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大魏芳华 > 第五百七十七章 雁过留痕

大魏芳华 第五百七十七章 雁过留痕

簡繁轉換
作者:西风紧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5:1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魏芳华 !

一早秦亮就来到了前厅阁楼,穿戴好青色官服、笼冠,印绶等一应俱全,等候持节者羊耽前来。

昨日听闻皇帝要直接策封晋公、秦亮确实有点惊讶,但细思之后,仍觉得对于大事的推进、此事还不足以产生多大的影响!

若是人们讲点实在的。皇帝给策封一个晋公,对标的是当年的魏公;秦亮只要还要点名声,便不可能直接接受,说不定弦外之音、还暗指秦亮有不臣之心!毕竟之前在东堂、宣读过一份皇帝赏赐诏书了,便是为秦亮增加食邑三千户。

如今因为皇帝追加一个虚假的态度,就能够弥补以前的巨大矛盾、可以当作什么也没发生过吗?

密谋刺杀、毌丘俭起兵谋反,都与皇帝脱不了干系!相比之下,前阵子皇帝在太学造势、想要亲政,诸如此类的事还是小节!

但若讲明面上的虚套说法。秦亮作为臣子,并没有废帝的名分,须得郭太后下诏才行,理论上并不是秦亮去废帝。何况秦亮建议上书,也会加一句、如伊尹霍光故事。这事就不再是、秦亮与曹芳两人之间的问题。

汉朝权臣霍光,后代涉嫌谋反被灭族,但霍光自己并没有谋反。他手握大权、且皇帝无道,却没有取而代之,维护了汉室社稷;这事在后来其实是正面事迹。

加上如伊霍故事,就跟如萧何故事一样,属于一种声明。所以朝廷给予大臣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的殊荣之时,一定会有一句“如萧何故事”,就是让大家想想萧何、他不是没有篡位吗?

除此之外,秦亮还权衡过别的事。

他现在完全没有退路,一旦失去大權,必将死无葬身之地!这一点比当初司马家的处境还要糟糕,因为河内司马氏家大业大,如果不把野心暴露出来,就算家势下滑了、极可能也不会灭族。

既然不能回头,那也没必要捂得太严实。让策封走一遍过场、大概并非坏事,增加一下声势,却没有留下话柄!

曹芳这个皇帝的策封,跟预定的曹启还是有所不同。曹启不到七岁,将来如果被秦亮推举上去,曹启的诏书,在天下人眼里不就相当于、秦亮自己夸自己?

因此秦亮什么也没做,打算是以不变应万变。皇帝要送策书,便让他送!只不过谋划好的大事,最好往后稍微拖延一段时间了。

偏厅外的光线越来越亮,太阳还没出来。

秦亮放下手里的筷子,将粥碗推到一边,便拿起了一卷文书来看。只见王康也放下了碗,秦亮便抬头道:“卿等继续吃饱,估计使节还有一会。”

王康道:“仆平素一天吃两顿,差不多饱了。”

几个属官似乎仍有点緊张。因为秦亮刚刚暴露出某种迹象,他们估计尚未习惯。

反倒是秦亮换了个放松的姿势、盘腿而坐,又把卷着的纸顺手展开。在大魏生活的这十多年,经历的风浪确实不少,他不是没有恐惧之心,只是好像有点麻木了。

大伙又等了一阵,却不料太常羊耽没到,反而是宦官张欢先来。

朱登将张欢带到西厅,张欢揖见罢,便走到秦亮身边,俯首低声道:“大将军,皇太后殿下暂且把策书收走了。”

秦亮一怔,片刻后才发出“哦”地一声。

张欢又附耳道:“殿下之意,策封不妥。故遣仆出宫,与大将军商议。”

秦亮思索了片刻。郭太后是可以信任的盟友,既然她有自己的看法,那依她好了。因为这件事不像新皇的人选,秦亮定要坚持己见、非得不选曹髦!

很多事就是这样,怎么选择都可以,只是考虑的角度不同罢了。秦亮当然要顾及郭太后的感受,毕竟曹芳早就说过一句话、从今往后与郭太后的母子关系恩断义绝!

于是秦亮点头道:“这样也好。”

秦亮回顾左右,松了口气道:“宫里收回成命了,皇太后殿下的意思。派人去大门门楼,把人撤了罢。”

不太宽敞的厅中出现了一阵议论声,几个属官相互交谈了起来,王康起身拱手道:“仆去传令。”

张欢也拜道:“大将军,仆不能久留,这便要回去复命,请告辞。”

秦亮还礼,仍叫朱登送张欢出门。

……事情有些曲折反复。然而策封、策封不受、策书未发,都是不一样的,无法等同于什么都没有发生。所谓雁过留痕,大抵如此。

尤其是此事已经安排了使节,消息便不止于中书省。至少使者羊耽等人是知道的。

太常羊耽收到皇太后殿下的诏命,自然立刻取消了行程,并叫人去西掖门外的乘黄厩、下令不用准备车驾仪仗了。

接着羊耽便继续在太常寺处理日常事务。他什么都没说,但心里当然会琢磨是怎么回事。

两次诏命都来自中书省,第一道策封诏命是以皇帝的名义,而第二道诏命来自郭太后。按照羊耽的推测,郭太后可能是得了大将军的授意!

因为魏朝的情况、与汉朝完全不同了,汉朝的宦官与太后权势相当大,属于可以和士族群体三足鼎立的存在;而魏朝的宦官已经形同奴仆,后宫的权势也大为削弱。

况且郭太后一向是个谨慎持重的人,明皇帝时期皇后嫔妃都有被杀者,就她没事。曹爽司马懿辅政时,她大多时候便听从曹爽等人的建议,现在秦亮做大将军、她多半也是如此。

等到临近中午了,羊耽便离开了太常寺、返回永和里宅邸。

羊祜家就在附近,羊耽下值早、便与宪英一起去了侄子家,到羊发的灵堂上一炷香。

一家人拜完灵位,羊祜留他们夫妇、在府中用午膳,说是吃素。羊耽没有推辞,一起到了饭厅入座。

侄子羊祜、侄女羊徽瑜都在服丧,不过礼制不同。羊祜着粗麻布,羊徽瑜则穿缉边的熟麻。她现在住在娘家,但与逝者的关系、仍是已经出嫁了的妹妹。

今日策书没有发出去,却仍是一件大事!羊耽自然谈起了此事。

说起皇帝打算策命秦亮为晋公时,连羊徽瑜也立刻转头看了过来,她似有诧异之色,眼睛里露出了异样的神情。

年迈的羊耽也看了侄女一眼,不禁心道:若非扬州起兵勤王,司马师多半也会有这样的待遇,毕竟司马懿可是通过兵変的方式、独揽朝政了!

命运多变,羊耽也不知该对羊徽瑜说什么,便继续把事情讲完。

就在这时,妻子辛宪英忽然小声道:“大将军秦仲明这是要废黜皇帝罢?”

羊徽瑜的神情再次变幻不定,她的情绪好像起伏很大!片刻后,她转头看了一眼弟弟羊祜。但今日谈起大将军的事,羊祜倒显得有点沉默。

宪英的推论显然很合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很容易让人如此联想。

辛宪英看向面不改色的羊祜,主动问道:“叔子怎么不说话?”

羊祜开口道:“原先仆在大将军府时,未曾提及过此事。现在表弟已是大将军长史,要问问表弟。”

这时羊徽瑜却轻声道:“当初李丰许允在东堂谋莿,还有几个宦官参与,那件事怕是与陛下有关?”

厅中没有外人,羊耽遂加了一句:“毌丘俭起兵时得到了血诏,也有人暗里说是真的、并非伪造。”

他稍作停顿,便又道:“如今秦仲明执掌辅政大权,又在东关羡溪之战中立下大功,声威正盛。大将军若欲行废立之事,确实有了时机。”

叔子淡淡地说道:“我听说大将军刚回到洛阳时,封赏是增邑三千二百户。昨日陛下却忽然要划十郡之地为晋国,恐怕陛下也想明白了。”

羊徽瑜转头问弟弟:“弟做过大将军长史,以弟之见,秦仲明往后会接受策封晋公吗?”

叔子沉吟片刻,不置可否道:“晋公开国,不合制度,且很容易让人想到、当年太祖受封魏公故事。泰雍辅佐大将军,目前定该劝阻。”

这样的话题、大伙在家里也不好明说。辛宪英不动声色道:“秦仲明之武功,非同寻常阿。”

她随即叹了一声,“去年秋冬的东关之战,实在是出人预料!之前我还好奇,东关地形复杂,吴军聚集重兵、又有水军之利,不知战事究竟会变成什么样。结果大战数日之内,秦仲明竟灭掉了诸葛恪十万大军,把孙仲谋都逼得屈辱求和了。”

辛宪英稍作停顿又道,“我料事还是不够大胆阿。照这么看,秦仲明任职大将军期间,甚至可能把吴蜀某国给灭国了?”

她说这里,厅堂里一阵安静。灭国之功,确实不是臣子可以轻易承受的!

还是羊耽打破沉默,岔开话题道:“上次在东堂见到了大将军,大将军问起了叔子,说是大略皆有叔子参与谋划,卿不在身边、不怎么习惯。”

叔子道:“君子之交淡如水,聚散不必勉强。仆须守丧,不能继续辅佐了。”

羊耽听罢点了点头,心说叔子是这样的人。以前兖州刺史部、曹爽府都征辟过叔子,他却一直没有出仕,如今在丧期、恐怕更不愿意被夺情。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