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大魏芳华 > 第八百八十三章 兔死狗烹

大魏芳华 第八百八十三章 兔死狗烹

簡繁轉換
作者:西风紧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1-28 11:23:06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魏芳华 !

皇帝仪驾回到洛阳的前两天,朝廷没有安排什么活动、主要是休整,并等待后续将士到达。

吴国众人也与晋军中军一路、当天就到了洛阳,晋官给大伙都安排了住处。小虎的身份依旧只是吴国公主,本来她可以与吴国主孙禄、孙休、孙奋、全公主在一块,反正都是姐弟关系;却没想到,贾充给她单独安排了一座宅邸。

额外的待遇,不见得全是好事。小虎听说了潘淑出宫看望孙禄、赶去孙禄的住处时,便因此迟了。

太阳已快下山,潘淑等人走到了庭院中,正要离开。送别的一行人中,全公主也在!

几个原本非常熟悉、算是一家人的人见面,小虎忽然竟觉得很尴尬。上前相互揖见,小虎才终于开口道:“母后别来无恙?”

潘淑生得一双漂亮灵动的大眼睛,眼神完全藏不住她的复杂情绪,“挺好,我最近与魏太后住在洛阳宫……当时到洛阳没多久,便闻讯先王驾崩,我一直在服丧。”

小虎那时在书信里、提醒潘淑为大帝服丧,乃因小虎正是伤心之时,但今日她并非为了来质问潘淑。她便好言道:“分别已数载,看到母后平安无事,我就放心了。”

潘淑又抬头看了一眼屋顶上的余晖,立刻轻声道:“今日卿等刚到洛阳,我来得也很仓促,不能逗留太久,不然一会太阳下山、宫城不好进。改日提前相邀,见面再叙罢。”

小虎道:“母后说得是,我也一起送送母后。”

她随后又与孙禄夫妇招呼了一声,姐弟俩在建业见过、并且一路来的洛阳,此时便不用多言。

这时全公主主动唤了一声:“三妹。”同父同母的亲姐妹、似乎已无多话可说,小虎只是应了一声。

潘淑也没再与小虎交谈,一边走、一边还在关心孙禄;孙禄只说晋帝待他不错,叫他不要害怕、偶尔还会见面询问一下云云。相比小虎这个继女,显然潘淑更在乎她亲生的儿子。

小虎没再与全公主说话,但同行的人里面,除了许久不见的潘淑、小虎实际上最关注的人还是全公主!即便小虎对全公主几乎全是仇怨愤恨,却仍无法视若无睹。

大家还在建业的时候,小虎就有机会报復全公主、终究没来得及下定决心!亲姐妹相互置之死地、小虎多少还是要顾及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形象,皇帝当然能猜到她的意思。

全公主到洛阳见到潘淑,定会设法把潘淑遇刺的事撇干净;最好的办法,就是全部推给前中书令孙弘。加上孙禄之妻全氏的联姻关系,全公主还可以邀功,表明在潘淑逃跑之后、她是保护孙禄的盟友。

如果全公主仅是这样的策略、还可以理解,毕竟只是为了自保,小虎也有办法破解。

但若全公主谗言,当初小虎联络潘淑、想证实潘淑失节投靠了敌国,是为了借此对孙禄不利;从而离间小虎与潘淑的关系……那全公主的恶意就太大了,就算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也未有任何改变!此时的全公主、已完全不是小虎的对手,真的会这么作死吗?

在这样各怀心思之中,一行人走到大门门楼。潘淑这才有点不舍地告别,带着宫廷随从离开。

这里的吴国人、还是原来的熟人,但潘淑至少在这些人面前、威信似乎比做皇后时还大了!以前在建业做皇后、潘淑是空有名分,全公主等人哪会把她放在眼里?但如今潘淑身边可是有晋朝的宦官宫女、甚至宫廷侍卫。

当然小虎相信、自己也能得到晋宫的名分。

不过秦亮并没有立刻策封小虎。正月二十三日、君臣在阅门议事,秦亮提及策封郭太后等人之时,吴国人那边暂时只封潘淑为惠妃。

阅门内一片哗然,议论声嘈杂不已。这是意料中的事,大臣们惊讶的原因、当然不是皇帝霸占了潘淑,即便潘淑曾是孙仲谋封的皇后、孙禄的生母,大家也不在乎,反正吴国都被晋军武力攻灭了。众人诧异的是郭太后!

除了郭太后,当然还有甄瑶、同样比较荒诞。然而曹芳是被废的魏朝皇帝、并已休了甄瑶,甄瑶还勉强说得过去,大家只需要关注郭太后。

秦亮等着众人议论,大伙私下里交头接耳他不管,只待有人公开的言论。

他一言不发地跪坐在正位,不时忍不住挪动一下身体,尽量保持着端正的坐姿。虽然这两天秦亮与五个人呆在一起,几乎没出昭阳殿一步,但他觉得还可以,至少自己一早就来了阅门、令君等人估计此时还在睡觉。他确实觉得有些疲惫,不过主要还是跪坐的姿势、着实有点费劲。

阅门里屋有椅子,不过今日议事的大臣多达二十余人,还算是比较正式的场合,跪坐是一种礼仪。好在议事场合不用穿衮冕,那种冠服才真的不舒服,动都不敢随便动,动作稍微大一点,眼前的珠子就会晃来晃去、仿佛要甩掉了一般。秦亮今日依旧戴通天冠、穿着一身红色的直裾,他有好几套这种衣裳;春季来说,一般是三种颜色换着穿,红色是东汉以来的尊贵颜色,青色表示四季轮换颜色中的春季,灰白色或银白色是晋朝的五行色。

大家嘈杂了好一会,侍中荀勖终于平举起象牙牌,说道:“臣勖言,设北宫皇后不合礼制,皇后之下,应该只有三夫人九嫔。”

顿时有不少人点头附和。

但秦亮听到这里,反而暗自松了口气。诸臣憋了半天,只从礼制上找理由劝说,言辞实在太温和!

毕竟秦亮刚刚攻灭吴国,晋朝实际已恢复了大一统王朝,在这样的功绩下、大伙正忙着写贺表,没人愿意真的惹皇帝不高兴;满朝文武也都是秦亮的人,那些真正反对他的,有些死了、有些已罢官没有机会说话。何况策封郭太后、也没影响大家的利益。

大家非要劝,乃因这事确实荒唐,如果众臣都不劝诫、反而会被士庶诟病失职。只要诸公在朝反对过了,皇帝坚持要干,那也没办法。

秦亮看向荀勖,心中了然,自然不生气,犹自强辩道:“每朝的制度都不同,不用严格遵照前朝之制,设北宫皇后也只是特例。”

荀勖道:“各朝礼制皆出周礼,还望陛下三思。”

诸大臣听到这里,一起拜道:“望陛下三思!”

秦亮一脸认真道:“若不设北宫皇后,只能策封郭氏为三夫人之一,那百年之后、她不是连个皇后的名号也没有了吗?”

大臣们反对的、显然是把魏太后变成晋朝妃嫔,而非何种封号;但荀勖自己没说、只谈北宫皇后不合礼制,那不能怪秦亮切题反驳。

阅门正厅中的嘈杂声再次响起。同时大家应该也听明白了,刚才皇帝的话主要不是辩驳、而是表明了应该回报郭太后的立场!

这时人们大概终于想起了郭太后的大功!

且不说禅让时郭太后的配合,那件事不太说得清楚,因为郭太后召见了几次大臣问天象、戏做得很足以至于难辨真假;但是扬州勤王,郭太后在司马家与王秦令狐家之间,可是明确站在了勤王军这边,为勤王提供了大义名分。

因此皇帝看似荒唐,实则确定了他是看重恩义之人、不愿做兔死狗烹之事!不然像贾充悄悄建议的那样,事成之后就把郭太后关到永宁宫去,外人见都见不到,那又有什么问题?

到时候给她贴上一个贞节圣女的标签、幽禁到死,死了再给个忠贞于魏朝的皇后谥号,名声面子给足;而郭太后自己基本就可以等死了,郭家的亲戚更是会被排挤,一点实在的好处都不给。

很多事就是这样,拿到桌面上很好看,实际却坑得一塌糊涂!公卿大臣们嘴上不说出来、尤其不好在朝堂上这么说,心里当然能分清。

但像秦亮这么干,把一个三十多岁的寡妇封个北宫皇后名分、地位独次于皇后,郭太后只是名声产生了争议,却能继续活跃在宫廷各种场合、过上有滋有味的日子;身后也能得个皇后谥号,晋朝的皇后、显然比已经灭亡的魏朝皇后名义更管用。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回报!

一定是这样的!毕竟秦亮一向有不好女色的名声,都是为了回报郭太后。

在场的文武大臣不少都有功劳,一些支持过秦亮封王称帝、有从龙之功,一些跟着秦亮打过仗、有军功。谁愿意看到、皇帝是个翻脸不认的人?皇帝这还记得谁有功、谁有情义,无论如何都是件好事!

众人相互说了一阵话,再也没人跳出来劝诫,不过也无人公开赞成……怂恿皇帝策封前朝太后,实在是太损节操了,在场的公卿大臣都多少要点脸面!

荀勖也没再多言,伏身顿首一拜,便继续跪坐在席位上不吭声。

秦亮回顾左右,见无人献言,遂开口道:“今日还有别的事商议,既然诸卿无异议,此事便先这样定下。下午我会到阅门里屋,卿等若有什么想法,午后也可以来觐见。”

大伙陆续揖道:“臣等遵诏。”

虽然令君已经找王广言说过了,但若还有人想与秦亮直接谈谈,那在明日大朝之前、正好预留了半天时间。刚才提起后宫事务时,秦亮还当众明确了态度,想册立秦旭为太子。

无论如何,后宫制度都要改;因为三夫人也没位置了,妃嫔没有过错、不好平白无故去降谁的名分。

正如秦亮所言,制度可以改,后宫制度影响相对较小、比官制更容易改变,秦亮要设四夫人五夫人、那也没什么问题;但在皇后之下设一个北宫皇后、便不用再改,三夫人九嫔都是历朝地位最高的妃嫔,这样够用了。至于周礼还有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很少有皇帝遵守,都是随心所欲设一些女官了事。

目前的三夫人、从晋王时期就已确定,秦亮称帝后只是改了一下名字。贵妃、夫人、淑妃就是三夫人待遇。

别的人除了莫邪、江离等侍女出身的女官,全都是九嫔。今日又议定,策封吴王后潘氏为惠妃,甄瑶为丽妃,甄夫人为修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