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大魏芳华 > 卷二 第一百三十四章 梦想与现实

大魏芳华 卷二 第一百三十四章 梦想与现实

簡繁轉換
作者:西风紧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5:1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魏芳华 !

骑马去长安,不过数日路程。

秦亮等三人进城时,已快到黄昏时分。他们一到长安,便立刻被汉朝宫阙吸引了目光。

人们不可能不注意到那些宫阙殿宇,因为长乐、未央二宫直接就占据了整座长安城的近小半,简直是庞然大物,眼睛不瞎都会看到。

另外还有一座建章宮,在西边的上林苑,据说比长乐、未央二宫还要大。

如此宏伟的建筑群,已经历了数百年风霜,留存到今实属不易。秦亮久久侧目,看着南面的方向,感觉到西汉留下的宫阙、比现在洛阳的大魏皇宫更加宏大。

那宏伟的高台大殿、古朴的楼阁,仿佛向世人展示着、华夏族群第一次建立稳固而辽阔版图的气势,倾述着那时忐忑进取中的雄心勃勃。

汉朝人曾经挺进陌生的西域,远征危险的漠北,开拓遥远的南方,将汉文明的地盘、在地图上首次夯实了根基,从此万里疆域永称汉地。如同这些宫阙群的夯土基础,可以屹立几百年而不倒。

但是,无论多么伟大的帝国,都有寿终正寝的一天,而且那天来得、比建立者的想像更快。

夕阳西下,远处的陈旧破败的宫阙、显得额外冷清与落寞,完全没有人气;略显干燥的空气、夕阳的光线,更增荒凉之感。

没有了足够多活生生的人、没有经济,不管那宫殿有多么宏大,它只是个奇观、景点一样的东西而已。

其实整个长安城、甚至关中地区,秦亮察觉到,其活力都已远远比不上洛阳中原地区,人口少了,显得有点荒凉。这大概也是东汉、大魏都没有再回到关中建都的缘故罢。

如今,益州等蜀地还剩一些汉朝复兴者在那里顽抗。兴许起初那批人、确实是怀揣着理想的,但秦亮明白,很多大事、做着做着就会变得面目全非,不得不面对现实。现在那里的人究竟为了什么、是不是还因为理想?秦亮觉得实在比较玄,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汉末乱世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三国连年混战,并没有由乱入治,仍然是这副凋敝困顿的败像。

虽然魏国的朝政,就像洛阳一层层墙隔绝后一样昏暗,但依旧是实力最强的政|权,想结束战乱、仍得靠曹魏。汉,它只是个符号,真正有意义的还是人,魏人也是汉。

秦亮等三人牵着马,沿着行人寥寥的宽阔驰道,先找到了刺史府。眼看太阳快下山了,他决定叫刺史府的官吏安排个房间、住一晚上再说。反正三个汉子,生活要求比较简单。

不料天还没黑,便有个小官找到了秦亮,说是刺史听说他到了、请他去吃饭。小官没有自荐官职,但应该就是陈安那样的掾属,秦亮便又嘱托了一句、叫人给两个同伴也安排饭食。

或是因为秦亮刚到洛阳,郭淮临时准备宴席来不及邀请宾客,今晚便没有外人,而且设宴的地方在刺史府的内宅,里面都是郭淮的家眷。

秦亮被侍女带到庭院中时,先有个中年妇人带着个小孩招呼秦亮,“卿便是秦仲明罢。”

“外姑婆?”秦亮揖拜道。

王氏顿时一脸喜色,“仲明先跟我来厅堂,汝外姑公马上就回来。”

她并未引荐身边的小男孩,只叫侍女带走。那小男孩多半是郭淮的小儿子,秦亮还得叫长辈,估摸着王氏也觉得有点尴尬。

关中的中外军将士、兵屯人员与其它地方一样,家眷并不在关中,被分开了的。但郭淮的妻儿都在刺史府,估计其长子已经出去做官了。

外姑婆大概有四十多岁,秦亮留意看她的五官,果然与王凌、甚至王令君都有些许相似的影子。这王家的女性确实长得不错,外姑婆四十多了、应该已生了几个孩子,仍有风韵犹存的风姿,举止气质之间自有端庄雅致之感。

秦亮看第二眼时,觉得王家妇人生得好看,可能因为头部以及身材各处的比例很好,所以即便上了点年纪、骨骼因为地心引力没那么纤细,仍很匀称美观。

王氏走到前厅台基上,又回头笑道:“王公渊很会选婿嘛,愣是给他找到了个如此俊朗有礼的儿郎。”

秦亮陪笑道:“外姑婆过誉了。”

他顿时对这位奶奶辈分的长辈、颇有好感。可能是王家的家风缘故,男子虽多为武人,但王家人对人挺儒雅亲切,心态大多比较平和。包括家主王凌,也不是个锋芒毕露的人。

王氏等着秦亮走近、到了旁边稍微靠后的位置,才一起进前厅。她又说道:“不过我们家令君,从小也是个美人胚子,我都有好多年没见过她了。”

秦亮道:“若有外姑公回京述职的机会,外姑婆也可以同行一起回来团聚,令君也挺念想外姑婆。”

“真的?”王氏喜道。

反正秦亮从来没听王令君提过这个亲人,不过秦亮只是不愿在家里撒谎、而在外面说几句假话问题不大。

他便面不改色地点了点头:“她说外姑婆是非常好的人,今日拜见,果然如此。”

王氏掩嘴一笑,接着脸上竟有露出些惆怅,叹了口气道:“是阿,好久没团聚了。”

她没坐上位,却跪坐到了侧面,请秦亮入席。秦亮见筵席上有个木头垫子,便拿了过来,也跪坐下来。在陌生长辈跟前,他的姿态还是比较守礼的。

王氏侧身问道:“卿去过太原王家宅邸吗?”

秦亮道:“尚未去,但听令君说起过。”

王氏点点头,“其实就是很普通的庄院,还有点无趣,仔细想想大概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我做梦还能梦到,可能因为在那里长大,太熟悉了。”她的目光看着半空,“前面的路要穿过一片树林,路上铺了石板,一到夏天,石板上的阳光便斑斑点点。”

她忽然回过神来,忙强笑道,“卿别见笑,人老了就是啰嗦。”

王氏见到亲戚、好像隐约有思乡之情,秦亮便好言问道:“君怎么不回去看看?”

她摇了一下头,说道:“妇人便是这样,从小长大的地方却不是自己的根,郭家这边才是家。”

秦亮点头道:“外姑婆说的话,确实颇有哲理。”

就在这时,一个大概五十余岁的壮汉大步走进了前厅。他的个子不算很高,但是气势四平八稳,颇有官威。此人应该就是雍州刺史郭淮,肚子有点鼓、大脸双下巴。年轻时身体结实的人,年纪一大不注意确实容易发福。

秦亮从筵席上站起来,揖拜道:“仆秦亮拜见外姑公。”

郭淮还了一礼,好言道:“仲明不用多礼。我刚听说汝到了刺史府,便叫汝外姑婆下厨做了几样菜。”郭淮的眼神十分锐利,很容易让人产生敬畏之感,那种威仪是神情与举足之间的自然流露,并不是故作姿态。

秦亮的心态比较稳,但面对郭淮、心情也完全没有了刚才与王氏交谈时的亲切轻松。

他说道:“原来是外姑婆亲自下厨,如此盛情,仆着实感动。”

王氏的神情也更加正然端庄,她轻声道:“我反正没什么正事,第一次见仲明,给卿尝尝太原的口味。但不知仲明是否吃得习惯。”

秦亮道:“必定习惯,不过好像只有仆不是太原郡出身的人。”

郭淮在上位跪坐下来,伸手做了个手势,说道:“想来颇有缘分,我第一个官职就在平原郡。”

秦亮说道:“是阿,没有缘分更不会成亲戚。”

王氏侧身小声道:“第一次见汝外姑公的儿郎,多半都怕他,说不上几句话,仲明倒是大方,竟能与汝外姑公说家常。”

秦亮微笑了一下,心道:虽然是亲戚,但任职上我是曹爽的人,雍州的官、谁还能动我不成?即便秦亮对郭淮的心态仍很谨慎,却也是因为司马家的缘故。

郭淮的声音道:“那是外人,我平素比较忙,没那么多时间与他们说家常。而仲明是自家人,怕啥?”

秦亮附和了一声,端起酒杯道:“还望外姑公往后多多教训指点,也多谢外姑婆亲自操劳饭食,仆先干为敬。”

三人对饮了一杯。这时郭淮便问道:“仲明为前锋参军,对此役可有见解?”

秦亮沉吟稍许,又想起了司马师的话,有什么见解可以与郭伯济商议、不用往曹昭伯那里说。

而且他今晚亲眼看到郭淮,见识到了威仪,忽然有了一种揣测:之前都督雍凉的一方诸侯赵俨,已经七十几岁了、显然很快就会卸任;不料曹爽直接调了夏侯玄过来接任都督,郭淮在西线打了那么多仗、对此事很满意吗?

想到这里,秦亮比较谨慎地说道:“仆刚到关中,暂且还不太了解实情。况外姑公是久经沙场的将军,待外姑公安排好,仆倒可以做些查缺补漏之事。”

郭淮点头,对王氏道:“别看仲明年轻,他是很有战阵谋略之人,卿二哥也在信中不吝赞言。今日一见,倒觉仲明也是个谦逊之人。”

秦亮道:“不敢,仆只能为国家尽一些绵薄之力罢了。”

这时郭淮举起了酒杯,三人继续宴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