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犁汉 > 第五百二十二章:印绶

犁汉 第五百二十二章:印绶

簡繁轉換
作者:痴人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12 12:01:4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太武二年,八月三日。

经过多日准备的张冲留一众文武留守邺京,之后就亲任东征统帅,带着集结在邺城的中护军五千,以及从南部地区调来的镇戍兵两千,一起向着北面的中转地蓟县赶去。

因为要防备南面的诸侯,所以这一次张冲并没有过多抽调河济地区的军事力量。

在大军浩浩荡荡的向着北面的蓟县出发的时候,作为随军之一的沮授言此非常恳切,他指出这次征辽之役最大的敌人非是辽东四郡的豪强而是那里的道路。

沮授即壮便周游四方,对于河北一带的山川形势可谓了如指掌,但他也没去过辽东,只因为去辽东的道路太过遥远,中间又无补给,可以说天然就与中原阻隔。

而现在泰山军兴师动众数万,其后期的补给是非常麻烦的。

在现在设定的补给路线中,大概以蓟县为中转分为南段和北段两条路。

其中从邺城、邯郸的太仓输送粮食到蓟县并无太多困难,因为有现成的广阳直道可利用,但从邺城再送到卢龙塞就困难了。而再从卢龙塞过关向辽东,那就更是难上加难,因为那都压根没有道路。

张冲闻听这话后,哈哈大笑,接着便指着北面道:

“难道你忘了今年刚修好的两条水渠吗?”

闻听这话的沮授一愣,随即恍然大悟。

原来从去年开始组织河北疏浚河道时,由度满亲自规划了两条水渠,一条从滹沱水开始,连通泒水。一条从潞河开始,下入鲍丘水。

这样靠着这两条水渠,泰山军得以通过滹沱水、清水、以及此前在邺城外开通的白沟,就形成了一条贯通南北的水道。

本来修建水渠的目的是为了灌溉沿岸,以及方便货物南来北往。但谁想到正用在了这次征辽之战中。

所以张冲专门将这两条水渠起名“征辽渠”、“镇海渠”。

而恍然大悟后的沮授也就不再说话了。

从表面看,好像门下、枢密、九卿、内外将们都在悉心为伐辽大事而努力。但其实,关于这仗的争吵实际上一直没有停歇。

实际上,就在张冲刚刚开完太极殿的会议时,他就收到了来自关羽、黑夫、王罕等中原大将们的上表。

他们皆表示,辽东不过是癣疥,如果大兵征辽东的时候,中原的袁绍和曹操联合起来,袭击鲁中南、河济乃至河北,到时候该怎么办?

但这一次还是由度满继续支持张冲,他直接表示:

“辽东是远,好像也对我们没有威胁?但从战术上,他们也一定猜不到我们会放下面前的中原敌人而袭击他们,所以出奇必致胜。再者从战略上也是,如今中原群雄皆连横对抗我军,我军在中原的压力过大。而一旦我们舍南就北,没有了我们的威胁,彼辈必然要互相吞并,而这个就是我军的机会。而到那个时候,我军一旦占据辽东,就可以浮海而趋胶莱,可从三面夹击青州的曹操。这就是高屋建瓴。”

而当时作为赞画的荀攸也赞同征辽。

他说袁绍和曹操皆为雄主,有虎吞天下之志。一旦我军的威胁不在,彼辈必然会以这个时间来吞并各方。如袁绍要先解决内患,曹操又会南顾徐州。

正是一众军内智者的赞同,也使得那些外军军校们逐渐了解了征辽之战的深层含义。

但当沮授在行军中突然再一次提及了后勤粮秣事后,张冲虽然以沟渠事笑着接过了,但他实际上还是明白沮授最担忧的是出塞后的道路情况。

对于这些,张冲也有自己的计划。

此前张冲在太极殿和诸门下所讲的征辽方案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从卢龙塞出塞向北,直趋辽西柳城,或迫降或歼灭盘踞于此的乌桓部落集团。

而第二个阶段,就是以此乌桓之牛羊马为补给,直接向东,也就是从北面绕过辽泽进攻玄菟郡,尔后一路南下进攻辽东。

这一方略是张冲结合历史上曹操北征乌桓和唐太宗东伐辽东的交通线。

在河北通往辽西的道路中,主要有三条交通线。

分别是从卢龙到平冈道,白狼水到渝水的山谷道,以及沿着辽西走廊走的傍海道。

而其中尤以傍海道为最通衢最便利,因而此道又是辽地与河北地区的主要交通线。

但此道却常常受到季节性水害影响,难以通行。

而恰恰不好的就是,如今泰山军发兵的正是秋八月,正是海水涨潮的时候,此刻傍海道已然为海水吞侵,再不能通行。

所以张冲才决定走卢龙到平冈的道路。

而走了这条道直接到达柳城后,就可以直接沿着白狼水谷道穿行松岭直接进入到辽西地界。

在这条道路上,最重要的地缘阻碍是一个叫辽泽的巨大沼泽区。

这片东西有二百里,深有三余丈的水泽,一直是辽东地区势力在西面最重要的防护,辽东、玄菟这些郡里面的城邑几乎都是围绕这片辽泽来建造的。

所以张冲选择从柳城出发,走白狼水谷地进入辽西,也是为了方便绕过这片水泽,好可以直接从北面进攻公孙度。

本来张冲是打算直接在辽泽上架桥的,但可惜,辽泽的具体情况,张冲并没有见过,也并不知道这片着名上水泽到底险恶到什么程度,所以才放弃了这一方案。

所以如果要想从卢龙到平岗、平岗到柳城、柳城走榆水谷地进入辽西,那柳城这个地方就无论如何都绕不开。

而现在掌控柳城,同时也掌握这两条道路的正是盘踞于此的乌桓人。

泰山军对于乌桓人早就不陌生了,最早在濮阳之战中,当时隶属于黎阳营的一支二百人左右的乌桓人临阵投降泰山军后,之后又有数股在汉军中服役的乌桓人被俘投降进入泰山军。

也正是有这些汉化颇深的乌桓人的加入,张冲等人才对乌桓人有更深的了解。

和很多草原民族一样,乌桓人之所以为乌桓人,不是因为他们有着什么同样的血统,而只是一群被排斥在匈奴人之外的杂胡奴隶而已。

在匈奴人全盛时期,这些生活在东部的乌桓人每年都要给匈奴人输献牛、马、羊,一旦过了时间不给,人家匈奴人就要他们的妻子来抵账。

所以一旦匈奴人和汉人开始全面作战后,这些被压迫的乌桓人自然南下寻求了汉人的支持和保护。

而这些乌桓人南下后,就迁徙到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的塞外作为城傍部落。

汉人为他们提供安全和能过冬的场所,而乌桓人就需要为汉庭在塞外侦察匈奴动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