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大魏芳华 > 第五百六十四章 在德不在险

大魏芳华 第五百六十四章 在德不在险

簡繁轉換
作者:西风紧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5:1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魏芳华 !

参战的魏军诸部,已抵达羡溪城附近。

秦亮登上羡溪城墙,立刻就看到了、辽阔水面对岸的江心洲陆地。许多吴军败兵被接应到了那里,说不定诸葛恪也在对面、观望刚刚结束的战场!

可是江心洲离得太远了,根本看不到人影,无法像曾经与疑似费祎的人一样、两厢对望。唯能朦朦胧胧地分辨出,修建在江心洲上的几座亭台。

不知诸葛恪此时是怎样的心情,但秦亮迎着宽阔的江面、正有踌躇满志的惬意。

秦亮站到高处,翘首远眺。城外的起伏的欢呼声、从西北风中传来,让人觉得十分悦耳。大战过后双方都有伤亡,但无论如何、获胜者的处境要好得多,这大概就是胜利的气息!

亲自站在下游江边时,才能真正感受到大江的宽阔。

秦亮一眼看去,简直就跟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大海似的、几乎没有身在江河之畔的感受。大概只有对岸隐约可见的陆地、渺小的风物,才能叫人意识到,这只是一条江。

如此天堑,却没有影响秦亮的心情。反倒让他渐渐地、又多了几分放松的感受……反正没有水军,不存在错失战机的问题,大规模的战事可以告一段落了。

有句话说得好,江山在德(善于用斧头敲人脑袋)不在险。如果东吴不修德行,单凭一条大江,迟早挡不住魏军!

只不过目前秦亮没有多少想法,首先没有准备渡江的船只,连足够的油船小舟也没有。其次要渡江作战,稳妥的做法、还是要先掌握一部分制江权,至少需要一支勉强可以与吴军抗衡周旋的水师。

否则风险太大了。一旦吴军还没到一触即溃的地步,君臣尚存抵抗的意志,坚壁清野、固守城池、节节抵抗,过江的魏军补给就是个大问题。吴军都不需要击败渡江的人马,耗也耗不了多久,魏军就得不战自溃!关键是没有退路,去的时候好好的、回不来了。

何况,秦亮也不想急着发动旷日持久的战争,国内的问题、才是眼下最急迫的事!

但吓一吓大魏吴王,还是能想到办法的,可谓是虚虚实实,自行分辨。省得吴军再像以前一样蠢蠢欲动,随时等着机会威胁魏国。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了一声呼唤:“大将军!”

秦亮转身时,便见杨威和熊寿从斜坡上走来了,呼喊的人正是熊寿。好像很久没见过面了似的,两人都走得急。秦亮也立刻迎了上去。

来不及见礼,秦亮便伸出两只手、分别抓住两人的手腕,用力握住道:“卿等真是我的左右臂膀!”

一身肌肉的熊寿,马上把另一只手也伸过来,按在了秦亮的手背上,脸都要笑烂了。

而杨威的脸色变红、情绪憿动,却还比较沉稳,他开口道:“大将军似屯长,仆等如甲士。进退章法、全赖大将军坐镇中间,仆等冲杀在前,只是尽到了职责。全局之胜,仆不敢居功!”

“哈哈哈……”秦亮没忍住大笑几声,“有功当赏,我定不亏待。”

身边的部将参军等人,也受到了气氛的感染,或陪笑、或是面露莞尔。

杨威又道:“当年仆等人如丧家之犬,幸得大将军收留,得以立功封侯,身居高位。仆岂不唯大将军马首是瞻,为大将军冲杀在前?”

熊寿想了一会,开口道:“杨伏德说得对!仆记得,当初大将军用于礼聘的钱财,还是借来的。”

此言一出,大伙都笑看着熊寿,暂且没有吭声。

秦亮却爽朗地笑道:“如今看来,那点钱财送得值阿!”

众人听罢又发出了笑声,这时人们才相互见礼寒暄,一阵谈笑风生。

没一会,杨威便道:“仆等追击至大江西岸时,又抓到了个侯爵敌将,名叫潘翥。”

秦亮道:“带上城来。”

杨威应了一声,便走到墙边,对着城内大声吩咐,叫下面的将士把俘虏带上来。

敌将的手臂被绑着,上城之后,随即弯腰道:“败军之将,久闻秦将军威名。”

秦亮听到这里,嘴角顿时露出了一丝笑意。倒也不是嘲笑,毕竟不是谁都抱着舍身取义的想法。

但秦亮没有劝降潘翥,毕竟投降容易的人、往往反叛也很容易,动辄欲拜义父者,更要注意。真要劝降他,恐怕反而是个隐患!

潘翥没听到回应,又主动问道:“不知秦将军是否听说过隐蕃?”

秦亮恍然道:“知道此人,不是已被吴国人杀了吗?”

潘翥道:“当年仆不知隐蕃是祁县王家的人,便与之交好,曾是至交。”

周围的魏国文武终于忍不住、发出了几声笑声。大伙都看出来了,潘翥不想死!

秦亮却不愿意收服此人,杀了也没多大问题,不过好像也没有好处。这种士族的生死、在东吴是有人关心的,杀降将的事传到吴国、多多少少会增加吴国士族抵抗的决心。

秦亮没有笑,观察了片刻潘翥。潘翥也闭嘴了,站在原地沉默下来,脸上的惧意也渐渐加深,仿佛在等待着命运的宣判。

就在这时,秦亮忽然想到了此人的用处。他的目光顿时平和了几分,转过头问潘忠:“志为认识他吗?”

潘忠庶民出身,应该与吴国大族没什么关系,同姓的人本来就极为常见。

果然潘忠道:“禀大将军,仆不识也。亦未尝听闻同族之中、有人迁徙东吴,应该没什么关系。”

秦亮听罢,对潘翥说道:“既然如此,过两天、汝还是回东吴去罢。顺道给吴国主带一封信去。”

潘翥似乎松了口气,忙道:“仆谢秦将军不杀之恩!”

秦亮不动声色地说道:“此番吴军损失惨重,无力再抵挡大魏王师。待我布置更多兵力、准备好战船,立刻便将百万大军、四路南征,定克东吴!汝回去劝劝吴国主,看清形势、面对现实;不如早降,仍能封侯食邑,不失为富家翁。还能减少两**民伤亡,岂不善哉?”

部将们听得热血沸腾,立刻有人附和道:“大将军攻无不克,大魏王师一旦渡江,横扫东吴,指日可待!”

而参军贾充、王浑,属官阿童等人都未作置评。潘翥则面露难堪之色,只能沉默不言。

秦亮也不再多言,叫人带走潘翥,他也与大伙一起走下了城墙、回到羡溪城中的官寺。

这时贾充才道:“自从孙吴称帝之后,两国便断绝了使节往来,今大将军若遣使去建业劝降、或遭吴国主杀害。放降将回去送劝降信,正是高明之举。”

秦亮以为然,回到官寺便写了一封亲笔信。劝降是假,恐吓一番孙权是真……因为孙权若非真的走投无路、战火已经烧到了脚背上,不太可能投降。

不出几日,后方的王飞枭便送来了军报。濡须山、七宝山二城的吴军出城之后,未行交战,便循着七宝山脉西麓跑了!沿路丢盔弃甲,被俘者甚众。

从徐塘出发的吴将朱据,听说诸葛恪战败,也不再恋战、果断沿着濡须水退兵。东关关城的守军,随后向群山中突围,军队跑散,也是大多都被抓住了。

一旦大规模的会战失败,就是这样的下场。军力损失惨重,士气低下,原先本来可以守住的地盘、也更容易被攻占!

因此王飞枭已率军南下,趁势攻取濡须水西岸的襄安、临湖等城,收取诸葛恪屯田留下的人口。王飞枭是扬州都督,扬州军是东线首当其冲的前线主力,让他们补充人口物资、用于边防,并无不妥。

秦亮遂决定,带着羡溪的大军、架浮桥渡过羡溪,换地方向东北方向继续进军,乘胜攻打大江北岸的吴国城池。以图扫蕩劫掠历阳、乌江、阜陵、堂邑等地!

同时命令王飞枭,派人沿涂水道路、向前线大军运送补给。

不久,秦亮率大军抵达了老山。按理军队应该走老山北麓东进,但秦亮知道,江北一时间组织不起来、能与魏军野战的军队,便大摇大摆地从老山南麓进军。

此地的位置,正对着建业城!

吴国的都城,只隔着一条大江了。江面同样十分宽阔,烟波渺茫之间,人们只能远远地看着对岸的建业、或是石头城的城楼影子。

“攻灭东吴,一统河山……”魏军人群里,忽然传来了此起彼伏的呐喊声。将士们来到这个地方,便是士气大增!

自从蜀汉关羽战死、夷陵之战精锐尽丧,之后吴国其实才是对魏国最有威胁的势力!魏吴之间近些年来交战频繁,虽然吴军多次北伐、一向没多少战果,但魏军历次进攻吴国、也是损失惨重。只有吴国的国力人口,才是牵制魏国的主要力量。

而此刻魏军的兵峰、简直有一种兵临吴国都城城下的声势,将士们的情绪自是振奋。

但不知,吴国君臣是否来到江边观望,看到了大江西岸连绵的魏军人马阵仗、以及如云的旌旗?亦不知吴国人见到敌国人马、已在都城眼皮底下,作何感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