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大明第一首辅 > 分卷阅读106

大明第一首辅 分卷阅读106

簡繁轉換
作者:黑糖茉莉奶茶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4-12 00:07:5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处!果然是我爹的老师!”

李东阳睨了他一眼,冷笑一声:“现在就想挨打是不是。”

李兆先哎了一声,头也不回地跑了。

李东阳摊开折子,下笔如有神。

——敢欺负我师弟是吧。

——等死吧!

第三十七章

藩王的存在已经成了文武百官心中不可言说的毒瘤。

按照太祖所想,这些藩王是国家的藩屏,他曾把‘惩宋、元孤立,乃依古封建制,择名城大都,豫王诸子,待其壮,遣就藩服,用以外卫边陲,内资夹辅’为祖训写入律法中。

洪武三年,太祖将十个个儿子和一个从孙分封为藩王,为此他昭告天下:‘朕荷天地百神之佑,祖宗之灵,当群雄鼎沸之秋,奋起淮右,赖将帅宣力,创业江左,……朕惟帝王之子,居嫡长者必正储位,其诸子当封以上爵,分茅胙土,以藩屏国家。’

永乐年间的推恩法开始逐渐限制藩王,永宣之后,藩王限制越来越多,但这样并没有约束藩王,反而让他们在自己的封地上肆意妄为,烧杀掠夺,无恶不作,成了百信苦不堪言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今陛下对待皇室宗亲,更是以‘亲亲’和‘尊尊’为原则,那便是千错万错都不会是我们皇家人的错。

藩王每每上折讨要封地,他皆一一允诺,便是有人作奸犯科也是既往不咎。

代王朱成鍊曾有个庶长子朱聪沫,经常打死人,被成化帝贬为庶人,前年老代王发丧,陛下重新把庶人朱聪沫召回,谁知这人竟在老王爷大丧期间饮酒作乐,凡是有人劝诫皆被他打死,手上沾了无数人命,事情闹得很大,陛下也不过是贬为庶民,迁居看管。

若非朱聪沫是在丧期如此行事,只怕连这个处罚都得不到。

这件事情在朝堂颇为震动。

这位陛下自幼仁厚,深受儒家教育,每每遇到亲王犯事,大都是轻轻放下,不肯追究,这些不痛不痒的追究,让藩王们在自己的封地上越发肆无忌惮。

李东阳的折子自然不会触及陛下霉头,反而从扬州几位官吏说起。

“太皇太后的寿诞将至,你昨日说的扬州虎丘花市贸易繁荣,有能工巧匠能令百花齐放,可是真的?”今日侍读结束后,弘治帝和气地问着先生李东阳。

他长了一张温柔文气的脸,因体弱多病,整个人消瘦修长,一笑起来反而像一个读书人。

李东阳笑着点头:“也是听友人说起,说是扬州通判操办母亲八十寿宴时,请了不少虎丘名匠,宴会上竟引得百花盛开,老太太高兴极了,微臣想着太皇太后年岁已长,若是陛下能引得百花盛开,太皇太后一定开心。”

如今的太皇太后乃是宪宗成化帝生母,这位太皇太后抚养过陛下,关系亲密,只前年六十大寿时,次子河南汝宁府的崇王朱见泽上折想要进京为母亲祝寿。然而礼部却表示汝宁府如今正地方灾伤中,崇王应慎守封疆不能随意出封地,陛下便顺势驳回这道折子,因这事,太皇太后心中不快,每逢寿诞便要念叨几分。

时间久了,陛下也有点害怕太皇太后,此刻因为马上要来的寿诞愁眉苦脸,正不知送些什么来。

李东阳作为翰林院侍讲学士,对此事早有所耳闻,这才上了这道折子。

“这个好。”弘治皇帝点头,“太皇太后最喜欢花花草草,这次一定会喜欢的,朕这就下旨。”

李东阳夸了陛下仁心,就不再说话。

“此事如何需要惊动内阁,奴才这边直接让扬州通判把人送上来,也免得虎丘那边兴师动众。”陛下身边的钱能眼珠子一转,殷勤笑说着。

朱佑樘有些犹豫。

直接叫虎丘的官员把人送上来,那是为太皇太后祝寿,百官挑不出毛病。

但若是叫扬州通判把人送上来,那可是通判自己送礼,越过上面一级级长官。

钱能笑说着:“那扬州通判能为太皇太后寿诞尽心,是他的福气,这几年扬州天灾不断,您若是此刻下旨去扬州,也显得您是惦记扬州的。”

若是打着为太皇太后祝寿的圣旨,那就是内阁出,要走官方流程,可若是直接叫扬州通判送人上来,那就是从内廷出,传旨的一般都是太监。

这对太监来说是油水活。

钱能听说一个小小的扬州通判也能如此豪横,一眼就看到扬州是个福地,极力要求陛下直接让扬州通判那边送人上来,如此便能大大捞一笔了。

“是啊,扬州外城河泛滥,淹死了不少人,府学的不少人连同扬州富商去村子里赈灾了,冯知府请求减免今年夏税麦的折子也该送上来了。”李东阳叹气,“陛下此刻惦记着,那真是扬州之福。”

朱祐樘惊诧:“死伤严重吗?怎么不见有折子递上来。”

李东阳谨慎说道:“许是路上耽误了。”

朱祐樘这下坐不住了,连连催促道:“去内阁看看,有没有扬州的折子。”

这一找可不得了,没发现扬州水灾的奏折,倒是发现一道正在扬州督查的巡抚的折子,还有一道监察御史的弹劾。

内容说是和扬州有关但关系也不大,主要是和宁王有牵连。

宁王倒是安安分分待在封地,但是他的孙子跑到扬州啦!

还摔了老百姓的一块玉佩,闹得可不好看了!

要是在太祖年间,风宪官是不能随意上奏藩王过失,有小错那就是敕戒谕,要是放了大错,那就是召回京,进过会审,然后由皇帝定罪量刑。

但在太宗皇帝的经营下,王府官开始承担起监察职责,只是随着藩王为非作歹的水平逐渐升高,地方机构权力一步步加强,地方三司、巡按巡抚和风宪官也参与到此事中。

至此藩王的权力进一步收缩。

但那都是监察官的事情,和权利中心的翰林院没有什么关系。

李东阳的折子巧妙就巧妙在他没有直接去弹劾宁王,反而从通判杨棨的老母亲八十岁整寿说起。

然后写信给御史他们,让他们来弹劾。

“不过是摔了一块玉。”朱祐樘看着奏折,不悦说道,“何必如此兴师动众。”

内阁首辅刘吉在前朝还是纸糊三阁老,耐弹刘棉花,在今朝倒是做起了直言不讳的角色。

“上高郡王不在封地待着,随意外出不说,竟然还欺压百姓,听说那百姓是因为母亲病重才出来卖玉,如今却被郡王摔坏了,此事一旦开了头,陛下又该如何应对其余藩王外出之事。”他义正辞严劝诫着。

朱祐樘不耐:“那爱卿想要如何?”

刘吉眼珠子一转。

如今内阁共有三位阁老,分别是刘吉、徐溥、刘健。

他虽是首辅,却是个软滑头的,时时要跟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