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大魏芳华 > 第七百三十五章 抹去小字

大魏芳华 第七百三十五章 抹去小字

簡繁轉換
作者:西风紧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1-04 20:41:30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魏芳华 !

先是晋王宫的属官呈上了联名劝进表,随后朝臣、地方官员的劝进表也纷纷送了过来。其中有同一个官府的官吏们、联名写的文章,也有以个人名义的表文。

一切都在预料之中!确实有很多人希望秦亮执掌皇权,还有不少人中立、认为秦亮登基没什么坏处,甚至还从农田增产之中得到了好处。若非如此,秦亮也不敢三辞三让。

主要是禅让的方式,即便以最顺利的过程,也需要一段时间。如果期间稳不住局面,这么一番程序下来、定会给反对者以准备的机会!

但这也是最好的办法,因为此时的皇帝、多少还存在一些神性,所以诏书都会反复提到上天和天命。如果像赵匡胤那样,带着兵忽然就黄袍加身,提着刀子回到京城,霸王萤上弓把生米煮成熟饭;此时的世人都会觉得、你这皇位有大问题。

好在目前形势很平稳,连东吴那边也毫无动静,连袭扰也没有。吴大帝去年底才去世,现在还在国丧,一般不会主动用兵、以免不吉。今年似乎不是什么特别的年份,但时机恰恰很好!

秦亮看一堆劝进表的时候,竟然发现了王肃的表文。

东海王氏与太原王氏,自汉末起关系就不好,王肃也因为与司马家是姻亲,赋闲了好几年,此时终于败给了现实,希望在新王朝得到一席之地。不说别的,王肃家的侯爵是魏朝的爵位,改朝换代了可不

作数。他又不可能起兵,似乎也只好如此了。

五月中旬,皇室便又派出使节,第二次送来禅让宝册,秦亮照样回绝,并上奏书,诚心诚意地阐述自己无意取而代之、真的很想做大魏忠臣!

车骑将军王广、领军将军令狐愚自筹钱粮,开始在洛水北岸修建受禅台,又把司隶校尉秦朗拉了进去。司隶校尉下属管着一些兵屯、民屯,正好调来干活。

又过了半个多月,中书省第三次写了诏书。王明山与陈安简直煞费苦心,这种禅让宝册不能写得太长,每次诏书的内容也都差不多,但又不能完全一样,要写几次!

但也表明,皇室和郭太后是真心要禅让,否则不会在一个多月里反复下诏。按理这是最后一次拒绝了,就像秦亮封王建国的时候、郭太后之言,要是拒绝四次,便是不吉、容易遭灾祸!

送走使节,大伙跟着秦亮回到西厅,再次一番口头劝说。秦亮也很无奈,辞让的理由早就说过了,什么想做周公之类的话、都从旧书堆里翻了出来,若是继续念同样的内容、又显得太虚假。

他忽然想到一个新理由,遂道:“陛下尚未亲政,孤若是接受禅让,后世恐怕会骂孤趁虚而入。”

实际上秦亮不太在乎后世的评价,更不怕骂,他亦已在心里承认、自己确实就是在篡位,没有什么不能承认!不过刚才他是实在找不到别的理由了,才随便说了几

句话、听起来不是太假那种。

或因秦亮说话时的神情严肃认真,而且还故意有点徘徊的样子,一些官员竟然因此脸色都变白了。大王收手的可能性不大,却还是有点吓人!万一他真的过于在乎名声,不小心玩脱了,那大伙岂不都是乱臣贼子?

贾充在人群里,他的神情也是稍显难看,好像修受禅台的时候、他去做过设计监督。贾充率先说道:“世人都知道、大王以前就是忠臣,现在只是天命难违也!太后临朝听政,正因得到了大王辅佐。陛下虽未亲政,太后却一直掌握宝玺诏令阿!”

众人一阵附和,钟会苦思一会,开口道:“陛下未亲政,齐王当初却已成年、到了亲政的年纪。不过齐王不修德行,以至谋刺发生在大殿,叛乱荼毒其外,天怒降及各地、而频现灾祸;太后废齐王,实乃大王之意,此非趁虚而入也。那时魏室着实最为虚弱,若非大王匡扶社稷,岂有今日承平?”

不过先废立也没错,对三方其实都更好。曹芳早已明事了,如今社稷并非葬送在他手里、他也不用太难受;而曹启还不太懂,他经历这个过程应该是稀里糊涂的,禅让了正好回到父母的身边过好日子。秦亮也省去了许多麻烦,更不用威逼利诱皇帝松口,把事情做得太绝。

又有人说道:“大王虽受禅于魏,但西南原有汉,全赖大王以力破之。大王既因德行

而承运,又有大功而威服,没有比大王登宝,更具天命、民心了!”

灭汉带的兵,名义上也是魏军,讲道理还是有点虚。但大伙也是好意,只是想方设法给秦亮召理由而已。于是秦亮只说道:“诸位好意孤已知了,孤实为敬畏,不敢接受魏朝宝册。”

大伙一番劝说之后,自然没有什么结果,只得陆续拜别散去。毕竟这是第三次推辞,都推辞两次了,秦亮当然要坚持做完!

或许秦亮这次的神色、情绪、说法好像稍微有点过了?以至于六月间朝廷最后一次送来禅位宝册的时候,晋王宫忽然来了好多人,比第一次遣使的人还多。一些官员是自发跟着来的,这次是真的不能让秦亮拒绝了!

陈骞、荀勖等人则拿出了一卷长长的登坛受命表,并双手奉上笔。

使节钟毓也捧着宝册道:“大王,天命不可违!”羊耽看着秦亮颔首道:“大王请受之。”

“唉!”秦亮叹了一声,终于伸手接过毛笔,在表上写下一个“可”字。

钟毓和羊耽都长松了口气,接着把盛放传国玉玺的匣子,也一并交给了秦亮。

他还没正式坐上那个位置,人群里有人竟开始说起恭贺来。秦亮没有回应,保持着严肃的神情,依旧率众送别使节。

荀勖随后把衮冕送了过来,先存放到了西厅里屋的椒房内。穿这衣裳的时候,须有懂礼仪的属官们在旁检查,免得内宅那些侍女

出现疏漏。服饰大概是四件套,中单、玄衣、纁裳,穿起来就是上黑下红,还有一顶带旒珠的帽子,冥币上那种模样。

大伙在一起准备了一番,分好各自负责的事宜。及至傍晚,秦亮才带着那只匣子返回内宅。

禅让的程序折腾了那么多次,今日前厅庭院的人又多,到了傍晚时分、令君等人应该早就知道今日之事了。

果然秦亮来到西庭院门楼时,不仅有令君玄姬等人迎接,羊徽瑜、吴氏、陆凝、吴心也来了,居然还有潘淑带着她的小宫女。孙仲谋才死几个月,潘淑的丧期显然没结束,不过她过来拜见,倒是先换了一身浅黄色的淡雅细麻深衣,更加得体。

大家都深揖道:“妾等恭迎大王。”其中潘淑的姿态明显比以前更加恭敬,她那个皇后有争议、在魏国不被认可,但秦亮即将做的皇帝,却没人不认!连吴国人到时候也得承认。

秦亮的目光从令君她们红扑扑的脸上扫过,拱手还礼道:“卿等不必多礼。”说罢手里拿着匣子,阔步向门楼走去。她们好几个人也转身跟进了庭院。

他顾不上换衣裳,径直走进了阁楼厅堂,便在一张小木案后跪坐下来,伸手打开了宝匣,里面是传国玉玺!宝册等东西,秦亮都让荀勖负责收好了,只有这枚真货,他自己带了回来。

传言是用和氏璧制作而成,上面有彩色丝带,秦亮拿起来一看,果然看

到了下方的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有一个破角,镶黄金修补的。侧面的玺肩上,却又有曹丕叫人刻的小字:大魏受汉传国玺。

秦亮翻来覆去地瞧了一会,便抬头递给令君。令君忙跪坐揖拜,双手接过宝玺。

“那个角,是王莽代汉的时候,逼迫汉朝太后交出玉玺,太后给摔坏的。黄金便是王莽叫人所补。”秦亮道。

令君、羊徽瑜等应该听说过,陆凝估计不知道,果然一脸稀奇道:“原来破一个角还有故事。”

秦亮道:“王莽当时已是圣人,但从这些细节可以猜测,他把事情干得、还是不太好看。”

这时他还恍然想起,王莽的头骨应该还在,就在此地北边武库里放着!

秦亮看了一眼姿态端庄的令君,又淡然道:“让大伙都瞧瞧罢,此物盛名已久,稀罕得很,传到现在挺不容易。周天子那会,便差点被蔺相如给摔了。平常也有专门的官员保管,往后卿等也不容易见到。”

玄姬观摩了一下,说道:“大王要在这行小字后面,再刻一行‘大晋受魏传国玺’吗?”

秦亮心说,如果传国玺以后不会弄丢,一个朝代就得刻一行字,以后怕是太多字、没地方刻字了。

他当然知道,世上没有江山永固的王朝,若能传个两三百、便已很厉害。不过这种时候、说这样的话不太应景,秦亮便说道:“不如找来工匠、把那行小字抹去省事。”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