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第910章 宽以待人,严於律己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第910章 宽以待人,严於律己

簡繁轉換
作者:青红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6 11:21:2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黄锦愕然:「现在去江南?」

「当然不是,现在咋个去?」朱厚熜无奈道,「等此件事了,等李青回来,等太子多少能扛事了之后,如此,只是为了先让群臣适应一下朕常不在宫,以便日后朕不在宫时,群臣会理所当然的认为,朕是在大高玄殿玄修。」

「这样啊……」黄锦恍然,乾笑道,「奴婢还以为皇上是要去金陵李家取钱呢。」

「堂堂皇帝去李家要钱,丢不丢人啊?」朱厚熜白眼道,「再说,真要这麽做了,岂不是在告诉天下人,朝廷没钱了吗?」

「呃……还是皇上英明。」黄锦忙道,「皇上稍候,奴婢安排一下车驾。」

「不用了,就这点距离,走路吧。」

朱厚熜舒展了下身体,「这些时日整日打坐,活动一下也好。」

「哎,成。」

秋末初冬交替之际,萧瑟已初显,朱厚熜瞧着枯黄落叶,喃喃道:「真不知何时才能否极泰来,这糟糕的恶劣气候何时才能结束……」

黄锦难得也惆怅起来。

他知道自己和皇上都看不到了……

~

皇帝重回皇宫,再次全身心投入国事,政务处理之高效,不仅稳住了群臣惶惶不安的心,也让太子朱载坖大为放松。

只不过,该花的钱一文没少花,该加征的赋税,一文没多加。

皇帝嘴上说内帑有钱,实际上却是分币不掏,还是一个劲儿地让户部掏钱。

户部也很无奈。

这不是皇帝修宫殿丶建道观,户部可以打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幌子扯皮,朝廷的支出本就是用之于民,户部怎好冠冕堂皇的拒绝?

节流没办法节流,只能从开源上做文章。

一计不成,又换一计。

既然皇帝爱民如子,不肯加征江南百姓赋税,那不妨苦一苦朱家人。

于是乎,倡导藩王乐捐的提议,摆到了台面上。

若是洪武朝,群臣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如此谏策,可时下不同,大明立国近两百年,藩王不知传了多少代,皇帝对藩王宗室早已没了亲情,且两次的小宗入大宗,也在无形中促成皇帝和藩王对立的局面。

当初朱棣成功登上皇位,稳定住局势之后的第一时间,就是完成大侄子没完成的夙愿——削藩。

朱厚熜登上皇位之后,之所以没有再对藩王动刀,是因为自家成祖做的很彻底了,再加上堂兄来了一手『宗禄永额』,实在找不出合理的理由,再度削弱。

其实,在除嫡子之外,隔代递减式继承的制度下,如今的藩王也就那回事儿。

除了地位高,以及享受特权之外,其家资不比商会成员的大富多多少,尤其是太祖丶成祖之后就藩的藩王,大多还没有商会中的大富有钱,更别说与九大巨富相比了。

也就一些个老牌藩王富得流油。

不过,藩王宗室的数量,却是极其可观,除去隔代递减继承制度下,被淘汰成为普通百姓的朱家人,现存的藩王宗室人口也有上万之多。

亲王丶郡王丶镇国将军丶辅国将军丶奉国将军丶镇国中尉丶辅国中尉丶奉国中尉。

一人乐捐一百两银子,就多达百万两,着实是笔可观的收入。

再者,亲王丶郡王怎麽也不能只捐一百两不是?

群臣的这个想法极好,如此,既能彰显皇帝陛下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形象,还迎合了皇帝对藩王戒备的心理。

虽然皇帝也曾是藩王,可时下皇帝已然是皇帝,且也立了储君,自然不会再与藩王共情。

朱厚熜确实没反对这个谏策,不过,也做了限制。

亲王乐捐不得高于五万两,郡王不得高于一万,镇国将军不能高于五千,辅国将军不得高于一千……以此类推,到了奉国中尉时,不得高于一百两。

具体捐献多少,全凭心意。

且不走户部的帐,也不让税吏去催收,而交由东厂丶锦衣卫办理。

群臣一个子儿没捞着不说,还落得一身腥。

皇帝对藩王宗室下达的旨意中有一句:朕听纳内阁丶六部的谏策。

好处全是皇帝的,黑锅却是大臣的,这操作简直了。

若非接受的圣人教诲不允许他们对皇帝爆粗口,朱元璋丶朱棣等人一个也跑不了。

奈何,徐阶也是个泥捏的,全然没了当初严嵩在时的刚强,反倒劝着一众清流大员,让他们理解皇帝。

别说跟皇帝干仗了,就连屁也没敢放一个。

不过这一来,徐阶虽讨好了皇帝,却也不可避免地让诸多清流有了不满。

严嵩在时,你徐阶敢争敢抢,严嵩一走,你就只想着讨好皇帝,你这样……本质上跟严嵩又啥区别?

虽然徐阶极力挽救,可仍是折损了些声望。

这一波,钱是朱厚熜的,黑锅是清流的,情绪宣泄对象是徐阶。

不仅更进一步加深了京中官员与地方藩王的矛盾,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流的团结。

就是吃相太难看。

受李青影响,朱厚熜才不在乎这些,早就不怕丑了。

再者,他嘉靖可不是正德,他有儿子继承皇位,未来谁敢泼他脏水?

何况,嘉靖一朝的政绩,就是比之永乐,也是不遑多让,谁敢罔顾事实?

至于臣子心中如何作想,朱厚熜才不管呢,反正只要没听到,那他就没被骂。

不过,对徐阶的忠心之举,朱厚熜还是给了正向回馈的,准许他多接触太子,为太子减负担。

与此同时,刚九年考核期满,升任侍读的高拱,由于为太子讲学期间表现出色,朱厚熜提拔为翰林侍讲学士。

一跃成为明面上的帝师。

刚走了一个严嵩,朱厚熜自不会急着动摇徐阶地位,不过也要着手谋划未来的政治格局了。

以儿子的智商,以进化近两百年的臣子精明,朱厚熜也没指望儿子能玩的过,只能从政治架构上,来为儿子铺路。

至于李青……

朱厚熜知道,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李青都不会频繁在权力场指手画脚了。

这点,从李青布局金陵日报时,朱厚熜就已然明白……

不过朱厚熜也不是很担心,因为他笃信李青不论如何,都不会真正意义上不管事。

此外,朱厚熜酌情提拔了些,私下对徐阶有情绪的官员,以为将来臣子之间一定程度上的政治斗争,培养土壤。

这一番操作很不起眼,却对未来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有的人看不到,却能预见,有的人能看到,却无法预见……

冬来,冬深。

朝廷钱粮还在大批量拨付,并未因为日益捉襟见肘的储蓄,而减少分毫。

唯一庆幸的是,大明出售诸多藩属国蒸汽船换来的银子,陆续到帐了。

朝廷又能顶上一顶了,至少能安安稳稳过个年。

反覆劝进的加征赋税,到底没有被皇帝采纳,宰藩王宗室的谏策,虽然被采纳了,却是一文钱的好处都没落着,且皇帝还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

渐渐地,群臣也疲了。

再加上距离年关越来越近,『国将不国』四个字,诸多大员也不再频繁提及,朝堂总算是安分了些。

~

「下雪了。」

李时珍接住一朵雪片,呵着热气说道,「朝廷的赈灾力度,称得上冠绝历史,可如此严寒,对灾民而言,却是难捱的紧啊。」

「都冬至了才下雪,也还好吧。」李青微微仰起脸,年轻俊秀的面庞被风雪吹打,轻声说道,「较之往年,今年并不算太寒冷,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情势如此,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李时珍默然点头,沉吟了下,说道:「侯爷,恕下官直言,那个华县知县是有能力,可其狠辣的品性,却不宜位高权重,时下特殊情况,用他有奇效,等到安定下来……只怕会给百姓造成一定伤害。」

李青笑了笑,道:「待此件事了,我会安排他去南直隶,给他一个位高却不权重的职位,这个知县品性的确有些恶劣,可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留着吧,未来兴许还能有再用他的时候。」

李时珍轻叹道:「现在是有侯爷镇着,他还算收敛,若是……」

「人来了。」李青提醒。

李时珍无奈止住话头,瞧向李青目光看着的地方。

知县杨彩快速走来,抖落掉身上的雪,呵呵笑道:「托侯爷的福,又有百馀户灾民,愿意投身西域的建设。」

李青微微颔首:「杨知县辛苦。」

「哪里哪里,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烤薯。」杨彩正义凛然道,「下官读圣贤书,食君禄,自当为国为民。」

李青笑了笑,「进屋说吧。」

李时珍知道杨彩肯定用了一些手段,虽明白特事需特办,却也难以心平气和的与之相处,朝李青一揖,道:「下官去检查一下有无病疫滋生。」

「嗯,去吧。」

李青伸了个懒腰,道:「杨知县的付出,本侯全看在眼中,放心,你的功劳定会被皇上知晓。」

「呃呵呵……什麽功劳不功劳的,就冲着侯爷特意跑去华县带上下官,下官也不敢不尽力啊。」

李青微笑点头:「进屋,咱们对对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