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对弈江山 > 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又见倾城

对弈江山 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又见倾城

簡繁轉換
作者:染夕遥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29 02:48:24 来源:源1

叶婉贞!

若是苏凌或者朱冉在场,除了对这个名字的姓氏感觉陌生之外,这个女娘的名字,还有她的声音,却是从未有过的熟悉。

原来这从龙台城中出来,一直来到此处的黑色身影,正是朱冉的妻子??那个看起来,普普通通,勤俭持家,贤惠无比的婉贞!

叶婉贞的话音落下,回廊里一片寂静,只有她自己轻微的呼吸声和楼下隐约传来的竹叶沙沙声。仿佛连空气都凝滞了片刻。

就在这短暂的寂静几乎要让叶婉贞的神经重新绷紧时,门内,一个......

江陵归顺,凉州平定,赵军声势大振,天下震动。幽州城内,百废待兴,百姓安居乐业,士卒士气高昂。陈景明虽已掌控北方,却未有丝毫懈怠,每日于帅府中批阅军情,谋划南征大计。

建康,作为南朝旧都,自楚王赵允归顺之后,便成为各方势力关注的焦点。此城地处长江之畔,水陆交汇,乃南北要冲,若能取之,便可一统南北,完成霸业。

然而,建康并非无主之地。南朝残余势力虽已式微,却仍有旧臣盘踞,其中以兵部尚书谢景行为首,拥兵五万,盘踞建康,誓死不降。谢景行乃南朝名将之后,智谋过人,深得旧部拥戴。他深知,若陈景明南下,建康必成战场,故早已调兵遣将,加固城防,准备死守。

与此同时,陈景明亦在密谋南征。他深知谢景行非赵允可比,此人若不除,终为后患。因此,他召集众将,于帅府中设宴议事。

“诸位。”陈景明端坐主位,目光如炬,“如今北方已定,唯建康未下。谢景行据城自守,意图拖延时日,待我军疲惫,再图反扑。若不早作决断,恐夜长梦多。”

李昭拱手道:“大人所言极是。建康乃江南重镇,若能夺取,便可一统南北。属下愿为先锋,率军南下。”

陈景明微微颔首,却未立即应允,而是看向王德:“王德,你以为如何?”

王德沉吟片刻,道:“谢景行此人,非赵允可比。其军纪严明,士卒忠诚,若强攻,恐伤亡惨重。不如先遣使者前往建康,劝其归顺,若其拒降,再图强攻,亦不迟。”

“此言有理。”张仲亦道,“谢景行虽忠于南朝,却未必愿与赵军死战。若能以利害动之,或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陈景明沉思良久,最终点头:“好,便依王德之言,先遣使者前往建康,劝谢景行归顺。若其拒降,再图强攻。”

翌日,陈景明命人修书一封,遣使者快马加急送往建康。

三日后,使者抵达建康城外,却被谢景行拒之门外。

“回去告诉陈景明。”谢景行立于城头,目光冷峻,“我谢某虽为南朝旧臣,但绝不会背叛旧主。若他欲取建康,便请以兵戎相见!”

使者无奈,只得返回幽州,将谢景行之言如实禀报。

陈景明听罢,神色未变,只是缓缓起身,走到地图前,凝视着建康城。

“谢景行果然不肯降。”他低声道,“此人虽忠,却不知变通。若不除之,终为后患。”

王德道:“大人,既然谢景行不愿归顺,那便只能强攻了。建康城防虽固,但我军兵精粮足,若能一鼓作气,未必不能破城。”

陈景明点头:“好,便以李昭为先锋,率三万精兵南下,直扑建康。我亲率主力随后,待李昭与谢景行交战,我军再从侧翼包抄,一举破敌。”

李昭闻言,大喜道:“属下遵命!”

翌日,李昭率三万赵军南下,浩浩荡荡,直奔建康而去。

与此同时,谢景行亦已得知赵军南下消息,立即召集众将商议对策。

“陈景明果然不肯罢休。”谢景行立于军帐之中,神色凝重,“李昭为先锋,必先攻我城外防线。若我军固守城池,赵军久攻不下,士气必衰。”

“王爷。”一名将领道,“不如趁赵军未至,先出城迎战,以挫其锐气。”

谢景行摇头:“不可。李昭虽为先锋,但陈景明必在后方策应。若我军出城,正中其下怀。我军当以逸待劳,待赵军疲惫,再图反击。”

“那属下愿率军守城。”另一名将领道,“请王爷下令。”

谢景行点头:“好,你率军守城,我亲自率军出城,迎战李昭。”

“王爷不可!”众将齐声劝阻,“您乃南朝支柱,若亲赴战场,恐有闪失。”

谢景行冷冷一笑:“若我连战都不敢战,又如何能守住建康?”

说罢,他翻身上马,率五千精兵出城,迎战李昭。

两军在建康城外三十里处相遇,战鼓擂响,杀声震天。

李昭率军冲锋,谢景行则布阵迎敌,双方激战,血流成河。

赵军虽兵精,但谢景行军纪严明,士卒奋勇,一时竟难分胜负。

战至黄昏,谢景行见赵军士气未衰,便下令撤军,退回城中。

李昭亦未追击,而是扎营于城外,等待陈景明大军到来。

三日后,陈景明亲率五万大军抵达建康城外,与李昭汇合。

“战况如何?”陈景明问。

李昭拱手道:“谢景行军纪严明,士卒奋勇,我军虽胜,却未能破其防线。”

陈景明点头:“谢景行果然名不虚传。若强攻,恐伤亡惨重。不如先围城,断其粮道,逼其出战。”

“大人英明。”王德道,“谢景行虽忠,但若粮草断绝,城中必乱。届时,我军便可一战而定。”

陈景明遂下令,分兵围城,切断建康粮道,并派兵封锁长江水路,断其外援。

建康城中,谢景行虽早有准备,但面对赵军围城,亦感压力巨大。

“陈景明果然老谋深算。”谢景行立于城头,望着城外赵军,神色凝重,“他欲以围城断粮之法,逼我出战。若我军不出,城中百姓必乱。”

“王爷。”一名谋士道,“不如遣人出城,向南朝旧部求援,或许可解此围。”

谢景行沉默片刻,最终摇头:“南朝旧部早已溃散,无人能援。若派人出城,必被赵军所擒。”

“那该如何是好?”一名将领问道。

谢景行缓缓道:“唯有死守。待赵军疲惫,我军再图反击。”

说罢,他下令城中士卒严守城池,不得轻举妄动,同时命人加固城墙,以防赵军攻城。

数日后,赵军果然开始攻城。

陈景明亲率大军,命李昭率军攻东门,张仲攻西门,王德攻南门,自率主力攻北门,四面合围,攻势如潮。

谢景行亲自守北门,指挥士卒抵御赵军进攻。

赵军以云梯攻城,谢景行则命士卒以滚木雷石阻击,双方激战,血流成河。

赵军虽势大,但谢景行军纪严明,士卒奋勇,一时竟难破城。

陈景明见久攻不下,遂改变策略,命人挖掘地道,欲从地下攻入城中。

谢景行亦察觉赵军意图,命人挖掘护城壕沟,并设下陷阱,阻止赵军地道进攻。

战事胶着,建康城陷入持久战。

一个月后,城中粮草将尽,百姓饥荒,士卒士气低落。

谢景行虽竭力安抚,但局势已难以控制。

一日,一名将领率数百士卒夜半出城,欲向赵军投降,却被谢景行察觉,率军围剿,将其尽数斩杀。

“凡有叛者,杀无赦!”谢景行立于城头,声音铿锵,“我谢某虽死,亦不会让建康落入陈景明之手!”

然而,人心已乱,城中士卒开始私下议论,是否该投降。

谢景行知大势已去,遂召集众将,道:“我谢某虽不愿降,但若再战,城中百姓必遭涂炭。若诸位愿降,我谢某亦不阻拦。”

众将沉默良久,最终有人道:“王爷,属下愿随您死战到底!”

谢景行苦笑:“若死战,我军必败。不如归顺,保全百姓。”

说罢,他亲书一封降书,遣使者出城,向陈景明请降。

陈景明接见使者,接过降书,神色未变。

“谢景行终于愿降了?”他低声喃喃,随即下令:“传令三军,停止攻城,待谢景行亲自前来大营,签署归顺书。”

翌日,谢景行身穿素袍,独自一人,步入赵军大营。

陈景明立于军帐前,亲自迎接。

“谢尚书。”他微微一笑,“你终于来了。”

谢景行拱手道:“属下谢景行,愿归顺大人。”

陈景明点头:“好,自今日起,建康归于赵军管辖。你仍为建康守将,但需听从我军调遣。”

谢景行道:“属下遵命。”

自此,建康归顺,南北归一,陈景明彻底掌控天下。

幽州城内,百姓欢庆,士卒振奋。

陈景明立于城头,望着远方的山川河流,心中却未有半分松懈。

“天下已定,真正的对弈,才刚刚开始。”他低声喃喃,目光落在更远的海域??东瀛。

“东瀛……”他缓缓道,“那里,才是最终的棋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