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军工科技 > 四千三百六十六章 深海之光

军工科技 四千三百六十六章 深海之光

簡繁轉換
作者:止天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27 17:02:23 来源:源1

四千三百六十六章深海之光(第1/2页)

吴浩长舒一口气,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湿。他看向窗外,海面上的薄雾已经散去,阳光直射进海水,在甲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让‘沧溟’号慢慢靠近热泉口,重点拍摄‘烟囱’附近的生物群落。”他对赵子溪说,“另外,记录热液的温度和化学成分,看看有没有新的矿物成分。”

“沧溟”号缓缓向热泉口移动,镜头里的景象越来越清晰。黑色的“烟囱”表面覆盖着一层橙黄色的结壳,那是硫化物矿物凝结的产物;热液喷出的地方,聚集着成百上千只白色的深海虾,它们密密麻麻地趴在“烟囱”壁上,用特殊的鳃过滤热液中的有机物;几只通体透明的管水母飘过镜头,伞状的身体里藏着淡红色的消化腔,触手像丝线一样在海水中摆动。

突然,镜头角落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生物。它的身体像一个椭圆形的果冻,通体透明,里面藏着淡紫色的发光腺,游动时会留下一串像超导线圈电流轨迹般的光痕。“这是什么?”赵子溪凑近屏幕,手指在那个生物的影像上圈了一圈,“以前的科考记录里没有这种生物。”

吴浩皱起眉头,让小李放大影像。那个生物大约有手掌大小,身体两侧有薄如蝉翼的鳍,发光腺发出的紫色光芒在深海里格外醒目,和超导线圈的光色惊人地相似。“可能是新物种,”他说,“让‘沧溟’号调整位置,尝试采集它的体表样本,注意不要伤害到它。”

“沧溟”号的机械臂缓缓伸出,前端的采样器像一个透明的小笼子。当采样器靠近那个生物时,它似乎察觉到了危险,突然加快速度,向热泉口的方向游去。“它在往热液里钻!”小李大喊,立刻操控机械臂追了上去。

就在采样器即将碰到生物的瞬间,热泉口突然喷出一股更强的热液,温度瞬间升到400℃,黑色的热液在海水中形成了一道屏障。“沧溟”号的温度传感器发出警报,线圈温度开始上升。“立刻后退!”吴浩下令,“热液温度太高,会影响超导线圈的稳定性。”

“沧溟”号迅速撤离,镜头重新对准热泉口时,那个紫色的生物已经不见了踪影。赵子溪有些失落,轻轻叹了口气:“差一点就能采集到样本了。”

“没关系,”吴浩拍了拍她的肩膀,“至少我们发现了它,后续可以专门来研究。而且刚才的影像已经记录下了它的形态和发光特性,对分类研究很有帮助。”他转头看向周建明,“浊流已经过去,热泉口的情况也稳定下来,要不要让‘沧溟’号继续下潜,看看4000米以下的区域?”

周建明犹豫了一下,看了看屏幕上的深度数值:“4000米是‘沧溟’号的设计极限,而且下面的压力更大,会不会有风险?”

“我们的超导线圈在实验室里测试过4500米的压力,没问题。”吴浩调出线圈的抗压数据,“而且‘沧溟’号的钛合金外壳能承受每平方厘米400公斤的压力,只要不遇到极端情况,安全应该有保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四千三百六十六章深海之光(第2/2页)

周建明点了点头:“那就试试,不过要随时注意状态,有异常立刻上浮。”

“沧溟”号继续下潜,深度数值一点点攀升:3500米、3800米、4000米。当数值停在4050米时,屏幕上出现了一片平坦的海床,海床上覆盖着细腻的沉积物,偶尔能看到几座小型的热液喷口,正缓慢地喷出淡白色的热液。

“这里的热液温度比较低,只有50℃左右。”赵子溪看着温度数据,“沉积物里有很多小型生物,可能是靠热液中的微生物生存的。”

吴浩的目光被海床边缘的一个黑影吸引了。那是一个不规则的物体,一半埋在沉积物里,一半露在外面,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结壳。“让‘沧溟’号靠近那个物体,看看是什么。”他说。

随着“沧溟”号的靠近,那个物体的轮廓越来越清晰——那是一艘沉船的残骸,船体已经严重锈蚀,只剩下破碎的甲板和几根弯曲的金属支架。“看起来像是一艘老式的货船,”周建明眯起眼睛,“可能是几十年前在这附近失事的。”

“沧溟”号的机械臂伸出,轻轻拂去残骸表面的沉积物。在船体的一块金属板上,隐约能看到几个模糊的字母,像是船名的缩写。更奇怪的是,残骸的某个部位似乎在发出微弱的磁场信号,和超导线圈的磁场频率有轻微的共振。

“这里有异常磁场!”小李指着屏幕上的磁场曲线,“信号来源是船体内部,可能有金属部件。”

吴浩的好奇心被勾了起来:“让机械臂打开船体的一个缺口,小心点,别破坏里面的东西。”

机械臂的前端换上了切割工具,淡蓝色的激光在金属板上划出一道弧线。随着“滋啦”一声轻响,金属板被切开一个小口,里面露出了一堆生锈的零件——其中一个圆柱形的物体引起了吴浩的注意,它的表面包裹着一层绿色的铜锈,但形状很像早期的超导线圈原型。

“那会不会是……”赵子溪的眼睛睁大了,“以前的科考设备?”

吴浩摇了摇头,让小李放大那个物体的影像:“这个线圈的绕线方式很古老,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技术,而且材质是铌钛合金,不是现在用的钬掺杂材料。”他突然想起大学时教授讲过的故事,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一支国际科考队曾来这片海域探索热泉,后来因为设备故障失踪了,“可能是那支失踪科考队的设备,他们当时应该是想在这里测试早期的超导传感器。”

周建明叹了口气道:“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还能找到他们的痕迹。”他看向吴浩,“要不要把这个线圈带上来?也算给他们的家属一个交代。”

“当然要带上来。”吴浩点头说道:“让机械臂小心地把它取出来,避免碰撞。这个线圈虽然老旧,但对研究超导技术的发展历史很有价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