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大魏芳华 > 第七百九十九章 东线重云

大魏芳华 第七百九十九章 东线重云

簡繁轉換
作者:西风紧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1-04 20:41:30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魏芳华 !

时节进入了八月,但建业这边、天气还没怎么下凉,白天穿单衣完全没问题。

然而江北的晋军、此时的动静已是非常大了!北军不喜湿热气候,主动进攻、一般都会等到天气下凉之后;可今年这么早,看来传到建业的檄文、不只是在唬人,晋军真的要来一场大的!因此才要留出更多的用兵时间。

司马师跟着孙峻等人,再次来到了淮水(秦淮河)河口,进了一座敞亭。

只走到这里、其实人们什么都看不到的,除了浩渺宽阔的大江江面。目力所及,一个敌兵也没有,平静壮阔的景象、与平时并没有什么不同,好像战争尚且很远似的。

因为建业和石头城附近、对岸是老山的位置,着实不是什么渡江的好地方,大军强渡一般不会选择此地;但是人们若要前往、那些已有威胁的渡口现场,又离建业太远。所以大伙只是过来看看大江,没什么用,安慰一下自己罢了。

辅政之一的吕据正在遥指东北方向,刚刚才谈起近期发现的军情。不料旁边的孙嘿忽然来了一句:“据说晋国皇帝的仪仗行辕在东关!”

几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纷纷向孙嘿侧目,吕据也不得不暂时闭嘴。

这消息好像不太确定,不过说出来确实够直接、够吸引人!毕竟无论是晋朝皇帝的身份、还是秦亮那个人的名气,都很容易引人注意。

但是大家小声议论了一会,

便发现这个话题、暂时好像没什么能当众说的,最起码得想办法先确定情况的真假罢?

于是吕据又拾起了刚才的话题,继续说道:“江北敌军主要有五处,各地斥候已通过旗帜、大致打探出了情况。建业东面,一处是向中渎水口进军的程喜部,并有淮北徐州等地调来的战船、水陆并进;一处是涂水口附近,离建业最近,主要是文钦部、其前锋小股人马正在那里挖土修工事。”

吕据稍作停顿,“建业西面,邓艾部往横江(马鞍山市对岸附近)方向进发。扬州都督王飞枭,已到了东关到羡溪之间,晋国皇帝可能也在东关;巢湖的敌军水师张特部,正沿濡须水、向徐塘出发。”

辅政吕据说的事更准确具体,果然车骑将军刘纂立刻开口了、当众言说自己的见解。

刘纂道:“晋军五路进发江北,不可能将兵力如此分散。因此其中必定有一些人是佯攻、一些人是为了牵制我兵力,而关键的进攻方向,只有一处!”

众人听罢纷纷颔首或附和。面容清癯、皱纹明显的刘纂见状,气度似有成竹,但是为了表现气度的手势比较多余、稍显刻意。

刘纂又做了个手势道:“我认为重点方位,正是羡溪!诸葛恪于东关羡溪大败之后,便是自此地逃回了江东;当时北军的准备不足,方才没有陈胜追击到江东。如今晋帝调集重兵,或以为时机已经成熟

所有人都瞩目刘纂,他便接着侃侃而谈,解释道:“自魏国以来,淮水(淮河)以及淮北的水军都极差,有一次我军还没进攻,敌军就让自己的战船冻住了、丢弃了大量船只逃走。此时沿中渎水南下的水军,正是从淮水(淮河)方向调集而来!晋军多半是想、牵制我军水师一部向东,然后为西面巢湖训练的水军精锐争取机会。

故此敌军水师想进入大江,关键还是在濡须口!两国水军角逐的地方,也在南面的濡须口。但这时羡溪口的大江江面就比较空虚了,晋国陆军主力便可以从羡溪口渡江;北面邓艾部夺取横江(马鞍山市对岸)之后,亦可以利用、从涂水车运来的小船油船,自横江东渡袭扰粮道,并伏击我援军!”

周围顿时一片嘈杂,大伙都在分析议论。乃因刘纂的推测判断、着实是有理有据!

虽然吴国人没法准确获知、敌军中军大帐的大略机密;但是这种事、就像是地方官的推判断案,凶手什么动机、什么过程,总要先有一个比较合理的推判。

然而就在这时,司马师忽然开口道:“车骑将军言之有理,但吾等可能……还可以把目光放得更远。负责牵制我军的敌人,也许不是徐州中渎水一路、而是整个东线?”

众人侧目,随即有片刻的冷场!

许多人没吭声,倒不一定是嫌弃司马师一个降将、说话根本没多少分量;

也有可能是考虑到大将军孙峻、更在意东线的安危罢。毕竟大量增兵西线,对于吴国内部来说有风险!

终于有人开口道:“那么晋帝秦仲明就不该在东关!”“应该尽快派人,设法弄清楚、晋帝是否确实在东关。”

两句话说完,之后就没人贸然多言了。

反倒是孙峻自己、好像挺重视司马师的言论,接连看了司马师两眼。

大伙又商议了一阵,孙峻便说道:“江边的风越来越大了,云层重重,可能要下雨。卿等先回建业,明早再到太初宫议事。”

人们皆以为然,便陆续向大将军拜别。文武大臣离开敞亭,各自带着自己的车驾随从走了。

但孙峻独独留下了司马师!敞亭之内、只剩下孙峻以及两个亲戚,他才神情凝重地喃喃说道,“之前曾有个消息、几个大臣都没太注意,并且大多人都不知道。晋帝在洛阳南郊祭天之后,南下的人马到得豫州、便分成了两路,应该有一路兵马去了荆州!”

司马师轻轻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在倾听,他一边听一边思索着。

孙峻又沉吟道:“实际上陆抗也有过类似见解,认为晋军的重心在荆州。”

很多事都是有迹象的,只看人们能否从纷乱的讯息中、找到有用的蛛丝马迹。听到孙峻自己也在狐疑,司马师终于说道:“大将军明鉴,秦亮此人用兵、目标一向非常明确。”

孙峻立刻面露诧异之色,揷了一

句道:“陆幼节也不只一次说过,部署战役一定要有目标、先明确想要达成的目的。”

司马师咬了咬牙,深吸一口气、颔首道:“兵法本来就是相通的,有些道理、在任何战场都适用。我虽恨不得将敌人賥尸万段,但也不得不去冷静揣摩他。秦亮谋划诸事时,不仅目的明确、而且总能抓住关键线索。”

他长叹了口气,若有所思道:“譬如扬州起兵时,秦亮第一步就是突然出发、直奔南顿城,那里有囤粮。然后立刻进趋乐嘉、汝阳,那样洛阳军便无法控扼水路了,之后随即又进军许昌!此贼每一步都有关键的考量,且决事断然,所以常有先机。”

司马师看了一眼眉头紧皱的孙峻,接着说道:“况且秦亮的忧患意识极重,想得很远;他在做庐江郡守之时,便在准备攻打许昌的投石机了,可能在此之前、已然想到了起兵谋反,因此才想方设法要去庐江做郡守!”

此时孙峻应该听明白司马师的意思了,不过司马师仍旧想直说,把自己的主张看法、清晰地说出来。

司马师道:“如果秦亮从东线进攻,必有很多不可控制的事情,需要先尝试和试探,目标不够明确、忧患太大。打荆州,才符合他的性情!江陵、西陵都在江北,无论艰难与否,至少他能提前谋划出详细、准确的方略,可以预判。”

孙峻仍然没有回应。司马师其实也明白

其中的问题,就算能事先猜到敌军意图、判断对了,又有多大的作用?

晋军还没有发动进攻的时候,建业朝廷仅凭猜测、就敢把重兵调往荆州吗?万一晋军没来,荆州却反了怎么办?无论如何,以孙峻的处境,都不愿意搞成内外失衡、头重脚轻的局面;只要没有火烧眉毛,他便会有侥幸心,谁能保证敌军只可能主攻荆州?!

这事的唯一解,便是吴国朝廷对于天下形势和战略全局、一直都有清晰的判断;提前把都城迁到武昌!

虽然迁都乃大事,却并不是不能办到,毕竟东吴以前就在武昌建过都。

只是一定要提前谋划,临时是来不及办大事的!(所以司马师没说出口的言论是,大帝驾崩之后,孙峻真的不应该杀诸葛恪、着急想专权!杀了诸葛恪,朝廷的重心就在內斗上了,哪里顾得上长远部署?大家当然都顾着眼前,毕竟內斗一不注意、马上就要死荃家!)

就像是掌握一艘巨船,转向、调头都很费劲;若不事先准备好,却等到快撞上冰山了、再想去改变,那么定然太晚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撞上等死!待到了那个地步,什么雄主、或是名将,全都没有一点办法。

干大事者就是这样,没有远虑必有近忧,未雨绸缪者才有先机。

几个人站在亭子里,沉默了好一会。司马师偏了一下头、抬眼看外面的天空时,果然见天上的云层很

厚重,估计真的要下雨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