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犁汉 > 第六百一十九章:双璧

犁汉 第六百一十九章:双璧

簡繁轉換
作者:痴人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12 12:01:4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度索原,关西军大营。

一帐内关西名将聚集,他们正是庞延、杨阜、庞淯、张恭、周烈、傅巽六人。这些人皆属于西园军中的少壮派,最长者为庞延,至今也不过是二十六,最小的是傅巽,弱冠而已。

他们这些人都是昔日刘宏从雍凉豪族中检选的羽林子弟,是专门用以培养作为第二梯队的军吏。

但随着刘宏驾崩,西园军内部又因宦官和关西世家的政斗而四分五裂,昔日这些国家选育的菁英如今也不过就是董卓门下犬而已。

在如今的董卓军体系中,他们这些人属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在乡情上,他们和董卓的核心腹里是同乡,皆为雍凉子弟。但在政治上,他们这些人又属于世家一派,在此前的政斗中,董卓重点打击的就是这一群人。

也就是现在的小皇帝刘协为了平衡一直维护这些人,所以他们的兵马到现在还能维持住。

所以无论是政治诉求还是代表,他们都属于现在所谓帝党的一员。

这些人对于刚刚胡轸的决策并不满意,因为这怎么看都是一种最坏的选择。

你要不就带着大军北上,做出倾力救太原的架势。不仅能给太原守军极大的信心,还没准可以不战而屈泰山军。

毕竟如果真死战,汉军内有坚城凭托,外有精兵为应,反倒是泰山军要被内外夹击了。

当然,这些人也看出董卓麾下的那些武夫不愿意为人火中取栗。那也行,那你胡轸就带着弟兄们撤回去,一路撤到临汾以汾水为防线,以守代攻,那也行。

但现在战又不战,走又不走,是真的自蹈死地啊。

想到这里,最为年长的庞延叹息道:

“先帝简拔我等,耗费钱粮编我等西园军,如今却不能为社稷分忧,真是可耻啊。如今,贼就在北,我军却逡巡不前,这等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样子。如何对得住先帝和陛下呀。”

从敦煌来的张恭倒是解释了一番。他们张氏孤悬敦煌,素来谁在中央就拥护谁,于是为胡轸开脱:

“胡帅也有苦衷啊。这全军上下谁不是七八个心眼。这个要北上,那个要南下,胡帅也难啊。”

傅巽事是年纪最小的,但脾气最烈,他毫不客气呵斥:

“他有个屁的苦衷。要是都听下面人的,那要他这个主帅干什么?要我说啊,咱们就点起兵马去救太原,诸位兄长放心,我和张辽有旧,我军北上,并州军也会北上。到时候,全军一半都出击了,那胡轸也只能上了。不然,哼哼,真像他说的那样一直呆在这里,咱们都得被他害死。”

周烈和张恭都是从敦煌来的,算是一党,这会见傅巽不给张恭面子,也冷笑道:

“你傅巽说出这样的话来,可见你傅家也是后继无人了。你以为作战都是蛮顶着?这叫欲取之,姑予之。做事从来都是退一步,走两步,再一步。如此符合兵法的实虚之道。你如何?想着一上来就和敌军决战?要知道咱们这些人可是关西一半的精兵,要是因为冒进而败,那一国都要崩塌。所以我军首在保存实力,在对峙中寻找敌军的弱点,再而求胜,这才是稳重的军国之策。”

傅巽完全不给周烈面子,讥讽道:

“哼,好一个退一步,走两步。咱就是担心,后面别来个进一步,退两步,最后步步后退。你倒是有一张巧嘴,但怎的?靠你的嘴就能击败泰山军?”

说完这话,傅巽还不解气,用脚踢掉马扎,骂道:

“我傅如何也是你个白丁能置喙的?我先祖傅介子为国扬威西域的时候,你周家还不过是敦煌的一个皮毛贩子。怎的,捐一点粮就觉得是个人物了?还敢说我傅家,你再敢多说一句,看我敢不敢割了你的舌头。”

周烈脸一白,明显是被这小儿气得不轻,就要说话,被边上的张恭拦住了。

见到自己等人的样子,庞延恍然:

“我如今算是明白了,人胡帅不北上还是真的没错。就我军这种不和,上赶着去太原,也是去送死啊。”

此言一出,在场人皆窘迫,之后又无言以对。

看来这个先帝之恩,是真的要日后再还了。

……

雍州西园将在争吵,益州西园将也在嘀咕,显然有了自己的想法。

反倒是李傕他们这些凉州腹心却心大,自觉事情就这样了,然后各回各营喝酒去了。

于是,偌大的军帐中,只有胡轸心情沉重,对接下来的战事感到迷茫。他在帐内彷徨许久,心里感叹要是贾诩能在这里就好了。

他反复思量了一会,最后还是没什么头绪,就准备去睡觉了。这几日他鞍马劳顿,又为军略发愁,这觉就少了。

如今既想不出所以然,不如去睡。

但就在他的头都要靠在床上的时候,辕门外响起一阵急速的跑马声,接着就是一阵脚步声一路传到了中军大帐外。

片刻,帐外响起一阵报声:

“大帅,加急军情!”

胡轸赶紧合衣起身,然后接见了使者。

来人是后方的王昌派来的,过来送一份加急。

胡轸纳闷,不知道王昌有什么什么急事,皱着眉就看这急书。但哪知,这书越往后看,他的眉头就越往上,最后看完后更是大喜,高叹:

“我有王子畅,无忧!”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是王昌写的一封军略。

在胡轸他们得到丁原的求援信前,王昌就从自己的情报网络得到了太原被围的消息。

之所以他能比胡轸的消息还快,就是因为王昌从私人的商旅口中获得了。自王昌镇守临沂,他就知道自己的将来一定会面临大兵压境的结局。

而这个威胁来源,他也知道,必然就是北面的并州。倒不是他料事如神都预判了泰山军会从代地南下。而是以临沂这个位置来论,能产生威胁的就是太原方向下来的大兵。

所以,自镇临沂后,他就依托此地发达的枢纽作用,在往来的商旅间安插谍报。尤其是从太原到临沂的这段路,更是侦查的重中之重。

也正是靠着真实且及时的情报,王昌比胡轸更清醒如今的局势危急。

为此,他写了这封军报。

军报的内容是王昌对如今局势的对策,全文围绕着一点,那就是全面放弃并州,依托于汾水,以要地要隘为依托,构建防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