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大魏芳华 > 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舅哥

大魏芳华 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舅哥

簡繁轉換
作者:西风紧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5:1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魏芳华 !

以往秦亮住在家里、起得很早,那时令君多半还在睡觉。最近令君为先祖父服丧,反倒很早就起来了,亲自带着侍女做早饭给秦亮吃,还服侍他换衣裳。

秦亮在袍服里穿上那身锁子甲,然后戴上一顶小冠便出发。令君等人送到走廊上才停步。

大将军府前厅庭院里,祁大等一众将士来得更早。

因为昨日管兵事的司马王康说了,今日一早大将军要骑马出行。天没亮大伙就来府门内聚集,正是要跟着大将军出门,随行护卫。

果然没一会,司马王康便先到了府门这边。有点瘦弱的罗二往人群里躲了躲,想让前面的人挡住自己。

罗二就是祁大的妹夫,他这幅身材要到大将军府做军士、寻常肯定是不行的;不过大舅哥发迹做上了武官,才将他选到了麾下。

天刚刚亮,光线还太清楚。不料王康竟然走近了一个个看,很快站到了罗二旁边。

罗二眼里,王康是???????????????身份尊贵的大人物。他的心头立刻十分緊张,只得呆呆地目视前方,不敢正眼看王康。

这时祁大走了过来,好言道:“这是仆的妹夫,别看他瘦,底子不差,吃得下饭,且不怕死。”

忽然那个叫饶大山的骑督嘀咕道:“那不就是饭桶吗?”

“哈哈……”周围的将士顿时哄然大笑。

王康的脸上却毫无笑意,皱眉回顾左右,众人这才悻悻忍住了笑声。王康道:“我看人不错,对大将军忠诚很重要。”

罗二顿时觉得王康为人不错,遂向他抱拳一拜。王康看了他一眼,只是点头回应,便从旁边走过去了。

而祁大也不怎么会说话,什么不说、说罗二吃得多。

不过祁大倒没说错。或许是罗二刚到洛阳那次,一顿饭确实吃得太多了、差点没撑死,遂让大舅哥祁大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记得当时大舅哥一连说了两次,汝的个头如何装得下那么多?

其实两家起初是差不多的家境,祁家是兵屯、罗家是民屯,都是苦人家。罗二的亲哥饿死了,祁大的三弟也是饿死的。不然祁家也不会把女儿嫁给罗二。

有一年秦仲明到庐江郡做了郡守,祁家的命运、在极短时间内发生了变化,两家才拉开差距。罗二家还是吃不饱饭,时不时只能支妻子祁氏、回娘家借粮。

后来祁大跟着庐江郡打到了洛阳,随后在大司农的命令下、举家迁到了梁县屯田。这下相隔千里,罗家又恢复了以前的窘境。

但没过多久,祁大可能心疼他亲妹,先把祁氏接到了洛阳。祁氏一下子就过上了好日子,还在宴会的时候到卫将军府帮厨,她一边吃到肉食一边哭,说是她的夫和孩儿在家吃不饱饭。

之后祁大不知怎么升官了,干脆想办法把罗二也弄到了军中。按照规矩,府上的亲卫、待遇与洛阳中军几乎一样,罗二的父母妻儿兄弟都被安置到了梁县南,重新分了屯田,成为士家。

罗二也很快就发现了处境的改观。士家直接从官府租到耕牛、曲辕犁,然后有屯长教他们怎么积肥。那种名叫曲辕犁的铁犁更小更省力,只要有耕牛,一个人就能耕一大片田,罗家因此可以耕作更多田地。收的田税则不是按照几成,而是固定斤两,第一年收成罗家就吃饱了饭。

难怪大伙都说,现在的大将军是个厚道人。屯户们基本不识字,但并不是傻,肚子更不会骗人。上边的人有没有用心,是否诚心,大家说不出道理来,但心里一清二楚。

比如以前庐江郡的文武、都会说一些很有道理的话,大伙根本听不懂,却也不是被忽悠住了,而是实在没办法,只能由他说。即便建议屯户可以用空闲的良田沃土收租、或者用家里的马匹跑点生意,那都是极有道理的。

大伙牵着马等了一会,便见几个人一边说话,一边步行过来了。中间那个身材挺拔的年轻人,正是大将军、大魏国最有權势的大人物。

祁大遂下令道:“上马!”

众人纷纷脚蹬铁马镫,矫健娴???????????????熟地翻身上马。罗二急得脑门上出汗,虽然慢了半步,终于是稳当地爬上了马背,忍不住暗自松了口气。从军之前,他从来没骑过马,只是骑过牛和驴,此时刚学会骑马不久、不是太熟练。

先是小队骑兵出府门,其中一些人披坚执锐。而更多的人没有铠甲,全身就只有一把环首刀,都穿着青色的麻布袍服。大伙找到自己的位置,将大将军等人包围在了中间,然后一起出门。

众人先到了大将军府西边的大街,然后往北走,从一道城门出城。之后他们就沿着水渠边的大路,往西行。要去的地方应该是洛阳西北的阅武场。

罗二隔着两三个人,能就近看清骑马的大将军。

大将军除了个子高、长得俊朗,似乎也与平常人差不多,身上也只穿着简单的袍服,料子好像不错。偶尔还能听到大将军说话的声音,他会与身边人闲谈开玩笑。

而在此之前,罗二以为住在洛阳的大人物、与寻常人是不一样的,比如三头六臂那样,又或好像狗与羊的区别。

骑马行进得很快,没走太久,人们就到了阅武场。阅武场的西南面,有一栋很漂亮的高楼。那么高的楼屋,得多少人才修得好阿?

大舅哥说,那叫百尺楼。大舅哥先来洛阳两年,确实更有见识。

不过阅武场上没有阅武,而是一大片人在那里拿着东西在训练。那些人的样子很好笑,脑袋上叩着一个箩筐、说是枯藤编的护具,胸膛上也挂着木片石块做的玩意,乍看确实像是甲胄。

人群里乱糟糟的,今天人们训练的方式、就是拿着木棍对打。有人拿的是木刀和木盾,有人是拿长棍。无数木棍与木盾击打时,“噼里啪啦”的声音喧嚣一片。

有几个将军迎过来了,先前说罗二是饭桶的饶大山说了一声:“散!”

众人立刻散开,各站一个方位。罗二有点懵,不过他也有办法,跟着大舅哥就行。

将军们先从马背上下来,纷纷抱拳见礼。大将军也下马了,向几个人还礼寒暄。

几个将军的姿态很恭敬,但神情看起来、与大将军又挺亲近熟悉,有点像过年过节时、罗二与亲戚团聚见面的样子。

一个莽汉的膀子很粗,好像浑身都长着结实的肉,他说道:“我们用的长铍改动过,也是用铁部套住木杆,用起来与槊、长矛差不多,只是还可以劈砍,用刀盾短兵很难打赢阿。短兵如何对付长兵,还得大将军在行。”

大将军道:“一寸长一寸强,我也觉得不容易赢,拿着盾也好不了多少。”

另一个长着阔脸的大将道:“当年伯松拿长槊向大将军讨教,大将军可以用剑赢汝,但不是谁都能行。”

大将军道:“那次我只是取了巧,利用身上轻便、跑得快,先往后面躲。伯松轻敌之下,又太心急了,才被我抓到疏漏。”

莽汉道:“技不如人,仆输得心服口服。”

大将军却笑道:“我看不太像。那时若非伏德拉住,卿不是还???????????????想打吗?如此叫心服口服?”

几个人都“嘿嘿”笑了起来。

那个叫伏德的阔脸大汉道:“汝拿着长槊,占尽了便宜,却被别人拿把文士用的剑制住,还有脸打第二场?那不是更加丢人现眼吗?”

莽汉一本正经道:“那次着实是因为心急轻敌,自个出了错,再打的话、我觉得能扳回来一场。”

伏德道:“扳回来一场也是胜之不武,照样算输。”

现在没人向大将军挑战武艺了,大伙都陆续观望阅武场、瞧着将士们对打。拿长棍的与拿木刀盾的士卒切磋,确实长兵器更占便宜,大多时候都是拿长棍的赢。输赢是打中就算。

离罗二不远的地方,一个拿木刀盾的士卒一直输,脸都憋红了,忽然生气地骂了一声。这时一个高个子的人,拿着木刀盾来了,说道:“本将东方治,讨教一二。”

拿着长棍的军士拱了一下手,直接便拿长棍从上往下、敲了下去。“砰”地一声,名叫东方治的高个汉子眼疾手快,直接拿木盾挡住了一击,他毫不停留,立刻快步冲上来。拿长棍的军士显然有点吃惊,急忙后退,但还是被追上了,脑袋上的箩筐被拍了一下。

“咦?”士卒道,“再来!”

两人再次摆开架势,东方治身体前倾、右手举刀在上方,姿势看起来就很有讲究。还是拿长棍的士卒先攻,因为他的木棍长得多。那东方治的身手极好,不出意外地还是用盾挡住了,随即欺步近前攻击。

士卒一边退,一边收长棍,立刻第二次刺击。东方治以盾牌和木刀齐上,居然又挡住了,他随即追上挥刀斜劈,先打中了对方。胜负已定,不料那士卒想了想,还是不服!

罗二在不远处看得起劲,他知道两人乍看出招简单、一两招就分出了胜负,但若换自己上去,估计一招都挡不住。

他还有很多东西要跟着大舅哥学,当然包括武艺,不然遇到事一刀就会被别人砍死、太憋屈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