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隆万盛世 > 1363东海水师

隆万盛世 1363东海水师

簡繁轉換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11:35:5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如果恢复大宁,北方防御确实能变得更厚实。”

此时,在魏广德面前,大宁及附近地图已经摊开,魏广德盯着大宁看了半天,最后还是得出这样的结论。

大宁位于长城和沙漠之间的宽阔区域,在大明没有收缩前,关内和辽东的联系根本就不是现在这样,仅有辽西走廊连接,而是有数百里的地带。

占据大宁,就可以避免游牧民族时不时出现在蓟镇长城附近,自然京师也就安稳了。

不过要守住这片区域,还真得增加数个卫所的兵力,至少两三万人常驻才能稳定局势。

在明初,还有归附的三卫护持,才能保证大宁的安全。

“大宁居遵化北百余里,沿山海关到宣府独石口,一墙之外皆属其地。

独石口、山海关、大宁距离京城都是七百里地,所以国初才建谷、宁、辽三大藩镇屏藩东北。

谭纶手指不断在地图上滑动,点出京师最外围的防御点,也就是独石口、山海关、大宁三地。

至于永乐后大宁被内迁保定,自不必说,涉及前朝皇帝。

“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变,俺答汗带着土默特部突入长城,就是走的大宁辖地。”

魏广德低声说道。

当年事还真就是如此,若是大宁明军不撤,俺答汗根本不可能率兵从大同轻易绕道古北口寇边。

在穿越群山时就会遭遇大宁守军拦截,就算真被突过去,也能为京城争取到提前数天的预警时间。

看着地图,魏广德不由得想到明末,建州女真怕也是从这里绕道躲过的宁锦防线,遵化可不就是当初女真入寇打下的第一个大明城池。

“呵呵....”

忽然,魏广德轻声笑起来。

“善贷何故发笑?”

谭纶皱眉,小声问道。

“我大概琢磨出太宗皇帝放弃大宁的用心了,难怪三卫不敢驻守此地。”

魏广德笑道。

《明史》中,一直把朱棣削藩和退出大宁,描述为当初为了借朵颜三卫兵为作为犒赏。

但是魏广德也记得看到过记载,那就是大宁虽然退出,但直到朱棣死,三卫都不敢进驻该地。

其实原因很简单,虽然永乐皇帝放弃了大宁和开平,看似让出一块地方,但此地距离长城很近,明军随时可以出兵扫荡此地。

与其说是给蒙古人一块地盘,不如说是一个诱饵。

也就是明军战力下滑厉害,才最后让这个诱饵成为大明的催命符。

不过在当时,大明国力强盛时,朱棣无论如何也是想不到会造成最后严峻结果的。

“兵部可以谋划一下,看若是恢复大宁,朝廷需要派驻多少人马。

单单是看地图,不能确定朝廷要为此付出多少,很难在阁议上获得首辅的支持。”

魏广德开口说道:“至于这次,没必要,若是朝廷真有心收复大宁,其实随时都可以,只要辽东、蓟镇、宣府三地联动,就能轻易完成此事。

这次马芳部东进,首要目的还是给黄台吉一个下马威,暂时没必要节外生枝。

小心因此让青海的俺答汗不满,那可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魏广德虽然对收回大宁,增厚北部防御很有兴趣,可他更知道此地现在实实在在是蒙古人的地盘。

若是大明真在此占着不走,很可能让俺答汗不满,进而影响到好不容易出现的缓和关系。

“好,那兵部下来回仔细策划此事,有了结果再报内阁。”

谭纶闻言只得道。

“兵部还是要把视线放在锦西,那里才是当务之急,切莫大意。”

魏广德开口说道。

“魏阁老,内阁传来消息,首辅大人招魏阁老回内阁,有要事商议。”

这时,门外有兵部官员进来禀报道。

“哦,知道了。”

魏广德淡淡回道。

说实话,这几天他躲在兵部就是想避开内阁的麻烦事儿,没想到张居正还是把他找到了。

谭纶看了他一眼,只能撇撇嘴。

“呵呵,无妨,躲不过就躲不过吧,我回去看看是什么事儿。”

虽然魏广德这几天没去内阁,但消息还是不断传到他耳朵里。

芦布就是他插在内阁的钉子,会时刻关注重要奏疏,然后传递消息给他。

这几天,虽然奏疏飞来不少,但真正有分量的奏疏倒是不多。

最起码,魏广德认为此次反对**院的力量似乎看上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

或许,对施观民的处置还是有用的,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坐了片刻,魏广德起身告辞,出了兵部直奔内阁而去。

“善贷,坐。”

等魏广德走进张居正值房,看到屋里只有他一个人,并没有招张四维过来。

“叔大兄,内阁遇到何事了?这几日在兵部琢磨锦西之事,倒是把本职给耽误了,罪过罪过。

魏广德拱拱手说道。

“现今国内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儿发生,相对来说,现在锦西战事才是最为重要。

我今日招你回来主要是一件事儿,那就是此次蒙古入寇真是黄台吉在指挥吗?”

张居正等魏广德坐下后,直接了当问道。

“兵部根据推测,能调动土默特四万大军,除了黄台吉不会有别人。

俺答汗能做到,可他现在还在青海并没有回到草原上。

而且,锦衣卫的密报也确认了这点,就是黄台吉在背后操控。”

魏广德缓缓说道。

“若是坐实了,那朝廷对顺义王那里该如何做?”

只是没想到,张居正直接反问道。

好吧,之前在兵部,魏广德、谭纶都说的是俺答汗、黄台吉,忘记俺答汗还有朝廷封号“顺义王”。

“锦西之战不可避免?”

张居正再问道。

魏广德想想就摇摇头,苦笑道:“就当前情况看,几无避免可能。”

“善贷,你回兵部的时候给他们打个招呼,所有文书、记档都不准留下黄台吉的名字,只用房寇称呼。

此事,不能和顺义王搭上关系,否则‘隆庆和议”的成果很可能会丧失殆尽。”

张居正听到这里,果断对魏广德说道。

“叔大兄,你的意思是,把黄台吉从中摘出来,给俺答汗留够面子。”

魏广德有些迟疑的问道。

“是啊,只要俺答汗不反,朝廷该给的面子就得给,若是重回嘉靖、房隆庆朝旧事,整个北边一片糜烂,朝廷这些年的努力可就生生全废了。”

张居正很是担忧的开口说道。

闻言,魏广德默不作声,低头思考起来。

如果朝廷这次真公布打的是黄台吉,那置顺义王为何地?

这个说法,魏广德一开始还真没想到。

弄得不好,还真可能因此逼反了顺义王。

不管怎么说,黄台吉作为顺义王的长子,就目前看来是继承俺答汗位置的第一人选。

魏广德只考虑杀杀这个继承人的野心,让他将来上位后不敢觊觎大明,却忘记还有俺答汗在,他那边会有什么反应。

朝廷布局蒙古这么久,确实不值得为了一个黄台吉就冒这个险。

微微点头,魏广德看着张居正说道:“叔大兄提醒的对,我倒是忽略了此事。

只想着狠狠震慑黄台吉,让他就算将来俺答汗不在了,也不敢小觑我大明,免得他没事儿就来找大明的麻烦,倒是忽略了俺答汗可能的反应。

回头我就让兵部修改相关文档,就把寇边蒙古鞑子当做游牧部族处理。

就算把他们打的再狠,俺答汗那边也不会失了面子。”

“正是此意,如此处置就最好不过了。”

张居正点点头,随即开始询问兵部对锦西一战的布置。

魏广德对此也是知无不言,详细告知了大明这边的兵力部署,包括辽东军起兵四万,蓟镇军也有三万人马北上支援,同时已经下令宣府马芳部约两万人东进,寻机再重创土默特部的计划,都原原本本告知张居正。

末了,魏广德想到谭纶说起之事,于是又开口问道:“叔大兄,兵部有意恢复大宁,只是粗略估计至少需要投入卫所两三万兵马,若是将其家眷一并算上,怕是涉及十万人不止。”

“大宁?”

听到这个地名,张居正刚刚舒展的眉头再次皱起。

“大宁是京师和辽西走廊屏障,当初那事儿,若是大宁还在,俺答汗断不可能绕道古北口寇边,进而震动朝堂。”

魏广德提醒道。

此役过去不过三十年,张居正实际上还是亲历者,自然脸色微变。

“因为钱粮?”

张居正随即问道。

“是啊,这么多人过去,就算自己劳动,短期内也需要朝廷提供大量钱粮。

关键此地和蒙古部族接壤,特别是北边,那是直接面对三卫和土蛮等部族,以后战事怕不会比辽东少。

官军恢复大宁,虽然可以快速驱逐当地蒙古实力,但长治久安却是最难办到的。”

魏广德叹气道。

“先谋划,此事倒是不急。”

耗用钱粮,张居正想想就觉得头大,于是就想着拖一拖。

这点,倒是和魏广德不谋而合。

“我也是这意思,虽然大宁重要性不容置疑,但确实不急。

就算朝廷真要收复大宁,依我看,也需要等到俺答汗死后,利用草原权利争斗之时突然出兵方可起到效果。

若此时贸然进场,也可能让朝廷和草原的关系彻底破裂。’

魏广德说道。

回内阁的路上,魏广德就盘算一番,认为官军若真要收复大宁,则俺答汗死后,草原各方势力争夺汗位时出手最好。

一是大汗刚死,草原各方难以统一行动,二就是俺答汗死后,由谁接替他顺义王的王位。

这可是朝廷封的,利用这点也可以确定大明到底支持谁。

在这个节骨眼上,想来几位汗位有力争夺者都得考虑和大明的关系。

对于大明出兵大宁,自然会采用绥靖态度,也就不会激化双方的关系。

听到魏广德给出的时间表,张居正一脸郑重,思考半晌后才微微点头。

有几年缓冲时间,大明内部,特别是清丈田地之事到时候也尘埃落定,朝廷粮税大丰的情况下,只要大宁的消耗不大,倒还真可以尝试一番。

接下来,张居正又询问了缅甸方向的军情。

现在缅甸已经被李成梁完全控制,缅王莽应龙等战俘不日将抵京,对于是否要兴师动众举行献俘仪式,张居正也未知可否。

“礼部倒是说已经找到一批人,愿意去缅甸行教化之事,只是吏部那边,没人愿意去那里为官,倒是有些麻烦。”

张居正听完后就说道。

“此时不急,若短时间内没人愿意去,可仿辽东旧事,设缅甸都司实施军管。

相信面点王稳定后,可则举人等为官,先行前往缅甸,先把府县架构搭建起来。

到那时候,想来会有人愿意去做官的。”

当初明军占据辽东时也是如此,没人愿意去那塞外苦寒之地。

不过明军驻防久了,大家看辽东已经稳定下来,于是巡抚,各府县、巡按御史还不是都渐渐派出去了,都有一个逐渐接受的过程。

“嗯,确实如此。”

张居正点点头,随即正色对魏广德说道:“善贷,对南面的扩张到此为止,以后不能继续难扩了。

现今不止缅甸,旧港、吕宋和大琉球,都无文官愿意前往,朝廷也只能派出都察院御史每年前往巡视,这并不利于朝廷对地方上的监管。”

魏广德当然知道进士们的想法,都想留京或者去江南富庶之地,没人想去边疆,特别是新附之地为官。

因为有危险。

好不容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成了进士,做了官儿,要是因此把命丢了,确实不值得。

这种地方,其实就连举人,若非生活所迫,都是不会愿意去的。

都是好不容易才取得功名,留在国内不香吗?

“现今有吕宋、旧港和缅甸在,已经把整个南洋圈在我大明势力范围内。

虽然还有满次加、吕宋存在西夷,但也翻不起大浪。

整个南洋藩国,应该会紧紧靠向我大明。

就算要扩,也找不到地方了。”

魏广德乐呵呵说道。

这话,其实早前他和谭纶聊天时就已经提到过了,只要这三地在手,就等于把整个南洋握在手中,南海也成了大明内海。

“锦西之战结束后,东海水师也要加快筹建才是,一年后西洋诸国来我大明,面子上断不能有失。”

张居正现在关心起水师建设来,皇帝大婚日子逐渐临近,若不早日完成东海水师建设,到时候大明外强中干的局面就会暴露出来,肯定对大明声誉有损。

“下午我去兵部就商议此事。”

魏广德点点头,应承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