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犁汉 > 第四百八十五章:伸冤

犁汉 第四百八十五章:伸冤

簡繁轉換
作者:痴人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12 12:01:4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在魏癞子敲开博陵县寺的大门时,县令胡溥就在县署内看着政事堂总结的《各县分田若干问题》的邸报。

泰山军的造纸技术非常发达,除了成为一项重要的出口商品,它对行政公务的表达和效率都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纸张在代替竹简后,文字的表达变得更加容易。所以很自然,为了将政事堂的政务充分向下面各郡县表达清楚,一种新的公文写作风格开始出现。

这种风格也常称为“政文”。

而现在胡溥手上拿的就是一份这样的政文,字数多达五万多字。在过去这字数都是一本书了,而现在却只是用来总结分田事物的一些经验。

以上的变化只是如今河北的一个小缩影,随着泰山军大力发展生产力,河北将会变得越来越陌生,但也会越来越生机勃勃。

胡溥现在就在用心学习这份邸报,因为这代表着政事堂对分田的最新态度和精神。

别看胡溥才十八,但已经是个老吏了,他知道事情办成是一回事,办得上面满意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胡溥在收到这份邸报后,就推掉了今天的公务,专门用来闭门学习。

而这邸报一看,胡溥果然收获良多,也明白了这次分田中其他地区的教训。

首先政事堂直接批评了常山国石邑的县令,训斥其对分田政策的执行一拖再拖。

这件事胡溥也有了解。

这位石邑令是一位降吏,之前是在河内一带做吏。在奉命押解军粮给前线的汉军时,被泰山军给俘获的。

其人,后来为政表现好,就外放到了新定区的石邑做主官。

这名石邑令在了解了石邑当地的情况,就回书给常山国相张南,就表达一个意思:

“我石邑的情况比较特殊,县内并无豪强,所以无田可分。”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石邑大部分县域处在太行山之内,好年景的时候还会有一些山民出来卖些山货,但随着天下大乱,整个太行山都成了盗贼和流民的乐土。

在这种混乱和衰败的背景下,石邑大部分的土豪都活不下去。不是自己被劫掠了成了赤贫,就是带着宗族迁移别处。

再之后,黄巾起义,为了供应朝庭的北部大军,常山国又加重了税赋和劳役。这种情况下,那些山外的小民也开始入不敷出,结队逃往山内。

那名石邑令的报告是:

“石邑之难,非在土豪,而在安民。民不安,纵然有土又能如何?”

其实石邑的情况并不是孤例,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视为河北地区的普遍状况。

幽冀诸县本就常年受胡人袭扰,又需要负担北疆边防的称重税赋,生活普遍就艰辛。

之后又爆发了近三年的河北黄巾大乱,地方各郡守的压榨就更加凶猛。

在这种环境下,只有如博陵崔氏、诸刘姓王,以及其他做到两千石以上的右族才能置身事外,甚至还在战乱中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那些破产的土豪、地头的田土、人口、坞壁都是被这些豪族给接收了的。

所以现在石邑遇到的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上面要分豪强田,但举目一看,别说豪强了,就是人都见不了多少,都跑进山了。

而剩下的那些还留在山外种地的,说白了人家还是支持你泰山军、相信你泰山军能恢复生产的。

你这个时候再去分人家的田,这些人也要跑光。

所以,这名石邑令才会给时任常山相的张南上文,讲了石邑的“贫者固贫,富者不富”的特殊情况。

最后,他还希望张南改变分田这项政策,而将主要精力用在动员山民下山上。

毫无疑问,同样作为地方吏长的胡溥认为石邑令的判断是更加符合现在情况的。但是胡溥更加明白的是,分田不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事情,它是一个态度的问题。

果然,这名石邑令在上文给常山国相张南后,就遭到了张南的训斥,其措辞也非常严厉。

张南是老泰山军出身,从苦里来,又随张冲马上征战数年。再加上他又是军队出来暂时做地方主官,所以在看到石邑令的上书后,反应非常大。

在他看来,石邑令就是故意阻挠分田政策。他张南要的是令行禁止,而不是来跟他讲什么特殊。

如果你特殊,那其他县也讲特殊,那这个分田还能不能分下去了?

张南可忘不了,当年河济根据地的董访就因为在这一块上讲了慈,才有了后面的河济暴乱。

要不然,他董访现在排位还会低在于禁下面?

所以不管从内心情况还是自己前途,张南都对石邑令的行为不能容忍。

于是他将自己的建议和这名石邑令的文书一起上交到了邺城,交于政事堂合议。

当时处理政事的度满在接受了这份上表后,做了这样的批复:

“石邑令的上书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是反应了真实情况的。但这种情况下田土就要不分吗?从现在看,这并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这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

在之后,度满参考张冲历次对分田的目的阐述,再结合自己对这个阐述的理解,写下了一篇雄文《分田论》。

这篇《分田论》的全文就附在邸报上,胡溥赶紧逐字逐句学习。

全篇先是阐述了泰山军在不同时期的分田政策。

最早在泰山地区的时候,这个时期的分田是最坚决的,就是没收一切土地,坚决在**上消灭豪强、地头。

这个时期分给黔首、徒隶的土地都是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同时禁止土地的私有买卖。在税收上保持三十税一的比率。

但这项策略在泰山周边地区实行还行,但一扩大到外部,就会全民皆敌。

因为很简单的道理,在这项政策下,没有一个群体会是受益者。豪强、地头自不用说,就是那些徒隶也不大拥护。

因为在泰山军治下,他们虽然税少,但还是没有土地。

于是,在张冲带着泰山军开始出山转战后,为了应对更复杂的外部环境,以及团结如胡母氏家族这样的盟友,泰山军的分田政策发生了转变。

从分一切土地变成了只分豪强土地、然后分给无地的黔首、徒隶。一开始这些土地还是在泰山军手上的,但后面随着泰山军开始经营莱芜一带,就将这些土地全部划归给了农户所有。

从那个时候开始,泰山军就一直维持这项政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