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大魏芳华 > 卷一 第一章 平原隐士

大魏芳华 卷一 第一章 平原隐士

簡繁轉換
作者:西风紧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5:1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魏芳华 !

大魏景初三年(公元239年)五月间,冀州平原郡阳光刺眼,天气炎热。

一阵轻风掠过,金黄色的麦浪起伏,发出“沙沙”的声音。秦亮提着镰刀直起腰,用脸抓住这阵风,深吸了一口气,细微的芬芳、与叫人不适的尘土一起入鼻。

他伸出左手掌,在身旁的麦穗上轻拂,磨出血泡的指掌立刻感受到了疼痛、以及麦芒的酥麻触觉,仿佛痛并快乐着。一如他此刻身体的感觉,劳累酸痛之余,却因为体力活动分泌了大量内酚酞、让人莫名感觉充实平静。

秦亮的模样显然不是个农民,他身材挺拔、身体结实,长得一张俊朗的脸,眉峰上扬、颧骨稍高,颇有英气。皮肤却白,这会儿多晒晒太阳挺好,兴许能增添几分大丈夫气质。

实际上这一片田地都是秦家庄园的财产,秦亮站在原地看自家土地,一眼都看不到边际。他回家守孝之前,还是太学的学生,乃正儿八经国家认可的文人士子。

要干这种非必须的劳动,确实需要点心境。

想起两年前,他刚刚从一个身患绝症的码农陈小强、变成这个古人秦亮,他是完全静不下心割麦的。那时他的心情很复杂,既有身在乱世的担心,又有点激动,浮躁之下他每天不想干任何事。

很简单,因为成日里他心里都想着“大事”,觉得干农活的价值太低,没用。

不过随着无聊时光的延长,一切都在改变。他在兄长的要求下服丧,穿着粗麻布、披着长头发在乡间一呆就是近两年,心境也渐渐沉淀下来,开始用心留意身边的事物。

毕竟原先那现代繁华丰富的生活背后,同时也有房贷车贷、各种呗的压力,有快节奏的疲惫,朝不保夕的焦虑。

而在这天下乱糟糟的古代,也不是所有地方都乱,很多大事根本影响不到魏国腹地的乡村。就像今年曹操的孙子魏明帝曹叡驾崩的时候,都城洛阳应该发生了激烈的权力争夺,可到现在已经过去三四个月,冀州这边仍毫无波澜。

秦朗适应环境之后,倒觉得,这样宁静的日子似乎也不错。

以至于几天之前、朝中大官派人下来想礼聘他为幕僚,白送官儿当,他却以守孝为由婉拒。仿佛已经迷恋上隐居生活。

当然,年纪轻轻的秦亮并未到达无欲无求的境界,更非想要三顾茅庐的待遇,他才十**岁、端不起那样的架子。他拒绝出仕,只因朝中大臣不会平白拉拢一个少年郎。

那位大官名叫何晏。何晏真正看中秦亮的原因,应该是他的身份。差点成了托孤大臣的秦朗,正是秦亮的族兄。

个中曲折与利害,若非秦亮有前世的阅历和知识、恐怕根本理不顺。

不远处穿着犊鼻裤的庄客、附农们都正弯着腰割麦,并未跟着秦亮站起来休息,他们在主人跟前干得格外卖力。但秦亮没有心思监督他们干活,他此时注意到的、是远处土路上牵着马的青衣人。

庄园上平常无故几乎没有陌生人,青衣人极可能又是何晏家的,不知为啥只是远远观望。秦亮便假装没看见。

就在这时,忽见庄客附农们都纷纷直起了腰,面朝着同一个方向。秦亮不用看,就知道是董氏来送饭了。这片麦田正是董氏家种的地,因她的丈夫重病在床,缺了男丁干活,秦亮才叫上几个庄客、附农帮忙收割麦子。毕竟收成一半以上都是秦家所有。

秦亮也转头看了一眼。董氏并非什么倾国倾城的美人,若是在富庶的城里,她那样的

姿色应该很寻常。但在这满是尘土的乡间麦田中,她仿佛变成了淤泥中的莲花,难免惹眼,旧布粗衣掩不住脖颈上的白净皮肤,倒让田野间也增添了几分鲜活的气息。

立刻就有汉子笑道:“俺妻送饭来了。”

她先把木框重重放下,直起腰呼出一口气,瞪目道:“狗嘴吐不出象牙!”

汉子也不生气,笑道:“只等你守寡,俺便求秦君把你赏俺。”

另一个汉子却道:“二郎这般厚待她,她不报答二郎,却要便宜你?”

董氏脸上一红,一时说不出话来反驳。这些粗汉说话不分轻重,开几句粗俗的玩笑实在是太正常了。秦亮不想计较,因为在这里说什么守孝礼节之类的话并无作用,他只是侧目看了一下跟了秦家多年的庄客饶大山。

饶大山愣了一下,似乎对秦亮的目光感到有点陌生,一时没回过神来。现在的秦亮已非原来那个十几岁的古代少年,眼神当然不太一样,必定多了几分阅历心态带来的从容。秦亮没有躲避饶大山异样的眼神,不动声色地继续看着对方。

饶大山终于心领意会,立刻呵斥咒骂那个汉子。附农们意识到有人说错了话,纷纷埋头噤声。

秦亮见状便若无其事地说道:“午饭之后,你带着大伙儿把这片田割完。”

饶大山弯腰的姿态似乎比以前更恭敬了几分:“诺。”

秦亮满意地点头,丢下手里的镰刀,回庄子吃饭去了。

走进土夯高墙围成的庄子,没一会儿秦亮便回到家里。刚进院子,他就看见了一身素衣、头发上系着一块白布巾的嫂子张氏。张氏双手捧着一只热气腾腾的大碗,转头道:“回来啦。”

张氏的脸饱满圆润,身材颇为丰腴,说话也挺大方,但不知怎地秦亮每次见到她,心里都不太放松。大概是因为张氏太精明,拐弯抹角的话里总有几分教训和埋怨的意思。

秦亮应了一声,走进饭厅,听见两个孩子叫“叔父”,他摸了一下他们的脑瓜,又去捏大侄子的脸蛋。接着他便与坐在上座的长兄秦胜打招呼。母亲两年前已经去世,而今长兄俨然是一家之主。

长兄的身材同样高大,长得是虎背熊腰,平素不拘言笑。他回家守孝之前做过平原郡的尉官属僚,倒有几分武夫的不羁与杀气。

张氏端来菜饭,刚坐下来就问道:“先前在庄外有个穿着青衣的人,那是谁?”

秦亮下意识就觉得,嫂子的话不是闲聊那么简单。他便先沉住气,简单地回答道:“不知。”

“我以为二郎出去见他了。”张氏做出疑惑的表情,接着继续道,“又是何尚书派来的人么?我瞧何尚书心挺诚哩。二郎可告知何尚书,再过一月余,你便可出仕了。”(守孝三年,实际期限是两年零一月。)

张氏一心想他入朝做官,从家族利益上看,似乎无可厚非。秦亮若再不解释,恐怕今后在家里看不到好脸色。

他只好开口道:“虽然我曾在洛阳太学读书,但太学生有很多。官至吏部尚书、侍中的重臣何公为何独独看上我?”

长兄秦胜帮腔道:“俺家为逃避胡人不时袭扰,从并州迁来此地,便已与族兄(秦朗)相认。族兄乃太祖继子,身份显贵,虽被罢官了,秦家名望仍在,二郎勿妄自菲薄。”

秦亮听到这里,点了点头,暗示道 :“有一阵子听说族兄(秦朗)可能是顾命大臣之一,却忽然又被罢官了。洛阳城

里波澜诡谲,我们家最好不要轻举妄动,随便攀附关系。”

长兄听到这里,忽然看了秦亮一会儿,仿佛有点不可思议,又好像觉得有几分道理,便住嘴不再劝说。

反倒是嫂子有些不甘心,“秦公(秦朗)与何尚书(何晏)本是异父异母的兄弟,有什么好担心的?!”

秦亮听到“异父异母的兄弟”,心里感觉有点奇怪,不过回头一想,还真是!

曹操那句“汝妻子吾养之,汝无虑也”在现代那是相当有名,曹操的爱好大家都知道。

当年秦朗的母亲杜夫人,本来要许配给关羽,结果曹操看到杜夫人有美色,立刻就据为己有,纳入房中;杜夫人的儿子秦朗,就成了曹操的继子。而何晏的母亲尹夫人是寡妇,被曹操纳为妾,何晏也成了曹操继子。秦、何二人不就是异父异母的兄弟了么?

然而秦朗和何晏能成为兄弟,关联是曹操。曹操是大魏太祖、所有魏国臣民的君主,所以秦朗与何晏几乎又算是没有什么关系。俩人的亲与疏简直是个玄学。

因此才发生了这样的情况:秦朗被罢官,“兄弟”何晏却权势更甚。这俩人显然站在了不同的阵营。

这才是秦亮不愿轻易投到何晏门下的理由:怕站|错队。

然而秦亮也不好明说出来,只怕哥嫂对某些东西不太敏感,拿出去说漏了嘴,那不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秦亮无奈道:“太祖乃大魏之主,族兄与何公同为太祖继子,却不知彼此交情怎样。”

张氏似乎铁了心想上进,又道:“听你阿兄说过,何公之子何骏,与二郎是太学同窗。二郎守孝在家不便走动探访,但何家人主动与你结交,你却拒人门外,我说你甚么好哩!”

秦亮只得强辩道:“哪有拒之门外?数日前,我们一家人将何公属僚迎入大门,以礼相待。今日那青衣人身份未知,只在远处观望,未敢唐突,实乃情理之中。”

“你是读书人,我说不过你!”张氏愤愤道。

秦亮好言劝了两句,只得埋头吃饭,然后大家悻悻而散。

午后他在一张木榻乘凉,本想小睡一会,却翻了多次身也睡不着。午饭时的话题,不禁让他反复思量。

在家闲了这么久,本来就没多少正事干,秦亮对冀州这边、以及秦家相关的人事打听了不少;加上前世的知识,他对三国的大事也大致了解。所以他完全能确定两件事:何晏在先帝时期并不得势,如今入掌权柄全靠大将军曹爽;曹爽和司马懿是敌对的集团。

而且眼下司马懿还活着。司马懿能和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斗智斗勇,能在死人无数的乱世之中脱颖而出,显然不是什么凡品,而且是个狠人。

在秦亮的直接印象里,他不仅不喜欢曹爽,也对司马家没有什么好感。可是以现在这种无权无势无实力的处境,他要说喜恶与理想,都太早了。别稀里糊涂做了炮灰,才是当务之急。

……

……

(上本书《大明春色》完本之后,写新书不太顺利,时间拖着拖着就长了,实在对不住大家。其实没写书的时间里,我感到十分空虚,很怀念与书友们的互动和共鸣。而码字的时候虽然有压力,却很快乐。我有不少老读者,多年以来都在陪着我,哪怕一两年没写,还是时不时问我何时开新书,一直不离不弃没有跑掉,让我非常感动。现在终于又开始新的故事了,我会尽力写好内容,带给大家快乐。希望不负你们的等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