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大魏芳华 > 第六百六十六章 可比周公

大魏芳华 第六百六十六章 可比周公

簡繁轉換
作者:西风紧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5:1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魏芳华 !

秦亮到外屋把一顶冠帽戴上,然后大步出卧房。没一会他在廊芜上、碰到了未走远的莫邪。

莫邪走在他的侧后,说道:“君侯,张夫人……说南方口音的张夫人,先前到庭院中来了一趟。”

“哦?”秦亮随口发出了一个声音。主要是莫邪专门提到了潘淑的口音,他便立刻想到,潘淑的身份保密并不严密。诸如此类的一些蛛丝马迹,如果有人专门关注吴国皇后的事、估计能猜出来。

但秦亮也不是太在乎,他原先主要是想、尽量让几岁大的孙亮继承吴王之位而已。

莫邪听到秦亮的回应,弯腰解释道:“庭院的门楼,白天都敞着,有人守门。可张夫人来的时候,正好遇到那里的侍女离开了,她便自己进了庭院。张夫人平常不会进来,先前说是,听闻大将军远征已归,前来恭迎大将军回府。”

秦亮听莫邪说得仔细,顿时问道:“她来的时候,卧房里有声音?”莫邪埋着头低声道:“嗯。”

他略有些尴尬,不过此时也顾不上那么多,说了一句“知道了”,便继续走出门楼,往前厅庭院那边而去。

等到秦亮走进阁楼厅堂时,果然见一大群人已经跪坐在厅中。人们见秦亮进来,这才纷纷从筵席上起身。

来的使者是钟毓和阿蘇,因为钟毓是御史中丞、估计他是正使。剩下的除了随行官吏、宦官,便是大将军府上的一众属官,正陪在厅中。

秦亮主动向钟毓、阿蘇拱手道:“临近中午时才回府,因长途跋涉,午后便歇了一阵。未料使节到来,有失远迎。”

钟毓客气道:“无妨无妨,仆等奉诏而来,能见到大将军、将策书亲手交于大将军之手,即算不辱使命。”

阿蘇道:“仆等在东堂觐见,陛下亦在正位。”他没有说郭太后,但召见大臣的人、必定是郭太后,几岁的曹启不可能单独召见大臣。

秦亮又与陈骞、王康寒暄了两句,幸得二人留守大将军府、诸事才维持得有条不紊,陈骞等忙称分内之事。

钟毓确实是正使,他拿起节杖,走到了摆放好的各种礼器、金虎符等物的中间。

秦亮见状,率陈骞等众人行拜礼。钟毓遂展开策书,当众宣读。

因为秦亮刚回来,除了在城门口见了迎接的官员,便只与王广等见过面,并没有事先得知策封的内容。他只对策封什么爵位感兴趣,遂认真听着。不然以他此时的精神状态,多半没法专心听宣!

这篇策书是长篇大论。大概是说,昔日曹爽骄纵无德,又在伐蜀之战中损兵折将、虚耗国力,司马懿则居心叵测,兵変谋逆。幸有君勤王辅政,平定幽州叛乱,南慑东吴,西灭蜀汉,匡扶社稷,中兴大魏,可比周公、召公。朕闻先王对于建立功德的人,不以外姓、宗亲区别,周天子、汉朝天子因为分封诸王,能够拱卫国家、藩屏皇室,于是国运长久。

秦亮听了好一会,终于听到了封赏的内容,朝廷分封出十郡之地、准秦亮开国设社稷宗庙,策封为晋王!并赐九锡。九锡之物当然没带来,因为其中有门板之类的大物件、不可能急着抬过来。

钟毓读到这里,声音亦渐渐有点异样。

秦亮听到“钦哉”的时候,便伸手准备接策书。这次他没有像上次一样、稍有犹豫,而是起身径直道:“臣留下策书,恭敬细读,以便上表推辞。但礼器等物,还请公带回朝廷,实不敢接受。”

策命中都认可了秦亮的功绩、封王的理由,钟毓的言论也不出意外:“大将军有大功于社稷,若是推辞不受,恐怕陛下、殿下难以心慰。”

阿蘇也立刻说道:“君受诏命开国,正可拱卫社稷,这是国家之幸!”

两个使节之中,阿蘇是秦家同族,诚心想秦亮接受王爵十分正常,因为建立宗庙祭祀的祖先、必定也是阿蘇的先祖。秦亮主要留意稍微观察了一眼钟毓。

钟毓脸上长着浓密的髯,与钟会一样是个大胡子。不料面相粗犷的人、心思有时候倒是挺细,钟毓立刻察觉到了秦亮的目光,随即一脸真诚地轻轻点头示意。

其实曹爽还在的时候,钟毓似乎是倾向于司马家的人!曹爽伐蜀时、秦亮是参军,亲自见证了其中的过程。钟毓在出兵之前是一声不吭,等到曹爽进退两难的时候,他便写信力劝曹爽赶紧退兵。立场不得不叫人怀疑。

不过现在都不再重要了。如今的颍川钟氏的表态看来,至少不想与秦亮为敌;钟毓很少来走动,但他弟弟还在大将军府做了属官。

这时陈骞、钟会等属官也纷纷劝说。秦亮却故作感慨,回顾左右道:“我刚出仕时,便有志于结束连年战乱,做出一番功绩。孙太尉当初还在曹昭伯府上做长史,亦知此旧事。用兵攻伐吴蜀,都是为了中兴国家。如果现在我接受封王,那诸公岂不是要怀疑我、有不臣之心?”

众人顿时愣了片刻,钟毓也瞪了一下眼睛,仿佛在说:难道、君竟然没有不臣之心?

长史陈骞率先回过神来,说道:“那都是他人妄自揣测,大将军大可不必在意。况且君有灭国大功,开国称王、舍君其谁?”

钟会也道:“如今大将军居功至伟,足以服众。”

秦亮听到大家的言论,心下稍感欣慰,却依旧拱手道:“休渊士季之心情,诸位好意,我已心领。但如此封赏,实无法坦然拜受。”

他又转头道:“公回东堂之后、便如此回复殿下,稍后我再上表解释。”

钟毓拜道:“既然如此,仆先回宫复命。但请大将军三思!”

秦亮遂送钟毓、阿蘇出厅堂,众人也簇拥着他们一起走下台基。这次秦亮只是亲自送到台阶下面,然后就叫陈骞带着官员们、继续礼送使节出大门。

跟着使节来的宦官张欢、在正式场合没有多言,这时他倒是单独留了下来。等人们走到了长廊上,张欢才恭敬地说道:“皇太后殿下明早欲在东宫召见大将军、以商要事。”

秦亮点头道:“我一早便前往觐见。”

张欢又沉吟道:“此前皇太后殿下也在考虑,是否该循序渐进地、以策书先封大将军为晋公。”

秦亮不置可否:“待我见了殿下,当面相谈。”

张欢再次揖拜道:“那仆也不多逗留了,请告辞。”

秦亮还礼,说了一声后会有期。他站在原地目送张欢,很快转身返回台基上。

刚才还十分热闹的地方,此时竟忽然之间只剩下了秦亮,他甚至有一刹那产生了恍惚感、好像刚才听宣策书的事是个错觉!当然周围还有侍卫、侍女,但他们不会随便与秦亮说话。因为他临时从内宅过来,吴心一时间也不在这里。

不过诸侯王应该可以称孤道寡,此情此景、居然十分应景?

大门那边还有隐约的说话声传来,不过近处已变得十分安静。秋冬时节、应该是最宁静的时候,至少没有了虫子的嘈杂。庭院里的树叶都渐渐凋零了,但天气晴朗、阳光明亮,正是一派秋高气爽的景色。

秦亮踱步到台基一侧的栏杆旁,他回头一看,便看见了熟悉的邙山、巍峨矗立在天边。山顶之上,泛蓝的天空显得分外高远!风中传来了稀疏的鸟鸣,放若是大音希声般的恢弘雅乐正音!

曹爽建造的这座府邸,秦亮确实很喜欢。不乏开阔壮美的自然景色,却也因为住习惯了,熟悉感也会让人产生温馨、安稳之感。

没多久陈骞、钟会等人回来复命,秦亮又与他们言谈了一阵。等到大伙散去,他便又回了内宅。

因为歇得比较早,次日天刚明、秦亮就起来了,一早便准备去东宫觐见。

郭太后今日召见,可能主要就是为了谈正事?毕竟东宫平素没人居住,不像皇宫里那般人多眼杂,说一些密言、也不用担心被闲杂人等听去。

刚下了一场大雨,昨今两日都是晴天。秦亮到达东宫的时候,朝阳已经升起,东边的云层给染上了些许金边,也让这颜色日渐萧索的秋季、平添了几分鲜艳。

随行的侍卫留在了东宫门楼内,原本在那里当值的、也是中坚营潘忠麾下的人。秦亮在永安殿外的台基下面,见到张欢等宦官,寒暄两句,他便走上了高高的台阶。

这时吴心等人,正好从永安殿内出来。秦亮打了声招呼,便独自走进了正殿。

北边木台上、那个带栏杆的正位,依旧在那里,不知多久没人坐过了。东边木窗间的阳光照射进来,灰尘在一缕光线中飞舞着,秦亮又注意到了它,迈步往前走时、转头观望了一会。

秦亮忽然从余光里发现,郭太后高挑的身影、出现在了大殿后侧的门口。她的声音依旧好听,庄重的主音之间、带着娇声的辅音余韵:“仲明要不上去坐坐?”

“只是一个座位罢了,也不知为何容易引人注目。”秦亮转头先说了一句。他立刻站在原地揖拜道:“臣拜见殿下。”

郭太后露出了一丝笑意,又仿佛松了口气似的、轻叹道:“仲明终于回来了!”

甄夫人这才走进正殿,揖拜道:“恭贺大将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