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大魏芳华 > 第二百七十九章 再进一步

大魏芳华 第二百七十九章 再进一步

簡繁轉換
作者:西风紧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5:1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魏芳华 !

先前秦亮还在西阁宅着,不问事、不见人,却唯独与大长秋的谒者令张欢见过一面。张欢是奉郭太后旨意,前来确定王、秦、令狐三家的权力分配。

于是很快诏令就发了出来,几个人的官位都得到了皇室的正式承认。任命基本如几家商议,秦亮的爵位改为长平乡侯,官职晋升为卫将军、中护军,录尚书事、加侍中。

丈人王广为武|卫将军、三品散骑常侍。陈安升任中书令,王明山为中书监,皆为亭侯。

随着对司马氏等几家的凊算,以及屠戮众多的私兵私将,洛水岸边血流成河。皇帝似乎也很惧怕,终于主动认可了王凌等人的地位。皇帝专门派人出宫下诏,赐王凌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入朝不趋的殊荣,并领兵三千;赐秦亮更直殿中、乘舆入殿。

王凌完全没有推拒,直接笑纳之。

秦亮听到这个消息,也就接受了殊荣。因为这个赏赐比较实用,“殿中”包括了皇宫内部的东南区域,那里有几个“省”;省就是房屋围成庭院的意思,中书省、尚书省等机构起初就是一些官署院子。秦亮有了这个名头,可以对“殿中”区域的守卫等事进行安排,能进一步保证人身安全。

现在趁着皇帝有些害怕、才主动给予特殊待遇,如果不接受,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以后皇帝要是不想给,再去逼迫他的话,吃相就会相当难看。

而且殊荣和地位本身,也是一种威望,并不是没有用。否则有太多人表面上也不尊重当權者,那么做起事来便会十分不顺,很容易被掣肘和质疑。

剑履上殿等殊荣并不是要篡位的意思,封王、加九锡这些才是。当初曹真就得到过剑履上殿等荣誉,他对大魏却是忠心耿耿。

但曹真是曹操族子、算是宗室,而王凌与宗室身份没有半点关系。

因此王凌接受这样的地位,确实就是权臣的象征。王凌估计也想明白了,在没有皇帝主导的情况下,凊算了司马懿、孙资、刘放等大族,已没多少退路可言。

且王凌似乎也有防范心,他借口年龄大了身体不好,回洛阳之后、一次也没去朝拜。

秦亮与王凌差不多,到洛阳后便没去过皇宫。直到三月十五日,秦亮已把守卫东掖门的将士换了,又任命潘忠为殿中将军,这才去了一趟太极殿,拜谢陛下、殿下给他封赏。

郭太后亦已封堂弟甄德、郭建为将军,掌禁中侍卫。(魏国皇宫的太极殿内及后宫区域为禁中,司马门、东掖门等宫门内为殿中。)郭太后那边不可能愿意动秦亮,所以秦亮这会去朝见、应该是挺安全的。

王凌根本不管郭太后和秦亮换皇宫守卫,他大概就没打算去皇宫。只有屯兵司马门的武|卫营将士,才是王广的部下。

不过三公级别的高柔、蒋济,每逢月旦和十五日会去朝拜。王广、王明山、陈安等人则每逢朝就到。

朝会前后,秦亮似乎享受到了当初曹爽和司马懿的待遇,他走过的地方,几乎所有人都会揖拜见礼,熟识的人还会寒暄几句。

上次来参见朝会,秦亮记得自己还站在靠后的位置,如今直接站到了高柔后面。

论官位三公还是比卫将军高,但司徒、司空这些人的实权完全比不上秦亮,不然高柔蒋济等人不可能在一个二十多岁的人面前、说话那么客气。

魏国的三公已无甚具体的实权,就是为了表彰一生为朝廷立下功劳的老臣,地位声望都高、养尊处优。这也是高柔属于司马氏的人,但秦亮与王凌都觉得最好不动的缘故。

等到朝会结束,高柔与蒋济,还在东堂门外与秦亮说着话。

这时张欢走了出来,说是皇太后殿下召见。秦亮这才与二人道别。

郭太后没有在东堂见面,而是在东侧的房屋里重新设座、垂帘等物。在这栋房屋外面、四方都站着宦官。

秦亮脱了鞋子放在台阶旁边,走进屋子、再进一道门,便行稽首之礼,请殿下圣安。郭太后在帘子后面叫秦亮免礼,然后屏退了左右。

里屋没有窗户,张欢等人出去后,只剩张欢一人守在外屋门外。

拜礼罢,郭太后的声音便小声问道:“王彦云的身体不好吗?”

她说话与朝堂上差不多,庄重有威仪,辅音却有点娇气,只是声音小。可能还是因为门外有人的缘故,她也有点放不开。

秦亮见没有别人,也没有窗户,遂走到帘子旁边、靠近郭太后说话,他几乎来到了跪坐在里面的郭太后跟前,声音也很低,实话道:“仆见外祖,身体硬朗,面色红润。”

此间环境、并没有偷听的地方,只要两人说话的声音小一点,不可能被别人听去。但外面那道门是敞着的,他们当然不能做太过分的举动,依旧隔着帘子。

这时郭太后的声音更小,秦亮几乎站在她面前也要仔细听、才能听清。她小声问道:“王彦云是否有进一步的想法?”这是她第二次问类似的话了。

在皇宫里说这样的话题,秦亮也有点紧张起来。

不过郭太后又有这样的猜测很正常。曹家当年已经示范好了、应该怎么篡位。权臣直接在宫外开府,军政大事决策皆出于府邸,皇宫便只是一道风景,权臣完全不会进宫奏事、理都不会再理皇帝。

秦亮明白郭太后的意思,遂沉声道:“王公渊等人仍会向陛下、殿下奏事,大事需要殿下的名义。情况与当年不一样,殿下此时倒不用太过担心,一时间还没人能取而代之。”

他稍作停顿,接着说道,“外祖王彦云的性情,应该很喜欢别人的敬重恭维,所以陛下赐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入朝不趋,他很高兴。而当初文钦做庐江郡守时,态度不恭敬,外祖便很不喜欢此人。”

秦亮透过垂帘看了里面一眼,说话的声音更小、终于正面回答她的问题:“不过想法可能是有的。他不是不想要,而是觉得很难达成,所以才会分权、退而求其次。何况分权予仆,王家反而有退路。”

郭太后轻声问道:“仲明不能与他争吗?”

秦亮想了想道:“只能伐蜀、或伐吴,有大功便可一争。”

郭太后沉吟不已,估计她也觉得攻灭那两国很难,毕竟打了那么多年都没什么结果。几年前曹爽也想到了这个套路,结果大败。

不过在秦亮看来,如今实力对比、与当初曹操执政时完全不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魏国天然的地盘人口优势、已经把差距不断拉大。此时的情况、倒与曹爽伐蜀面临的处境差不多,军事反而不是最大的问题,首先魏国内部就不好办。

郭太后轻声道:“王彦云已经七十几了,王广好像不太会带兵。”

秦亮低声道:“还有王公翼(王飞枭)为扬州都督,以后累功升迁,调到洛阳来,逐步接任外祖的兵权,也是可以做到的事。”

郭太后说道:“看来仲明早就在揣摩诸事了。”

秦亮道:“仆没必要向殿下隐瞒。”

郭太后小声道:“我还是希望仲明能执掌军政。”

秦亮揖拜道:“殿下的心意,仆已明白了。此地不宜多说,以后再谈罢。”

郭太后点头道:“好。”

秦亮拜道:“仆请告退。”

于是秦亮后退了几步,转身走出外面的房门。

他依旧走东殿门出太极殿庭院,在门楼里还见到了殿中将军潘忠,两人见礼寒暄了两句。然后秦亮在皇宫里、直接乘坐马车,带着随从护卫走东掖门出宫。

天空雾沉沉的,看这样子要下雨。秦亮遂叫车外的饶大山,直接带着人马回卫将军府。

一路上,秦亮坐在马车里还在寻思,刚才与郭太后单独谈过的话。

刚才说得比较简单,秦亮其实想得更多。

他觉得、恐怕王凌也在想怎么攻伐吴蜀,就算王凌想不到,他的属官们必定也能想到……这种谋划十分有效,还不会有挑拨亲戚关系的嫌疑,很适合谋士进言。若由王凌成功主持了灭国之功,秦亮再想取而代之就难了。

如今的局面与曹爽时代不太一样,秦亮与王凌不是平起平坐的地位,而且很难通过兵変打破这种平衡。无论哪边想不遵守规矩直接兵変,难度都很大、因为谁都不是曹爽;副作用也更大,必被世人视作是丧心病狂。

当然王凌还可以撕破脸,主动削秦亮的兵权。但这样干风险依旧很大,王凌的执政威望不太稳,只是比秦亮好;何况有郭太后会反对,王凌即便是大将军也不好操作。

打破平衡的方法,最好还是灭国大功!

其实秦亮若要辅佐王凌更进一步、他是有办法的;但这样一来,王家与司马家又有多大区别呢?秦亮提着脑袋忙活了多年,最后只为自己获取了一些荣华富贵,好像也没做什么有意义的事。

而且秦亮与郭太后的私情有隐患,他可能受到当權者的猜忌。

正如秦亮之前的想法,做权臣至少没人敢随便动自己,放弃了权势、便只能看别人的态度。

秦亮忽然想起了在寿春时王家人的热情,以及芍陂之役后,大家在庆功宴上的开怀场面,王凌还亲自给秦亮取了“儒虎”的名号。自己当然也为王家立下了汗马功劳,避免了王家的覆灭。彼此之间相互信任,如鱼在水。

曾经的欢笑,至今依旧历历在目。但当利益不一致时,彼此间的感情很快就开始变味了。

一时间,秦亮心中倒不禁生出了些许感慨。

宛若他对陆师母说过的话,很多事做着做着、就会变得面目全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