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機腹爪子一經開啟,被扣緊手雷立馬落下。
緊接……「轟隆~」
伴著震耳炸裂聲,無數血肉漿汁殘體飛射在空。
那場面豈止是壯觀。
李中在操作室望著攝頭傳回視頻畫面,心理稍微鬆懈。
不管怎樣,這外面兄弟投射的手雷一定程度延緩了畜生的沖襲。
手雷的毀傷效果應該說是明顯的。
至少這一波轟炸過後,那剛剛沖前聚集畜生又被肅清。
李中待在操作間能夠給外界提供的援手不多。
儘管他車上有武器,有彈藥,可唐小權交待他的任務是盯在監控前,看著周遭情況,及時彙報,及時處理。
所以他沒功夫去做其它事情。
唯一能夠自行操控車子武器系統,也因為彈藥打光此刻成了燒火棍。
在他這廂乾著急無可作為情況下,能見到外面兄弟火力支援,很難形容李中心理激動心情。
再次出現的手雷炸裂聲同樣激蕩了正在突圍徐仁傑和新軍一眾。
剛才他們還不能十分確定體育館那頭情況,眼下再次出現炸裂聲,他們可以肯定,這是幫他們的。
就算不是自己人,至少也不是敵人。
只要不是隱藏在暗處搞出體育館危機的「劊子手」那就好辦了。
時下,老徐這邊應付突圍圍堵畜生就已經焦頭爛額。
若是此刻搞出體育館危機那幫混球再在背地裡是什麼陰毒手段,那可就是火燒焦油。
「大家集中精神給我沖!!」徐仁傑知道,這是最佳衝擊時間。
手雷的轟炸切斷了畜生沖襲路線。
若是不趁著喪屍兵員補給線被斷強行沖一波,那等畜生恢復過來再行沖襲可就麻煩了。
道理不用徐仁傑強調,處在目前陷阱新軍隊員都清楚……時間對他們的重要。
所有人全都給精氣神提升到了極致。
雷瞳瘋了般瘋狂在頭前開路。
霰彈槍不停擊發鹿彈。
到了這步,節約子彈毫無意義。
雷瞳態度很明確,他就是要趁著手裡有傢夥給火力網整到最大。
事實也是如此,霰彈槍鹿彈彪射,面前畜生相繼爆裂腦袋斃亡。
雷瞳一般開槍,一邊挺近。
子彈打光了,他腳步仍舊不停,抄起霰彈槍和手裡撬棍,掄圓了砸擊開路。
有他這邊勢如破竹沖勢帶動,後面老徐和新軍等一眾兄弟也是跟惡狼般嗷嗷叫在後跟著。
終於在一番拚殺後,雷瞳率先在屍群圍堵路線撕開了道口子。
他沒關後面怎樣,當先奮力跳上車。
車上唐小權正半跪在地。
年輕人渾身是血。
如果不是之前聽到唐小權連翻喝叫,時下但叫雷瞳從外表辨識他還真的瞧不出面前年輕人是誰。
不過眼下情勢危機,顯然不是墨跡寒暄時候。
唐小權,雷瞳四目相對後,啥屁話沒有。
唐小權很乾脆道了句:「雷子,槍在地上,你自己檢!」
槍在這個節骨眼那是非常重要開路利器。
雷瞳聞言,垂目朝地掃了眼,之後撩過一把95,完了又踹了把92,順勢還背了散彈。
全副武裝了罷,他看了眼還被困在屍群裡苦苦「掙扎」己方弟兄,毅然決然又從車廂尾部躍了出去。
躍出的雷瞳立馬是投入對喪屍滅殺行動。
他是從後方突然殺出,畜生這邊注意力還都被突襲老徐等人吸引,並未在意雷瞳這邊行動。
不過這些不是雷瞳需要考慮問題。
畜生們注意不注意,那是畜生們的事兒。
在雷瞳,這些混球全都是該死擋路存在,必須殺之。
沒有立馬開槍。
不開槍是因為雷瞳不想因為流彈傷到己方兄弟。
畢竟,現在老徐他們距離戰車尾部已經沒多少米了。
現在沖著正對突圍兄弟方向扣動扳機那絕對不是明智選擇。
保不齊畜生沒幹掉反倒是傷了自家兄弟。
這種賠本「買賣」雷瞳可不會做。
但不開槍,並不妨礙雷瞳用手裡傢夥做些文章。
他力道大,直接是給95槍托高舉,完了照著面前背對於己喪屍腦袋掄了下去。
他這掄擊勢大力沉,畜生那頭根本毫無所覺。
被他掄砸後,結果不言而喻,後腦直接開花。
不得不說,老徐等人吸引力也是足夠大,在被雷瞳用槍托硬生生砸翻兩,三隻,畜生們這才回神意識到身後情況有點不太對勁。
不過等畜生們回神意識到麻煩時候,雷瞳已經是朝前殺進了一段距離。
見得有喪屍開始回身望向自己,他非但沒有任何懼色,相反很歡喜。
他要的就是畜生給目光朝向自己。
也只有給攔路畜生目光吸引,才能分擔突襲兄弟們被封堵壓力。
與此同時,雷瞳瞅準喪屍前方打頭徐仁傑,喝了一嗓:「連長!!接槍!!」
話音錄下,雷瞳給腰上手槍拔出,著力丟了出去。
聞言的徐仁傑眼疾手快,探手凌空接取。
由於雙方距離不是太遠,所以這種接取不是太難。
加上雷瞳時機選擇恰到,並未出現之前唐小權倉促丟擲搞出的尷尬局面。
給徐仁傑那頭丟出槍後,雷瞳右腳踢出,給左側試圖撲襲畜生放倒在地。
完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對著地上就是一通三兩點。
子彈射襲後,星點血水迸射。
緊接,雷瞳動作不停,趕緊又給掛在身上霰彈槍卸了下來。
他已經鎖定了隊列裡自家另外一名老夥計胡曉東位置。
未做耽擱,雷瞳跟進喝道:「小胡,槍,接好了!!」
同樣是力道妥當給手裡霰彈槍拋出。
聞言的胡曉東抬眼看天。
空中霰彈槍劃過一道弧線徑直朝他飛來。
角度,力度,端是恰到好處,胡曉東甚至都不用挪動太多腳步便是穩穩將槍著拿在手。
就這麼靠著雷瞳的英雄突進,徐仁傑,胡曉東手裡全都有了槍械。
他二人都是隊伍裡的突圍主力,在他們手裡有槍沒槍那絕對是兩種概念。
更不消說,雷瞳已經殺到隊伍後方,此刻正好是與徐仁傑,胡曉東形成首位呼應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