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大魏芳华 > 第五百六十八章 求和本身

大魏芳华 第五百六十八章 求和本身

簡繁轉換
作者:西风紧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5:1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魏芳华 !

朝臣们在集议时,郭太后已在北侧的阁楼中。她没有亲临朝堂,但随后不仅能看到书佐的记录,还能从宦官口中听到描述。

此时她又展开了秦亮的奏书。其中有一句,我国一旦有事,东吴便威胁殿下、陛下,如此情势已一去不复返了。

郭太后想起,之前召见秦亮时提起过,吴军陈兵边境、威胁自己的事。想到这里,她的嘴角微微动了一下,不禁露出了一丝笑意。

在这种公诸于众的奏书里,没想到秦亮还能写两句、让人会心一笑的内容。

几次陈兵威胁郭太后的孙权,如今却被逼迫得主动求和,郭太后心里自有报復的快意。

但如果打败东吴的人不是秦亮,而是曹爽或司马懿,甚至是王凌,她估计还会感到畏惧!唯独秦亮比那些人都要厉害,却完全没让她害怕。转念一想,若非秦亮坐在那个位置,郭太后此时也不会坐在朝堂内,她大概早就去永宁宫居住了。

就在这时,大长秋的谒者令张欢入内,站在珠帘外面躬身道:“禀皇太后殿下,大将军司马王康到了。”

郭太后放下奏书,说道:“叫他进来罢。”

张欢拜道:“喏。”

没一会,王康便埋着头,趋步上前,在珠帘外面伏拜、行稽首大礼,口称“殿下千寿”。

珠帘遮挡了部分视线,不过门口迎光,郭太后看外面会更清楚一点。她看得出来,双手紧握牌子的王康十分緊张,遂好言道:“王司马免礼。”

郭太后听说过,这个王司马是秦家庄园上的庄客出身。这样的人,如今竟能入宫觐见殿下了,估计他以前是做梦也想不到的!

不过王康是秦仲明的亲信,其实秦仲明才是更有权势的人。或因王康早已习惯与秦仲明朝夕相处,他才会在郭太后跟前、显得更加緊张。

王康忙道:“臣谢皇太后殿下。”

隐约可见他手里木牌上写着字,显然是有备而来。

郭太后遂问道:“王司马送诸葛竦到洛阳的?”

王康的口齿还算清楚,“是,臣此行乃奉大将军之令。”

郭太后问道:“大将军是怎么说的?”

王康深吸了口气,依旧紧握着牌子,看了一眼道:“大将军与仆谈论过此事,殿下可作参详。如何决策,恭请殿下听纳大臣意见定夺。”

郭太后道:“大将军的意见,我还是很重视的。”

王康看了一眼默默侍立在一旁的张欢。张欢经常去大将军府走动,王康这个大将军司马应该是认识的。

这时王康便道:“大将军之意,两国之间分歧太大,终究还是要攻灭东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此番东吴密使前来洛阳求和,只因吴国君臣一时被震慑了、才会派人试探我国的态度,谈不出什么结果。但求和本身才是最重要的事,殿下可把此事宣扬出去、使满朝文武皆知。”

他稍作停顿道,“而今诸臣正在朝堂集议,此事已经办成了。”

郭太后听到这里,犹自笑了一下。秦仲明的想法倒是与她不谋而合,能逼得孙仲谋遣密使求和、本来就能叫魏国人振奋,并因此让秦仲明的威望声势大增。

所以孙权想要密议,郭太后却没想保密,收到了诸葛诞的奏书、她随即就召集了满朝文武商议!

郭太后好奇地问道:“卿与大将军谈了些什么?”

王康弯腰道:“有关对东吴的总体大略。以前羊叔子做大将军长史之时,便曾多次商议过此事。

大将军府目前谋划的方略,是凭借大魏的优势国力,在荆、扬、徐等地准备充分之时,突然从东到西全线出击。使得吴军全面承压,因国力兵力不足而完全崩溃,一战定鼎乾坤,反而能减少两国连年争战造成的伤亡。”

郭太后听到这里,隐隐有一种压迫感袭来,秦仲明果然是能做大事的人。

郭太后“嗯”地发出一个声音。

王康继续说道:“殿下或可向东吴提出一些条件。去帝号、称臣受封、朝贡、送???????????????质子,许诺不得出兵侵扰我国既占地区。”

郭太后道:“孙仲谋既已称帝,再要他称臣朝贡、送质子来洛阳,应该不会同意。”

王康拱手道:“殿下英明。吴国主必定不愿答应这么多条件,但也不要紧,因为他答应了之后、也一定不会遵守。除非魏军渡过大江,真的去进攻建邺,否则无法迫使吴国主实际让步。不过那时让步还有什么用呢?”

他接着说道,“以目前的形势,外部压力、可能反而会转移东吴内部的问题。因此殿下可以考虑,对吴使稍微松口。暗示密使,若想要维持现状,即便东吴不愿意称臣,至少也不能主动挑起战端、企图袭扰我国夺占之地。”

郭太后用庄重的声音道:“大将军的建议,我已知晓。”

王康遂揖拜道:“臣请告退。”

张欢马上从旁边走过来。王康随即后退了几步,然后跟着张欢出门。

郭太后在这里等了一阵。待朝堂那边的集议结束了,张欢又留下了度支尚书诸葛诞、带到阁楼中觐见。

诸葛诞见礼时,张欢掀开了珠帘一角,将书佐记录的文书送进来了。

珠帘外诸葛诞的声音道:“臣拜见皇太后殿下,恭祝殿下凤体安康。”

郭太后回应了一声免礼,隔着珠帘观察了一下诸葛诞,不动声色道:“大将军还是重视公休的。”

垂目看着下方的诸葛诞、脸上的神情微微有点动容。这倒让郭太后不甚理解,她刚才说那句话,只是为了安抚诸葛诞而已。

因为具体议和之事、最好还是要让诸葛诞出面,以亲戚私交的名义。

郭太后见状,试探了一句:“文皇帝在时,孙仲谋便曾遣使称臣求和,结果答应的事一样没做到。如今朝廷也没多少必要、与吴国人议和。不过既然大将军愿意看公休的情面,听听吴国人的说辞也无妨。”

诸葛诞道:“臣家在魏地,仕于魏朝,必不敢因亲戚之情、而废国家大事,更不敢有负殿下、大将军信任。”

郭太后想了想,问道:“卿以为,是否答应吴国人求和?”

诸葛诞拜道:“只有吴国主称臣纳贡,重新遣使来京,方可名正言顺地修复关系。”

郭太后道:“如此最好。但要告诫吴国主,不能出尔反尔,像当年一般、一旦战事稍缓便翻脸不认。他们若敢出兵侵扰我国所占之地,定不轻饶。”

诸葛诞道:“臣请将殿下之言、转述于同族侄子,即东吴将军诸葛恪。”

郭太后应了一声,忽然又道:“公休应有真才实学,不然大将军亦不会如此看重。”

不管诸葛诞以前干过什么事,至少他现在还在朝中为官。郭太后这样一说,比起让诸葛诞只对王家马首是瞻、总要好一些。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 换源App】

诸葛诞听罢,缓缓深揖,拜道:“臣谢恩告退。”

……诸葛公休回到朝堂,此时前来议事的大臣们都已离开。他独自往南走到尚书省庭院,没见到尚书右仆射夏侯玄,遂也带着佐吏出宫了。

公休当年最好的朋友,便是邓飏与夏侯玄。

邓飏是被司马家除掉的,以夏侯玄与曹爽的关系,夏侯玄估计也危险。公休确实被吓到了,他也可能会被划入同一个圈子、遭到秋后算账!

后来王凌秦亮等人起兵反抗司马家,公休十分佩服;但在他眼里强弱明显,扬州军简直就是在送死,根本不可能成功。未料一个多月之后,情势便已骤变!

那时公休的心情是崩溃的,明明什么都不做、处境就能改变,却因为自己多此一举,反而站错了地方!家破人亡的恐惧,才让他慌不择路、病急乱投医,对长女说了一些话。

其实以当时的情况,公休的做法也谈不上是下作。

长女是司马家之妇,秦亮带兵攻入洛阳,司马家的妇人就是敌方家眷、战利品而已。秦亮把诸葛氏救出来,公休让她去致谢,那是自己知趣……兵荒马乱的时候,失败者别说保住名节,命都保不住。看看曹爽之妻刘氏的悲惨遭遇,便知道了。

是被一群乱兵在光天化日之下当众婬辱、然后斩首,还是私下里去报答一个有恩之人更羞耻?

没想到正大光明的两次联姻、都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反而是对秦仲明无意间的主动示好,作用极大!之后秦仲明便信守承诺,多次帮住过公休。

小女诸葛淑回来就说了,王公渊想休妻,全靠秦仲明从中劝说,危机才得以化解。毕竟扬州勤王之役,几乎就是靠秦仲明在前线打赢的,秦仲明的意见、对王家自然很有分量。

其实公休也不知道,长女去见秦仲明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他后来没好意思问;诸葛氏也不说,只说秦将军许诺过了、会保住妹妹在王家的名分,保诸葛家无虞。

不管怎样,大将军秦仲明很给公休情面,连皇太后殿下都察觉到了。说公休有真才实学、大将军才会如此看重。

诸葛公休寻思着,如今只要心向秦仲明,应该是没有站错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