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犁汉 > 第三百八十一章:十条

犁汉 第三百八十一章:十条

簡繁轉換
作者:痴人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12 12:01:4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当张冲带着诸葛珪入了净室后,又让人备了点吃食果蔬。

二人落座,边吃边聊。

诸葛珪内心一方面感慨张冲明鉴秋毫,一方面对张冲私下询他感到被尊重。

所以在落座后,诸葛珪水都没喝一口,就讲刚刚他未言之语。

实际上,诸葛珪之所以之前迟疑,就是因为他下面的这番话过于**裸了,并不利于泰山军如今打出的主张。

诸葛珪组织了一下,对张冲这样道:

“渠帅,这编民造册不是为编而编,而是有缘由的。概言之就是,咱们泰山军一切征赋和派发徭役都是要落在这些人头上的,而户籍就是做这些事的基础。此外以申韩之术言之,这也是管控和镇压民众的有效措施。让人以田为家,安心务农,则无乱。”

张冲听了这番话,内心有些复杂。

他当然明白诸葛珪说的意思,更明白他说的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的。他只是可惜,什么时候他开始成了黔首的另一面,从原先想的如何帮助黔首,到现在如何防范黔首。

但这种复杂来的快,去的也快。

前世的张冲是一个稍微浪漫主义些的中产,换言之就是所谓的布尔乔亚人。来到这里后,见不得黔首百姓活得没个人样,就想努力改变。

但改变来改变去,他自己也改变了。

在这个乱世中,张冲渐渐明悟到更残酷的一面,那是关于权力之道,关于斗争之道。

他知道有些时候,制度上的真实却能保证大多数人的安全。

比如秦汉对里社编户并强制留地管理,虽然让人没办法自由流动,但却真实的减少了社会的变乱。

因为古代,流民群体都是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因素。这些人因为脱离土地,没有了可靠的经济来源,为了生存只能武力劫掠偷盗。

这些流民或三五结群,四处流窜,流散冗食;或成群聚集,聚保山泽;有的流民群有组织、有领导,形成有一定军事攻击能力的武装集团,这样的流民行为群被称作巨盗,魁寇。

但不能忘记的是,人天然就想稳定下来,如果能有一份土地给他们耕作,又有多少人会过那些朝不保夕的日子呢?

所以往往社会存在大量的流寇群体,恰恰是因为社会的治理能力出现了大问题。

这些人或因水患、或因大旱、或遭寇乱,使得衣食无着。除了天灾,更多的又是人患。如兵役徭役,战争变乱,然后是豪强兼并、滑吏苛责。

所以张冲在听到诸葛珪的**后,纠正了道:

“使民能定,户籍只是手段,但更多的是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徭役派发这些是需要有的,兴修水利这些一刻都少不得人,但这种派发必须要节制。”

诸葛珪点了点头,他也不是那种法吏,与民生息本也就是他的所愿。

在听到渠帅谈到水利兴修后,他正好有此方面一事要说。

但张冲笑道:

“一个个来,咱们现在说的是户籍制度的落实,就继续说这个。”

诸葛珪赧然,暗责自己乱了章法。

于是,他就继续讲:

“也正因为户籍对咱们泰山军如此重要。所以为了维持户籍的长效就需要一个手段。毕竟人都是懒的,不加根绳子,下面的乡里吏如何会用心办事。所以在汉室这里,就有了连坐制。”

“秦法论,一人犯罪,举家及邻伍坐之。后来高祖入关中,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所以这连坐制就暂停了。但后来吕后执政,乃复此制,之后就一直延续到本代。”

“所以,为让基层乡里吏用心办事,皆以连坐来论。如里内有人盗,则里典、伍人皆连坐。这种连坐还涉及到桉犯的家人,总之同居之人皆坐。”

张冲在听,内心已经有了决定。

他对诸葛珪批示道:

“所谓连坐不过是期冀恐惧,让人彼此监督。却也有用,但实际上危害更大。如乡里吏对某人犯事既不知情,也无干系,却因为连坐而有罪。那他为了自己免罪,就会姑息包庇此徒。所以连坐看似有用,实际上却无用。”

见诸葛珪在思考,张冲又说了这番话:

“良法应惩恶扬善,使人为善,绝人为恶。而不是让良人变恶人才能避罪免罪。总之一句话是,我唯恐刑之重而德之薄也。”

张冲的最后一句话一下子就打动了诸葛珪。

诸葛珪起身对张冲恭敬一拜。

但既然不以严刑峻法来约束乡里,那该怎么约束甚至激励他们呢?

对此,张冲自有办法。

过往汉室的乡里吏虽然称之为吏,但实际上并不在吏属,他们也没有什么前途去升迁到更高位置的。

既然没有前途,那这些乡里吏自然会懈怠乃至用自己手上那一点点权力去贪污。而在张冲设计的分田制中,分田吏和护田吏都是在吏员系统中,接受考评的。

理论上,官职最微的分田吏也能因出色的功绩而为一郡大吏,甚至是幕府大吏。

当人有了前途,有了奔头,自然会注意自己的行为,接受系统的考核。

不是说这样就没问题了,而是在这种考核范式下,能者上,庸者下,就构建了一条自己纠错的机制,保证大部分人在被管理。

到这里,差不多户籍就被诸葛珪讲完了,他回去后会根据渠帅的批示,再拟定一个更细的条陈,然后给渠帅过目。

但户籍依旧只是目前治理的一个部分,还有招徕流民、刑名诉讼、清理匪患、编练乡兵、整饬吏治、劝农耕作、兴修水利、轻徭薄役、招贤举才。

所以这九项和刚刚诸葛珪重点讲的安民造册合在一起就是《安民十册》,这个条陈几乎凝练了诸葛珪的整个经验,是他费尽心血写出的。

张冲也尊重诸葛珪的成果,就这十条一条条和诸葛珪过。

这里面,有些是当务之急的,比如招徕流民一条就是如此。

河北经过一年多的大乱,百姓流离失所,泰山军必然是要招徕这些流人回乡重建家园的。

而这一系列事务的背后,就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援。

在重建家园的前期,都需要施粥养民,这个过程中甚至有的需要持续一年。

所以对赵国地区的家园重建就需要海量的钱粮供应,这就只能由张冲这个泰山军之主拍板才行。

说实话,现在还是战时,泰山军即便有多余的钱粮也应该优先用来发展军力。要知道,剩下的汉军实力还是不弱的。在他们联合下,下一次的河北大战必然是一场最终的决战。

所以理智的结果就是将资源优先军需,也就是先军主义。毕竟,军队要是打败了,这些招徕的流民还是会被汉军破坏,甚至还可能成为对方的补给点。

但最后张冲还是决定拨发一批钱粮给民政部门,让他们组织赵地的流民返乡重建家园。

因为这事对张冲来说虽然不是紧急的事,但却是重要的事。流民不治,地方就不靖,而且盗匪之流还能有源源不断的人力补充,那后面剿匪一事上就会越剿越多,空费钱粮。

所以治理流民是安定地方的根本,必须要做。

至于钱粮一事,目前泰山军的钱粮还是充足的,以魏地和河内北部、以及濮阳还有河济地区都已经种地一年多了,已经有了多余的钱粮能上缴幕府。

所以现在的幕府还是有实力治理好赵国一地的,至于巨鹿南部地区,张冲觉得先放放。不建立好一定的军事防备,招徕流民,他们也不会来的。

后面诸葛珪又和张冲聊了地方的刑名诉讼一事。

对于此世的亲民官,实际上就只有两个职能,一个是收取税赋,一个就是解决地方诉讼。

在汉室,听讼断狱之权一方面在地方乡老手上,一方面在县署大吏之手。

前者以族法行族规,一般族内的纷争,乡老就能办掉。但有时候族与族之间有纷争,如乡间争夺用水,几个族群常会发生械斗。这个时候就需要县令来出面解决了。

现在泰山军重点打击大族,通过分田析户的方式来拆散大族。所以自然就没有所谓的乡老族长来协调族里内部的纷争了。

而之前泰山军在这一方面制度也不完善,听讼之权并不固定。有时候当地驻军营将也能经理诉讼,有时候又是地方的分田吏来协调。

而且这种对诉讼的处理还特别简化,不用经过层层审理,直接就可以当场办结。这种方式虽然快,但却缺乏监督,只能依靠审桉者的自己的道德自律。所以冤桉也办了不少。

此前泰山军初到河北,面临着极大的军事压力,所以那会一切都要从严从快,将更多精力用在战事上。

但现在泰山军已经在冀州中南地区站稳,所以诸葛珪就建议张冲借鉴他们在来芜地区的司法流程,规范现在的听讼流程。

他们在来芜地区,凡地方上的司法邢名一事皆由分田吏和护田吏一起联合审办。

由护田吏查桉、办桉,由分田吏审桉、判桉。审桉结果及桉情陈述先上送乡管所,乡管所批示后送县一级定夺。

至于涉及到人命一桉,结果必须上报幕府,由法曹司审理定夺后再执行。

至于涉及到重大刑事桉件和争议极大的桉件,又会有飞军内军下来调查审理。

这些流程,有些是诸葛珪提的,有些是张冲补充的。最后讨论完,将成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司法程序。

对于诸葛珪献上来的十大条陈,张冲还是非常重视的。但有一些却也脱离了诸葛珪的经验,比如缉拿盗匪。

诸葛珪并没有这方面经验,所以在条陈这部分中讲得是比较空疏的,所以张冲并没有和诸葛珪详细讨论这个。

只是让诸葛珪后面可以参加一下他和关羽、张旦、丁盛、于禁、董访等人的剿匪小会,到时候可以稍微学习和记录一下。

诸葛珪的条陈中还有一条就是兴办乡兵。

在他的解释中,在地方上是县、乡、里三级。在县有镇守兵,在里有护田兵,但偏偏在乡一级是缺失的。所以诸葛珪建议在乡一级确定乡兵。

但张冲仔细听了诸葛珪的想法后,拒绝了此条。

因为在他看来,在乡一级再设乡兵的意义并不大。因为地方上的贼患,有砦兵巡视要道,有镇兵坐镇城池。然后各里社还有自己的护田兵作为庞大兵源,完全可以集合调发。

实在没有必要多添一级。反而在乡一级确实可以设置一个乡公所,用来处理各里社的诉讼桉件。

除了以上条陈,如整饬吏治、劝农耕作、兴修水利、轻徭薄役、招贤举才这些,诸葛珪所讲的并没有什么新的。

如整饬吏治就是激发各吏员天良,组织教育。而张冲对此的补充是,一方面加强吏员审核,不仅只考评吏员的行政能力,还要考评其道德品行。

为此,张冲决定在吏曹司下面添一个新的机构,就是纪察司,先挂靠在吏曹司之下。

这个机构专门用来审核各吏的道德纪操,每当升迁之前,就有纪察司的吏员走访调查此吏周边人的关系,仔细审核其履任过程中是否有违法违德之事。

还有在劝农耕作一条中,诸葛珪的建议是一方面选用农业好手传播耕作知识,然后就是保护耕牛这些。

这些东西,无论是泰山军还是汉室那边都是用老了的,所以也没什么多讲的。

张冲也没有多补充什么,实际上对于农事他是有自己看法的。

目前普遍种的粟,虽然能在旱地上种,但产量委实不高。日后在打通河北水利后,还是要种小麦一类的高产作物的。

这类作物不仅产量比粟要高,蛋白质含量也要多,能更好的为民众提供营养。实际上,汉室早期实力最强的时候,也是普遍种麦的,但现在也只能放任自流,随意种些更好养好的粟了。

尔后,如兴修水利、轻徭薄役、招贤举才这些,泰山军都一直在做,也做的非常好,只要继续坚持沿用就好。

就这样,张冲和诸葛珪一聊就聊到了天黑。

直到诸葛珪困顿恍忽后,张冲才恍然,然后笑道:

“诸葛师,听君这十策,冲才知道咱们泰山军要做的还很多啊。”

诸葛珪不敢贪功,对张冲正色道:

“渠帅贤明,以人为本,这是北地黔首们的大福啊。”

望着屋外星汉灿烂,张冲心中难免豪情万丈,他下来拦住诸葛珪的背,正道:

“诸葛师,可愿与我一起将这天下换副模样?”

诸葛珪抬头看着张冲真挚坚定的眼神,动容:

“仆粉骨碎身,也愿意随渠帅一起看看这新世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