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大魏芳华 > 第四百八十九章 止于阴平

大魏芳华 第四百八十九章 止于阴平

簡繁轉換
作者:西风紧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5:1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魏芳华 !

次日,诸部大将陆续都到了中军大营。

汉中之战打到现今,已是胜负有定。姜维主动弃守了南郑和汉城,明显是要放弃汉中之地、以尽量保存蜀军兵力。

自此汉中、武都二郡基本被魏军占据,不过还有阴平郡同属一片整体防区。众人聚集在中军账内,就是商议乘胜夺取关城、阴平郡等地事宜。

三郡的地盘在图上,仿佛一个倒叩的“凹”字,武都郡居中。西南方就是阴平郡,全是重峦叠嶂的山地,耕种价值几乎没有,以前的军事位置也不太重要;但现在成了两国边界前线,立刻就有了极大的战略价值。

从汉中派兵去阴平,其中一条路是沿着这里的走马谷、出阳安门,只要向西南行军一百余里,即可抵达关城。从关城西行,便能到阴平郡郡治。

这条路最近,而且先占据关城也作用巨大。如果关城在魏军手里,此地则可成为守备汉中的重要关隘。

然而有个问题????????????????,姜维如果在关城留驻足够的兵马,要攻下那地方、或许又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因此秦亮除了派陈泰去攻关城,又叫邓艾率部走陇右绕行、由武都郡地界南下直揷阴平。

只要有一路突破,阴平、关城二地蜀军都守不住,必将面临两面夹击的境地。

但若两路都难有进展,秦亮也明确说了可以放弃。到时候只能重新布防,分筑营垒关隘,守住武都、汉中二郡。

众人商议了一阵,秦亮走出帐篷活动稍歇。大伙都跟着出来了,在藩篱围成的坝子里闲谈走动。

秦亮信步而行,见邓艾在身边,不禁脱口道:“士载定要记住,此番我军目标,最多止于阴平。”

邓艾怔了一下,面有困惑之色,随即拱手道:“仆……谨记,将军、军之言。”

秦亮知道史上邓艾偷渡阴平的事,且邓艾也有些贪功,所以才没忍住提醒了一句。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

不过顷刻之后,秦亮又转念一想,邓艾对于形势是有判断力的人。此时蜀汉还没有到一推就倒的程度,即便魏军偷渡成功,如果兵力和装备不够,那反而会成为孤军被围歼!邓艾应能看清这一点。

这时秦亮抬起左手,做了个手势。身边的王康停下了脚步,其他人也没再跟上来。

秦亮与邓艾踱步向前,秦亮沉吟道:“我正要上书朝廷,为诸将请功,推举西线大将人选。欲以陈泰为雍凉都督,士载为雍州刺史、并镇汉中三郡,王经为凉州刺史。士载以为何如?”

邓艾想了想,磕磕碰碰地说道:“将军安排甚妥。陈玄伯有攻取武都郡之功,又是世家大族出身,由他做都督雍凉,更能服众。”

秦亮轻轻点头,颇有点意味深长的口气道:“西线这边,只能有一个都督雍凉。一时的官位,卿倒不用太在意。”

邓艾结巴地说道:“若非将军偏爱、再造之恩,仆岂有今日?将军自有考量,仆欣然领命。”

秦亮听到这里,对邓艾的态度很满意,这才不动声色地说道:“陈玄伯运气好、遇到蒋舒降了,方能顺利夺占武街,不过军功仍要算在他头上。士载先为大军前锋,后又节制东面军务,前夜抓住时机追击南郑蜀军、斩俘不少,功劳不在陈玄伯之下。我心里是知道的,朝廷于爵位食邑也定不亏待。”

邓艾拱手一拜。

秦亮亦不再多言,心中已决定好人选。正如邓艾说的理由,雍凉都督、选陈泰更能服众。

实际上经过了解与相处,秦亮觉得、陈泰此人对于官位似乎并不太执着。

陈泰在关键时刻有过明确表态,还算可靠。至于皇帝口头说过、要陈泰取代秦亮在汉中的兵权,那也跟陈泰自身没什么关系。陈泰正是人在陇右坐,锅从天上来。而秦亮这么一安排,倒能让陈泰更加安心!

而王经的军功,同样是讨了巧。

建威督、兰坑等蜀汉重????????????????要据点,以前魏军费了很大的力,亦不能攻下;王经能占据那些地方,纯粹是因为蜀汉陇右的老巢武街降了,蜀军才主动弃守。这种军功是可大可小,全靠给王经请功的人怎么说。

就地在西线这边安排,除了洛阳中军大将,目前有资历补凉州刺史的人,大概只有两个选择,王经和胡奋。秦亮昨晚便曾在考虑过了。

胡奋之父胡遵是徐州刺史,父子二人若各为一州刺史、不符合魏国规则,连王家都没这么干。当初王凌并未把四个儿子都外任都督刺史,只有王飞枭做扬州都督。

不过胡家的站位问题不大,否则胡遵也不会被王家重新启用为徐州刺史。

当初胡家确实投靠了司马家,胡奋甚至以平民身份侍奉在司马懿身边。但是司马家倒了之后,胡家显然自己主动划清了界限。在狄道揪出司马师奸细的人,正是胡奋!

何况胡奋对于秦亮是马首是瞻,之前在武功县种地,胡奋便经常陪着秦亮下地干活。

这样的人,当秦亮有权势的时候完全不用担心。但如果落难,也不能太指望他们跟着同甘共苦。看看胡奋对司马家的态度就知道了。

反而是王经那种人,虽然不太好用、做事有点头铁,甚至很多事根本不愿意干,但他很执拗,有自己的原则。即使秦亮倒霉了,王经的作为应该也不会过分,多少会念及旧恩。这一点与羊祜是一样的性子,羊祜就没有避讳夏侯霸家。

此时让王经分一些西线的兵权,秦亮其实更放心。

王经打仗不太行,别的见识好像还行,凉州现在不是前线了,他只要能大概处理好羌胡事务,便不会出多大的乱子。待到以后,秦亮自然要把王经调离带兵的位置。

众人回到大帐,秦亮遂将人事安排当众说了出来,并先授几个人“行事”的權力。正式任命,仍要等洛阳的诏令和文书。

……姜维军陆续撤到了关城。他早知汉中之战大势已去,但促使他下定决心、快速撤出汉中的缘由,还是数日前从成都送达的诏令!

当时汉军被挤压到了南郑汉城两座城内、以及走马谷的山谷中,武都已然失守。成都的朝臣都认为汉中之战打不下去了。

平常皇帝不会太过干涉前线军事,但这一次的诏令很明确。从成都主动发来诏令,先派尚书仆射董厥带兵增援剑阁、葭萌关,又命姜维将汉军撤到剑阁。

朝廷多半是担心,姜维会把汉军主力全赔在汉中地区,那大汉朝廷直接就完了!无论多么险要的山川、关隘,没有人守都是枉然。

姜维权衡之后,终于决定放弃汉中之战。他掌握着前线兵权,大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军中还有张翼、廖化等大将,若是姜维不奉诏,仍然可能出问题。

不过姜维撤到关城之后,便没再继续退兵。

这时又有信使来见。姜维听说是陈祗派的人,立刻召入关城驻地见面。

信使呈上陈祗的亲笔信????????????????,并道:“陈公带了话,若卫将军奉诏撤军到剑阁、与尚书仆射董龚袭会合,待将军返回成都,陈公等人便可设法保住将军,否则谁也不敢再为将军说话。请君三思!”

姜维道:“我并不在乎自己的下场如何。不过弃守关城、直接回到剑阁,阴平也必定会丢失。”

来使想了想道:“没有人怀疑将军的忠心,陈公更无此念。但贼军尚可从陇右进攻阴平,若要在阴平继续与贼军作战,将军如何交出兵权?”

姜维不置可否。

来使又道:“关城囤粮一旦耗尽,用什么地方来供养关城、阴平将士?以后还得从涪县等地调运粮草。为了守阴平耗费靡大,还不如退守剑阁、葭萌关。”

这些考虑,姜维哪能想不到?他终于极不甘心地、把话明说了出来:“若有阴平,还能有机会北上陇右。不然贼军只需在阴平桥头、白水关、关城三处设防,汉军便被困于益州,不得进取也!”

来使沉声说道:“将军再想想,经此一役,君还能领兵北伐吗?”

姜维沉默了一会,不禁仰头长叹。

来使抱拳道:“陈公不会害将军。”说罢他便执礼告辞。

姜维送到门口止步。没一会,司马师也来了,姜维立刻将司马师请到房内,然后把陈祗的信拿了出来,两人交谈良久。

司马师几乎没有什么犹豫,明确表明了主张:“陈奉宗一向与将军交好,又得陛下信任,将军切不可辜负陈公好意阿。”

姜维知道司马师善谋,但有时候没用!因为不知道他在为谁思虑。在这种危难时刻,司马师这个降将不愿离弃姜维,乃因忠诚?

不过此刻司马师应该是想保住姜维的,否则他在汉国也难以立足,终究还是为了自己。

姜维许久没有说话,默默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他忽然骂了一声:“没遇到过如此招恨之人,他嬢的秦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