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隆万盛世 > 1382失言

隆万盛世 1382失言

簡繁轉換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19 12:18:0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这个好说,明日我让兵部行文就是了。

倒是和旧港的联系,现在车驾司已经布好车马驿,走北线过西安、泸州到昆明,再进入缅甸勃固入海。

如此一个半月,就可把文书递到旧港。”

谭纶笑道。

魏广德深刻体会到这个时代驿递对于统治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于是马上追问道:“一个半月是普通公文还是紧急公文的传递时间?”

及时了解各地情况,朝廷做出反应,如果按这个时间计算的话,那来回过程就是三个月。

说实话,时间上是有点赶不及的。

好在谭纶笑道:“这是普通公文的传递时间,若是紧急公文,用急递方式送到勃固,再用蜈蚣船星夜送往旧港,只需要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不过,单就是路上行程也是五千多里地,还有勃固到旧港的海上航线,紧急公文也不能太多,否则太伤人力马力了。

这也是极限,送吕宋的消息,也只比旧港快上几天,主要是耽误在海上。”

现在大明海外领地扩张,也让车驾司管理的驿递跟随而动,已经在福建漳州府和缅甸勃固设立的专门的水马驿,直接从南海水师采买了多艘蜈蚣船做为紧急公文传递使用。

其实,普通公文一个半月就可以从京师送达旧港,是指一切顺利的情况下,比如公文到了勃固,刚好有船只从这里前往旧港,那就可以顺带直接送走。

正常情况下,普通公文是不可能专门派船从勃固送到旧港去的,无船那就得等,派出专船传递公文,只能是紧急公文。

魏广德微微点头,确实,这已经是兵部能做到的极限了。

“缅甸已平,兵部已经在缅甸建立了完善的车马驿了?”

魏广德很是奇怪,虽然李成梁已经彻底消灭了缅甸的反对势力,但他可不相信你那里就没有一点残余存在。

这些人,只能说是被打散了,隐藏在山里。

对于富饶的缅甸南方,肯定是没有这些人容身之地的。

但是缅甸的东面和西面,特别是北面,都属于山区地形,明军很难短时间消灭他们。

“只是主要城池之间的联系,已经布置了车马驿,在缅大军正常的通讯,已经可以通过车马驿进行,而不需要派出专门的信使传递公文。”

谭纶没说的是,紧急军情,肯定领兵将官还是会派出身边的亲兵进行传递。

他们传递消息,可比用车马驿的驿卒更让人放心。

这是统兵将领的习惯,兵部也无权干涉。

“快到年底了,你们在户部那边要支取的银子,最近想办法支取了吧,免得最后拿不到。”

魏广德深知今年让张居正失望了,户部的亏空只会进一步加剧,所以户部年底很可能得找常盈库借银子过年。

借来的银子,那肯定只会紧着京官过年禄米和赏赐发放,其他的支出一律免谈。

而在座的,有工部和兵部大佬,这两位其实都是这些年户部提银子的大户。

工部本身并不需要找户部支银子,只是特殊开支入皇帝陵寝、治河这类大工程,工部那点银子支应不上才会找户部补贴。

刚巧,迦运河开凿和新式战船大量建造,现在都转入工部营造,即便没有大修宫殿,花销也着实不小。

所以这两年工部每年都要从户部提走大笔银子支出,否则一大摊子事儿根本干不了。

“明年,辽东那边,松辽运河有安排了吗?”

魏广德看向江治问道。

说到银子,魏广德只是随口一说,相信江治和谭纶心里都有数。

而松辽运河的勘察,才是这次他要说的。

要治理北疆,真的少不了水运支持。

虽然魏广德已经筹划东海水师完成后,让他们尝试从登州前往奴儿干城航线,每年保证一次来回航行,其实就可以解决对奴儿干城的支援。

但是,别忘记辽东到奴儿干城之间还有庞大的疆域,他也不得不想方设法利用北疆原有水系,增加明军在当地的出现率,以此加强影响。

黑龙江就是最好的,展现明军的路径。

所以,就算海路被打通,明军依旧要掌握从辽河走水路进入黑龙江的通路,明军未来在北疆的布置,也会以黑龙江水系为基础,所有军堡都沿河而建,便于交通和补给。

“已经有安排了,年后辽东解冻,就会有人出发。”

这年头出远门可不容易,不事先做好安排,到时候官员会想方设法逃避差事儿。

“不过,工部也有人反对在开凿迦运河的时候,还在辽东开凿新的运河。”

虽然他们掌握工部时间很久,但任何一个衙门都不可能是铁板一块,依旧有各方势力的代言人在其中,只不过掌握权力大小的区别而已。

若真的一个衙门只有医生官员,怕是都察院都会坐不住,皇帝也会睡不安稳。

“松辽运河关系到朝廷北疆开发。”

魏广德心里有数,这个事儿其实都没有和张居正说,而是打算等工部去看过,确定可以做,到时候他才好和张居正谈这个事儿。

想到这里,魏广德干脆对谭纶说道:“兵部这两日也给徐乔安下个文,让他收集一下从登州出海,绕过朝鲜从海路去奴儿干城的海路。

此事由东海水师负责开辟航路,戚继光那里,依旧要想方设法打通和黑龙江的联系,以后明军子啊北疆的军堡,都要沿河择地驻扎,方便交通。”

魏广德这么说了,江治也就知道松辽运河的目的。

在座所有人都知道海运便利,这两年南海水师和登菜水师大量船只航行于海上,还有每年从淮安和南京出海的漕船运漕粮抵达津门,也没有多少船只沉没的消息,已经说明海运的安全和便捷。

看似运河无用,但魏广德专门提到沿黑龙江布置军堡,目的不言自明。

“最担心还是有人借口耗费巨大,反对恢复奴儿干。”

劳堪开口说道。

“已经是精选兵马了,军堡都是百户为单位驻扎,只奴儿干城稍微多一些兵马。

又有水运便利,朝廷的支出可以降到最低。”

魏广德知道劳堪说得不错,可他更相信只要喊出“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的口号,还是能赢得更多人的支持。

拱手让出奴儿干,其实和祖训里“不割地”有多大区别?

接下来,魏广德详细把他对北疆的发展和几个人详细说了一下,都是自己体系里的骨干,有资格知道他的打算。

若是有错,他们及早发现提醒也是对的。

即便有后世的所谓“上帝视角”,但适不适合此时的大明,其实也是值得推敲。

魏广德乐意接受指摘,只要是善意的。

而自己的圈子里提出来的问题,自然很愿意采纳。

“若不考虑朝廷投入,倒是可行。”

“只是出了兵部开支,北方女真纳贡,朝廷的支出也得考虑进去。”

几个人其实都在算账,算算朝廷会为此耗费多少钱财。

奴儿干那地方,出了女真部族纳贡所得毛皮等物,根本不存在什么税收。

至于种植,那地方......

明初创建奴儿干都司,驻扎大量卫所时就曾考虑开垦荒地。

但那里冬季太长,作物很难生长,只能畜牧为主,所以以种植为主的农业基本不能发展。

不能种植,那汉人在那里的生存能力就会直线下降,所以在多年尝试也没有结果后,无奈只能放弃。

“明年,辽东会尝试种植御麦和番薯,希望那东西能在北方极寒条件下生长吧,否则奴儿干还真会成为那些人口中的无用之地。”

听完他们的议论,魏广德只好无奈的说道。

魏广德算是看出来了,不解决奴儿干的农业,大明朝廷内部始终会有人提出放弃那里的说辞。

看看,大明连续占据了缅甸、旧港、吕宋和东番岛,到现在虽然有人私底下议论,但公开上奏,希望朝廷放弃该地的奏疏一份也没有出现,这就是明证。

特么的,汉人种地中习惯了,一切都是以土地能否种植作为价值的衡量标准。

能耕种,他们就认为土地有用。

不能耕种,在他们眼中就是膏腴之地,毫无价值。

很现实,其实魏广德也理解。

若不是知道那里未来的价值,魏广德也不会愿意往里砸钱。

现在不砸,以后可就没机会了,还会放一头恶狼东迁。

“我也会让劝农司继续搜寻各种作物,尝试送往北边种植。”

魏广德最后说道。

“奴儿干的驻军,可以让他们尝试收购女真人的山参,那边据说老山参不错。”

谭给忽然开口说道,一双浑浊的眼睛还看向魏广德。

闻言,魏广德忽然眼前一亮,暗暗自忖他怎么把自己发家的老本行忘了。

他刚入京城时为了赚钱,可是想方设法垄断了东北老山参的。

到现在,光是京城一地,靠着这项生意每年都能轻松赚到数千两银子。

其中一些高年份的老山参,不是一般人还买不到,得求到他门上才行。

而魏广德也一直拿这东西当做礼物,用来处理官场上的走动。

当初是钱少,所以只能联合辽东商人做这门生意,靠着垄断发财。

现在的魏广德已经打通了海贸,又开始在国内搞起毛纺织业,说实话,老山参这点利润,他还真有点看不上。

垄断奴儿干的老山参生意?

不可取。

还是应该把利益分配出去,这样才能赚的长久。

自己现在的渠道,还是继续把控住就好,这样也只是分出一部分利益而已。

魏广德自己觉得还能接受。

“张吉。

魏广德对着外面喊道。

很快,张吉推门进来。

屋里一群老爷谈话,他就只能在外面候着。

“明日你去和辽东商人问问,如儿干那边大山深处是否也有野山生出产?数量如何。”

魏广德对他吩咐道。

“奴儿干?老爷是说出了女真人的活动区域,还有其他地方出产野山参是吧?”

张吉迟疑着问道。

“怎么,你知道?”

魏广德问道。

“早先和他们闲聊时说过,辽东以北似乎没有长野山参的地方,也就是他们南移以后,住进了长白山一带,才发现的野山参。

还是我们汉人采参人那里学来的采参本事,之后就是商人们去采购,也就不在上山采参了。

芦布回忆一番,就直接说道。

“哦。”

魏广德听了芦布的话,脑海里勾勒出奴儿干和辽东的地图,大致有了个猜测。

野山参产地应该是在长白山一带和小兴安岭,那里现在就是女真人活动的主要区域,而大兴安岭一带,则是蒙古人的居住地,女真人在那里人数不多。

至于继续向北的外兴安岭地区,魏广德也很陌生,只是在前世地理和历史课本上看到过。

而且,似乎那里也不是重点,只是让了解一下而已。

实际上,魏广德在大明的舆图上就从未看到过对这三处的标记,也就是还没有被冠以“兴安岭”的称呼。

“京城能找到熟悉的人吗?”

魏广德忽然问道。

“不好说,明儿我问问。”

张吉说道。

“那这样,子理兄,明日张吉那边有了消息,就请兵部职方司的人带着奴儿干和辽东的舆图去,让对方辨认。

如果确定奴儿干地区也有野山参出产,那这部分野山参以后就由驻军就地采购。”

魏广德开口说道,这也就算是兵部的一项独门生意了。

“其实不止野山参,只要是关东没有的,以后驻扎奴儿干的官军都可以收购,运回关内进行贩卖。

我相信,那等苦寒之地,物产必定不差,只是以前我们没有发现而已。

听说那边山高林密,就算伐木,利用鲸海南运,也是一项不错的生意。”

魏广德说道这里,忽然感觉有些失言。

大明伐木太厉害了,别到时候把大、小兴安岭和外兴安岭砍得光秃秃的,让自己成为国家罪人。

后世许多人都以为古代是青山绿水的,其实魏广德来到明朝,也就是在江南地界看到过这样的风景。

到了北京,特别是京郊附近,北边的山地几乎都是光秃秃的,上面的林木已经经过十数代人砍伐当炭火烧没了。

是不是该让朝廷出点银子,把树给种上?

内廷惜薪司和工部虞衡司,负责宫廷和京城各大衙门冬季取暖。

反正大明财政都已经是烂摊子了,那就让他继续烂下去吧。

念及此,魏广德开口说道:“明年,虞衡司和惜薪司沟通,把京郊附近树种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