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大魏芳华 > 第三百零七章 国事当尽力

大魏芳华 第三百零七章 国事当尽力

簡繁轉換
作者:西风紧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5:1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魏芳华 !

昨天在王家宅邸的家宴上、答应了王凌的事,秦亮一早在太极殿东堂外碰到马钧,便告诉了他。

说话的时候身边还有傅嘏等人,马钧先是结巴地问制作多少架投石机、工期几何。秦亮没有给出具体的答复,因为他不负责江陵战役。

马钧又说,动身前往宛城之前,会来卫将军府见面。

秦亮听到这里,说了一句“国事当尽力”,又示意马钧,离开洛阳时要去一趟大将军府,大将军王凌会告知要求。

马钧会意,说了一声造纸的尝试一直都是他亲自监督,如今要暂且搁置了。秦亮安排造纸的事时、当时喝多了,不过听起来马钧仍然很重视。

两人说完话进入东堂,与众臣见礼打招呼,很快就开始了朝会。

一番礼仪之后,郭太后赐座,大伙便在两侧的筵席上跪坐下来,开始廷议。

大将军上奏,欲以扬州都督王飞枭为前将军,青徐都督胡质、兖州刺史鲁芝等人率军南下辅佐,屯兵濡须水,伺机驱逐威胁合肥新城的诸葛恪部。

因为条件的限制,无论是朝廷、还是各府,决策诸事之前、往往是口头商议,朝廷有廷议和集议之类的形式。

此时就是在廷议,若是在皇帝掌握实权的时期,最终决策要靠皇帝,无论朝臣说得多有道理、理论上也只是建议。但如今是大将军上书,廷议也就沦为了形式。

除非秦亮和令狐愚表示异议,那郭太后便不会准奏。但今天秦亮与令狐愚都没吭声,只有几个的侍中、给事中露脸表达了意见。

而这件大事的部署、其实是裴秀提出的“声东击西”之计,早已把后面的步骤都安排好了。王凌等大臣商议好的事,程序上大概算得上是集议,之后再直接把商议结果、告诉太后和皇帝。

秦亮跪坐在高柔身后,感觉有点无聊,唯一有趣的、只有上面帘子后面的郭太后。他连人影都看不见,只能隐约看到帘子后面的裙袂,偶尔能听到郭太后的声音。但秦亮的位置已在前面,郭太后应该能看清秦亮的一举一动。

两人近在咫尺,却仍然仿若隔得很远。

侍中许允说完了话,终于听到了郭太后的声音:“每逢我国有事,吴蜀两国便想趁虚而入,幸得朝中有肱骨之臣不辞辛劳、用心国事,陛下与我方得安心。既然诸卿无异议,便依大将军所奏。”

众人拜道:“臣等领旨。”

接着宦官用别致的声音唱词,大伙如同往常一般行稽首之礼,恭送皇帝与郭太后离席。

秦亮走出东堂,很快宦官张欢跟了出来,但有许多官员上前与秦亮寒暄说话。秦亮应付了一阵,待官员走了、才与张欢站在太极殿广场的砖地上说话。

门外刺眼的太阳光,这才让秦亮想起了,这几天不是下雨、便是阴云蔽日,今天总算恢复了骄阳当空。

他不禁抬头回顾左右,北边那两尊巨大的龙凤铜像在烈日下竟然光亮夺目,闪了一下眼睛。想来那铜像与太极殿等建筑一样,其实制作完成的时间还不到十年。

潮濕的砖地上,太阳一烤,散发着一股奇怪的味道,仿若腥味、却又有不同。

张欢的声音道:“此前秦将军建言、欲在冬季进攻诸葛恪,如今大将军上书、以王飞枭为前将军主持军务。秦将军在廷议时为何一言不发?”

秦亮回过神来,说道:“重点不是东线,大将军要打江陵。”

张欢愣了一下道:“宫中对此竟一无所知。”

秦亮道:“诸臣集议就在前几日,定策则在昨天。这两天我没见到张公公,所以没机会告知。”

张欢想了想问道:“那秦将军如何安排?”

秦亮不动声色道:“我多半是留守洛阳。”

张欢沉默了片刻,仔细看了一下秦亮的神态,点头道:“仆会告知殿下。”

“好。”秦亮点了一下头。

他想说,现在只能等待。但之前已经与郭太后推心置腹地谈过想法,郭太后还直白地问他有没有野心,此时应该没有必要再让张欢传话。郭太后在宫廷里二十多年了,听政的时间也超过七年,她必定也懂得很多事。就在这时,秦亮发现了经常旷工的尚书左仆射、侍中李丰。李丰也正在广场上与一个宦官说话。

秦亮观察了片刻,问道:“那宦官是谁?”

张欢看了一眼道:“黄门监苏铄。”

秦亮道:“好像是,我知道这个人、但不太熟。”

这也很正常,秦亮记得有个现代社会学家研究过人的交际,每个人能建立比较密切关系的人,通常在二十个左右。秦亮也不可能扁平化地了解所有人、哪怕是那些人有影响力。

张欢感觉话说得差不多,便揖拜道:“秦将军,后会有期。”

秦亮还礼道:“告辞。”

他转身走了几步,长史傅嘏也跟了过来。秦亮并未往东走,而是径直向李丰走了过去。李丰与苏铄见状,也转过身来,与秦亮等见礼。

李丰的相貌不错,与令狐愚一样是方正的国字脸,但脸更长,五官端正、脸型棱角分明,十分平整。估计他儿子李韬的长相也很端正,不然当初不会被明皇帝曹叡相中为女婿,曹叡没有亲儿子,但女儿可是亲生的。

秦亮微笑道:“二位相识阿?”

李丰道:“陛下最近沉迷剑术,苏公公带着陛下的旨意,叫仆举荐剑术精湛之人,教习陛下学剑。”他接着叹了口气道,“臣正想劝诫陛下,如今天下太平,兵刃乃凶器,宫中习剑不吉。”

苏铄躬身道:“仆会将李仆射的谏言转告陛下。”

秦亮的头衔挂着一个录尚书事,录便是总领之意,所以即便李丰是尚书省职位最高的官员,秦亮也说道:“安国虽为皇亲国戚,但也不要经常告假,正因给诸僚做好榜样。”

李丰忙道:“秦将军言之有理,仆应调养好身体,以便更好地为朝廷效力。”

秦亮道:“我先去尚书省,稍候再见。”

李丰立刻说道:“仆也要去尚书省上值,正好同路。”

于是几个人与黄门监苏铄道别,一起向东殿门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