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隆万盛世 > 1507倭国变局前夕

隆万盛世 1507倭国变局前夕

簡繁轉換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23 03:45:00 来源:源1

1507倭国变局前夕(第1/2页)

“思云,派去倭国的密探,能不能接触到倭国地方上的大名?”

魏广德忽然问道。

“阁老的意思是”

刘守有没有完全理解魏广德这么做目的,急忙问道。

“打探那些倭国地方诸侯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魏广德直接说道。

之前他以为倭国人会很团结,可是现在织田信长破坏了倭国交战的规矩,对武田氏斩尽杀绝,想来就算是已经归附织田家族的大名也会心怀忐忑。

必须搞清楚这点,或许就是大明可以利用的点,攻破倭国这个堡垒。

一些人,会在内战的时候是一个态度,可一旦有外敌入侵,就会摒弃前嫌又精诚团结起来共赴国难。

魏广德必须搞清楚倭国大明是不是这样的人,若是,那这条情报对大明来说毫无价值。

可若不是,那大明就有了可以利用的条件,拉拢倭国不甘心坐以待毙的大名,联合反抗织田氏。

最后,挟此功劳要求分疆裂土,如同吕宋一样,逐步蚕食倭国。

用这样的办法,可以让大明以最小的代价在倭国站住脚跟,进而找机会完成对倭国的完全控制。

如果一开始,大明就以外敌入侵的方式闯入倭国,难保不引发上千万倭国百姓拼死抵抗。

耗费巨大代价,绝对不是大明需要的。

最小的成本,获得需要的矿场,才是魏广德的目标。

至于后世国人最想做的,魏广德表示他不会这么干。

上千万免费劳动力,继续让他发光发热不香吗?

“魏阁老,你的意思是,希望他们能够对织田信长不满,以此让他们继续内战,削弱倭国的实力?”

刘守有只理解到魏广德部份意思,所有不敢确定自己的判断,于是开口询问道。

“让他们内斗,怕是也会和武田家一样,一个个被织田信长剿灭。

我要的是平衡,织田信长灭不了其他大名,他们联合起来对抗他。

但是也不能灭掉织田信长,双方实力对比最好是织田信长略强,压着反抗的大名打,我们才好从中渔利。

包括我们和他们结盟的方式,介入倭国内战,帮他们干掉织田信长。

而他们要付出的代价就是,承认左渡金山和石见银山急附近土地划归我大明。

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至少满足我们的基本要求。”

魏广德只能详细解释道。

具体做到哪一步,现在无法确定,只能一步步来。

现在都不知道倭国大名在面对明军时会如何选择,所谓拉拢大名共抗织田信长不过是一厢情愿。

“让你的手下,尽可能接近那些大名,还有他们手下的重臣,了解他们的思想,这才是最重要的情报。”

魏广德说道。

“卑职明白了,马上向倭国传话,让他们尽可能刺探这些人的真实意愿。

那,魏阁老,倭国国王那里,是否也要有所动作?”

刘守有又说道。

在大明,肯定是不会承认所谓那什么天皇称呼的,所以官方只会称其为国王。

只不过或许大明官员习惯了中国传统,总以为周边都和大明一样,权利最大的就是国王。

所以,在和倭国接触时,经常把倭国的将军,或者幕府误认为是其国王。

当然,现在的大明不会犯这样低级错误。

刘守有已经把倭国情况查探明白,知道倭国国王更像是失势的周王,在势力强大的诸侯面前什么都不是,王命根本出不了王都。

不过,无论如何国王也始终是国王,需不需要争取他的支持,在刘守有看来,似乎就很具有意义。

大义啊。

之前刘守有没想到织田信长屠杀武田家族可能会动摇他在倭国大名心中的地位,但现在不同。

只要在倭国传播织田信长嗜杀的谣言,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怕是都会怕他,进而因为恐惧而想反对他,杀死他,避免自己被他杀死才对。

那么,倭国国王会不会也担心?

虽然之前织田信长对倭国国王很是恭敬,但人都是会变得,特别是王图霸业即将完成的时候。

就算织田信长没有对倭国国王这个位置取而代之的心思,也可以让大家相信他就是有这个心思。

制造谣言,传播谣言,他们锦衣卫在行。

他有没有不要紧,只要大家相信他有,他就是有百张千张嘴也说不清楚。

倭国国王虽然失势,但是在倭国民间还是很有威望的。

传说中神之子,连姓氏都没有。

如果倭国国王也担心织田信长,能够求救大明,那大明出兵倭国是不是更具备道义和法理上的理由?

刘守有这么想,魏广德这会儿脑袋里也因为刘守有的话想到了倭国国王。

不过不是很确定,所以魏广德开口问道:“你的意思是”

“传播织田信长要取而代之的谣言,让倭国国王担心其篡位,拾掇他向我大明求援。”

刘守有马上说道。

“我记得之前的情报说,织田信长一直都是支持倭国国王的,虽然他才是掌握权力的人,有点狭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

魏广德缓慢开口道,同时脑海里也在飞速思考推演倭国之后的局势。

“可曹丞相的后人,终究还是反了。”

刘守有却马上说了句,随即又补充道:“《三国演义》已经流传到了倭国,据说很多大名都有看过。

我这边想办法查查,倭国国王是否也看,若是看了最好,若是没看过,我就弄一本过去。”

“呵呵呵”

魏广德听完,当即发出一声爽朗的笑声,点点头,说道:“不错,你的这个想法很有意思。

去做吧,如果能弄到倭国国王的求援书信,我大明出兵倭国就再无半点阻碍。”

中国的名著,其实随着中国商人四处贸易,早就流传开来。

毕竟在船上动辄数月的生活,没有书看日子就更难打发了。

《三国演义》、《西游记》这类书籍,早早的就随着商人出现在藩国权贵的案头。

据记载,倭国最早提及《三国演义》的记载,出现在江户时代初期,也就是1604年的日本儒学学者林罗山在《罗山先生诗集》中。

而林罗山看书的时间,必然早于这个时间,也就是万历三十二年以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507倭国变局前夕(第2/2页)

而且他们看到的书,肯定是从中国流出的印刷版。

因为倭国最早刊印的《三国演义》,是1692年出版了京都湖南文山的翻译本《通俗三国志》。

其实,倭国上层人士大多能够使用汉语和汉字熟练交流和书写,所以国内这个时期大量书籍也随着商人流向倭国。

这点,魏广德并不清楚。

毕竟,他能够指导下面人主要进行哪些方面的贸易,禁止哪些方面的交易,却不可能面面俱到。

而且,只要不涉及技术的书籍,单就是文学著作,魏广德也真没有理由拒绝交流。

其实就算魏广德真禁止向倭国出售书籍,那只会提高书籍出售的价格。

毕竟奇货可居,朝廷禁止的交易,不仅不会真正断绝交易,反而会给奸商走私提价创造条件。

大明的书籍,在倭国价格可是价比黄金。

“现在和倭国的联系,大概是多长时间?”

魏广德忽然问道。

眼看着出兵在即,对倭国国内情报的需求可就变得急切起来,过去那种一年都收不到三次消息的环境,肯定不行。

“魏阁老,我们利用商船和水师巡海船只,现在大约每两个月就可以传递一次消息。”

刘守有其实对倭国情况的传递已经很满意,都赶上草原那边了。

当然,草原那边有紧急消息可以随时传递出来,而倭国那边则稍微麻烦些。

不过就算如此,锦衣卫已经打通了倭国和朝鲜那边的传递途径,过去他们利用琉球国进入倭国。

现在逐步站稳脚跟后,又发现还是朝鲜的交通位置更好,所以许多情报都是通过海路传递到釜山,然后走陆路传递到一个叫仁川的小渔村,用那里的渔船送到大明辽东。

最后一步,则是用胶东半岛东海水师的蜈蚣船,快速传递到天津上岸抵京。

这条路线如果加急,从情报发出到锦衣卫收知,前后可以控制在二十天左右,是最快捷的传递通道。

“最好建立稳定的传递通道,一月一递最好。”

尽管传递时间从半年压缩到两月,但魏广德依旧觉得太慢。

“卑职明白,回去就安排增加传递次数。”

刘守有不会说他们已经掌握了更快的方式,那只会让魏广德这些官老爷不断加码,反正先答应,又不是做不到。

信不信,只要他说二十多天就可以把倭国情报传递回来,魏广德不仅不会满意,还会要求在半月来完成情报传递。

现在魏阁老的要求做到了,其他就和他关系不大了。

这也是刘守有这些年来为官的心得,绝对不能把锦衣卫底牌尽出,让上面人清楚,先说困难,然后顺利完成,才能给自己加分。

等刘守有告辞离开后,魏广德马上写了张条子,把倭国近期可能生变的猜测写上,也把他和刘守有之间考虑的事儿也简单说了下,然后就是装进信封封好,还在封口盖上自己的私人印章。

他阁老的关防,在这样的字条上使用太不恭敬,魏广德当然不会使用。

“芦布。”

对着门外喊了声。

很快,芦布的身影就出现在值房门口。

“拿着这个送到宫门外交给我府里的人,让他们马上送到兵部交给张侍郎。”

魏广德把信封递过去,重要的东西都是用自家人传递,而不是让内阁派出行人送出去。

主要这里面涉及到军机,而如果随随便便交给阁内官员传递,难保传出一些流言。

有些人,为了显示自己地位的重要,就算什么也不知道,编也会编一些东西出来。

芦布接过信封,快步离去,而经此一事,魏广德也暂时没心思看奏疏,思索着倭国后面的变局。

魏广德心里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此事怕不会这么简单就成功。

“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

嘴里不断念叨着这三个人名,魏广德不清楚这些人具体怎么上位,特别是织田信长怎么死的,丰臣秀吉又是如何成功上位。

诛杀武田家族看似是小事一件,可打破了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影响力不可谓不小。

他刚才和刘守有商量的那些,都是基于织田信长还在,掌握着倭国权利的前提下有效。

可如果在此期间倭国生变,那这些计划可就全废了。

魏广德轻轻摇头,不过此时也没其他法子,大明控制不了。

魏广德现在就是在下一盘棋,事关大明和倭国的大棋。

赢了,大明的版图就会完成对倭国的吞并,以后的事儿也就不会发生。

那什么天皇,大明的版图里怎么可能还会有他们的存在。

那什么计划提前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大明最早出兵倭国的时间就是今年年底前,最迟是明年岁末。

现在正是太平洋风季,此时出兵倭国,很容易重蹈蒙元覆辙。

实际上,如果此时出兵,或许才是最优选择,以为那些大名,怕都是惶惶不可终日,也最容易刺激到他们。

魏广德那里知道,此时一场阵地织田信长的阴谋也正在倭国酝酿。

一位织田信长一直信任的将官,此时正因为面临被剥夺身份的危机,以及多方面的因素,正在暗中策划杀死织田信长的阴谋。

他太了解织田信长,在织田大军对毛利和长宗我部两个大名“最后一战”后,除了荒凉的岛津家外,就剩下关系并不亲密,甚至随时可以刀兵相向的上衫家和北条氏。

而这两家和织田信长的关系也是时而联盟,时而分裂,就如长宗我部一样,曾经也是织田信长的盟友,但面对更大的利益,依旧会选择放弃和织田信长的联盟关系,准备刀兵相见。

只不过,倭国中部最好的土地,大部分都已经被织田信长和他亲密盟友控制,剩下的小鱼小虾不是在东国就是本岛以外的岛屿,势力大多很难发展起来。

这种情况下,不被信任的将领,很可能面临着类似武田家一样的结局,被清洗。

抱着这样担心的,其实还包括德川家康等有实力的,又和织田信长联盟的盟友们,自然也包括京都的那位“神”。

因为诛杀武田家的一道命令,织田信长或许自己都想不到,此时的他已经被倭国大部分有实力的大名从心底里防备起来,都巴不得他去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