阔,或许会有些小算计,但总体上还是朴实的。谁真心实意为他们好,他们心里都记着这份情。这几天,贺家醋坊明显比往常热闹了许多。

“贺老哥,忙着呢?”

田万有背着手溜达进来,很自然地坐在院里的石磨上,笑呵呵的说道:

“你家这醋是越做越香了,隔着半条街都能闻见。”

贺耀宗笑着递过烟袋,礼让着说道:

“他叔,尝尝这个,这是小晨从省里捎回来的烟叶。

“哎呦,这可是好东西。”

田万有接过烟袋,美美地抽了一口,竖起了大拇指,赞道:

“要说你家叶晨,可真是这个!要不是他,咱们村现在还得被刘玉升那家伙糊弄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