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隆万盛世 > 1390袒护

隆万盛世 1390袒护

簡繁轉換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24 12:30:1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虽然已经临近散,但这么大的事儿,内阁处理起来也不会耽搁。

毕竟,一个弄得不好,其他地方都有样学样,为了少清丈田地就进行毁田毁地,对于之后两三年土地的收成影响就大了。

土地里没有足够的产出,后果是什么?

吃不饱饭的农民会做什么?

都是看过《史记》、《资治通鉴》的人,自然心知肚明。

别看现在大明的天还牢牢的,他塌下来,可只要不够吃,后果就不可预计。

历史上改朝换代所发生的祸乱,可不就是为了争一口吃的吗?

而且,你也别怀疑那些士绅大户、宗室勋戚的操守,为了利益也是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的。

首辅值房这边发出去命令,内阁行人司的行人们马上就忙碌起来,几个人已经得了差事儿就飞跑着出了内阁,去各衙门请人。

好在还没有散衙,因为考成法的原因,各部堂官都还没有提前离开衙门,所以很快就把人请到内阁。

很快,九卿齐聚首辅值房,由新进阁臣申时行把之前的事儿再重复了一遍,众人尽皆默认。

大明对私有产权其实还是比较保护的,田地是地主的,他们爱怎么折腾是他们的事儿,原则上朝廷不应该过问,只要按照田亩照实缴纳赋税即可。

只不过这次情况特殊,朝廷在组织清丈田地,他们在这个时候毁坏耕田,说大了就是和朝廷作对,说小了也是破坏朝廷以农为本的原则。

“诸位大人,对汝默所说之事,可有什么好的法子?”

事情已经说完,召集他们过来就是看看有没有其他办法可解。

若是有比魏广德法子更好的办法,那自然就采纳。

若是没有,那就把魏广德的法子拿出,大家也好讨论。

这个事儿拖不得,早点出结果就能保住无数田地,也就是保住无数口粮,否则来年还不知道有多少百姓为因此忍饥挨饿。

内阁这边商议,而在京几个衙门,堂官忽然被内阁紧急召走的消息也很快在衙门里传播。

说到底,就大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所以在那里瞎猜。

毕竟,内阁召集九卿,那绝对是出了大事儿,涉及国朝政令的大事儿。

否则,按照正常情况下,都是发还各部先行讨论,然后再上奏,可不会把朝堂上权利最大、话语权最重的一批人集中到一起商量对策。

外面的在瞎猜,而知道内情的其实也不少。

此时,永康胡同定国公府,当代定国公徐文璧正怒目圆睁瞪着身前两人,他们一个是襄城伯李应臣,一个是恭顺侯吴继爵,也就是这次申时行去调解纠纷,看到的主要的两家。

毁田地的事儿,他们其实是知情的,虽然不是他们想到的办法,但却是下面庄头想到的。

毕竟,这个庄头也算是吴家的家生子,是世世代代就在这个庄子说打理庄务。

想到那片田地,都是家中长辈只会佃户开垦出来的,现在却要被朝廷收税,于是就想到干脆恢复成荒地。

就算朝廷要征税,那征的也不会太多。

等清丈之事过去,再复垦回来就是了。

他这么想的,可也不敢擅自做主,所以还是私下里跟侯爷汇报此事得到默许。

有了老爷的默认,那庄头胆子也就大了,又多毁了不少田地。

他这边的动作,自然被隔壁庄子看在眼里,然后李家庄头也有样学样。

当然,事先也都有禀报,得到家主许可才干的。

多明显的事儿,稍微一琢磨就知道为的是什么。

只不过两个庄子一干,毁的田地不小心就多了点,已经有好几百亩了。

如果只是几十亩,或许申时行谨慎软弱的性子,也就装作看不到。

可两个大庄子就敢毁两三百亩田地,试想天下效仿,这大明还能剩下多少田地,由不得他申时行不跳脚。

“公爷,你和魏阁老不是亲戚嘛,帮我们说和一下,就说下不为例。”

李应臣这会儿小声说了句。

“是啊,徐公爷,此事虽是我等做的不地道,可都是要养家糊口的,外面看着我等世袭勋贵,可都有一大家子要养活,钱财上也是为难的很,否则也不会出此下策。”

吴继爵也马上接话跟上,说道。

“清丈之事,是首辅在做,还专门委派阁臣申时行,魏阁老能帮你们说和什么。

还有,你们自己毁掉那些田地事小,可你们想过没有,要是不惩办你们,那其他人有样学样,首辅搞的新政还继续做什么?

你们这样打首辅的脸,你以为他能咽得下这口气?”

徐文璧恨铁不成钢吼道。

他是真没想到自己千叮咛万嘱咐,结果还是有人出了纰漏。

看上去事儿不大,可那是放平时。

现在这件事儿,闹不好直接捅到宫里去。

别看皇室对他们这些勋贵恩宠有加,可也得看什么地方。

这毁田毁地的事儿,若是皇帝稍微较真,那就是在动摇国本,可就不是小事儿了。

这时候,外面有小厮进来,在徐文璧耳边小声嘀咕几句,徐文璧脸色也是微变。

“内阁召集了九卿议事,我估计八成就是为了你们做的这狗屁倒灶的事儿。’

徐文璧不傻,申时行负气回城,他得到消息就把两个人找来。

“那怎么办?大不了罚俸,反正也没几个钱。”

吴继爵摆烂了,他自己的地,不想种了还要怎滴,难道朝廷也要管?

“惹毛了,我去把奉天门外的广场开荒出来种地。”

李应臣也咋呼道,“内阁不是不准撂荒,我就去开荒,我把紫禁城周围的地都种上粮食。”

听到李应臣不要命的言论,徐文璧拿起茶几上茶杯直接砸了过去。

李应臣虽然比徐文璧年长,但毕竟权势,爵位差的老远,这会儿手忙脚乱躲避才没被砸到。

这样直接动手,在勋贵当中也是很少见的。

“你们去做,事儿我也不管了,你们爱怎么闹怎么闹去。”

徐文璧不确定内阁会不会上奏天子,治他们动摇国本的罪名,所以打算干脆放手。

大不了就是舍掉两个人,也不是多大的事儿。

“别呀公爷,我们就是发发牢骚。”

吴继爵马上说道,还不满的瞪了李应臣一眼。

他只说认罚,谁知道李应臣不要命了,连那种话都敢说。

李应臣这会儿也有点怕了,要是被勋贵抛弃,他这个爵位还真未必保得住。

大明朝当初封了多少勋贵,现在还留下多少?

丢了爵位,那就愧对祖宗,死了都不得安生。

“公爷,是我胡说八道,我认罚,可千万别不管我啊。”

李应臣马上也哀嚎道。

大明皇帝对勋贵真的不错,城里城外的大军,始终都交在他们手里,所以平日里他们也时常和天子见面。

也就是这几年,皇帝年幼,除了每月两次朝会,各种仪式也是多由徐文璧代劳,所以接触的少了。

若非如此,别看什么国公,其实伯爵,侯爵大家都差不多,主要还是看皇帝看你顺不顺眼。

顺眼了就提拔,权势不会比公爵弱。

不顺眼,公爵也能一边去。

当然,京城几位国公轮流亲近皇帝,也是已经约定俗成的规矩,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儿,不会允许一家独大。

现在,不管是在宫里还是朝堂,再没有比徐文面子大的勋贵了。

另两位国公爷,毕竟都没有正式袭爵。

就算袭爵,以他们的年龄,也难以得到万历小皇帝的倚重。

徐文刚才也是一时气急失态,这会儿看两人都服软,也没有继续着。

想了想,才问道:“知道厉害了?”

“知道知道。”

两人慌不迭答应。

“认罚?”

徐文璧再次问道。

“认罚,认罚。”

李应臣这次抢先说道。

一些田地的损失,相比动摇国本的罪名,他还是分得清轻重。

“现在,我只能试试。”

徐文也不会真的就不管他们,马上在旁边书案处快速书写条子,让人送进内阁去。

内阁议事,他就算亲自过去也是进不去。

虽然学着五军都督府和京营,可不是九卿。

想当初,他们这些勋贵,总是能在其中占一、两个位置的。

而此时内阁里,都察院左都御史陈?就正在说要弹劾他们,不仅公然对抗朝廷政令,甚至动摇大明以农为本的国策。

“陈大人,陈大人息怒,动摇国本,给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不过就是被黄白之物蒙蔽双眼而已,责罚就是了。”

魏广德急忙说道,“以默所述,近三百亩田地,至少让他们损失四、五千两银子,够他们肉疼了。

至于宫里,估计还会罚俸等处罚,主要就是杀一杀这帮人的气焰,免得他们继续要这小聪明就是了。”

魏广德还是在劝和,他想的办法,大家都认为不错,二两银子强征荒地,收为官田,花点银子复垦,身家就能暴增数倍。

钱是不多,但他们更关注的是有这一遭,其他那些耍小聪明的就该放弃了。

“也太轻饶他们了。”

吏部尚书王国光忽然说道,“最好请宫里追加处罚,这样也能保证之后清丈顺遂。”

“这处罚不轻了。”

魏广德没说话,江治接话道,“强收田地,国朝以前还从没做过这样的事儿。”

“只要有罪,那就是抄家的大事儿,这个该刑部严大人出来说说。”

王国光看向刑部尚书严清,等他开口。

“有没有罪,宫里定性才能移交刑部论罪。”

严清淡淡笑笑说道,他才不会卷进其中。

反正就算要治罪,有旨意他就执行好了,明摆着虽然要惩罚勋贵,但魏广德并不想把事儿弄得太大。

严清能理解魏广德的立场,他在朝中和勋贵的稍微近些,若是在这事儿上不讲和,那以后勋贵也就不会和他继续维持关系了。

要的就是魏广德帮忙在朝堂上说几句话,毕竟现在的勋贵被文官压迫的远离朝堂,缺少话语权。

皇帝面前他们倒是能说上话,可现在皇帝又不是时时刻刻在处理政务,都是内阁在办。

看着下面纷争,张居正思量片刻还是不想把事儿闹大,影响到清丈之事,于是开口说道:“此事想来应该是被迷了心智,魏阁老的意见很中肯,朝廷收他们手里的荒地开垦田地。

这,也能体现出朝廷以农为本的国策,任谁也说不出一个不对来。

等开垦出来,到底充官田还是按照魏阁老所说,官地竞拍,下来户部再商议。”

想到那片土地在别人庄田附近,要是稍微管理不善,很容易又被侵占,所以魏广德建议干脆卖钱算了。

朝廷其实也不缺那几百亩地的地租,朝廷缺的是田地赋税,上亿亩田地稳定的赋税。

“其实,官地拍卖这个法子,我觉得倒是挺好。

朝廷虽然有大量官地,但是其实多被士绅转租,百姓能得到的极少,都只能转佃耕种。

若是竞拍官地,周边农户每户设限拍卖十亩田地,倒是有利于百姓积累家产。”

陈蚧开口说道。

现在土地兼并,出现大量失地百姓,若是朝廷能把官地分出一部分交给他们,对于稳定百姓也是有好处的。

“此事牵扯太大,今日就不议论了。

下来诸位若有意,不妨将想法写出来,咱们再研究,如何?”

张居正开口说道。

他心里清楚的很,朝廷的官员,其实对于所谓的官地也是深恶痛绝。

官地,只能为地方每年带来一点租金,其实地租大头都被士绅拿走了。

而且,留官地在手,说不定哪天皇帝封儿子个亲王,就把这些官地直接赏赐出去了。

到头来,什么也落不到好。

与其如此,还不如将官地变现,以后朝廷只管收税就好。

不过也正如张居正所说,此事非同小可,自然不是他们能定下来的,怕是还要走朝议,得到绝大部分官员支持。

只是若真走到这一步,怕是支持的官员不会少,所以其实张居正的态度也就是默许的意思。

正在此时,芦布从门外进来,先向屋里众位大人行礼,这才来到魏广德身边,在他耳边低语几句。

“知道了。”

一个纸条落在他手里,他也没看,直接收入袖中。

当日,内阁连夜向宫里递交奏本,等待皇帝批复。

出了皇宫天色已然黑了,魏广德让长随去永康胡同送信,他则直接回府休息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