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大魏芳华 > 第八百四十四章 北风

大魏芳华 第八百四十四章 北风

簡繁轉換
作者:西风紧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02 21:08:5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魏芳华 !

(濡须水不是裕溪河、而是从东兴堤向南流向,濡须口大致在繁昌县对岸;赭圻城位于繁昌县附近。)

空中灰蒙蒙的,天色正在渐渐暗下去,若是晴天、不久前便该看到太阳下山的景象了。

吕据站在船楼的女墙边,仰头向西边眺望,偏北的方向、地平线上有如乌云般的影子,那是西岭山脉。此地正在铜官集(铜陵市)西南。

他的目光稍微下移,随即看到了江面上飘着大小无数的船只!从武昌一路经柴桑等地跑回来,他的兵力终于得到了大量补充,赭圻城来的吴军船队已经加入;还有第二路水军差不多快到赭圻城了,很快亦能会合。看着这壮阔的场面,吕据的心境为之豁然,情绪又渐渐燃起!

吕据转过身,抬头看了一眼上面的旗帜,接着伸出指背、细心地触摸着风向。

“吹得是正北风,仆测过了。”夏口督孙壹的声音道。

吕据点头,用一种很小心的奇怪语气道:“是北风。”

孙壹道:“从赭圻城附近过来,虽是逆流、但大多江段是顺风,留将军(留赞)的第二路舟兵明早之前,必能到达!”

吕据又回顾身边的几个将领。陆抗一言不发,丹阳丞沈莹开口道:“吕将军若要战,铜官集附近着实是最好的地段!不然只能通过濡须口、继续东下,很快便能与武进、石头城赶来的第三路水军会合,水军战船主力可尽数集结。”

孙壹

皱眉道:“但这样的话,晋军王濬部与巢湖水师也能会合,我军占不到什么优势。”

大伙从夏口武昌一路跑了八百多里,估计都很窝火,孙壹此时应该是主战的。

吕据与孙壹的感受几乎一样,不过吕据现在是西线主将,责任重大!大江水面,大概就是此时吴国抵挡晋军、最可靠的屏障;拥有这道天堑,正是靠吴军的这些水军!

因此吕据表现得更慎重一些,没有立刻明确决策,只是说道:“伯玉之言没错,铜官集这数十里的江面,江水南北流向;逆流顺风,最利于我军。”

船只航行、最快的条件当然是顺风顺流,但水上会战,并非速度越快越好。

而像吴军现在这样,一旦调头迎战上游晋军,便是居北向南;逆流、但顺着北风,这才是最好的情况!乃因船只的风帆和船桨,都可能在交战中损坏,然而风帆船桨、都不影响吴军顺流退回军阵;进攻冲击时又可以顺风鼓帆,机动条件好、风向也能增加弓弩射程,故而进可攻退可守。

孙壹听吕据这么一说,立刻又道:“蜀兵虽善水战,可王濬才到蜀地几年?那帮人训练不足,几乎是乌合之众,上次在西陵峡口大战,纯粹是靠人多。后来又把襄阳那边的一些汉水水军、拼凑到一起,算是半个旱鸭子!”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而我军得到了朱将军、留将军两路援兵之后,实力大增、

即至近三万人,兵力人数对于王濬已无劣势。今夜会合留将军,明早反击王濬部晋军,必有胜算!”

陆抗开口道:“濡须口离此地已不足百里。”

孙壹道:“故此更不能往后退了!离濡须口越近,晋军巢湖水师临时赶到战场、越容易与王濬配合;那时便无法再分割东西两路敌军。而在铜官集附近,晋军巢湖水师即便明早立刻出动、应该也来不及了。张特敢从濡须口出来,明日我军击败王濬,调头便灭张特,将他们分而歼之!”

他说罢又恍然道:“再说我军的第三路援军、亦能在两天内抵达,到时援军一过濡须口,张特还得面临两面夹击。”

吕据再次环视左右,沈莹等人都微微点头,陆抗也没有反对的意思。铜官集,此地至少可以一战!

考虑一会,吕据迎着北方深吸了口气,说道:“派人去与朱将军(朱异)商议,朱将军若无异议,明晨开战!”

很快夜幕便逐渐拉开,天上不见月亮星辰、黑漆漆一片。江面上却能看到星星点点的亮光,宛若繁星落了下来。

战船上都会挂上灯笼、或者点燃火把,否则这么黑的晚上,战船可能撞到一起损坏。

而且西岸的陆地上,也能隐约看到亮光。西岸离石亭挂车那边不太远,几乎没有什么百姓,偶有人烟、晚上也舍不得点那么亮的火把;所以岸上是晋军的斥候。这是很正常的事,两军隔着

大江、在陆地上都有斥候,要尽量打探观察对方的动向。

……西岸不仅有晋军斥候,秦亮带着马队也在江边。不过吴军应该想不到,天都黑了、晋朝皇帝会亲自出现在前线!

张猛的前锋马兵主力,已在西岭山东麓扎营、就在铜官集的斜对岸;皇帝中军,暂时也设在张猛营中。但因此时正有吴军船队经过,秦亮方才率马队出了军营,来到不远的江边亲自观察。

“是不是有点慢?”秦亮终于侧目问身边的人。

钟会的声音道:“臣也觉得,吴军的船是比较慢。”马茂等人也附和了一声。

但是江上黑漆漆的,几乎什么都看不到。大伙只能仔细观察那些亮点缓缓移动,并要估计距离,因为越远的船只、角度变化看起来越慢。

这时秦亮向左侧转头,脸上立刻感受到寒风迎面吹来;有风的晚上,还能听到岸边传来的水声。虽然是晚上,但是这地方的方向很好判断,江水几乎是朝正北方向流向、大伙位于西岸。

观望良久,秦亮收起了目光,伸手在脸上一摸、已是冰冷一片。他转头道:“留下一些人轮流当值,在这里生火取暖,也好作为个据点,免得回来的斥候、找不到军营的位置。”马茂拜道:“喏。”

很快众人跟着秦亮调头,朝西边的军营骑马回去。

或因此地的对岸、有铜官集的缘故,又有西岭山脉遮蔽、周围有湖泊阻隔,居然让张

猛的人找到了一个小村子。百姓大概临时跑到山林里去了,村子遂被晋军占领、构筑成军营。

几个一起到达一座茅草檐顶的土院子,进得一间茅屋,里面还烧着一只土砌的炉子。空气中飘着一股姜茶的气味,顿时让人有了暖和的错觉。

秦亮走到土墙上的地图前,又回头说了一句:“不必多礼了,入座罢。”钟会等人道:“谢陛下。”

不多时,未跟着出行的贾充、亦已进屋见礼。秦亮看着墙上的大图有点走神,等他转过身来时,竟不知宫女何时盛上了姜茶。如果姜茶带点咸味,那必定是玄姬亲手煮的,别人基本不会往茶里放盐。

简陋破旧的土屋中,蜡烛的光亮明暗不定,秦亮朝门外看了一眼、院子里黑漆漆一片。这么晚了,几个随军的大臣都没有告辞的意思,大概都意识到今夜不平常。

秦亮便忍住了没踱步,不想在人前表现出来。他随即跪坐到草席上,从包袱里翻出了另一幅地图。

只有包袱里的一些图是裴秀所作。没有人能准确测量路程、尤其是蜿蜒大江的水路距离,因为以前大江都不受北方政權控制;不过即便是估算,裴秀的图至少有比例尺,别的图也就看个形状方位。于是秦亮又拿出了一把木尺,在图上量。

除了路程长度不准,江水流速、风速都没法精准掌握,甚至时辰也是。不过秦亮叫人测量过、晋军战船在漂流

和用桨时的速度,再加上估计,还是能大概得出一些判断。

秦亮放下直尺,端起溫热的姜茶喝了一口,抬头说道:“要是吕据明日再跑一天,就会靠近濡须口了。”

草席上的几个人顿时陆续说起了话,钟会的声音道:“明日吴军若继续向东北退却,便是打算与更多的援军会合。”马茂道:“吕据这样做的话、我们没办法阻挡,那战场形势倒变得简单了不少。无非两军主力各自聚集,南北对峙。”

因此复杂的局面在于,如果吕据就在铜官集附近不走了呢?

秦亮不禁再次拿起了木尺,量着铜官集到濡须口之间曲折的线条,然后大致心算加了一下。

果然钟会又道:“吕据不继续东下的话,得看他们总共聚集了多少人。”

贾充道:“今日已有一大批吴军战船与吕据会合,另外张特奏报、第二拨战船也靠近了濡须口,正向南而来。两拨援军加起来,估计有两万人。现在我们中军还未得到别的消息,暂不知牛渚那边、后续还有没有吴国水军,明日应能收到更多的奏报。”

秦亮一时没吭声,心里仍在琢磨此时的处境。

如果吕据在铜官集附近等待,而王濬按兵不动的话、稍作耽误,让吴军聚集起更大的优势兵力;晋军南北两路水军主力、便会被一分为二。而且铜官集这个位置很要命,晋军巢湖水师如果出动早了、容易被围歼,迟了又赶

不上王濬与吕据的会战。

主要是吴军各路正在运动之中,晋军中军对于吴军的情报、一时间获取得仍不太充分。

当然秦亮最保守谨慎的选择,还是让王濬、张特都不出动,等待军情更加明了清晰。这样水军至少能自保,王濬可以往上游避战;张特在徐塘、濡须水有陆军支援,且在濡须水中位于上游,防守是有办法的。不过从全局来看,水军此刻的保守、定会让战事极大地拖延下去!秦亮抬眼再次朝门外看了一眼,心里反复闪过各种各样的因素和细节。

“呼……”忽然贾充长长地叹出了一口气。

秦亮回顾左右,终于神情一凛、冷冷地说道:“连夜派人去,先下一道军令给王濬,若未收到后续的命令,明日遇敌、即可全速进攻!”

众人都转过头来,片刻之后,贾充才郑重其事地顿首:“臣遵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