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隆万盛世 > 1564静观

隆万盛世 1564静观

簡繁轉換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5 04:53:21 来源:源1

虽然大部分官员对魏广德派人为冯保送行很理解,心里多少还暗自钦佩,但却是不会宣之于口的。

毕竟,冯保是太监,可不是他们这些进士及第的文官。

如果是文官,那肯定是被奸佞陷害的。

至于太监被发配,那就是活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对他们来说,也就是私底下议论两句,却没人会想到以此做文章,弹劾首辅。

就算是那些对时事极度敏感的御史、给事中,也没人会往这里面去想。

毕竟魏广德给离京官员送礼物其实已经是惯例,所有人都知道。

现在京城人参价格奇高,对于能滋补元气的药材,高年份的人参更是有价无市,所以大家其实都很期待,等自己年老体衰,被迫致仕还乡时,能够收到一株上年份的人参,拿回去好好调理身体,再多活上几年。

第二日,朝中依旧平静。

张四维已经安排好人,他们也会在这两天里草拟弹劾奏章,然后反复润色,力求突出此事的严重性。

当然,他们其实也知道,这种事儿不能拖。

拖久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作为次辅的张四维自然更清楚,所以这日上午在房里处理了一些奏疏后,他就让手下去询问内阁里关于吏部尚书那份奏疏,从宫里转回来后是怎么处理的。

不多时,手下书吏就进来禀报道:“老爷,魏阁老那边已经派人和各部联系,询问九卿会议的时间。”

推举吏部尚书,当然不是内阁三个人坐一块能决定的,不过往常都还是会事先大家碰个头,商议下内阁是否有人选。

毕竟,名为九卿,谁不知道他们和里面那些人大多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甚至可以说,内阁阁老之间的会议,其实就可以决定九卿会议的基调。

此次,魏广德的决定可谓一反常态,并没有先召集他们商议人选,而是直接准备九卿会议,这就很不寻常了。

今天他可还没做好准备,奏疏晚些时候他还要再看看。

虽然知道是徒劳,可也必须把握万分之一的机会,万一宫里的陛下也对此不满呢。

想到这里,张四维不动声色让人出去,他则继续翻阅永远都看不完的奏疏。

晚些时候,魏广德那边终于派人过来询问时间。

“张阁老,我家老爷差我来询问下,这两日你可有要务,没有的话,今日下午就召集九卿商议吏部尚书人选,也好早些给宫里回话。”

来人自然是魏广德值房的芦布,他在张四维面前行礼毕后,才恭敬的说明来意。

不要觉得阁臣都是一天到晚就在房里处理奏疏,魏广德偶尔都要出去,到各部去走走,张四维、申时行自然也是。

当初刚入阁的时候,申时行几乎一半的时间都在外面跑,那时候正是清丈京城勋贵田庄的时间,没有他老出面,顺天府的差人是真不敢做事的。

那帮子勋贵,就算落魄,品级都甩顺天府尹几条街,根本就不是他们能惹得起的。

“今日下午我有事儿要外出,明日下午吧,上午时间未必来得及。”

张四维心中早有盘算,明日一早就爆出弹劾魏广德的奏疏,到时候魏广德必然回府等候,九卿会议的主导权必然就落到他手里。

“哦,这样啊,那好的,小人这就回去复命。”

芦布只是一愣,没想到张四维居然直接把时间推到明日下午。

不过这也不关他的事儿,反正是自家老爷定夺。

其实,按照早前的习惯,直接下条子把人召集到一块就好了,一次推举会议,又不费多少时间。

芦布回到值房,把张四维和申时行的话都复述一遍。

申时行自然是无事,随时都可以,只是张四维把大致时间定到明日下午,让魏广德稍微愣了愣。

本来魏广德想到是下午就召集人手,到时候大家都没个主见,毕竟是突然袭击。

借此,就以第一次九卿会议,诸公尚未有定论,把宫里那道旨意就可以放一放,等上十天半个月,啥时候宫里问起再召集第二次。

他的奏疏已经递上去了,相信今明两日关于杨巍的诏书就应该下来。

杨巍去南京任户部尚书,至少给他半年以上的时间,反正先让劳堪把吏部的事儿挑起来。

只要王篆知道自己晋升无望,肯定也会愿意和劳堪配合,一起先把吏部的事儿做好,给自己准备一些退路。

如此,吏部在此期间肯定就不会闹幺蛾子,主动上疏询问了。

谁愿意头上顶个大老爷,没有吏部尚书,他们两个侍郎就能决定吏部事务,多好。

“明日么,那好,你给各位大人递个话,就定在明日下午好了。

魏广德此时也不好夺了张四维的意思,只好对芦布说道。

安排个行人过去传话,再简单不过,魏广德相信他能做好。

不过等芦布出去了,魏广德心里也在盘算这事儿。

总感觉张四维定下的这个时间,似乎有些蹊跷。

不过他不知道,张四维打算借助送冯保这件事儿让人弹劾他,暂时夺了他的权。

至于最后,就看宫里那位,是否还存着这样的心思。

有,自然就会顺势将其拿下。

没有,自然几天后魏阁老就会回阁办差。

在外人看来,这些也不过是一些御史言官在察言观色,揣摩上意的行为。

后世倒张居正时,其实就是经过科道言官不断的试探,终于发觉了万历皇帝的态度,进而发动一波又一波对张居正势力的清算。

他们未必是真认为张居正政策有问题,而是纯粹为了朝堂上能够空出来的官职。

或许,这也是之后万历皇帝完全放任外朝的原因,对他们想要举荐官员的奏疏一概留中,就是不发,让各衙门官员缺额严重。

许多他们甚至出现一二把手都致仕离京数年,却没有官员接任的奇怪现象,而是下面官员按品级暂摄部衙权利。

很快,一日的时间匆匆而过,魏广德回府就收到消息,劳堪、江治和张科等人都递了帖子,晚点要过来。

魏广德想不到的,他们可未必,特别是劳堪。

虽然他留在都察院的线人没有传递来消息,可在关系吏部尚书官职的情况下,张四维突然把九卿会议推后一天,还是引起他的注意。

虽然是九卿会议,但因为吏部尚书空悬,所以吏部两位侍郎都要列席会议。

没有发言权,只能是听着,看看他们以后可能的上官是谁。

劳堪和王篆不是一路人,自然说不到一块去,今日王篆掌印,所以他也有时间思考此事的蹊跷。

随着这些人的到来,魏广德自然也听到了他们的猜测。

一些人认为是张四维在找人商议吏部尚书人选,虽然他在九卿会议上不占优势,可肯定会胡搅蛮缠,想办法把推举会议扩大的部议甚至是廷议,这样他的人马才有发挥空间。

而劳堪则是猜测张四维会在明日发动对魏广德的弹劾,暂时把他逐回府中,利用九卿会议主事人的身份推动他推举的人上位。

退一步,就算他的打算失败,也可以把推举会议扩大的廷议上。

没人知道这些年张四维利用银弹攻势,轰下朝中多少人。

想当初刚入阁时,可就利用手下掌握的御史力量,在外朝狠狠的展现了一波自己的实力。

“善贷,此事可不能掉以轻心。”

劳堪把自己的想法说完,就盯着魏广德。

魏广德只是思考片刻,就微微点头,说道:“任之的话很有道理,他或许还真就这么想的。

九卿里,至少礼部尚书会和他站在一起,还有大理寺那位。”

过去,魏广德对五寺不大重视,毕竟实权不大,包括通政使也是一样。

所以,现在想起来,怕是张四维早就对五寺出手,拉拢其中的官员。

毕竟,在朝堂真正的掌权者眼里,五寺就是个给人过度的衙门,是从翰林院步入朝堂的一个阶梯而已。

论权力,自然还是六部最大,掌握朝堂方方面面的事儿。

“那我们要不要找人连夜准备奏疏,明日一早就送进去,弹劾张四维。”

张科开口说道。

他是屋里人中,被弹劾伤的最厉害的一个人。

想当初好不容易谋的浙江巡按一职,在胡宗宪被拿下后,他顺势暂摄东南剿倭大权。

可都还没捂热乎,就因一场兵变被人弹劾。

妮玛,还是福建兵变,他虽然暂摄权利,可根本手伸不到福建去,只能名义上的指挥权。

可就算如此,他也在兵变后及时处理,快速平息此次事件,可以说他自认为完美履行职务。

可就这样,还是被人弹劾,夺官住,于是心中一恨,直接写了致仕奏疏,夺回老家十年不出来。

即便隆庆朝给他发复出文书,他也直接顶了回去。

这次,要不是看到魏广德、劳堪逐渐混的风生水起,他都兴不起回来的打算。

朝廷里面太黑了。

他来了,也终于见识到朝廷的黑暗,知道当初自己没背景,所以就算暂时得到权利,也因此很快就会失去。

在掌权者看来,能干的官员其实很多,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也不影响什么。

这或许就是嘉靖皇帝那时的选择,谁叫你没靠山,如同小儿怀金过闹市,肯定有人觊觎的。

只是住其实都算好,许多人是被罗织罪名,直接办了。

好吧,对于大明朝官员来说,罗织罪名其实多少感觉言过其实,毕竟大部分官员其实都是罪有应得,因为干干净净的官儿其实没几个。

这会儿,他能想到的就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张四维弹劾,他们也有的是御史,发动对张四维的弹劾。

大不了,两败俱伤。

只是没想到,魏广德笑着摇摇头说道:“不必,让他出招。

我倒是想看看,他弹劾我什么,也算是善贷三省吾身必须经历的过程。

看看旁人眼里我到底有那些方面做得不好,以后改过就好了。

魏广德确实笑的坦然。

因为他猜测,或者说他自认为在朝中不算贪官,他贪过钱,不过最后惠及的其实不是自己,因为他根本就看不上那仨瓜俩枣。

这些银子,都是潜规则,他不能打破,所以收了。

可朝中也确实有寒门子弟,所以他帮扶了。

有人就算拿此说事儿,他也有充足理由驳回去,最多就是德性有亏。

至于其他的,魏广德还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大罪。

“那怎么行,谁知道会如何泼脏水。”

张科看魏广德不以为然却是有些急了,开口说道。

“其实,他多半就是罗织罪名,不过关系不大,只要还是看宫里。

我觉得,他此番或许是为了吏部那个位置,但也是在试探今上的态度。

到我这个位置,其实根本还是看宫里那位的意思,若是真不愿我继续做首辅,这次斗下去对我也不会有好处。

不过我觉得,不妨让他试探下也好,至少我心里有底。”

魏广德开口说道。

让他自己找机会试探,万一被皇帝看出来,那可就不妙了。

揣测帝心,这是很犯忌讳的。

让张四维帮忙试探,就没有这样的顾虑了。

“以不动应万变吧。”

魏广德最后一锤定音,让他们都不要有所行动。

只不过,若是明日真有弹劾他的奏疏,九卿会议上,自然知道该如何做。

魏广德没有推举的人选,人还在山东,都没入朝,所以他也没说。

“只要不能遂了他的心意就好。”

魏广德送人出府的时候,才又补了一句。

人走后,魏广德回后院路上,也在盘算他的布置。

现在就让那边行动的话,几日后张四维就会收到消息,到时候难保不会对此有所怀疑。

想想,魏广德还是摇摇头,这会儿还是不要多生事端为好。

等年底的时候发动,让他张四维直接滚回老家去,顺势就拉余有丁入阁。

不过到时候要面对曾经的盟友申时行,还有名义上靠向他的余有丁,魏广德心里没底,他们就真会听自己的。

毕竟,这两位是同科,都是一鼎甲。

一个状元,一个探花,还有个榜眼是谁来着?

哦,对了,是王锡爵,还跟着自己修过书,当初也是张居正的支持者。

只不过夺情事件时态度过于强硬,被张居正不喜而被排斥,致仕回乡。

这种人,早晚都要复起。

魏广德看的很明白,只是他不打算用。

毕竟人来了,说不好会和申时行走到一起。

现在魏广德对申时行也是不够放心,也是处处提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