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年代文女配小姨改嫁大佬[七零] > 60、第六十天

年代文女配小姨改嫁大佬[七零] 60、第六十天

簡繁轉換
作者:沐沐猫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3 00:21:3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闻同志,方同志。”

闻从音跟方云两人轮流去打水,中午饭刚吃完,火车哐当哐当地走过一片片白雪覆盖的平原。

却有两个人朝她们走来。

那两个同志一男一女,女的云倒是认识,看到她就叫出声:“秦妙雯!“

秦妙雯脸上露出一个笑容,她唇色苍白,明显是有不足之症,旁边的男同志帮忙推开一条路,两人这才走过来。

“姐,我们可算找到你们了。”秦妙雯刚说几句话,就捂着嘴唇咳嗽几声。

方云忙道:“你身体不好就别说话了,让何岸说吧。”

闻从音听着话音,像是认识,她疑惑地问道:“方姐,您跟这两位同志认识?怎么这么巧,大家都坐一辆车。”

何岸搀扶着秦妙雯坐下,道:“不巧,我们跟你们是一样的。”

他碍于火车上人流混杂,因此说的很含糊。

可闻从音跟方云两人是明白人,一听这话就明白。

方云低声道:“你们就是另外两个人?”

“是,想不到成政委想着我们,把这种机会安排给了我们。”何岸看了秦妙雯一眼,“先前那回本来就能回去了,想不到其他人知道后就非闹着说有黑幕,妙雯也只能留下。

闻从音当然知道这件事。

蒋连长提起这事好几次了,她瞧见那秦妙雯嘴唇发青,脸色苍白,眼下有一根青筋,分明是心脏方面有什么问题。

看来那个成政委要那两个名额,原来是做好事,这种生理状况,本就该好好养着,累不得,那些闹事阻拦她回城的人,也不知道知不知道秦妙雯的身体状况。

难得碰上熟人,又是回去同一个地方,何岸二人跟闻从音周围的人换了票,添了十块钱换了他们周围的位置。

火车上不好多说什么,换了船只的时候,两人才渐渐说起自己的事,他们两个算是青梅竹马,父母都是北大教授,67年的时候北大大部分老师都受到冲击,下放到57干校,孩子们按照原则,都只能下乡插队。

秦妙雯本就身体不好,当初百般解释,知青办也不许留,造反派还说她是强词夺理,想留在城里过舒坦日子,没办法,秦妙雯只好跟何岸到兵团这边当知青。

可东北天寒地冻,身子骨好的人,都扛不住数九寒冬,何况她心脏不好,熬了几年,身子骨越来越撑不住。

有一回还昏了过去,部队那边看情况不对,怕出人命,便做主给了个名额,让她回城去,看病也好,怎么着都行,横竖别把人死在兵团这边。

可也不知怎地,这事传出去后,就有不少人闹事,还围了知青办。

上面的人怕闹出事来,只好临时取消。

这名额结果就不知道给了谁了。

“哎,这些人啊......”方云握着秦妙雯的手,“先前我听说这事的时候也没想到是你,要是知道是你,我就出来帮你说几句了。”

秦妙雯倒是很想得开,她身子骨单薄,但眉眼间却很疏朗,“姐,那会子您出来也不过是自找麻烦,那些人不过是见不得别人回城,这无论谁解释都没用的。”

“要我说,分明是许可出卖了你!”

何岸沉着脸,脸上带着些怒气,他拿着一个暖水壶从外面进来,脚步倒是稳稳当当的。

秦妙雯道:“过去的事,不说她了,好在咱们苦尽甘来,还能跟方云姐凑到一块回来。

方云笑道:“可不是,说起这事,还得谢谢小闻,要没有她,这事成不了。”

秦妙雯拿起杯子,要敬闻从音,闻从音摆摆手:“不来这些虚的,我也不知道你们的事,这事要谢,真得谢谢部队领导照顾,他们是真热心肠。”

闻从音心里先前还寻思过,成政委兴许有可能把这两个名额拿出做人情,别看岛上条件一般,可要对比,岛上的环境是真比北大荒那边好太多了,光是一个气候,就足以让那些寒冬腊日里挨冻的知青们羡慕。

“是,回头有机会,我们一定报答成政委。”

何岸脸上带出感激神色。

一行人说笑的时候,船只渐渐靠岸。

虽然是寒冬,可闽省天气暖和,冬日里依旧有大晴天,今日也是天公作美,冷归冷,却有个大太阳。

暖和的日光洒在甲板上所有人的身上,方云抱着女儿,看着波光粼粼的水面,整齐干净的码头,还有不远处热闹的生活区,眼眶不禁一红。

“方云姐。”

耿序带着孩子们过来帮忙,永志永刚跟其他邻居家的孩子也过来搭把手。

方云抱着女儿下船,看着耿序、闻从音一家,眼睛潮潮的。

“方阿姨!”

向阳跟丽娜都跟着问好。

方云把女儿放下来,小姑娘有些怕生,躲在母亲身后,方云推了推她,“小华,叫叔叔,哥哥,姐姐。”

方华眨巴眼,怯生生地喊了一声。

向阳笑道:“小妹妹好小,比丽娜看上去还小。”

“她比丽娜小一岁。”方云笑道:“回头跟你们一块去上学。”

闻从音瞧见秦妙雯脸色有些苍白,心里知道她估计是路上劳顿累着了,便道:“方云姐,咱们别在这里说话了,去我们家里吧,妙雯你们也一起去。你们现在还没安排好,这几天我看先住在我家,耿序,你觉得呢?”

耿序点点头,“昨天我就跟孩子们一起把家里收拾过了。”

何岸对着耿序,有些敬畏,“那、那就麻烦你们了。”

大件行李耿序随手就扛起来了,光是闻从音、方云两人的东西就不少,等把东西搬完,已经是下午两三点了。

葛大姐那边贴心,知道他们估计来不及做饭,特地送了蒸好的馒头过来。

闻从音招呼众人吃饭,拿出买的特产,红肠、松仁小肚、扒鸡什么的切了切,又煮了一锅紫菜蛋花汤。

“今天时间紧,大家先凑合凑合,回头晚上咱们再吃好的。”

“闻大夫,这已经够丰盛了。”秦妙雯不好意思地说:“我们在兵团那边也没吃这么好过。”

“是啊,这大白面馒头,我们都吃不起。”何岸道:“有这馒头这顿都算特别好的了。”

“我们这里平时也少吃馒头。”闻从音笑道,“这边主要吃的还是米饭,这白面可难得,既然喜欢吃,就多吃点儿。”

下午的时候,闻从音让方云姐他们先休息休息,她先回了趟医院,汇报了一声,明天回来上班,然后又跟耿序去曾旅长家里送了一份特产。

曾旅长瞧见那红肠,乐了:“这哈尔滨的红肠可是出了名的,正好,我们过年又添一道菜。”

柳主任给闻从音、耿序两人倒了一杯水,对闻从音关心道:“事情办的还顺利吧,我听说这回过来三个知青?”

闻从音说起这事,就有些愧疚,摸摸脑袋,跟耿序对视一眼。

耿序道:“柳主任,这事怪我,本来说好一个的,结果成了三个。”

闻从音道:“曾旅长,柳主任,我也知道这先斩后奏不太好,但当时的情况,的确没什么时间能打电话回来征询意见。”

曾旅长跟柳主任夫妻俩对视一眼,都噗嗤一声笑出声来。

曾旅长哈哈大笑道:“小闻啊,就这点小事,有什么大不了的,兵书上有句话,叫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们也相信你的人品,你答应这件事,肯定不是为了自己。多了两个人也没什么,不过这事,你们得找大队书记商量商量,部队这边是

不成问题,就怕那边不答应。”“

闻从音会意,下来的三个人,无论是方云还是秦妙雯、何岸,其实并没有地方接收,红星生产大队先前也没接收过知青,人家村子里地少人多,知青过去人家并不欢迎。

先前的想法是云去学校当老师,但现在多出两个人,这笔钱一半是部队负担,一半是大队负担,怎么也得大队答应才行。

闻从音跟耿序在曾旅长家里坐了坐,去除团长家里送了一份伴手礼,回来,闻从音跟耿序,就和秦妙雯、何岸两人商量。

秦妙雯跟何岸也知道自己两人是多出来的,两人对视一眼,何岸道:“闻大夫,耿团长,其实我们俩不拿工资也行。反正我也不怎么花钱,这几年攒下来的钱,够吃喝几年的。”

闻从音笑道:“何同志,你们不拿工资是好心,不过既然干了活,就没道理不给你们拿工资的,多多少少都得给。”

“那、那要是实在谈不拢,怎么办?”

秦妙雯担心地说道。

她以前家境算是小康,从没为钱发愁过,可自从父母都被发配到干校去,又下乡后,这才知道挣钱多难,自己对钱不在乎,几块钱的工资连给她一个月买药的钱都不够,可对普通人来说,搞不好都得抢破头才能找到这么一份工作。

“谈不拢就到时候再说。”闻从音道:“就算不给钱,给别的也行,总之,不是说护着你们还是怎么着,学校老师都有工资,你们没有,反而不合适。”

秦妙雯跟何岸有些明白了。

方云也道:“是啊,咱们先跟人家书记谈谈,看谈的怎么样再说。”

“爸,我怎么听人说明年学校要多来三个老师?”

王爱华风风火火地从外面走进屋里。

堂屋里,王抗日正跟几个叔伯兄弟商量这件事,见女儿闯进来,无奈地拿烟杆敲了敲桌子,“你怎么进来也不说一声?”

“说虾米啊,我是你女儿,我回自己家也要说一声?“

王爱华一屁股在长凳上坐下,开口招呼众人:“三叔、四伯、大舅......”

众人跟她点点头。

红星生产大队人不多,不过百来户人口,多半都是姓王,姓林。

王抗日道:“既然来了,就干脆大家都说说意见,这事大家怎么看?部队那边已经答应出一半,就等咱们这边的意见。”

王爱华立刻道:“这有什么好犹豫的,爸,那两个老师听说是高中生,那不比许老师学问好,回头教咱们孩子出息了,这几块钱算什么。”

三叔犹豫道:“话不能这么说,几块钱也不是一杆子买卖,这是每个月都得给的,这咱们大队这一年多虽然挣了点儿钱,可家家户户也不富裕啊。”

三叔的话,显然说出不少人的心思。

有人就说道:“要我说,孩子们读一点书,认识几个字就完事了,许老师不就教的还行吗?还请那么多老师干嘛,回头读了书又能干嘛?”

“可不就是,我还打算让我家强子三年级读完就出来帮忙,现在医院收药草,咱们自家田地种点党参、金银花,一年到头能多挣几十块钱呢。”大舅提起这生意经,颇为兴奋。

王爱华早知道自己这些叔伯抠门短视,哪里想到这些人居然这么离谱。

王爱华拍了下大腿:“大舅,强子读书不还不错嘛?今年考了两个七十多分,老师都会有进步呢,你让他回家干嘛?”

大舅摆摆手:“我跟你说不清,爱华,你们夫妻俩能干,趁不少钱,我们家你舅妈可没你有本事,这孩子能写自己名字,能算清楚几个数,不就够了,学再多有的没的,有啥用。”

“就是,城里那些老师,读书不挺多的,结果呢,不就是被人打成臭老九,我们家孩子可不当臭老九。”

三叔一句话,引起众人认同。

王爱华简直要被自己这些叔伯气死,一个个眼里就有自己的眼前三分地,到手里的钱那是一分都不舍得往外掏,也不想想,这两个老师的工资加起来,大队掏了,平均到每人身上也不过是几毛钱罢了。

“爸,您可千万别糊涂,那两个老师听说是闻大夫请来的,闻大夫什么人,咱们还不清楚吗?”王爱华连忙劝父亲:“人家脑子好使着呢,这要这两个老师,肯定没错。

“哎呦,爱华,话可不能这么说,谁知道那闻大夫打的什么主意,本来说一个,我还觉得没必要,现在还添两个。”

大舅歪着脖子,哼了一声,满脸不屑。

王爱华瞪了一眼大舅,“大舅,您说这话可没良心,人家要是图钱,多得是来钱的路,你数念闻大夫坏话,怎么不想想人家给咱们大队的人治病,可从来是尽量找便宜的药开,咱们挣钱的路,也是人家给的。”

王爱华说的有理有据,大舅脸上讪讪,的确理亏,便嘟嘟囔囔地岔开话题。

王抗日道:“行了,你们都别吵吵,要不要那两个老师,回头等我见了那两个老师,再做定夺。”

王爱华心里着急,她担心自己父亲这人怕得罪叔伯兄弟,就把人给拒绝了,琢磨来琢磨去。

王爱华回了娘家一趟,让公婆看着孩子,自己偷偷跑来找闻从音通风报信。

“闻大夫,闻大夫!”

闻从音在医院给人看病呢,就瞧见王爱华在外面冲她招手。

她倒是记性好,认出王爱华来了,只是见王爱华裹着半张脸,有些纳闷她在搞什么,对孙丹阳两人嘱咐一句,走出来,“王爱华同志?”

“是我,你怎么认出来的?”王爱华扯着闻从音到一边,四处看看后,好奇地问道。

闻从音欲言又止,您这拿个外套裹着下半张脸就想让人认不出,这未免也太儿戏了,“您长相好记,王同志,你找我是看病,还是?”

“嗨呀,看什么病,我是来告诉你们一个坏消息。”王爱华呸呸呸了三声,道:“我们大队的人对多来两个老师,可不太乐意,你们可得赶紧想想办法。”

“不乐意?是因为钱的事?”

闻从音皱眉,问到。

王爱华跺脚道:“可不就是为几个钱,这要是说以前没钱,还好说,这一年到头,种药材咳咳咳,上山挖药材挣的钱也不少,大队几十块钱都不舍得掏,真是死财主,恨不得把钱带坟墓里去。也不想想,这孩子多读点儿书,以后说不定才能有机

会不用种地出海了!”

闻从音听了王爱华这番话,倒是对王爱华这个女同志有些改观,如今这个时代,老师被打为臭老九,读大学是靠工农兵推荐,一般人连给孩子上小学的钱都不舍得掏,这个王爱华能有这种见识,真的难得。

“王同志,谢谢你来提醒我们。”

闻从音对王爱华伸出手,跟王爱华握了握手。

王爱华给整的怪难为情的,她挠挠头,道:“你也不用谢我,我也是有私心的,我两个孩子,哎呦,我小女儿跟你外甥女一个班的,都跟我说了,那许老师上课颠三倒四的,怎么能行?找几个好的老师,把孩子教好,宁可嘴巴上吃的差点儿,也

不能让孩子读不好书。’

“您真是有远见。”闻从音对王爱华越发有好感,她道:“读书总归是有用的,现在没用,将来也不一定没用。你们既然有心,不妨多抓紧孩子的功课。”

王爱华眼睛眨呀眨,想仔细问问,可想起先前她爸不许她抓着大夫追问,便吸取上次的教训,“你放心,我们家一向很看重孩子读书的。既然这事说了,那我可回去了。”

“嗯,您慢走。”闻从音目送王爱华回去,心里头不但不觉得苦恼,反而还有一丝笑意。

闻从音中午回家吃饭,就跟秦妙雯、何岸两人说了这事。

闻从音道:“大队不舍得花钱,无非是觉得吃亏,你们俩既然要当老师,不如想想回头有什么办法能够说服对方出钱?”

何岸跟秦妙雯对视一眼。

秦妙雯想了想,道:“我父母都是建筑系的教授,我懂一点儿盖房子的事,何岸爷爷是书法家,他写的书法不错,这可以吗?”

闻从音眼睛一亮,让丽娜去楼上拿了文房四宝下来,对何岸道:“盖房子咱们不好展示,这写书法不错,你先挑些吉利的对联写几幅出来看看,回头跟大队的人说能教孩子写书法,写对联,这对联也是能挣钱的,我想,大队的人会心动的。”

何岸也没有扭扭捏捏,虽然他爷爷是国内数一数二的书法家,颜筋柳骨,当年一手瘦金体闻名全国,但此一时彼一时,如今要是能靠书法拿到老师的工作,这对联别说写几幅,几十幅都值得了。

何岸显然也是童子功很扎实,不过思索片刻,便提笔写下好几副各不相同的对联,吉祥喜庆不说,那字体也很圆润饱满,行云流水。

“闻大夫,耿团长,你们这干嘛呢,这么热闹?”

曾旅长雄浑有力的声音传来。

闻从音等人顺着声音看过去,曾旅长跟王抗日等人都过来了,王抗日显然有些局促,对于曾旅长这么大的首长陪同过来,受宠若惊。

“曾旅长,王书记,你们怎么都来了?”耿序招呼道。

曾旅长看了看桌上的对联,然后才抬起头:“我们是来看看几个老师的,这几位就是老师吧,这对联是谁写的?”

何岸看了秦妙雯一眼,秦妙雯点头后,何岸才道:“首长,是我写的,有些日子没练过了,手都生了。”

“哎呦,这还手生呢,我看比供销社卖的还好。”曾旅长招呼王书记过来看。

这书法的好坏是无需去练习才能看出来,即便是农民,谁家过年不得买对联,福字来家里,写的好不好,能感觉出来。

王抗日一看,就感觉这几幅对联,比前几天他们在集会上买的写的还好,人家那对联意思也好。

“不错,不错。“

“怎么样,这老师不亏吧?”曾旅长笑着看向王抗日。

王抗日呵呵笑,看向其他人:“另外两位女老师会什么?”

秦妙雯也不拿大,大方地说道:“我会点儿盖房子的话,要是有材料,烧砖头我也会。”

还真别说,这一句话说出来,比什么建筑系教授有吸引力的多。

老百姓嘛,都讲究学个技术,有一技在手,比什么都强。

“你会烧砖头?”

王抗日惊了。

秦妙雯刚要说话,就咳嗽几声。

王抗日瞧着她气色不好,担心道:“这位女同志的身体不太好啊,能给孩子上课吗?”

“这咱们不是有闻大夫吗?”曾旅长眼睛一转,指着闻从音说道。

王抗日瞧见闻从音,顿时道:“是啊,我倒是给忘了,闻大夫,这几个老师我们学校是可以要,不过您要不要也来上一上?不过就是我们大队手头上没那么多钱。”

闻从音:“......”

谁要说农民朴实没心眼的,都出来瞅瞅。

她对王书记的一点儿小算计哭笑不得,“我要是有空,倒是可以去学校帮忙上上课,教孩子们怎么辨别药材跟怎么给人急救什么的。”

“这很好嘛,平时都用得上的!”

王抗日满足了,干脆地答应下来,秦妙雯三人的工资照着许老师的标准,但是不包住宿。

曾旅长这边做主,先前陈姝彤跟孙营长他们的那房子目前还没人入住,分了两间房间给他们,之后肯定还有别人要继续搬进去住的。

但对于方云等人来说,无疑是很照顾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