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大魏芳华 > 第四百三十三章 既然不服

大魏芳华 第四百三十三章 既然不服

簡繁轉換
作者:西风紧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5:1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魏芳华 !

王平死后葬在汉中,接任者是张嶷。张嶷随即被任命为前监军、荡寇将军、督汉中。

而姜维等人已回成都去了,没能参加王平的丧礼。

此时姜维在陇西大败曹兵、击杀曹魏雍凉都督郭淮的事迹,早已传遍川西;人们得知姜维回来,无不想一观卫将军姜维的风采。无数人在驰道旁翘首以盼,场面拥挤、热闹非凡,仿佛过节一般。

姜维的威名在汉国到达了一个顶峰,要不了多久、名声定然还会东传至吴国。

皇宫里的汉国皇帝刘禅闻讯,专程召见了侍中陈祗,当面询问:“应该怎么奖赏有功将士。”

陈祗原来早有准备,立刻从身上拿出了一小卷竹简,躬身一拜,将竹卷双手呈上。

片刻后,“哗啦”一声轻响,宦官黄浩便走出了珠帘,伸手接过竹卷。两人对视了一眼,黄浩轻声道:“仆为卿转呈陛下。”

黄浩以前就受宠,很得皇帝信任和喜欢。

不过董允还在主持内政之时、十分厌恶他这个宦官,严禁黄浩干预任何政务,而且限制黄浩的權力、不让他升官。而董允又是诸葛丞相留给皇帝的人,皇帝很愿意听董允的谏言;所以黄浩哪怕有皇帝做靠山,也拿董允没有一点法子,只能装孙子。

待到董允一死,黄浩才终于解脱了束缚。现在接任董允的人是陈祗,陈祗的资历声望便比董允差了一些。陈祗的性情也没有董允那么刚烈,选择了与黄浩和睦相处,对黄浩自然也无法限制了。

黄浩贴心地把竹卷展开,然后摆了个很恰当的角度、递到皇帝眼前。趁这个机会,他也大致看到了陈祗的奏书。

这时黄浩看清了内容,眉头便皱了一下。他的脸挺瘦、皮肤有些松弛了,眉头一皱、额头上的皱纹便非常明显。

黄浩等了一会,才弯着腰在旁边低声道:“陛下,让姜伯约做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会不会太快了?”

刘禅“嗯”了一声,不置可否。

刚才黄浩说话的声音很小,不过陈祗显然还是听到了。

陈祗开口道:“费将军薨,论才干只有姜伯约可堪大任。如今姜伯约大败曹军,杀曹魏伪都督郭淮、立下奇功,陛下可趁此时机厚待之,让姜伯约名正言顺地主持军务、为陛下分忧。”

陈祗稍作停顿,又道:“有功将士皆有封赏,如夏侯仲权为车骑将军、司马子元为前将军,朝廷不能反而亏待了北伐主将姜伯约阿。”

刘禅点头道:“陈侍中所言,很有道理。”

黄浩听到这里,马上附和陛下,再委婉地说道:“加都督中外诸军事,亦可名正言顺地主持军务,大将军的官职,陛下不如等下次封赏罢。”

等了一会,侍中陈祗没有反对,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了。

黄浩的身份是皇室的家奴,但他与益州本地人、以及皇室姻亲也多有来往。在汉国朝廷,皇室当然是很重要的力量之一;但皇室不只有皇帝刘禅一个人,内部也不完全是相同的诉求。所以才有刚才主仆之间的几句简单对话。

黄浩等人对姜维并不放心,对其主张亦不满意。

而皇帝却很放心姜维等人,甚至对诸葛丞相留下的所有人、都比较信任。毕竟荆州派分担了朝廷的大部分繁琐事务,这是皇帝喜闻乐见的局面。

对于皇帝的心思、黄浩心里明白,他当然不会与皇帝争锋相对,进言须掌握技巧和分寸。

皇宫这边商量好了封赏,没过多久、姜维等一众人果然便来面圣了。前线的大将回到成都,通常都会立刻来觐见。

黄浩便拿着陈祗的奏书,把封赏的内容当众念了一遍。夏侯霸、司马师等人拜谢了皇恩,遂在帘子外面相互恭贺,唯有姜维的神情严肃,一言不发地沉思着什么。

黄浩收起竹卷,不禁对姜维多留意了几分……难道姜维事先已从陈祗那里得到了消息,此时发现少了个大将军的任命、所以不满意?

就在这时,姜维揖拜开口道:“臣有上奏,请改变汉中防御之策。”

皇帝刘禅的声音道:“卫将军但说无妨。”

姜维道:“原先在汉中武都等地布置连绵防线、拒敌谷外的方略,没有什么用。臣欲拆除傥谷等地的工事,敛兵聚谷,或可诱敌深入、聚歼来犯之敌。”

黄浩听得一愣,但此事轮不到他一个宦官出来争论。旁边的张翼等人很快就变脸了!

张翼急道:“汉中原来的方略一直好好的,曹爽十万大军来犯、也只能铩羽而归!卫将军为何要冒险改变原状?”

一向爱开玩笑的老将廖化,此时也正色劝道:“军国大事,卫将军切不可草率。”

姜维转身先对廖化道:“我还在陇西郡时,便已在考虑此事,想了很久,绝非一时兴起之言。”

廖化虽然也与姜维的主张不同,不过相比张翼、还算是个比较好说话的人,为人处世也要圆润一些。

但姜维不能无视张翼的话,张翼乃征西大将军、持节,官位不比姜维低,而且也曾多次追随诸葛丞相南征北战,资历摆在那里。

姜维终于直视张翼道:“曹爽发起兴势之战,乃因曹魏国内争权,若非如此、曹兵根本不会来攻打汉中。”

他接着说道:“反倒是曹真攻打汉中那一次,丞相(诸葛亮)的方略就是聚兵于汉、乐二城,以逸待劳,准备寻机破敌。”

张翼道:“吾等岂能与丞相相提并论?”

姜维冷冷道:“吾等正应继承丞相之遗志,歼灭曹魏西线精兵,方可全据雍凉,还于旧都!

我军北伐,粮道艰难,一击不中、很快就只能退兵,容不得半点失误;即便没有失误,曹军也经常避战、只想拖延时间,我军不易找到歼灭曹军主力的机会。

但若曹军贪功、来攻汉中,形势就完全不同了。曹军粮道艰难、兵马疲惫,汉军则坚壁清野、以逸待劳。若是我们堵住了其退路,曹军便如在牢笼、插翅难飞,又没有粮食,必败无疑。”

张翼道:“曹军兵多将广,若是堵不住谷口,丢了汉中,我等如何见先帝于地下?”

姜维皱眉道:“汝真是畏敌如虎!不久前陇西之战,汝也看到了,曹军并非不可战胜。”

廖化劝道:“伯约确实要三思阿,伯恭(张翼)并非虚言。原本连成一线的部署,一旦改变,始终是个隐患。”

姜维道:“郭淮兵败身死之后,曹魏伪卫将军秦亮便带领重兵、到了雍州屯田,我看秦亮是心里不服。既然不服,那我们便把傥谷敞开,看他敢不敢来!”

姜维似乎是想争取廖化中立,语气顿时缓和了一些,“战场设在汉中,反而比我们翻山越岭、远道北伐的风险更小。若是秦亮不敢来,防线不是还能改回去吗?”

伪雍凉都督郭淮是曹魏的名将;而秦亮的名气也不小,虽然秦亮的战绩主要是打內战,但对手司马懿太有名,因此在汉吴两国同样出名。

如果姜维击杀了郭淮之后、又能灭掉秦亮,那么姜维的威望名气之盛,必将流传于青史!

这时皇帝刘禅的声音道:“卫将军先深思熟虑,与诸卿多加商议。”

姜维转身向珠帘揖拜道:“臣领旨,谢恩。”

本是大胜回朝、论功行赏的好日子,却在一阵争吵之中结束了。不过黄浩对此、也算是习以为常,只要姜维与张翼在朝堂里谈正事,争吵便不稀奇。这两人的主张完全是反的。

两天之后,黄浩出宫要办点事。他路过卫将军府,便看到姜维府邸外面车水马龙,里面应该正在办庆功宴。

黄浩没去姜维府上赴宴,路过前大将军府时、他却临时决定去看看费氏。

费氏便是费祎的长女。黄浩以前与她见过面,算得上是熟人。上次告诉费氏、姜维于内廷中不让刺客郭循靠近陛下,便是黄浩说的话。

见到费氏时,黄浩忍不住提了一句,“姜伯约家,估计要热闹好几天呢。他这回确实是出尽了风头,差点做了大将军,不过仍然得到了都督中外诸军事。”

费氏沉默了一会才道:“先父从来没有私心,并非故意要拦着他、不让他建功。先父所为之事,皆以国家为先。”

黄浩点头道:“那是当然,从来没有人质疑过费将军的忠心。”

说到这里,黄浩才故作恍然道,“对了,如今陛下亦有意做主,想恩封女郎为太子妃,这便是信任费家阿。”

费氏抬头看了他一眼,随即垂下眼睛道,“黄公可将此事告知阿兄。妾在服丧期内,还请陛下酌情推迟。”

黄浩打量着费氏,年纪不大却出落得亭亭玉立,她又是前大将军的长女,必定有不少人会来提亲。黄浩道:“不急,我也是忽然想到了,顺便一说。待汝兄进宫参加朝会,我再与他商议。”

没一会,黄浩便要告辞。费氏留他用膳,他婉拒之后、拜别而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