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第332章 又何惧哉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第332章 又何惧哉

簡繁轉換
作者:青红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26 16:43:20 来源:源1

檐下,少年独立,怔怔出神……

不知何时,张居正于其后站立,目光平和,神色淡然。

少年逐渐回过神,道了句:「张大学士。」

「臣在。」

「学堂上,本宫说了人人好利的好处,你也说了人心浮杂好的一面……」少年轻声说道,「这条路已经走了这麽久,也造就了眼下的盛世,如今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了,必须坚定信念的走下去。」

「殿下英明!」

张居正深以为然的说,「大明的发展路线不能更改,更不容质疑,走回头路便是穷回去,这是数万万生民都无法接受的,朝廷更不能接受。」

「所以啊,本宫才与张詹事据理力争,甚至有些咄咄逼人……」少年老成的叹了口气,「张大学士只谈人心浮杂好的一面,对不好的一面却是一笔揭过,想来也是基于此吧?」

「是,殿下明鉴。」

「时下,只有你我二人,说说吧。」

「是。」

张居正斟酌了措辞,沉吟道,「平心而论,张詹事并非是在危言耸听,人人好利丶人心浮杂之下,长远来看确是一大弊病,一大严重影响社稷万民的弊病,如不解决,它会反过来阻碍国之发展,反噬这偌大的盛世。」

「张大学士可有良策?」少年问。

张居正默然。

「本宫以为,学塾丶报纸的确是宣扬正确价值观念的媒介,可仅是如此,万无法解决问题!」

张居正精神大振。

「殿下英明。」

「所以……?」

「礼和法缺一不可!」张居正说。

少年扭头瞧了他一眼,接着,又望向远处,幽幽道:「张大学士是聪明人,应该知道本宫想听什麽吧?」

张居正怔了怔,随即深吸一口气,道:「改制。」

「改制……」少年转过身,盯着张居正道,「张大学士可是当仁不让?」

太子不愧是太上皇打小倾心栽培,永青侯言传身教下的太子,如此年少,便如此精明……张居正既欣然,又怅然。

「自然当仁不让。」张居正说。

「不愧是永青侯看中丶太上皇深表赞赏之人。」少年话锋一转,开始老气横秋的指点江山,「李春芳守成有馀,进取却不足,高拱进取有馀,魄力却不足……」

「进取,学识,魄力……放眼满朝,独你张大学士一人耳。」

张居正躬身一揖:「太子殿下谬赞了。」

少年目光平和,语气沉着道:「有些话现在言之尚早,不过于张大学士而言,也不算什麽秘密,还是说开了比较好,也省得内耗。」

「昔年太上皇在连家屯儿策问与你,自那时起,你就进入了重用名单之列,只是当时你资历尚浅,故才没有进权力中枢,本来太上皇是想让你成为皇上的股肱之臣,奈何你时运不济,遇上了同时期的高拱……」

「其实,也不能算时运不济,你虽错过了嘉靖朝,也没能在隆庆朝大放异彩,不过……你这块金子也快到了发光的时候了……」

「晚吗?不晚!厚积才能薄发嘛。」

少年微笑道,「张大学士以为可对?」

「殿下之言,字字珠玑。」张居正说。

朱翊钧缓缓道:「敢吗?」

张居正淡然一笑:「又何惧哉?」

少年也笑了……

二人立在檐下,望着极远处的天空尽头,心绪都不平静……

~

五月下旬。

戚继光携带着战争赔款的协议书,亲率一万五千水师,以水师舰队相护朝廷商船,浩浩荡荡地出发海外……

与此同时,两万馀领过赏赐,且得到休养的大明水师,也赶赴大明诸多沿海州县严阵以待,其中,去大湾的水师最多,足有八千之众。

火器局还在热火朝天的搞生产,并未因战争暂告一段落从而松懈,霹雳弹丶震天雷丶铅弹……各种火器弹药,一批又一批的生产出来,存入军火库。

六月初。

以李家丶徐家为首的诸多商会成员,应皇帝诏令赶赴京师,议工业生产丶销售丶期货金融等事宜……

朱载坖并未因马上要退休了而松懈丶摆烂,反而更勤奋了。

再累再忙也就这一年时间了,以后休息的时间多的是,无论作为父亲,还是作为皇帝,这最后一班岗,都必须要站好……

少年也没闲着,学堂上课,下课了陪陪皇爷爷,要麽处理一些奏疏,要麽接见一些臣子……日子过的十分充实。

朱厚熜倒是清闲的很,一日有七八个时辰都在床上度过,其中接近六个时辰都在深度丶浅度睡眠中度过……

由于睡的太多,整日昏昏沉沉,跟喝了假酒似的,不至于太难受,可也着实不好受。

饶是如此,朱厚熜也没停药,一日三粒,粒粒不落。

老道士比较贪心,不仅想亲眼看到孙子登基,还想看到战争落下帷幕,以及漠北的融合丶西域的交融……

嘉靖朝的主张丶国策丶政治果实……还未完全收束,老道士不想这麽快走,老道士要满载而去。

如此到了地下,想来文皇帝纵是因庙号余怒未消,也不会过于苛责了。

人在年少时,往往胆大妄为,百无禁忌,可到了老年时,却又心怀敬畏。

当初的朱棣是这样,现在的朱厚熜亦是这般……

这一日,

半晌午,结束课程的少年刚走出学堂,就看到一青年,一中年,一老年,三人已恭候多时。

见他出来,领头的小太监忙介绍道:

「太子殿下,这位是松江府徐阶徐阁老,曾任内阁首辅;这位是金陵永青侯府的李宝,当下李家的掌舵人;这位是保定府沈家的家主沈文。」

少年知道父皇这是让自己和这三人,亦或说这三家亲近一下,混个脸熟。

小太监介绍完,三人齐齐行礼——「参见太子殿下。」

「快快免礼。」

朱翊钧面带微笑,语气带着关心,问道,「徐阁老身子骨可还好啊?」

「谢殿下关心,老朽这身子骨还好。」

「呵呵……徐阁老为国操劳多年,如今虽已致仕,却仍心系社稷百姓……要是人人都如徐阁老这般,大明何以不昌盛?」

徐阶讪然一笑:「殿下谬赞了。」

「是徐阁老过谦了。」

朱翊钧转而瞧向沈家的沈文,道,「本宫听说,沈家近几年在天津卫大加投资建设,不仅带动了当地许多产业链,使得商品出口更为便利,嗯……不错。」

「殿下过誉了。」沈文恭谨道,「近几年天津卫的工商业蓬勃发展,非是沈家一家之功,还有诸多李家人的助力,不过主要还是朝廷的国策好,皇上圣明,殿下英明……」

少年莞尔一笑,「有功就是有功,不必推辞。」

接着,看向李宝。

「李家又扩建的三条铁路,快要全部竣工了吧?」

「是。」李宝躬身道,「最迟今年底,就能通车了。」

「嗯,好啊。」朱翊钧畅然一笑,「国之富强,不仅要靠皇帝,靠朝廷,靠官员,也要靠你们这些勇于兼济天下丶愿于兼济天下的达者。国民素来休戚与共,国富才能民富,于寻常百姓而言是,于你们这些商绅而言亦是。」

三人齐齐一揖,恭声称是。

少年看向小太监,道:「吩咐御厨备膳,今日本宫要好生款待徐阁老他们。」

太监称是,忙不迭去了。

徐阶藉机瞧了眼不远处的张居正。

不料,这一个细微的小动作,却没逃过太子殿下的法眼。

朱翊钧玩笑道:「传闻徐阁老与张大学士关系莫逆,看来传言不虚了。」

徐阶一惊。

不等他辩解,却听太子殿下又说:「难得来一趟,酒宴还要一会儿,不妨与张大学士叙叙旧吧。」

「呃呵呵……殿下说笑了,老朽已然致仕,岂能再与朝廷重臣牵扯?」

朱翊钧不以为意的笑笑,道:「张大学士一会儿也来。」

「太子殿下,臣还要备课呢。」张居正远远行了个礼,却是止步不前。

太子可不是什麽天真无邪的少年,太子可以客气,要是自己不客气,那太子可就真不客气了。

「嗯…,也行吧。」朱翊钧朝徐阶笑道,「时间还长,徐阁老改日再与张大学士叙旧便是了。」

徐阶忙说:「老朽与张大学士无私可叙。」

接着,赶紧转换话题:「老朽虽已致仕,然,一日为臣,终身为臣,臣心中一直牵挂着太上皇,不知……?」

朱翊钧怔了下,想到这会儿皇爷爷处在清醒阶段,颔首道:「可以。两位也一起来吧。」

「是。」

太上皇寝宫。

通禀之后,得到允许,朱翊钧才领着三人走了进来。

「旧臣徐阶参见太上皇万岁。」徐阶刚一进殿,纳头就拜,再抬头时已然泪流满面。

这一手整的李宝丶沈文措手不及,二人没有提前酝酿,一时也哭不出来,同时也不明白,这徐阶哭个什麽劲儿。

「好好的,哭什麽啊?」朱厚熜放下笔,一脸好笑的问。

徐阶吸了吸鼻子,抹了抹眼角,说了句自己都认为没水平的话,怔怔道:「太上皇,您……老了。」

朱翊钧一滞,

李宝丶沈文亦是一呆,心道——这老家伙可真敢说,该不是老糊涂了吧?

朱厚熜诧然,随即含笑点头:「是啊,老了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