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隆万盛世 > 1299参股

隆万盛世 1299参股

簡繁轉換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22 09:39:1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晚上魏广德回府,下轿出来后,张吉就凑过来在他耳边小声说道:“老爷,今儿下午成国公府、英国公府和定国公府都派人来送了帖子,说当家人要过来府上一叙。”

听到一下子来家里三个国公,魏广德就是眉头一皱。

“知道是因为什么事儿吗?”

魏广德刚才已经想过了,貌似最近没什么事儿招惹到勋贵啊。

就算涉及到权贵田亩清丈一事儿,这个时候难道他们还没看出来,瞒是瞒不住的,找他也没用。

“这个,他们府上管家过来后,下面人也问了一嘴,他们都说不知道。”

张吉小声答道:‘不过,我估摸着事儿没那么简单。

平时一位府上来人还能说正常,一下子京城里的国公都找过来了,这不管怎么看都不对劲。’

魏广德已经从张吉手里接过三家的拜帖,不过翻看到成国公府拜帖的时候还愣了愣。

因为上面不是成国公,而是直接写的世子朱应桢。

片刻后,魏广德才反应过来,这个叫朱应桢的应该就是原成国公朱时泰的儿子,也就是朱希忠的孙子。

万历元年,朱希忠病死。

万历二年,其子朱时泰四月袭爵,然后九月病故。

然后,自然就轮到朱应桢袭爵。

不过朝廷有规矩,未满十八岁不袭爵,所以朱应桢只能是以成国公世子的身份掌管成国公府,成为事实上的成国公。

想到这里,魏广德忽然对张吉问道:“成国公府世子朱应桢年岁几何?我记得还不到十五吧。”

魏广德纳闷了,几位国公跑自己这里来,难道是为了帮朱应桢,让他尽快袭爵?

可也没这个道理,朝廷有朝廷的法度,就算他掌着内阁,也没办法帮他办成这个事儿,礼部第一个就不会答应。

正常情况下,朱应桢满了年龄,礼部自然就得给人家办理袭爵。

不办,或者刻意拖延,礼部那些人就别想继续留在官场混了。

虽然大明朝政是文官在掌控,可皇帝也是绝对不会纵容文官欺压勋贵的,更别说还是成国公这样的一品国公。

“有十五了。”

张吉想了想就说道。

只能说,因为没有正是袭爵,所以成国公府这两年就比较低调,所以魏广德才感觉有些陌生。

毕竟,当年朱希忠时期,许多仪式嘉靖皇帝都是派他做为皇帝代表进行的。

好了,现在这些差事儿,大多都落在定国公徐文璧和英国公张溶头上了。

“那你准备一下,晚点人过来好生招待。”

魏广德说了句,快步走进了后院。

魏广德走进后院,徐江兰就迎来过来,还关心起朝廷最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儿?

“怎么,知道今晚三位国公爷要到咱家来,所以紧张了?”

魏广德一听就猜到了,府里的消息怎么可能瞒得过这位当家主母。

“是啊,忽然一下子都跑咱家里来了,那肯定是有事儿。”

徐江兰也没遮掩,直接就说道。

你要说定国公跑家里坐坐还正常,不管怎么说都是亲戚,可英国公和成国公也一起来,那肯定就是关系到勋贵的事儿了。

“嗨,别想那么多,晚上我去见见他们就知道了。

反正最近朝堂上,也没什么事儿和他们有关系。

如果硬要说有,那也就是清丈田亩的事儿了,或许他们几家在外面还有许多田庄吧。”

魏广德反正想不到勋贵那边有什么事儿,会让三个国公跑到自己这里来。

金陵的魏国公府上知道清丈田亩之事,也只是来信问了一句。

魏广德言明利害,阐述了事关朝廷千秋大事儿,所以就算不支持,也别搞小动作。

无非就是多出一些银子而已,不过身外物,即便魏国公府每年耗费巨大,也不可能拿不出一点税银。

实际上,到现在为止,新税法到底是按照地方开支自行确定还是江南、江北按照田地等级统一征税,还没有具体章程出来。

魏广德是希望田亩清丈以后,直接定下田地等级,征收统一赋税,不管田地最后落入谁的手里,都按照一个标准征税。

这样,直接避免跳出土地兼并的问题。

你可以大肆兼并土地,但这块田地对应的赋税,你都得按照朝廷额定赋税缴纳。

有了田地数据作为基础,朝廷每年的赋税就有了基本保证。

除非遇到天灾,朝廷豁免地方赋税,否则都必须按照这个数字把税银交上来。

不过现在大明可不是这样的制度,朝廷只管自己收税而不管地方官府开支,所以地方上会根据需要向当地加派杂税。

这就导致遇到清廉的官员,地方百姓承担的赋税就少,而遇到贪婪的官员,大肆苛税,百姓承担的赋税就很重。

地方官府对税赋的权利太大,魏广德认为应该收回。

按照州府县,确定地方每年的财政支出,有收取的赋税里分成留在地方,层层分成上缴,最后到朝廷。

想法虽好,可是他也知道,一旦这么定下来,就等于断了下面那些官员捞银子的来路。

想捞银子,可不就是想方设法增加杂税、摊派,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这么来的。

收了地方加税的权利,可以想象地方官员非和他拼命不可。

别说魏广德,就连张居正当初听到魏广德的想法,也是踌躇不已。

关键,各个地方情况不同。

富裕的地方还好说,一些支出找地方上豪绅凑凑就行,可遇到穷地方,怕是不知道要生出多少乱子。

就是该修不修的工程,官府说没钱也凑不出钱,最后出了大事儿,算谁的锅?

不过到到了晚上,魏广德见到三位国公聊起来意才愣了愣。

手里拿着定国公徐文璧递过来的毛呢,他都有些惊呆了。

“意思是,你们也想做这毛呢的生意?”

魏广德迟疑着问道。

“是啊善贷,你不是一直和我们说,田地里能刨出多少银子出来,还不如专心像你一样,办工坊往海外卖商品。

我们可是听你的,这几年都没有再购买田地这些,都是拿银子办工坊去了,就连盐引生意,我们都没有再做了。”

定国公徐文璧就代表勋贵开始诉苦道,“虽然我们都是勋贵,看着都是家大业大的,可开销其实也很大,要是没有个进项,府里就困难了。”

魏广德看着三个人,张溶年纪不小了,四十多奔五十岁的人,徐文璧三十多,和他年岁相仿,再有一个朱应桢,十五岁的娃娃,觉得有些头大。

想了想,好像最近勋贵在京畿附近是没有再大规模买田置地,远点的地方就不知道了。

这些公府也确实开支大的很。

别看有些公府看上去主子就那么几位,但那是袭爵的一脉。

都是经历了几代的公爷,早就分枝了不知道多少。

这人族人,其实大多还是依附公府生活,少有自立门户的。

对这些族人,公府每月还都按照一定级别发给月钱,供养者。

总不能各家族就主脉吃喝不愁,让族人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吧,传出去面子还要不要了。

宗室那么能生,他们这些公府的情况也类似,只不过都是各家族自己在负责。

能干的,就为族中子弟在朝廷里搞些官职。

好吃懒做的,发点月钱打发着,不饿死就行。

你要说这些国公府真的有多少钱,其实还真未必。

“你们怎么想到这个生意的?”

魏广德其实最纳闷的还是毛呢这个生意,他们这些勋贵是怎么发现的。

这刚投入市场多久?

怕是商铺货架上都还没来得及摆上,他们就像闻到腥味的猫,就知道了,还找到自己这里。

“魏阁老,你参股的生意,就没有不赚钱的。

去年就听下面人说,北方商会搞出个布料,御寒效果很好,只不过翻遍了市面都没看到商品。”

这时候,英国公张溶开口说道。

“北方商会?”

魏广德听到他们提到这个词儿,眼睛就看向一直默不作声的成国公朱应桢。

小孩子没袭爵,只是世子,虽然都是国公府,不过说话自然不能和其他两位成年国公比,因此进来以后都比较安静。

这时候看到魏广德看向他,朱应桢也没有心虚的低头,躲避魏广德的目光,而是大胆的迎了上来。

魏广德收回视线,他已经猜出,他们查北方商会,肯定就发现他是这个商会的股东之一,份额还不低。

至于魏广德为什么会看朱应桢,自然是他有做过掩饰按说一般人是查不到他府上来的。

虽然大家都知道他魏广德参股经商,可掩饰工作魏广德一向做得很好。

也就是无孔不入的锦衣卫,或许才知道北方商会经营的是什么生意,毕竟要从北方草原买回大量羊毛。

而那个方向,一直都是锦衣卫关注的重点。

值得一说的是,前成国公朱时泰,其实是陆炳的外孙,成国公府和陆家关系很深。

因为俞大猷的关系,魏广德人是了垂暮之年的陆炳,更是在他死后帮了陆家,和陆家取得联系,能够吩咐锦衣卫帮忙办事儿。

而做为陆家背后的的靠山,也让他们没有在之后倒向严嵩、徐阶,而在隆庆年间被高拱拿出来祭旗,借陆家的罪行攀咬徐阶。

陆炳为了保全家族,当初可是选择和成国公、严嵩和徐阶三家联姻。

原本这样的姻亲关系,他以为是足够保证陆家安全的。

谁能想到,严家倒台后直接被嘉靖皇帝清算,而到了隆庆朝高拱又要对徐阶穷追猛打,还因为姻亲关系把陆家也捎带上了。

陆家被抄家,其实就是在隆庆四年,高拱对徐阶出手时。

“你们想要如何合作?”

魏广德也懒得去想其他,是不是陆绎那边透露了他的消息。

“善贷,我们知道北方商会已经打通了各处关节,能够源源不断从北方草原运回大量羊毛,而毛呢就是羊毛纺织而成。

同时,北方商会也已经建立了不少作坊,大量生产毛呢。

如果我们直接参与从北方草原进货,担心鞑子会借机提高羊毛价格,还需要新建作坊,实在有些耽误时间”

定国公徐文璧这时候开口说话,不过话说到这里,魏广德也明白了,他们想要直接参股北方商会,捡现成的。

至于想强买北方商会,魏广德相信就算勋贵联合起来,他们也没那个胆子。

直接从内阁次辅手里抢钱,这得多大的胆子。

“你们想直接参股北方商会?”

魏广德打断了徐文璧说话,问道。

“嘿嘿.”

说话被打断,徐文璧也不恼,只是一阵干笑。

如果是别人的产业,他们自然会想办法抢夺下来。

勋贵们干这些事儿也不是一次两次,真有赚钱的机会,他们是绝对不会手软的。

就好像大明的盐政,败坏过程中就没少这些勋贵的身影。

为什么开中法会走向没落,还不就是盐包被权贵拿走,那些正经往边关输粮的盐商手里拿着盐引却分不到盐包。

看上去,勋贵们直接参股北方商会可以避免恶性竞争,但实际上也有捡便宜的意思在其中。

投入就能见到利润,就能赚钱,而且早早打通关节,不需要他们再投入精力去做这些前期准备,何乐而不为。

“哪些勋贵想要参股?”

魏广德只是继续问道,脸上面无表情,不过心里也在盘算这个事儿。

之前,魏广德就打算用两年时间,通过皇室和他大量使用毛呢形成风潮,影响大明上下冬季服装面料的选择。

真要是毛呢占据市场,现有的纺织工坊肯定是不够的,还要继续投入银子建立工坊,短期内真正能到手的银子其实不会很多。

但是,如果引入勋贵,让他们出银子扩大工坊的生产规模,虽然股份会受影响,但钱不会少赚多少。

随着徐文璧介绍,四九城里勋贵多多少少都想参一股。

“这样,北方商会,原则上可以增加三成,最多不超过三成五的份子。

至于每成份子值多少银子,就和商会掌柜的商量。

你们也选出几个人,让他们直接找北方上海掌柜的谈好价格。

你们怎么分,我不管,但是谈好价格自然可以入股,到时候分红就是了。”

魏广德开口说道,“我们前期投入的银子和资源,可都不是小数,这个价钱可不会便宜。”

得到魏广德的回答,三个人商量片刻,也都答应下来。

毕竟要新建北方商会这个的组织,至少也得几年时间,也麻烦的很。

直接股,就可以省下许多事儿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