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明犬 > 第二百五十四章 调兵遣将

明犬 第二百五十四章 调兵遣将

簡繁轉換
作者:小九儿许云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15 00:06:2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连续三天的时间,祖大寿的神经一直都在剧烈紧张当中,他总有种感觉,皇太极似乎在耍什么阴谋,因为这三天每日城下都要攻上一阵子,只要稍稍有点军事常识的人,应该都能猜出城中守军不多,偏生皇太极却一直都没有要倾力攻城意思,只是延续着头一次的小打小闹风格,打几下便退下去,第二天换一拨人再继续打,丝毫看不出进取心来。

若说对方欲用疲兵之计,偏偏晚上也不见铜锣响动,更不闻鼓噪之声,似乎这五万大军来到大凌河就是散步的,根本没想将这城池攻下来,可对方越是这样,他心里头就越不踏实。

跟皇太极打交道也有不少年了,早年间还是奴儿哈赤在的时候,他就是后金高层中的智囊,不少人都在他手上吃过亏,如今做了大汗,手段更是高明,围困京师便是例证,如今攻打大凌河,却摆出这么一副毫无进取心的架势,实在是很难让人放心的下,祖大寿暂时猜想对方应该是想要围城,尽量减少损失,毕竟跟大明比起来,后金无论地盘还是人口都是劣势。

看着匆匆退下去的后金兵,祖大寿轻轻舒了口气,可情绪却是愈发低落,他能看得出来,后金不过是试探而已,如今城中多少还有些存粮,士卒加上修筑城墙的民夫,也有两三万人,暂时抵御不成问题,可若是被围上些日子。那可就一切都不好说了,只盼着吴三桂那边能够早点到达锦州,叫吴襄派援兵过来,否则这一次怕是真的要死在大凌河城中。

大凌河被围,顿时便是朝野震惊,毕竟这个名字前不久还一直出现在朝堂之上,不少对辽事有见解,或者自觉对辽事有见解的,都在大谈特谈这大凌河城的重要性,皇帝也是亲自关注过的。如今才修上没几天就被人家包围了。怎能不让朝堂上衮衮诸公心烦意乱,要知道在不久前对方还是攻打过京师的,目前风头正劲,没人再敢小看这些东虏了。

只不过这大凌河城被包围的消息。却不是孙承宗传递过去的。孙督师此时刚刚接到军报。正忙着调兵遣将过去解围,将消息传递回京师的,却都是盼着孙督师早点完蛋的。生怕京城里面的皇帝老子不知道这件事,得到消息之后便派了心腹人等,快马加鞭的送到了京师,找到同党在朝堂之上把事情说了,顿时便引起轩然大波,所有内容都离不开这大凌河。

自打之前上城看过打仗之后,崇祯皇帝也开始以知兵自诩了,前几日才刚看过孙承宗的奏报,话里话外都是在讲这次筑城的重要性,崇祯也专门找地图看过,见那里的地理位置确实是很重要,到沈阳和京城的距离几乎差不多,对于双方几乎就是必争之地,这样的地方自然要掌握在大明手中,崇祯对此满怀信心,想不到才刚开始筑城,就被人家打了闷棍。

作为一个有些心高气傲的皇帝,一年多前的京师之围,带给崇祯的不是什么顺利解围的喜悦,反倒是被人堵在家门口打的极大耻辱,若不是后来宋庆帮他挽回了些颜面,他几乎就要把脸丢尽了,因此在后金撤兵之际,他也在暗中发誓,这辈子再也不要遭受这种耻辱了,那种感觉对于一个皇帝,尤其对于一个立志兴复祖业的皇帝来说,是无论如何都难以忘却的。

若是大凌河被人家占了,往后这种事情还真就不好说了,他曾经反反复复研究过地图,一直觉得只要这城在手里握着,稍微出现点战机,他的将士们就可以轻易攻击沈阳,让皇太极那厮也尝尝被人包围的滋味。

现在同样也是这个问题,若是这座城被别人给占了,人家也可以轻易攻击山海关,若是再有个马失前蹄的,很可能又被后金打到京城来了,想想往后可能还要经历几次这种耻辱,他便觉得浑身都不自在,朝着下面犹自议论纷纷的众臣僚说道:“大凌河城于我大明至关重要,万万不能落入敌手,诸位卿家介是国之栋梁,不知可有退敌之策?”

这种略微带刺的说话模式,崇祯是跟宋庆学的,上次他见宋庆的时候,彼此之间除了高喊要报君恩,善加抚慰之外,也闲聊过那么几句,当时宋庆刚刚从城外杀回来,还处在兴奋状态,便随口对朝中衮衮诸公统一点评了一下,那种调侃式的语气让崇祯印象十分深刻,他本身文化素质就不太高,竟是瞬间就喜欢上了,经过一年多的练习之后,如今也能来上几句。

天子问话,大臣自然不能不答,尤其还是用这种语气的问的,似乎若是给不出个良策来,就不能算国之栋梁了,可这件事目前还只是知道个大概,再说辽东方面自然会有布置,待到真有什么变故时,朝廷这边才会插手。

如今情势未明,聊这个实在是有些早了,只不过皇帝当着这么多人问出来,大伙儿又不能装傻充愣,大佬们自然不方便说话,只有让小弟上去顶一阵,顺便也看看皇帝究竟是个什么态度,也好跟着随机应变,不知是谁轻咳一声,人群中便走出个兵部郎中来,清了清嗓子道:“回禀陛下,辽东孙督师素来稳妥,麾下关宁军也是能征惯战,朝廷不如派人过去督促一番,叫他们小心从事便好,若真是事不可为,到时候再议不迟。”

这原本也算是稳妥之见,毕竟大明实在太大,中枢这边很多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大凌河战事情势未明,此时朝廷确实也不方便插手,可自从上阵看过打仗之后,崇祯俨然觉得自己变军事家了,更加觉得这朝中大臣多数都是尸位素餐之辈。就好比说刚刚站出来这厮,说的完全就是混账话,京城离着大凌河说远不远,说近可也不近,若真是事不可为,到时候还议什么?商量下如何加固山海关城防,不要再被人家打到家门口来才是真的,大凌河的事情想都不要想了!

朕要不是顾及体面,当场便夺过武士金瓜,将你这厮打死了账!

崇祯腹诽两句。面上却丝毫不见流露。只是淡淡的说道:“虽是如此,可大凌河终归太过重要,皇太极又是来势汹汹,恐怕辽东独力难支。朕意调左近兵马出关。助关宁军作战。不知诸位卿家意下如何?”

这等军国大事,自然不好随便张口,几位阁臣都是沉默不语。时候一久,崇祯心中便生出几分焦躁,直接点名道:“周卿,你来说说看,朕这办法如何?”

周延儒原本就不愿意搀和这类事情,方才一直都是眼观鼻,鼻观心的站着,想不到还是被皇帝点名,没奈何只好出班道:“陛下所见自然圣明,不过调动各处军马,终归不是小事,不妨议上几日再说。”

“议上几日?若是这几日工夫下来,大凌河失陷了呢?”

“这……”周延儒多少有些心惊,朝堂议事大多讲究一团和气,除非是有目的的互相拆台,或者要将谁置于死地,至于大臣和天子之间,同样也是要和睦相处的,当场非要一言而决的也有,可那是正德皇帝,如今上面这位虽然年轻,可素来是个有城府的,今日不知为何,竟是如此急躁,微微抬眼观望,见崇祯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表情,心中暗自叹了口气,却也不想在这种事情上和皇帝起什么争执,毕竟这虽然是大事,可皇帝的打算也不能说是错,最多就是太过忧心而已,只得附议道:“陛下若是真要调兵,倒也不是不行,只是不必太多,大凌河如今已经被围,只选山东大同等处之兵北上即可,其余地方的兵马便是调出来了,赶到辽东时怕是仗也打完了,途中靡费不知凡几,实在得不偿失。”

“也罢,既然如此,那便依卿所言,着山东大同宣府等处往辽东派兵。”

依我所言?这是我的主意?

周延儒心中大为冤屈,知道这是皇帝耍的小心眼,却又不敢说破,但凡做官都有要为君王效犬马之劳的话头,如今给皇帝背个小黑锅怎么了?还敢心怀怨望不成?你的忠君爱国之心在哪里?

见周阁老吃了瘪,其余几位阁臣自然不敢多说,生怕再被这位气量不大,心眼却不少的皇帝算计,反正这出兵也是正经事,大凌河的重要性大家都明白,调动宣府大同和山东兵马,无非也是多几层保险罢了,也不算是胡搅蛮缠。

可众人刚刚想通,崇祯却又开腔道:“朕又想了想,宣大那边也是九边重镇,若是东虏声东击西,提兵去打宣大,又该如何是好?山东倒是无妨,可这宣大兵还是不派了吧。”

周延儒还没来得及退回去,只得继续站出来捧哏道:“不知圣意如何?”

“朕以为,不妨派徐州兵参战,反正徐州挨着山东,叫他们快些行军,估计也误不了几日。”崇祯说到这里,眼神中忽然闪过几丝亢奋,好半天才压制住内心悸动,用尽量平缓的腔调说道:“徐州卫宋庆,素来勇猛过人,更兼通晓兵法,乃我大明后进军将之佼佼者,昔日朕在京城也是见识过的,如今既然辽东有事,不妨便将他调去,周卿以为如何?”

说起宋庆这人,周延儒还真有印象,毕竟这人当初在京城打仗时名气太大,几乎没人不知道这个名字,可也就是因为比较了解,周阁老才觉得不太妥当,皱皱眉头道:“回禀陛下,宋庆固然勇猛,然终究年幼,行事难免急躁,此番乃是大战,只派他去似乎不大妥当。”

“年幼?哼!”崇祯脸色顿时变了,冷哼一声道:“朕也比他大不了几岁,依周卿看来,也是行事急躁了?”

“臣万死!”周延儒话一出口便觉不妥,立刻跪下道:“臣绝无此意,昔日汉武时有霍去病,本朝未必便不能有,既然陛下觉得宋庆能担大任,那便叫他出兵,辽东尚有孙督师坐镇,当日收入遵化,宋庆便在孙督师麾下作战,彼此也都熟悉,想来当可无虞,只是宋庆如今似乎只是个千户,陛下给他那个狗营也不过千五之众,这兵力似乎也太少了些。”

“此事容易,叫徐州卫和徐州左卫各自助阵一千便是!”崇祯说罢,似乎还嫌不够,片刻之后又道:“上次徐弘基给朕写的奏章上面,曾经提到过邳州卫,似乎也颇有些战力,反正徐州邳州都在一起,叫邳州卫再助阵两千,让他们指挥使也跟着上去,如今天下除了九边之外,竟是没几处兵马能用了,邳州卫既然尚可,不妨到辽东历练一番,就这样吧!”

徐弘基就是当代魏国公,南京城甚至整个南直隶的真正大佬,同样也是邳州卫前指挥使杨方弥天大谎的受害者之一,此时自然不知自己在给皇帝写的聊闲天奏章中随口一句,竟然成了邳州卫出兵的理由。

不过即便知道了也无可奈何,皇帝既然乾纲独断了,阁臣们又都没打算阻止,这件事便这么定了下来,因为是皇帝特地关注的事情,因此办理起来倒也迅速,不过两日工夫,传信调兵之人便吩咐山东和徐州。

山东方面自然好说,当地本来就有孔有德部下辽兵,登莱巡抚孙元化看此人很不顺眼,既然是辽东有事,当然要把辽兵派上去,因此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同时因为孙承宗的关系,也打算再增调些兵马过去,只是仓促之间不得其人,多少需要准备一下,徐州方面自然更是不用操心,皇帝钦点宋庆出兵,这是去也要去,不去也要去的差事,几乎无可逃避。

当宋庆接到消息时,几乎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感情在京中打了那么几仗,还真在崇祯心中打出地位来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