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 > 第1602章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 第1602章

簡繁轉換
作者:佚名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0 00:12:1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在得知太子勤王清君侧的目标是自己后,内阁首辅谢三宾坐不住了。

他立刻来到司礼监找秉笔太监王承恩商议对策。

此时的王承恩正在司礼监内处理公文。

在崇祯装病的这段时间,王承恩掌握了远超他想象的权力。

换成别人,肯定会飘。

但王承恩没有。

这段时间里他处处小心谨慎,生怕因为自己的决策导致误事误国。

他刚处理完一份公文,内阁首辅谢三宾迈着急匆匆的脚步走了进来。

王承恩以为对方是打扫卫生的小太监,头也不抬的斥责道:“宫里的规矩忘了吗?”

谢三宾轻咳一声:“王公公,是我。”

王承恩抬起头,“哎吆喂,这不是谢大人吗?出了什么大事能让您亲自跑一趟司礼监?”

谢三宾快步来到王承恩身边,压低声音:“太子殿下起兵勤王了!”

“嗯?”王承恩不信,“谢大人,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

“不信你看!”谢三宾从袖口里拿出一份公文:“这是淮扬总督卫胤文从淮安府发来的急递!”

王承恩打开公文快速翻阅。

看完之后,一股凉意从脚底直冲头顶。

这何止是大事,简直是比天还要大的事。

“这...这...”王承恩指着公文语无伦次,“这没道理呀!”

谢三宾马上点头附和:“确实没道理!所谓的奸臣误国,宦官干政完全是无稽之谈。”

王承恩却摇头道:“宦官干政肯定不存在,但有没有奸臣误国就不好说了。”

谢三宾黑着脸叹息道:“这可是十万火急的事,王公公就别拿这句话讽刺我了。”

“对对对,”王承恩迅速起身,拿着公文向外跑。

谢三宾拽着王承恩的衣服:“我跟你一起去!”

“陛下有旨意,谁也不见。”

“都这时候了还旨意呢,你先去通禀,我在外面等候。”

“也只能如此了。”

二人一前一后跑向乾清宫。

王承恩刚一走进乾清宫便扑通一声跪在低声:“皇爷,出大事了皇爷。”

崇祯放下装满枸杞的茶杯,平静地问:“出什么事了?”

“淮扬总督发来急递,说太子殿下起兵勤王了!大军已经攻下扬州,正杀向淮安......”

崇祯又重新拿起茶杯,抿了一口后才问:“太子是以何名义起兵的?”

“太子殿下的檄文中说朝中奸臣误国,宦官干政...所以要勤王清君侧!”

“嗯,”崇祯点头继续喝茶。

王承恩等了一会,见崇祯一直没有说话的意思,只好硬着头皮说道:“皇爷,内阁首辅谢三宾求见。”

“让他进来吧。”

“是。”王承恩转身走到外面,将谢三宾领了进来。

“陛下,”谢三宾施礼说道:“太子殿下以清君侧的名义勤王,请陛下立刻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

崇祯转动目光,盯着谢三宾问:“太子要清理谁?”

谢三宾低着头:“要清理臣,说臣是误国的奸臣。”

王承恩跪在旁边补充:“还有奴婢,说奴婢是干政的宦官。”

“哦!”崇祯故意摆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原来是你们呀。”

王承恩立刻叩首:“奴婢冤枉!奴婢这段时间虽然手握大权,但奴婢心里清楚一切都是皇爷给的,奴婢不可能也不会干政!”

谢三宾跟着叩首:“臣也冤枉!臣自担任内阁首辅以来兢兢业业,为国为民。虽不敢说恪尽职守,却也问心无愧。太子殿下说臣是误国的奸臣简直是...”

不等谢三宾把话说完,他自己就闭上了嘴。

因为他想到了一个问题。

如果不存在奸臣误国,宦官干政的情况。

那么太子所谓的勤王就失去了合法性。

换言之,太子在造反。

他既不能承认自己有罪,也不敢明说太子造反。

只能低着头思考措辞。

崇祯并没有等的打算,而是直接开门见山:“你们的意思是说太子在造反?”

谢三宾低着头:“臣不敢。”

王承恩也低着头:“奴婢不敢。”

崇祯摆手:“事情已经发生了,两位还替太子遮遮掩掩作甚?”

谢三宾和王承恩不敢搭话,继续低着头沉默。

崇祯继续说道:“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既然太子造反了,那就出动兵马平叛。不过朕要提醒你们一句,正在朝鲜剿灭建奴的平辽大军不能动,否则前功尽弃。”

“另外京师附近的兵马也不能动,他们不在京师朕睡不着觉,其余兵马看着调动吧。”

谢三宾转头朝王承恩看了一眼,沉声回答:“臣遵旨。”

走出乾清宫。

谢三宾和王承恩回到司礼监商议对策。

商议了半天,毫无结果。

在崇祯说到平叛时,谢三宾首先想到的是正在朝鲜作战的平辽大军。

他们战力强悍,战斗经验丰富。

没有人比他们更适合平叛。

可崇祯不让动。

他只能退而求其次,调动其他部队。

朝廷有九处边镇,驻有九边大军。

分别是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偏关,榆林,宁夏,固原,甘肃。

考虑到平辽大军正在朝鲜,军需粮草都要经过辽东送到朝鲜。

辽东虽然没有了建奴,但是还有不少蒙古人。

作为后方的辽东不能空虚。

所以辽东剩余的兵马不能动。

蓟州是京师第一道防线,崇祯说过京师附近的兵马不能动,蓟州和京营的兵马都被排除在外。

宣府和大同又称宣大,兵马大部分都被调到了辽东。

已经处于无兵可调的状态。

接下来是偏关和榆林,这里的情况和宣大一样,也是无兵可调。

宁夏,固原和甘肃合起来称为陕西三边。

这里虽然有不少兵马可以调动,但那边的蒙古人正在闹事。

即便能抽调出一部分兵力,数量也不会太多。

为了印证自己的想法,谢三宾找到兵部尚书王家彦询问:“陕西三边有多少闲置的兵力?”

“五千还是有的。”

“五千?”谢三宾瞪大眼睛:“叛军据说有十万之众,咱们竟然只有五千兵马?”

“不不不,”王家彦摆手:“除了陕西三边,还有其他的兵马可以调动。”

“哪里的兵马?”

“山东登州和莱州的备倭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