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军工科技 > 四千零四十九章 先沉淀,再钻研,最后才能

军工科技 四千零四十九章 先沉淀,再钻研,最后才能

簡繁轉換
作者:止天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09 13:04:45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吴浩微微点头和张忠禾打声招呼,随即坐了下来,真皮座椅在他落座时发出轻微的声响。

窗外的雨愈发猛烈,雨点砸在玻璃上迸溅出细碎的水花,却丝毫没有打乱室内的沉稳节奏。

“张主任言重了,久仰您在装备研发领域的建树,今天能有机会和您交流,实在是我的荣幸。您想问什么,我知无不言。

吴浩面带谦逊的微笑,主动开口打破沉静。他将平板电脑端正地放在桌上,动作间带着晚辈对前辈的敬重。

张忠禾推了推金丝眼镜,打量着眼前这位年轻有为的科研带头人,嘴角扬起一抹和蔼的笑意,说道:“小吴啊,可别这么说。

你在今天论坛上的发言,让我们这些老家伙都眼前一亮。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说着,他伸手示意吴浩喝茶,笑道:“尝尝这大红袍,是福建那边的战友送的,味道醇厚得很。”

吴浩端起茶杯,轻嗅茶香,赞道:“不愧是好茶,光是这香气就沁人心脾,今天我算是沾光了啊。”

“哈哈,喝茶啊,讲究的是个心境。”

张忠禾靠在椅背上,语气悠然,说道:“年轻时在戈壁滩搞试验,条件艰苦,哪有功夫品茶。

现在闲下来,倒也慢慢琢磨出些门道。

就像这泡茶,头道洗茶,二道品韵,三道回味无穷,和咱们搞科研倒有几分相似。

先沉淀,再钻研,最后才能出成果。”

吴浩认真聆听,不住点头说道:“您说得太对了。我们团队在研发隐身涂层时,也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就像这茶,不经过反复冲泡,哪能释放出真正的滋味。对了,听说您当年主导的某型雷达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那可

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张忠禾摆了摆手,神情略显感慨道:“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时代不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还得靠你们这些年轻人。

对了,听说你的那个女朋友也很厉害。她在商业领域做得风生水起,上次跨国并购案,可是让不少国外企业都刮目相看。”

提到林薇,吴浩的眼神柔和下来道:“呵呵,您过奖了。她做事雷厉风行,思维敏锐,从她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在科研之外的东西,比如如何高效沟通,怎样整合资源。

她常说,商业谈判和技术攻关一样,都需要精准把握对方需求,找到共赢点。”

“哈哈,果然是优秀的人互相吸引。”张忠爽朗地笑了起来,说道:“你们俩互相成就,在商界倒真是一段佳话。

说起来,我家那小子也在技术,不过比起你,还差得远呢。”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家常,气氛愈发融洽。

张忠禾放下茶杯,神色逐渐变得严肃道:“小吴,言归正传。今天听了你的演讲,脑机接口技术,如今民间炒得火热,但真正敢往军事领域深度钻研的团队少之又少。所以关于脑机接口军事化应用,我很感兴趣。

这是个极具前瞻性的领域,但风险也不小。你在演讲中提到的‘神经协同作战系统‘,是基于怎样的底层逻辑?”

听到张忠禾的问题,吴浩也正色起来,随即从苏荷手中接过透明折叠平板,然后调出平板上的简化示意图,神经突触与电路芯片的图案在屏幕上交替闪烁:“我们的思路是构建双向通信桥梁”。传统脑机接口多聚焦于‘人脑对

机器的单向指令‘,但战场瞬息万变,光靠人脑反应速度远远不够。所以我们反其道而行,让设备将环境数据、战术分析实时“翻译”成神经信号,直接反馈给士兵的大脑皮层。”他放大其中一个神经元与芯片的连接点,“就像给大脑

安装了一个外挂处理器,经过训练的士兵能在0.1秒内完成多目标态势判断。”

张忠禾的手指在扶手上轻轻敲击,似在计算其中的可行性:“听起来很理想,但人脑的复杂性远超机器,如何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万一出现误判,后果不堪设想。”

“这正是我们重点突破的方向。”吴浩调出一段实验室视频,画面中实验猴戴着特制头盔,精准控制机械臂抓取物体,“我们借鉴了生物神经网络的“突触可塑性原理,让系统能像大脑一样自我学习。同时研发了‘神经信号过滤

算法,就像给信息流安装了多层安检门,异常信号会被立即标记并隔离。不过...”他顿了顿,“目前的原型机还存在排异反应问题,我们正在尝试用基因编辑技术改造电极材料,降低免疫系统的攻击性。”

谈话间,休息室的门被轻轻推开,苏荷端着新泡的茶进来,顺带在吴浩手边放了块三明治。张忠禾注意到这个细节,嘴角难得露出一丝笑意:“小林很细心。年轻人啊,再忙也要注意身体。我年轻时候搞科研,落下了老胃

病...”他的声音突然变得悠远,“四十年前,我们攻关某型雷达,连续三个月睡在实验室,那时候哪有这么好的条件...”

吴浩静静听着前辈的回忆,窗外的闪电照亮了墙上的军事地图。当张忠禾的故事告一段落,他才开口:“您那一代人是在荆棘中踏出的路,现在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应该跑得更快。就像脑机接口技术,我们的终极目标

不是取代士兵,而是让每个战士都能发挥出‘超级人类的潜能。”

张忠禾的目光落在墙上那张泛黄的军事地图上,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茶杯边缘:“四十年前的雷达项目,整个团队挤在临时搭建的铁皮屋里,夏天热得像蒸笼,冬天冷得能结冰。那时的计算机算力,连现在的手机都比不上,可

就是靠着算盘和手绘图纸,硬生生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他的声音带着岁月沉淀的厚重,窗外的雨声仿佛成了这段往事的伴奏。

吴浩专注聆听,眼前不禁浮现出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在艰苦环境中拼搏的画面。他想起自己团队在研发初期,也曾在简陋的实验室里熬过无数个通宵,那种为了突破技术瓶颈而废寝忘食的劲头,与前辈们如出一辙。“张主任,

您那一代人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现在条件好了,但攻坚克难的决心不能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