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大魏芳华 > 第六百四十三章 铜墙铁壁

大魏芳华 第六百四十三章 铜墙铁壁

簡繁轉換
作者:西风紧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5:1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魏芳华 !

随着前线的奏章送达朝廷,张翼、董厥、司马师带着侍从返回成都,剑阁关失陷的消息、便已在城内传开了。

费家宅邸中,费氏听到了各种各样的传言。有人说秦亮亲率大军、与姜维在剑阁关大战,一时间是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江水逆流、地崩山摧!

费氏听到人们的描述,即便身在成都、也感到心惊胆战。

不过最准确的消息,还是要等长兄费承。长兄一大早、天没亮就进宫去了,现在还没有回来;二哥尚公主,最近未在费家宅邸居住了。所以费氏在家里,听到的尽是夸张的传言。

傍晚时分,费承终于回到了宅邸。费氏来到前厅庭院,迎接到长兄,立刻便问道:“听说曹魏大将军,攻破了剑阁关?”

“是。”长兄一边往厅堂走,一边转头看了一眼费氏。

他显然还记得、之前说过的话,声称剑阁关是铜墙铁壁、至少三五年内不可能被攻破!所以再次谈起这个话题,他有一瞬????????????????间显得有点尴尬。

但费氏知道,长兄以前最受父亲的重视,按理对军国大事颇有见识。所以事情并非长兄说错了、亦非剑阁关不够坚固,应该是事情超出了预计!

果然长兄主动说道:“曹魏大将军秦亮是从西汉水过来的,没有强攻剑阁关。”

“西汉水?”费氏怔了一下,“我听说西汉水早已不能通航,尤其葭萌关那一段很险。”

长兄皱眉道:“妹没有说错,确是如此。秦仲明在前几个月、才现造的大木筏,带着三万多人靠木筏漂流下来!简直难以置信,没有人想到他会那么做!”

他又侧目道,“秦仲明应是那种疯狂不要命的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当初在曹魏朝廷、为了对付司马家,便可谓是刀口舔血,靠着拼命、以力破局,才强杀树大根深的司马家。”

费氏听到这里,又想到先前听过的传言,一时间也觉得秦亮有点可怕!

其实汉军相当勇悍不畏死,诸葛丞相在时、便常常进攻曹魏,即使姜维掌兵之后,也不惧曹军。但如今倚靠铜墙铁壁的险关、汉军依旧挡不住秦亮!可想而知,长兄没有说错、那秦亮为人更加凶悍。

费氏顫声道:“曹军是不是要来成都了?”

长兄神色凝重,刚刚走到厅堂门口,不禁回头看了一眼庭院,说道:“以前凭借险要地形,至少可保国家无虞。如今剑阁关一失,汉国几乎无险可守,情况已是十分危急。”

费氏也循着长兄的目光,侧目看了一眼。今天的天气晴一阵、阴一阵的,此时正云层密布,一阵风吹来,枝繁叶茂的树梢间、竟也有了枯叶飘荡在空中。

长兄走进了厅堂,费氏也跟了进屋。

费承在筵席上跪坐下来,若有所思地沉默着,继续观望了一会门外的光景,这才低声道:“左车骑将军张伯恭(张翼)、尚书仆射董龚袭(董厥),还有司马子元今天都进宫了。今日他

们在偏殿与陛下密谈,我后来见到了张伯恭,他的意思是支持姜伯约、奏请陛下迁都!”

费氏惊讶道:“长兄是怎么想的?”

长兄费承微微摇头:“荆州人、益州人、东州人,这些年好不容易才平稳下来;父亲做大将军时,主持过两次大赦,尽力与益州人相处好关系,益州人终于不再闹事。但若现在要迁都,局面又将十分复杂。”

费氏轻轻点头回应。

长兄叹息道:“为今之计,好像只有姜伯约的方略、还有一些胜算。但姜伯约只考虑战阵,全然不顾朝廷的情况,迁都之事很难。”

说到这里,他随即又道:“今天我也见到了太子。”

“阿?”费氏刚有些出神,感觉此言有点突然。但她转念一想,长兄愿意与自己谈这么多朝廷的事,或许正因她是太子妃!费家与皇室联姻、费氏亦已是太子妃,只差亲迎而已。

费氏顺着长兄的话,问道:“太子是何主张?”

长????????????????兄想了想道:“当时在偏殿外面,陛下在里面珠帘内、正与张伯恭等人议事。太子与我在外面等待时,谈论了一会,却没明说主张。当时太子脸色苍白、神情恍惚,大概对情势也是无可奈何。”

他说罢,加了一句,“倒是五皇子在偏殿外慷慨陈词,支持迁都至江州,说是江州没守住、还能去南中,主张与曹军拼杀到底!”

费氏抿了抿嘴唇,说道:“五皇子年轻气盛,不会像太子与长兄这样、思虑周全。太子此时感到惶恐忧惧,不过人之常情。”

她早就知道、太子明显不是那种狠人,然而这样的人、也没什么不好!况且大多世人不都如此?世间本就充斥着无奈,即便是身居高位的大丈夫,也要受制于现状,又有多少人能无视一切、以力破局?

长兄点头道:“倒也是。不过谯允南等人辅佐太子,可能会影响太子的主张。那谯允南担心激怒曹军、益州百姓会遭受兵祸荼毒。”

费氏顿时心情沉重,自觉罪孽深重,忙问道:“秦仲明会大肆屠戮益州百姓?”

长兄长叹一声:“不好说,秦亮占领汉中之后、并未滥杀。但曹军一向残曝,当年的徐州,近年的辽东百姓、高句丽人,不管是对内对外,曹军都毫不手软。他们未屠汉中,却不一定能放过成都!”

费氏忽然说不出一句话来。

……刚从皇宫回府的人,还有谯周。谯周衣服都没来得及换,便听奴仆说府上来了客、姓戚,已经等候多时。

谯周立刻猜到了来人是谁,便去了厢房见面。

果然没猜错,来人正是汉中人戚宇!戚宇生的一张阔脸,面骨突出,其貌不扬,却容易叫人记住。

两人见礼罢,戚宇便拱手问道:“谯公,曹魏军既破剑阁、朝廷将要如何应敌?”

谯周道:“陛下还未下诏。”

戚宇又道:“仆不久前听闻,左车骑将军、尚书

仆射等人已回成都?”

谯周看了戚宇一眼:“还有司马师,几个人回来、正是为了劝说陛下迁都。”

戚宇的小眼睛立刻瞪圆:“诸公会赞成迁都?迁都还不如议和!”

谯周不动声色道:“议和?恐怕汝是说投降罢!那曹魏大将军秦亮豁得出去性命,好不容易才攻破剑阁关,此时不灭汉国、如何甘心?”

戚宇道:“还是可以谈谈的。”

谯周再次观察着戚宇,感慨道:“无论迁都、议和、还是拒敌,陛下都很为难阿!此前朝廷得知、曹军大举进攻,为了拒敌于剑阁关外,成都绵竹等地的大部兵力、也都北调去了涪县。现在姜伯约行大将军事,兵力又几乎全在姜伯约之手,朝廷如何与曹军谈?”

戚宇皱眉道:“姜伯约屡战屡败,还敢拥兵自重吗?”

谯周沉声说道:“乃因汉军主力尚在,不止姜伯约一个人主战,一些荆州人、东州人也支持姜伯约;短短数日,仓????????????????促之间怎么撤换军中将领?何况陛下主要倚靠的人,仍是荆州派。”

戚宇只得颔首:“确是荆州人最得势。当初昭烈皇帝病重,据说曾告诉诸葛丞相、可自取大位,或许并非试探,乃因没有荆州士人、社稷则无法维系。陛下继位之后,也是十分信任倚重丞相府的人。”

谯周不置可否道:“荆州人、东州人的祖籍家乡,早已是面目全非。一些人与益州士族又有旧怨,一旦汉室不存,自然要担心何以立足。”

他又马上岔开了话题:“我当然不赞同迁都之策,成都大多人都不赞成!如果朝廷忽然搬走了,成都、涪县那么多百姓只能四处逃难,不可能全部迁走,那时影响军心,说不定不战自溃、处境更糟!”

戚宇一脸诚恳道:“谯公所言甚是!”

谯周道:“说起来,还得感激前大将军费文伟。若非费文伟为使益州士人、心向汉室,进而宽待益州人,我们在朝里哪有说话的份?”

戚宇又问了一句:“以谯公之见,朝廷会如何抉择?”

谯周道:“只怕总有一些人,还想不计代价进行抵抗,以免把身家性命交于他人、而遭受残害!他们现在要做的,正是设法劝说陛下。那些人只有裹挟陛下去江州、甚至于南中,才有大义。”

他顿了顿,接着低声道:“但情况何如,还要再等等看。”

这时戚宇已得到了、想要的消息,遂附和了谯周一句,然后揖道:“时辰不早了,仆不敢多打搅,改日再来拜访谯公。”

谯周回拜,送戚宇出厢房。

戚宇估计、谯周或许猜出了自己有点问题,但谯周没有说破。

此时戚宇也顾不得那么多,回到宅子,便即刻叫来了自己的儿子。戚宇将今日探听到的情况、口述于子,让他记在心里。然后遣子于明日出城,走小路赶往梓潼郡方向,将成都的情况、向大将军或陈都督禀报。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