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不是吧君子也防 > 一百五十四、

不是吧君子也防 一百五十四、

簡繁轉換
作者:阳小戎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20 04:36:33 来源:源1

水牢,丁字号房,东南角落。

鹤氅裘老道人正臭着一张老脸,坐在那儿,眼睛盯着地上的某些东西,那副臭屁表情,像是外面整个世道都欠他一万两黄金似的。

是真人没错了。

欧阳戎暗笑点头。

...

夜深雪静,江州城外的山道上,一盏孤灯摇曳。

那灯挂在一根竹竿顶端,由一个披着旧蓑衣的老汉挑着,脚步缓慢却坚定地走着。他不是赶路的行商,也不是巡夜的更夫,而是镇外十里坡守坟人老吴。每年除夕,他都要提灯上山,到一座无名坟前烧些纸钱、摆上一壶浊酒。坟里埋的谁?没人说得清。只知三十年前一场大雪后,有人在坡下发现一具冻僵的少年尸首,衣衫破烂,怀里紧紧抱着半块干粮,像是要留给什么人。老吴当时是里正,便牵头葬了他,还立了块木牌,上书“无名君子之墓”。

这一守,就是三十年。

今夜风不大,雪也不急,老吴走得安稳。待到了坟前,他放下灯笼,从篮中取出黄纸、锡箔,一样样摆好,又将酒壶启封,倒了三杯。一杯洒地,两杯置于碑前。

“又一年了。”他喃喃道,“外头世道变了,听说如今连御剑司都开始考‘忆暖’了,说是什么试炼人心。嘿,要是你还在,大概早过了吧?”

他笑了笑,眼角皱纹堆叠如沟壑:“你那性子,见人饿就给饭,见人冷就脱衣,活脱脱一个傻君子。可偏偏这种人,最挡不住刀剑,也留不住命。”

话音未落,忽觉指尖微温。

低头一看,那杯敬天的酒面竟泛起涟漪,仿佛有风吹过??可四周寂静无风,连灯笼火苗都不曾晃动。

紧接着,坟头积雪无声融化,露出底下一块青石。石面本应粗糙,此刻却浮现淡淡纹路,竟与镜碑残片上的符文极为相似。更奇的是,那些线条并非死物,而是缓缓流转,如同呼吸。

老吴惊得后退半步,差点打翻灯笼。

然而还不等他反应,一道虚影自石中升起,不高,瘦弱,穿着补丁摞补丁的粗布衣裳,面容模糊不清,唯有一双眼睛亮得惊人,像是藏着整片星河。

“您……还记得我?”那影子开口,声音稚嫩,带着久违的欢喜。

老吴浑身一震,手抖得几乎握不住竹竿:“你、你是……当年那个孩子?!”

影子点头,笑容温柔:“是我。谢谢您每年都来。”

“可你不是死了吗!冻死在雪地里的!”老吴声音发颤,“我亲手埋的你!”

“肉身确实死了。”影子低头看自己透明的手掌,“但有些东西没死。比如别人记得我的那一念。比如您每年烧的这堆纸钱,喝的这口冷酒。它们把我一点点拼了回来。”

他抬头望向江州方向,轻声道:“不只是我。这些年,天下人心渐暖,许多被遗忘的执念都在复苏。那些曾因饥寒而死的穷苦人,那些默默无闻捐躯的义士,那些一辈子没被人说过一句好话的卑微者……他们的记忆不再沉沦,开始在天地间回响。”

老吴听得怔住,久久说不出话。

影子转过身,对着坟碑深深一拜:“我不求重生,也不愿复仇。我只是想让后来的人知道,哪怕再小的善,也不会真正消失。它会藏在某个人的记忆里,某一阵风里,某一滴雨里,直到某一天,被人重新想起。”

说罢,他身形渐渐淡去,化作点点光尘,随风飘散。

只剩那块青石静静卧于坟前,表面铭文最终凝成八个字:

**“微光不灭,终成星海。”**

老吴呆立原地,良久才颤抖着手,将最后一把纸钱投入火中。火光映着他满脸泪痕,喃喃道:“原来……真是个君子。”

***

数日后,春寒料峭。

西域边陲,一座荒废多年的驿站内,响起断续琴声。

弹琴的是位年轻女子,身穿褪色红裙,鬓角已见霜白,指尖拨弦时微微发抖,显然功力尽失。她名叫柳眠,曾是北境第一乐姬,以一曲《折柳辞》名动诸国。二十年前,她在一场战乱中为护幼童而毁嗓,又被敌军俘虏,沦为奴婢多年。后来虽侥幸逃脱,却再也唱不出歌,只能靠回忆谱曲度日。

此刻她所奏的,是一段从未示人的新调。

没有名字,只有七个音节,反复循环,哀而不怨,悲而不绝,仿佛在诉说一种极深的等待。

忽然,窗外沙沙作响。

她停手回头,只见窗棂上趴着一只灰扑扑的纸鸢,翅膀破损,线已断裂,却是自己十年前亲手扎的那只。那时她尚在教坊,每到清明总要带孩子们放风筝。其中有个哑巴女童最爱这只鸢,说是像天上飞的月亮。后来战火一起,人都散了,鸢也不知所踪。

“怎么……回来了?”她伸手接过,指尖触到鸢腹内似有硬物。撕开一看,竟是一小卷羊皮纸,上面用炭笔歪斜写着几句话:

>“娘亲,我学会写字了。

>他们说我该恨你,可我记得你给我裹过的棉袄。

>我现在是医馆学徒,每天给人煎药。

>昨夜梦到你弹琴,醒来哭了好久。

>我给你寄了药方,治嗓子的,别怕苦。”

落款是个名字:**阿芜**。

柳眠的手猛地一抖,琴弦崩断一声锐响。

她死死攥着那张纸,嘴唇哆嗦,眼泪一颗颗砸在泛黄的字迹上。二十年来,她一直以为那群孩子都死了,或早已忘了她这个“没能护住大家”的师父。她甚至怀疑过自己的牺牲是否值得??若无人记得,善又有何意义?

可现在,有人记得。

不仅记得,还活得像她希望的样子。

她猛地站起身,翻箱倒柜找出尘封已久的笔墨,颤抖着写下一行字:

**“我要回江州。”**

然后她将那截断弦缠进纸鸢骨架,用胶泥修补裂痕,在尾翼画了一弯新月。次日清晨,她独自站在沙丘之上,迎着朝阳放飞了它。

纸鸢摇晃着升空,越飞越高,最终融入云霞之中。

而在千里之外的江州,某个正在晒药的老妪忽然抬头,望着天空怔住??她认得那只风筝,那是她女儿小时候最爱的模样。

她匆匆跑进屋,翻开枕头下的旧信,发现昨夜刚写完的一封家书背面,不知何时多出了一行陌生的小字:

**“你也记得吗?”**

***

与此同时,东海之滨,浪涛拍岸。

一座孤崖之上,伫立着一位白衣男子,背负长剑,目光遥望海平线。他是陆沉舟,曾为御剑司九大剑首之一,七年前因私自斩杀朝廷命官而被通缉,自此隐居海外。世人皆道他心狠手辣,实则那官员贪污赈灾银两,致数十村庄饿殍遍野,他怒极出手,宁负宗门不愿负苍生。

今晨,他收到一封匿名信,无署名,无地址,只附一枚贝壳,内刻四字:**“潮音归来”**。

他本不信这些神异之事,但当夜入梦,竟见一片火海中,无数百姓跪地哭嚎,而他自己持剑立于风暴中心,耳边回荡着此起彼伏的呼救声。最清晰的一句是:“陆大人!求您救救我家孩子!”

醒来时,枕边湿了一片。

他素来冷漠,从不做梦,更不曾流泪。

可这一次,他分明感到胸口压抑难当,仿佛有千斤重担压着未曾兑现的诺言。

翌日,他驾舟返航。

途中遇风暴,船几欲倾覆。危急之际,忽见海面浮现出无数光影??有渔妇在岸边点灯等夫归,有孩童将最后一口干粮喂给流浪狗,有老兵跪在阵亡名录前替战友敬酒……每一幕都短暂如泡影,却又真实得令人心颤。

他瞪大双眼,终于明白:这不是幻象,而是近年来“忆暖试炼”引发的天地共鸣。人心所念之善,已在冥冥中织成一张无形之网,护佑着这片大地。

风暴渐息,阳光破云而出。

他在甲板上盘膝而坐,拔剑出鞘,以指抹过锋刃,在剑脊上刻下新的誓词:

**“不为权贵斩人,只为弱小执剑。”**

***

江州府衙,春分日。

欧阳戎正在主持一场特殊考核??面向全城百姓开放的“忆暖初选”。凡能讲述一件真实温暖往事者,皆可获得一枚玉牌,凭此进入后续修行选拔。

堂下人山人海,老少皆有。

第一位登台的是个七八岁的小男孩,结结巴巴地说:“我……我爹去年病了,没钱抓药。隔壁王婆婆偷偷塞了五文钱给我娘。我娘哭了,我也哭了。后来我每天给她家门口扫地,她就天天给我糖吃……”

话未说完,台下已有不少人抹泪。

第二位是个卖豆腐的老翁,颤声道:“十五年前,有个年轻差役常来买豆花。每次都说‘多加葱花’,其实他allergy葱,只是想让我多赚两文。直到他调任那天,我才从旁人口中得知……”

第三位竟是牢中死囚,戴着枷锁跪地陈述:“我小时候偷米,被抓时饿得晕倒。米店老板没报官,反而煮了碗粥给我。他说:‘人饿极了才会犯错,我不怪你。’可我没听劝,越走越远……若能重来,我想先去给他磕个头。”

欧阳戎静静听着,笔不停歇地记录。每记下一桩,案头那枚象征“心源之力”的水晶便会亮起一丝微光。随着故事累积,光芒越来越盛,最终竟凝聚成一道人形虚影??正是当年黑镜中走出的那个“真我”身影。

他微笑看着众人,低语道:“你们看,真正的力量从来不在神通法术,而在这些不肯遗忘的瞬间。”

话音落下,全场寂静。

片刻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就连押解囚犯的狱卒都摘下了铁面具,低声啜泣。

***

当夜,欧阳戎独坐书房,翻阅今日收录的记忆卷宗。忽然,窗外传来轻轻敲击声。

推开窗,一只通体雪白的鸽子落在檐角,脚上绑着一卷极小的丝帛。展开一看,竟是西域传来的密报:

>“镜碑最后一块残片已在佛塔地宫现世,然其质已变,非金非石,触之如肤,温润有脉动。经测,内含百万普通人临终前所忆之温情片段,疑似汇聚众生愿力而成新生之器。

>白昭婵已率队前往接管,嘱咐一句:‘勿以旧法观之,此物已非碑,亦非镜,而是一颗心。’”

欧阳戎默然良久,提笔回复:

**“既是一颗心,那就让它跳下去吧。”**

***

半月后,昆仑墟巅。

千年冰川之上,一座新殿落成,无梁无柱,全由晶莹剔透的“心源石”构筑而成。殿中央悬浮着那颗由残片融合而成的“心”,缓缓搏动,每一下都引动天地共鸣。

白昭婵立于阶前,身后站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修士、凡人、僧侣、匠人、孩童……他们手中各持一盏灯,灯焰颜色不同,却都映照出各自生命中最温暖的一瞬。

她高声宣布:“今日起,此地名为‘念归殿’。不传功法,不论境界,不论出身。凡愿守护一份真情者,皆可入内静修。

从此,修道不再是斩情灭性,而是学会如何更好地去爱。”

众人齐声应和,万千灯火同时升起,照亮雪域苍穹。

而在遥远的江州,欧阳戎站在自家院中,仰望同一片星空。

阿兄走来,递给他一碗热汤:“趁热喝。”

他接过,轻抿一口,暖意直达肺腑。

“你说,我们做的这一切,真的能改变什么吗?”他问。

阿兄笑了:“你看院子里的桃树,去年冬天冻得只剩枯枝,如今不也开花了?人心也是树,只要还有人愿意浇水,就不怕它不开花。”

欧阳戎望着那满树粉白,忽然觉得眼眶发热。

他知道,未来的路依然漫长。

仍会有贪婪者试图重建黑镜,仍有麻木者嘲笑温情无用,仍有无数人在黑暗中挣扎求存。

但他也知道,十二个月亮还未绣完,而每一个愿意记住温暖的人,都是尚未熄灭的光。

春风拂过,花瓣纷飞。

他握紧手中的碗,低声说:

“那就继续走下去吧。”

远处学堂传来朗朗诵读声,是新编的《君子训》第一章:

>“君子防忘,不防情。

>忘则心死,情则道生。

>见人困厄而不动者,非刚也,乃盲也;

>见人落泪而共悲者,非弱也,乃仁也。

>故曰:世间最强之剑,始于一次心动。”

诵声如潮,传遍城乡。

在北方冰原,在南方茶馆,在西域驿站,在东海孤舟……一个个曾被遗忘的名字悄然苏醒,一段段曾被忽视的善意重新闪光。

这个世界依旧不完美。

但它正在学会,如何温柔地活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