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大魏芳华 > 第七百五十九章 守易攻更难

大魏芳华 第七百五十九章 守易攻更难

簡繁轉換
作者:西风紧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1-04 20:41:30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魏芳华 !

华林园的宴会之后,当晚秦亮哪都没去,犹自回到了式乾殿歇息。

吴心的宫院在式乾殿北侧,不过式乾殿的诸事、由她实际负责管理,今夜也同在寝宫侍寝。秦亮只是与她在同一张龙床上睡觉,什么也没做,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先前的甄夫人与甄瑶都还好,只是郭太后的忍受力着实令人佩服。

不过秦亮来到寝宫、准备睡觉时,看到大床尾端放着的榻登,仍然不禁多留意了几分。此时的卧床、卧榻,好像都有这么一个配件,形状就像一条矮长凳,用处则是辅助上塌、以及放脚的地方。今日秦亮才偶然发现了妙用,其实它也能躺一个人、同时自己骑坐。他侧目看着榻登时,恍惚中觉得上面有一条刚捞上岸的鱼,已经翻起了白生生的鱼腹,鱼身反拱了起来、好像在全力抗争。

次日便是七月初二,无朝会,秦亮依旧坐羊车去阅门办公。同时把羊徽瑜给叫了过来,让她在身边、负责这两天的起居安排。

阅门附近、到处都是秦亮的旧部侍卫,几乎没有安全隐患。秦亮这几年大部分白天、主要还是在处理军政事务,让几个妃嫔都有机会日常相处,或许更好培养感情。

况且现行制度下的皇帝,权力确实也非常大。皇帝的个人喜恶以及主观念头,都可能影响整个国家的状态,同样也会在生活起居中、反应出一些征治理念和方向。所以

朝臣才总是喜欢干涉皇帝的私生活,也常常对皇帝起居琐事、进行过分解读!

秦亮策封的后妃多出身大族,他在殿中这边活动,身边若经常出现令君玄姬、羊徽瑜等人,实际上对于大臣是喜闻乐见之事!至少表明了皇室与各家的信任关系。

毕竟皇帝不太可能一边与羊家、辛家等家族相互猜忌,一边还让羊徽瑜在身边、事无巨细地照顾饮食起居。

秦亮自然不会去管、徽瑜的衣着打扮之类琐事,她好像觉得后妃在大臣们面前活动不便,便穿了一身月白色的直裾,头上束着发髻、揷了一根木簪,一副素雅的打扮。

两人走进西厅时,散骑常侍郭统、王沈、吕巽今日都来办事了,还有几个书佐。人们跪坐在案前没有起身,径直顿首道:“臣等拜见陛下!”

唯独吕巽接着又道:“臣拜见羊夫人。”

羊徽瑜曾是司马师的正妻、又是羊家嫡女,这些人必定都知道她,但郭统和王沈应该没亲眼见过,看到了也不认识。只有吕巽在秦亮府上是见过的,当时吕巽因为某种细微举止失当,还曾想把自己的弟妇介绍给秦亮、以弥补过失!

王沈和郭统听到吕巽的言语,这才再次说道:“拜见羊夫人。”

徽瑜立刻转身揖礼,显然对于三品大臣给自己磕头、她还是有点不太适应。秦亮则走到北侧还礼,用随意的口气道:“卿等看过了的奏书,先拿一些进

来罢。”

三人纷纷应道:“喏。”

秦亮即位不到十天,大致已先让奏事的过程、渐渐形成了规则,并迅速完善。

门下省的散骑常侍不再负责诏令、邸报的拟文,只负责奏书预审,这样可以减少散骑常侍的工作量、明确职权。当然散骑常侍以前的职责依旧保持,如规谏过失、皇帝顾问、骑马散从。

同时也减少了平章政事堂的人数,如今只剩下中书省的二人、门下省侍中四人、尚书左右仆射,共八个人。这些人实际承担的是宰相的职能,七八个人已经够了,人太多反而容易扯皮、降低效率。

秦亮看了一眼摆在西厅北面的桌案、椅子,便朝里屋走了进去。里屋有一张坐榻,木案没有放在坐榻上、却有一张较高的木案放在榻前。反正也不是正式的朝堂上,秦亮不太喜欢长时间跪坐,更习惯垂足坐在坐榻上。

靠太极殿宫院一侧的小窗下面,还铺设了几筵,旁边放着胡绳床。秦亮便走过去,坐到了胡绳床上。没一会郭统便拿着一大叠奏书进来了、应该不只有今天的奏书。

徽瑜则亲自去烧水煮茶,秦亮恍然转头道:“木架上有蜀地花茶,卿把水烧开之后、凉一小会,可以直接把水与少量茶叶、都放在碗里泡。”徽瑜在对面应了一声“妾明白了”。

秦亮便翻看着木案上的奏章,主要看贴在前面的内容概括。

良久之后,徽瑜端着一只茶碗

过来了,她跪坐在木案旁边的筵席上,轻轻把碗放在木案上。秦亮瞥向茶碗,又抬眼看了一下徽瑜养眼的容貌,轻轻点了点头。

徽瑜也有些好奇地看了一眼案上的奏书,可能对每份奏书都贴着的纸、觉得稀奇。

秦亮放下一份奏书,忽然想起了一件小事:“一会卿记得帮我吩咐宦官,把那张坐榻撤了。再把西厅外屋的桌案椅子搬进来。”徽瑜“嗯”地简单应了一声。

生活琐事就是这样,有些安排是否合适、或许一下子考虑得不太周全,需要后续进行调整。便如那些桌案椅子一般,起初也是秦亮叫人放在西厅,最近他却发现、自己更愿意在里屋看奏书,所以又要把东西换个位置。阅读奏书文字的工作,坐在哪里都差不多;不过当值的散骑常侍、以及书佐们在外屋,即便不与他们言谈,秦亮也觉得、呆在人多的场合似乎更费精力。

秦亮又看了一眼徽瑜在哪里,只见她坐到了另一张木案旁,提起笔正在写着什么。莫不是要把刚才秦亮安排的小事、先笔记下来罢?让她陪在身边做点琐事,她倒挺认真上心。

这时秦亮的眉头微微一皱,看到了一张贴纸上简单地写着“建言废除屯田策”,他便翻开奏书,细看其中的内容。

上书的人是个郡丞,名叫杨伟。秦亮觉得名字有点熟悉,好像做过曹爽的参军。曹爽的當羽几乎已被凊洗殆尽,竟

还有人逃脱了、并仍在做官!当然也可能是同名同姓之人,秦亮一时半会也搞不清楚。不过搞清了也没啥用,有时候上书的政见、不见得就是其本人的主张!大家都可能这么做,即便是秦亮想自己提出什么征策、办法之一也可以找个小官上书!

秦亮看了一遍文章内容,乍看挺好、也貌似颇有道理,画了一个很漂亮的饼!

民屯其实是战时体制,在汉末战乱时组织、保护百姓生产的一种办法。如今大晋开国,各地已恢复秩序,若把屯田分给屯户、由郡县官员代替屯田校尉都尉进行管理,同样能得到税赋和徭役,还获得了民心。

但秦亮立刻想到,这个主张,可能是为了那些侵吞了屯田的地方豪族、把已经吃到嘴的莉益合法化!尤其是正始年间,辅政大臣们带头干这种事,霸占了屯田屯户的人估计不少。

而且这样不谈条件、直接取消屯田,将来一旦操作不当,地方大族去侵吞那些分到田的屯户小民、不比冒着违法的风险侵占官田屯田简单?

皇权的硬件实力,除了手里控制的军事力量,说到底还是要看、究竟能真正掌握多少土地和人口。自耕农之外,皇室能直接掌控的人口、便包括屯民!如果废除屯田,是否能收获一波民心、提高生产积极性不好说,但极可能对皇室占有的资源份额不利!

关键是曹魏搞的屯田制度,到现在也没有

完全败坏、还能勉强维持。

从魏明帝到正始年间,有一段时间朝廷对民屯的剝削极重,达到了使用官牛者赋税八成、用私牛则七成的恐怖征收地步!同时还要承担沉重的徭役。活不下去的民屯陆续逃亡,主动投靠士族豪族的庄园,以至于屯田和屯户大量流失……所以总体上并非大族欺男霸女、逼迫百姓所致,他们根本犯不着把事情做得那么难看,说不定反而会在地方上修路铺桥、赈济饥荒,趁机在民间刷一波名望。

不过秦亮辅政掌權之后,便把田税规范到了曹魏自己的法定比例,即官牛收六成、私牛收五成。接着开始推广庐江郡搞出来的生产技术,同时按屯户丁口分更多的屯田、反正不缺土地;但这时候的田税已不按比例征收,而是每亩固定数额。

于是最后形成的结果,便是所有民屯的田税比例都下降到了五成以下,而且因为耕种的田更多、每年收获的粮食总数也变多了。(如果站在黔首的角度,正叫一个天下乌鸦一般黑,有时候皇室相比地方豪族、可能是更坏的一方,秦亮的善政并非皇帝的普遍作为。)

屯户能活得下去、渐渐还有富余,所以屯民流失的趋势止住!目前屯田又能继续玩下去了。

因此以目前的情况、秦亮还不想急于放弃屯田,而且这样做也没什么问题。朝廷征策有时候和军事行动是一样的道理,同样的

兵力、防御总是比进攻容易;维持现状、守住现有的莉益格局,当然比去夺走别人的既得莉益简单,鹅叫也没那么大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