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大魏芳华 > 第八百五十三章 万千金箭

大魏芳华 第八百五十三章 万千金箭

簡繁轉換
作者:西风紧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1-28 11:23:06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魏芳华 !

十一月下旬,晋军主力过牛首山。前锋邓艾、文钦急行,抢占了石子岗;中军则在石子岗南占据了一座庄园,位于一片稻田之中、建有土墙和诸多房屋。

晋军斥候逮住了一些逃兵,得知孙峻欲聚八万大军来战,却在刚出城的时候、便先后逃亡大半,因此吴军剩下的人马,重新撤到了建业。晋军文武闻罢,皆是一通嘲笑。

下午便有前锋忽然来报,建业城中遣使来了。

不多时,邓艾派人把使者送到了中军、让皇帝发落。来者除了随从,共有吴国大臣数人,正使是吴国中书令孙嘿、副使将军孙恩;一行人居然把魏国叛将石苞给绑了来!

看这情况,秦亮觉得吴国君臣应该想投降,遂召集中军的官员将领、在庄园厅堂内接见。

孙嘿等人入内,受反绑的石苞也在后面。几个人走进门,一起向秦亮揖拜,口称“大晋皇帝陛下”,连被绑着的石苞也主动弯腰行礼。接着孙嘿又向诸晋臣行礼,他好像认识步协、因为多看了步协一眼。

接着孙嘿呈上帛书道:“仆受吴国朝廷之命,请求大晋皇帝准许议和。”

“哈哈!”“嘿嘿……”周围的武将们顿时大笑,稍微含蓄点的人也面露讪笑之色。

孙嘿顿时一脸尴尬,皱眉环视左右。

好在秦亮跪坐在上席面带微笑、却并没有出声,众臣也就很快止住了笑声。侍立在侧镇护将军祁大、轻轻向中间转过身,见秦亮不动声色地颔首,祁大便走到堂中取帛书。

实际上结束战争最利索的方式,还是签订和约,修降表也是一种和约。

蜀汉君臣修降表、天下皆知,蜀汉那么多州郡便基本放弃了抵抗,少了很多麻烦。因此秦亮这时才收起了、最近这些天懒洋洋的心情,稍微严肃对待吴国使臣、即使他们已经拿不出什么谈判筹码。

秦亮淡淡地问道:“怎么个议和法?”

孙嘿拜道:“请大晋皇帝诏令赦免吴国宗亲群臣,建业百姓黔首、妇孺金帛任取;我国愿弃守城池,进献降表、以降礼开城来见。”

筹码不多,但也算剩下一点,若是晋军攻打都城,再怎么顺利、总得死一些不该死的人。

短短几句话,应该是吴国朝廷内部商议过,主动给出了最愿意出的条件!秦亮也立刻听明白了言下之意,便是放过吴国君臣,而建业城内剩下那些类似牲口的碳基低熵体、则可以奸婬杀掠随便处理,最大地满足战胜者的索求。也就是现在三国都要归一了、大伙实在没地方跑,不然最好的法子还是跑路,就像北宋君臣。

吴国执政者大概以为,这样已是表现出了最大的诚意。但偏偏在秦亮这里,立刻就引起了他的极大反感!因为他自己便并非一直属于君臣之列。说好的君父关系呢?

秦亮暂且没说话,身边的人、以及两侧的文武也没急着吭声,只是从余光里留意着秦亮的态度。

厅堂里有一会鸦雀无声,秦亮终于强行压住了心中的一口恶气!现在不需要再考虑战争部署了,却必须要重视结束战争的方式、以及战后的治理问题。

不过秦亮也无须完全接受吴国使者的条件,面对如此全胜局面,皇帝更不必言而无信、出言欺骗。

秦亮考虑了一会,便冷静地开口道:“只要吴国献降表,朕定会善待吴国主孙亮。大多宗亲官员的性命、家眷亦不用忧虑,尤其是德行无亏的文武、定会平安无事。”

这么一说,给了大多数人活路,虽然没给孙峻一党许诺、但他们必定翻不起多大的波浪了;如果不顾及别人的死活,还想继续控制朝廷基本不可能!

现在吴国人还没反孙峻,无非是槁事情没有好处回报,但若孙峻敢挡着大家的活路,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秦亮只提了吴国君臣,懒得说百姓的事,反正孙峻一党也不在乎、也就无法成为谈判条件。他不等使者回答,便转头看向贾充道:“公闾给写一份诏令,用印之后,让孙嘿带回去。”

贾充拱手道:“臣奉诏。”

秦亮说罢从筵席上起身,众人一起俯身顿首。孙嘿等未入席,遂弯腰揖拜。

石苞的声音忽然道:“罪臣知错了,往昔只因畏罪、臣才逃到吴国,实属无奈,求陛下宽恕!”

从马茂回来的说辞可知、这石苞似乎没少干坏事,总是要算账的,秦亮便随口道:“汝先在营中呆着。”

孙嘿也急忙问道:“不知皇帝陛下如何处置宗室?”

秦亮没再理会他,径直向一侧走去。

次日一早,各部人马只花了不到半天时间,便陆续过石子岗、进抵至秦淮河南岸。前锋已在水上建好浮桥,不过大部人马尚未渡河、暂时在南岸扎营。

秦亮习惯性地又登上了石子岗,站在高处北望。远处显眼的钟山、建业城楼,都已肉眼可见!吴国的都城,近在咫尺唾手可得!

石子岗又叫玛瑙山,好像盛产宝石。当然只是爬上山随便看看、什么宝石都见不着,容易开采的东西估计早被人挖走了。秦亮寻思,在建业挑点好看的玛瑙回去送给后妃、也算是土特产?

他正眺望北边的景象,便隐约看到,有一队人远远地朝秦淮河这边来了。果不出所料,很快河对岸的将领便来奏报,吴主孙亮等人已出城来降!

随行诸臣一边观望,一边纷纷揖道:“恭贺陛下!”“三家归晋,宇内成一,陛下应天之命、真龙在世……”

“哈哈!”秦亮笑了一声,顿时山坡上就响起了一阵笑声,过了一会、山下的将士们也跟着欢呼起来。秦亮当即挥手道:“下山受降。”

这时又听见身后钟会的声音道:“去把我准备好的东西取来,赶快送到石子岗北麓。”

秦亮不禁回头看了一眼,猜到钟会又要作画。钟会的画比较写意,但好像挺会捕捉场面、画得不错!

众人走到半坡上,秦亮又看向贾充、潘忠道:“叫人去告诉邓艾,一会去建业城,先把四门都守住,不该跑的人别跑了。志为随后也带兵去。”二人抱拳道:“喏!”

接着秦亮又伸手拍了一下马茂的小臂,不动声色道:“其中有些人,更是要看好。”

马茂立刻欠身道:“臣明白。”

秦亮放心地抬头看了一眼,暗自长长地呼出一口气来!

实际上自从铜官集水军决战之后,吴国灭亡已是铁板钉钉、毫无悬念,没有了大江天险的江东政權,再怎么挣扎也是迟早的事。不过吴国君臣出城来降,依旧是大事落到实处的标志**件!秦亮此刻自然十分高兴。

几天前还陆陆续续下着小雨,此时路面倒是已经干了、下山的坡路不算难走。天空还有厚厚的云层,但一转头,便能看到东南方向云层之间的阳光,有云层环绕、反而让光线更加实具,在黑云边上、仿佛正有万千道金箭照射而出!

北风依旧,冷风在出了点汗之后吹拂脸上,倒仿佛让秦亮有一种激灵的凉爽。凉风掠过平坦的大地、山影、河流,风中的天地景象,宛若更加开阔了。

远处的一行人、已然从浮桥上渡过秦淮河,大概有二三十人的样子。

渐渐地他们走近了,一副似曾相识的场面、出现在了眼前,说不定吴国的亡国礼,也是跟着刘禅君臣学的!

不过前方光着膀子、双手反绑的国君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少年,估计才十来岁。只有少年独自光着膀子、必定就是吴国皇帝孙亮,他把一枚印绶叼在嘴里,反绑的手上还牵着一只山羊。

后面跟着多个身穿白麻孝服的人,以及一匹白马、拉着的未上漆的马车,马车上放着一口棺材。这些人秦亮一个都不认识,大多人应该都知道名字,但从未见过面。

吴国主说不了话,一行人都垂头丧气地默默地步行而来。这时孙亮身后一个穿着丧服的汉子,抬眼看了一下,诧异中带着忧心忡忡,此人眉间距很小,皱着眉头、便仿佛眼睛眉毛都连在了一起。秦亮循着方向、稍微转头看了一眼,便看到了诸葛竦;一见诸葛竦的表情,秦亮便几乎确定、那皱眉的汉子是孙峻!此人居然还亲自跟出来投降,以为秦亮会放过他?

诸葛竦咬着牙、眼睛几乎要噴出火焰来!那眼神让人有种错觉,好像诸葛竦马上要扑上去撕咬孙峻;但诸葛竦毕竟出身大族,此刻并未吭一声。

吴国主孙亮站在了原地,忽然跪到了地上,二三十人纷纷跟着跪伏于地。

秦亮上前一步,伸手取下了孙亮嘴里的印绶。恍惚之间,此刻他竟有一种摆好姿势要拍照的错觉,却不知钟会要取哪一个画面作图。秦亮将印绶拿在手里,一边倒出锦袋里的玉玺,一边说道:“给吴国主拿衣裳来,别冻出病了。”

后面传来一声应“喏”。孙亮听罢稍微抬了一下头,终于没敢仰视秦亮。

孙亮的声音有点异样、像是背诵文章一般道:“吴国主孙亮,自缚于前,以亡国之礼,向大晋天子祈降!”

吴国诸臣顿时埋下头,有的人红着脸、有的人抽泣起来。

秦亮暂时没理他们,犹自举起玉玺,向右侧挪了一下、对着东南边的光线仔细打量了一番。不过再怎么精美、这玉玺也比不上传国玉玺,孙坚本来先得到传国玺、却放在其妻子那里,结果妻子被袁术逮住了、没能带回江东。

锦袋里还有一份写在帛书上的降表,孙亮自己不念,秦亮展开大致浏览了一下、也不想叫人念了,又塞回了锦袋。

他转头看了一眼,身着青色大氅的玄姬也在身边、他便把玉玺递了过去。然后秦亮伸手拨开机关、“唰”地一声拔出佩剑,孙亮的神色随之一变。

秦亮抓住孙亮的手臂、把他提了起来,又让他转过身,然后亲手把麻绳给割断了,随口道:“朕这把宝剑十分锋利,用来割绳、最是又快又轻巧。”

立刻有晋臣“嗤”地笑出声来,披麻戴孝的吴国大臣抽泣声更大。这个场面,一时间有种说不出的奇怪。

孙峻的脸贴在了泥土上,抬起双手道:“罪臣孙峻,为陛下写好了劝降各州郡的文书,请陛下过目。”

秦亮没去接,不动声色地说道:“士季随后来办此事。”

跪坐在草席上的钟会放下毛笔,顿首道:“臣奉诏。”

祁大拿了一件羊裘过来、披到了孙亮的身上。秦亮拉了一下他的衣襟,说道:“罪不在卿,不用担忧害怕,随后一起回城。”

孙亮想了想道:“谢陛下宽恕。”

“好。”秦亮点了点头,说道,“棺材烧了,进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