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让你代管新兵连,全成兵王了秦扬王永发 > 第1851章 安全第一

让你代管新兵连,全成兵王了秦扬王永发 第1851章 安全第一

簡繁轉換
作者:紫燕悠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9-03 15:41:14 来源:源1

当所有“伤员“被安全转移到指定区域后,各组立即开始救治工作。段景林负责固定骨折部位并包扎,他的动作熟练而精准;岳鸣则协助他,递送物品并检查“伤员“的其他部位是否有漏检的伤情。

“四分三十秒,任务完成!“检查点教官宣布,“评分:85分。扣分项:搬运过程中骨折部位固定不够牢固,可能导致二次伤害;救治过程中未充分检查伤员背部可能存在的其他伤口。但总体来说,配合默契,救治及时。“

张勇接过教官递来的任务卡,上面盖着完成印章:“谢谢指导!第三小组继续前进!“

离开第一检查点,山路变得更加陡峭。树木逐渐稀疏,取而代之的是裸露的岩石和零星的高山植被。阳光已经完全升起,照射在石头上,反射出炫目的光芒。

岳鸣的呼吸开始变得粗重,额头上渗出汗珠。段景林注意到了他的状态,悄悄递过去一块能量棒:“吃点东西,补充体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谢了,“岳鸣接过能量棒,咬了一大口,“这山比我想象的要陡多了。“

段景林环顾四周:“这只是开始。看那边,“他指向远处山腰间若隐若现的一条小路,“那里应该就是第二检查点的位置,障碍区。“

小组继续前进,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的步伐和呼吸节奏。赵海涛体格强壮,但在陡坡上行走却显得有些吃力;而身材精瘦的李文韬则如山羊般灵活,甚至能在艰难地形中保持稳定速度。

走了约一个小时,第二检查点终于出现在视野中。这是一片人工搭建的障碍场,占地约两百平方米,设置了攀爬网、独木桥、泥潭、铁丝网等多种障碍。

检查点的教官是王副教官,一位以严格著称的老兵。当第三小组到达时,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第三小组,障碍区任务:全员通过所有障碍,计时从第一人进入到最后一人离开。超过十五分钟为不合格。“

张勇迅速查看了一下障碍布局,做出安排:“按照身体素质分组:赵海涛和我走中路,负责力量型障碍;段景林、岳鸣和王磊走左侧,负责平衡和敏捷型障碍;李文韬、刘能和吴强走右侧,负责技术型障碍。路线汇合点在最后的高墙前,互相协助翻越。“

“明白!“大家异口同声回答。

王副教官举起手中的计时器:“准备——开始!“

段景林带领岳鸣和王磊快速向左侧移动。他们面对的第一个障碍是一条宽约三十厘米的独木桥,下方是泥潭。段景林示意三人解下背包,先将背包抛到对岸,减轻负重,提高通过的成功率。

“我先过,你们看我的动作。“段景林说完,轻盈地踏上独木桥。他保持身体重心稳定,双臂自然展开,眼睛始终盯着前方,脚步稳健地一步步前进。不到二十秒,他就安全到达了对岸。

岳鸣和王磊依样效仿,虽然动作没有段景林那么熟练,但也顺利通过了独木桥。三人重新背上背包,立即向下一个障碍物奔去——这是一片由轮胎构成的“雷区“,要求在踩踏特定轮胎的同时保持平衡,不能踩到地面。

“跟着我的路线走,“段景林指导道,“一定要看准落脚点。“

他们矫健地在轮胎间跳跃,像是在进行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段景林的动作流畅自然,岳鸣则因为过于急切而几次差点失足,但总能在最后一刻稳住身形。

与此同时,其他两组也在各自的路线上奋力前进。赵海涛展现出惊人的力量,轻松搬开了路上的巨石障碍;李文韬则凭借灵巧的身手,穿越了复杂的铁丝网阵。

最后的高墙是所有路线的汇合点。这是一面高约四米的光滑墙面,顶部有一条细绳作为辅助。当段景林三人到达时,赵海涛和张勇已经在那里等候。

“右侧组还有一分钟到位,“张勇说,“我们先准备翻越策略。“

赵海涛主动请缨:“我体重最大,站在下面当人梯。段景林动作最灵活,第一个上去后从上面拉其他人。“

方案迅速得到认可。当李文韬三人到位后,所有人立即行动起来。赵海涛半蹲在墙边,张勇踩在他的肩上,段景林则踩着张勇的肩膀,一跃抓住墙顶的绳索,敏捷地翻上了墙顶。

“绳子!“段景林向下喊道。岳鸣迅速将随身携带的辅助绳抛给他。段景林将绳子一端系在墙顶的固定点上,另一端垂下,为其他人提供攀爬辅助。

在段景林的帮助下,小组成员一个接一个地翻越了高墙。最后一个是赵海涛,由于体重原因,他的攀爬最为吃力,但在全组人的齐心协力下,他终于也成功翻越。

“第三小组,障碍区任务完成时间:十二分四十三秒。“王副教官宣布,“评分:90分。配合默契,策略合理,但在轮胎区有不必要的停顿,建议下次可以事先规划更清晰的路线。“

张勇代表小组接过任务卡,全体成员向王副教官敬礼后继续前进。

离开障碍区,山路变得更加崎岖。大约行进了三公里后,路两旁的树木又开始变得茂密起来,遮挡了部分阳光,为疲惫的士兵们提供了些许清凉。

“还有多远到第三检查点?“岳鸣问道,他的呼吸已经变得十分急促。

张勇看了看手中的地图:“大约还有一公里,射击场在前方的一片开阔地带。大家再坚持一下,补充点水分。“

士兵们趁机喝了几口水,但没有过多停留。他们都知道,时间对于此次任务至关重要。

段景林走在队伍前列,他注意到岳鸣的状态似乎不太好:“你没事吧?“

岳鸣勉强笑了笑:“有点脚底抽筋,但不要紧,我能坚持。“

段景林皱眉:“别硬撑,小心伤到自己。山路上行动,安全第一。“

“我没事,真的,“岳鸣坚持道,“这次选拔对我很重要,我不想因为一点小问题而被淘汰。“

段景林了解友人的心情,但仍然担忧:“至少让我帮你调整一下背包,减轻肩部负担。“他帮岳鸣重新调整了背包带的松紧度和位置,使重量更加均匀地分布在背部。

“好多了,谢谢。“岳鸣感激地说。

小组继续前行,终于到达了第三检查点——射击场。这是一片位于山腰平台上的开阔地,设置了多个射击靶位。负责这个检查点的是秦渊本人,他站在场地中央,身姿挺拔,目光如炬。

“第三小组报到。“张勇立正敬礼。

秦渊点点头:“射击任务:每人十发子弹,五个靶位,分别位于50米、100米、150米、200米和一个移动靶。每个靶位两发子弹,满分每靶10分,总分50分。小组总分达到350分为合格,400分为优秀。“

这是一个相当高的要求,尤其是考虑到士兵们已经负重行军了近两个小时,体力消耗巨大,影响射击精度。

段景林深吸一口气,调整呼吸。射击是他的强项,在上个月的射击比赛中,他获得了全连第二名的好成绩。

士兵们依次来到射击线,每人领取了十发子弹。射击顺序按照编号进行,段景林排在第三位。

张勇首先上场,他稳定呼吸,放松肩膀,依次完成了五个靶位的射击。成绩是42分,虽然不算特别出色,但考虑到当前的体力状况,已经相当不错。

第二位是王磊,他的表现略显紧张,最终得分38分。

轮到段景林上场时,他先闭上眼睛深呼吸了几次,然后才走到射击位置。他采用标准的射击姿势,但在瞄准时间上比平时略长,确保每一发子弹都命中目标。

50米靶,两发全中靶心,20分;100米靶,一发9环,一发10环,19分;150米靶,两发9环,18分;200米靶,一发8环,一发9环,17分。到最后的移动靶时,段景林特别集中精神,预判靶的移动轨迹,两发子弹都打在了9环,18分。

“段景林,总分92分。“秦渊宣布,脸上露出一丝赞许的表情。

接下来是岳鸣,他的情况不太理想。尽管平时射击成绩不错,但今天可能是因为体力消耗过大,手有些发抖,最终只得了75分。

其他组员的表现参差不齐,最终第三小组的总分达到了386分,虽然没有达到优秀标准,但已经超过了合格线。

“第三小组,射击任务评分:80分。“秦渊在任务卡上写下评语,“整体表现尚可,但部分队员状态不佳,需要加强体能训练以确保在疲劳状态下的射击精度。特别表扬段景林,在高强度训练后仍能保持稳定发挥。“

离开射击场后,小组继续向第四检查点进发。这一段山路更加险峻,有些地方甚至需要手脚并用才能通过。沿途的景色逐渐变得壮观起来,远处的山峦层叠,云雾缭绕,显得神秘而遥远。

“第四检查点是绳索区,“张勇提醒大家,“那里有一处天然形成的峡谷,需要使用绳索才能通过。“

段景林在心中估算着时间:“我们已经用了将近两个小时,还剩不到一小时就到达时限了。必须加快速度。“

“但也不能冒进,“张勇提醒道,“尤其是在这种危险地形上。安全第一。“

前行约二十分钟后,他们看到了第四检查点——绳索区。这里是虎牙山的一处著名景观:双龙峡谷。两侧是陡峭的山壁,中间是一条宽约十五米的峡谷,深度大约三十米。峡谷上方架设了几条钢缆,这就是士兵们需要利用的通道。

负责这个检查点的是一位专业的山地教官赵教官。他身材矮小但精悍,据说曾是特种部队的山地专家。

“第三小组,绳索任务:全员使用随身携带的装备,通过峡谷。有三种方式可选:高空单绳横渡、双绳爬行或滑索。根据个人能力选择适合的方式,但必须确保安全。计时从第一人出发到最后一人到达。“

张勇快速评估了队员们的状况和能力,做出安排:“段景林、李文韬和我选择高空单绳横渡;岳鸣、王磊和吴强选择双绳爬行;赵海涛和刘能体重较大,选择滑索方式。“

大家迅速检查装备,确保安全扣、主绳、辅绳都处于完好状态。作为小组中最擅长绳索技术的人,段景林帮助其他队员检查了装备的连接和固定。

“记住,安全第一,“段景林再三强调,“宁可慢一点,也要确保每个动作都正确无误。“

赵教官发出指令:“准备——开始!“

张勇第一个出发,选择了高空单绳横渡的方式。他将主绳系在腰间,安全绳连接在上方的钢缆上,然后双手抓住横绳,脚踩在下方的绳索上,缓慢而稳定地向前移动。尽管看起来惊险,但这种方式对于有经验的士兵来说效率最高。

段景林紧随其后,他的动作更加流畅,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得益于从小在山区长大的经历,他对高空作业有着天然的适应力。

岳鸣选择了相对安全的双绳爬行方式,一根绳索供手抓,一根供脚踩,像是在空中爬行。尽管速度慢一些,但对于体力已经不足的他来说是最稳妥的选择。

滑索是最快但需要更多准备时间的方式。赵海涛和刘能将特制的滑轮装置固定在钢缆上,然后将自己的安全带连接到滑轮上。当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们推离了发射平台,借助重力沿着钢缆快速滑向对岸。

“小心!“段景林突然喊道,他注意到岳鸣在通过中段时手臂开始发抖,显示出体力不支的迹象。

“我没事!“岳鸣咬牙坚持,但他的动作明显变得迟缓。

段景林已经安全到达对岸,他立即找到一个稳固的位置,准备在必要时提供援助。好在岳鸣最终凭借意志力坚持了下来,安全到达了对岸,但脸色已经变得苍白。

“你太勉强自己了,“段景林递给他一瓶水,“休息一下,不要逞强。“

岳鸣接过水瓶,大口喝了几口:“谢谢,我只是不想拖小组后腿。“

最后一名队员刘能也安全抵达对岸,赵教官宣布:“第三小组,绳索任务完成时间:十四分二十六秒。评分:85分。总体表现良好,但有两名队员在通过过程中出现不稳定情况,需要加强训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