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隆万盛世 > 946生死看淡

隆万盛世 946生死看淡

簡繁轉換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5 21:58: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在后世,知道“湖广填四川”的人颇多,但是“江西填湖广”,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江西填湖广,始见于魏源的《湖广水利论》。

系指以江西为主的长江下游人口向中游地区迁徙的移民运动,据说最早出现于五代,明朝达到**。

江西移民占江、浙、闽、皖、赣五省迁至湖南,湖北的移民总数的六成,在两湖各个地区,江西移民占有的比例又有差异,自东向西递减,适与地距江西之远近成正比。

在洪武年间湖北地区的一百七十四万总人口中,土著人口占四成,移民人口占六成。

根据各府的移民原籍作一统计,在湖北的九十八万移民人口中,江西籍移民约为六十九万,占总人口的七成。

湖南在洪武年间的二百七十八万各类在籍人口中,元末及洪武年间迁人的民籍和军籍移民达七十三万人,占当时全区人口四分之一。

起因,则是元朝末年湖广地区是红巾军与元朝军队以及朱元璋—陈友谅厮杀拉锯的主要战场,由于社会动荡,生灵涂炭,田畴荒芜,十室九空,无论是北方移民还是土著居民已经寥寥无几,人口随农民逃荒外省和大量死亡而急剧减少,并允许“插标占地”,因此而奏响了历史上有名的“江西填湖广”的宏伟史诗。

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即明初大移民,其中,“江西鄱阳瓦屑坝”、“山西洪洞大槐树”、“南京杨柳巷”和客家人之源“福建宁化”并称为中国明代四大移民的集散地,也是寻根之地。

其中,中国有两亿人的祖先是江西鄱阳县瓦西坝出去的。

明初移民时,官府在瓦屑坝设局驻员,饶州府各县移民沿乐安河、饶河到达鄱阳瓦屑坝集中,然后发放“川资”,编排船只,乘船驶出鄱阳湖到达湖口。

然溯长江而上,迁入湖广,或顺长江而下,迁往安徽及其它省份。

而在二三百年后,清朝朝廷又组织了一次类似的大移民活动,也就是“湖广填四川”。

湖广填四川,据说有湖北、江西、福建、广西等十几个省份的居民在移民行列之中,前后历时百余年,从清康熙十年大规模开始到乾隆四十一年止,堪称中国最大规模移民行动。

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经过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因此清朝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客家移民是仅次于湖广人的第二大移民团体。

据康熙二十四年人口统计,经历过大规模战事的四川省仅余人口九万余人。

自明末起,流贼张献忠起事入川建立大西政权,地主武装、清军、南明军一起攻向起义军,之后明军内部争权夺利,战火不断。

张献忠余部孙可望、刘文秀进入四川,在川北与清军激战,清军镇压义军,搜捕明军残余分子,地主杀起义农民,农民杀反动地主,满人杀汉人,汉人杀满人,“杀得鸡犬不留”。

之后又是吴三桂叛乱,攻入四川,其叛军与清军的“三藩之乱”历时七年,这些战争持续达三十多年,终于把曾经的天府之国杀空了。

对刘守有来说,不管他选择张居正还是魏广德,其实貌似都可以亲切的喊一声老乡。

是的,在大明朝没有“同志”,但是有“乡党”,这其实从大明建立起就已经存在,以李善长、胡惟庸为首的淮西集团其实就是最早的乡党。

熟悉明末历史的人,大多知道明末有齐、浙、楚党和东林党,这些,其实本质上也都是乡党。

乡党意识浓厚,以地域、籍贯抱团的现象在大明朝普遍存在。

“科举大省”这种抱团并不是组成一个“以省为名的党派”,实际上明末党争中的各种“党”,都不是自称,而是对手扣过来的帽子。

别人都把齐、浙、楚三地官员称为某党,而三党一方则将对面无论籍贯一概扣上“东林党”的帽子。

因为他们需要证明东林党是一个“飞书走使充斥长安,驰骛各省”的组织严密的全国性**势力。

于是乎,没有上榜的各省官员,其实也都有自己的小集团,只不过在史书上名声不显或者就是被以为成“东林党”。

不过对于刘守有来说,他八面玲珑,自然也有自己的后手。

那就是和魏广德那边的联系,他打算私底下悄悄进行,而他更多的还是和湖广官员打成一片,也要和首辅张居正保持良好的关系。

所以在今日给魏广德传递消息后,又把消息也传到张居正耳中。

长袖善舞,左右逢源,这就是刘守有的打算。

随后两日,京城里关于王大臣案各种版本的流言甚嚣尘上,百官也是议论纷纷,但是内阁却出奇的平静。

自打那日从慈庆宫出来商议了一次后,张居正就再未组织阁臣对此事进行阁议。

一开始吕调阳还有些奇怪,虽然看到张居正和魏广德都递送过奏疏,但内阁商议还是应该有的。

但是在看到张居正不同寻常的行为,还有魏广德保持的沉默后,他终于也意识到其中怕还有更多他所不知道的内情。

而就在朝堂和内阁诡异的气氛中,锦衣缇骑也已经冲到了新郑。

虽然刘守有再三嘱咐,但是锦衣缇骑既然出动,其实在这些人看来基本上已经是被定罪,所以他们依旧保持着原来的习惯,那就是横冲直撞,毫无顾忌。

好吧,只是不直接上门抓人罢了,或许是京城那边还在搜集证据。

缇骑进了新郑,就直接找到高拱府邸,然后把高府完全给围住。

高拱府邸在新郑也算大户,高墙大院,前后门出现了锦衣缇骑的身影,墙外还有缇骑巡逻,这样异常的情况很快就被高墙内的人所知。

“缇骑?”

高拱自从被押解回新郑后,在床上躺了小半年,最近才身子轻松起来,可以在院里走动走动。

是的,虽然旨意追上来,赐高拱驿道,可锦衣卫和东厂的人如影随形,几乎就是一直押解他回到新郑家中。

此时高拱失势的消息已经在城里弥漫,大家都知道高拱得罪了太后和皇帝,所以被罢官。

于是乎,除了原本就和高家亲密的人家,其他都不敢登门拜访。

高拱这半年时间里倒也算清净,其实他也不想见人,实在是自感无脸。

不过就在今日,他得到下人的禀报,府外被锦衣缇骑围住了,只是没有冲进府来。

“我知道了,你们下去吧。”

高拱对下人吩咐一声,在人临出门的时候又说道:“知会下去,府里该干嘛干嘛,都听风就是雨的。

你家老爷还没有被人拿走,你们怕什么。”

“老爷,外面锦衣卫的人叫门,让老爷出去。”

就在此时,门房小厮跑进来禀报道。

高拱脸色微变,不过很快就释然。

是叫门,不是闯门,那含义是不同的。

锦衣卫抓人,那是直接闯进门抓人抄家,可不会叫门。

于是高拱故作镇定来到府门前,缇骑头领当然是认识高拱的,锦衣卫的人,对京城官员其实都熟悉无比,否则这次的差事也不会落到他头上。

要是派不认识的缇骑去抓人,拿错了人,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等宣读完圣旨,高拱知道自己算是被圈禁在家里了。

虽然说只要不出城就没事儿,可自己要真出门,身后一堆锦衣卫跟着

想想就丢人。

至于争辩,高拱熟悉朝堂,知道解决此事的根本不在新郑,而是在京城。

和锦衣卫的糙汉子争什么,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即便他是进士也一样,不过是自取其辱。

高府外的变化,很快就传遍全城,新郑官府要派人过来查看。

缇骑这次出动,手续齐全,有圣旨,不是中旨,就差拿人的驾贴。

不过他们并没有抓人,所以地方上自然不敢为难,还得好吃好喝供应着。

毕竟锦衣卫是大明在册军卒,按照大明军制,明军所过府县,物资供给都是地方官府买单。

这么一队缇骑就这么进驻新郑,百姓现在都绕着高府走,就怕惹到凶名在外的锦衣卫。

而高府外出采买之人,进出都要受到锦衣缇骑严格盘查,受到影响不大,但惊吓却是有的。

于是乎高府内现在是人人自危,即便高拱摆出风轻云淡的样子也已经渐渐镇不住人心了。

是的,高拱此时只能故作姿态,他虽然还不知道最终的结果,但他还是已经做最坏的打算了。

他是没想到,自己都被罢官了,冯保和张居正居然还是不肯放过他。

在高拱看来,此事肯定是冯保捣鬼,张居正肯定也是参与此事,否则不可能有圣旨发下来。

要知道,张居正是首辅,可是有封驳圣旨的权利,可他没有。

这样一道针对内阁前首辅的旨意就这么堂而皇之发下来,要说其中没有猫腻是不可能的。

和魏广德当初担忧的一样,他当初恨急了徐阶,可也只是对他子侄动手,都没有让人把案子牵扯到徐阶身上,就是担心阁臣的护身符没了,自己以后也会不安全。

高拱在府中想了两日,终于还是打算出手,不能就这么一直沉默下去。

虽然圣旨里没有说明到底为何如此,但他知道能动用锦衣卫而不是地方官府,那肯定涉及到宫里贵人。

要找人说情,只能是朝堂上资格够老的大臣。

虽然现在他在京里的人要么罢官要么外放,看似已经没人了,可是高拱很清楚,京城的官员可不是一条心的,大家都有各自的利益和诉求。

内阁三人,高拱没有选择给魏广德和张居正写信,而是选择了吕调阳。

此事若没有一位阁臣站出来说话,是掀不起多大风浪来的。

虽然他和吕调阳关系一般,但他曾是礼部尚书,当懂的维护制度,或者说规则的重要性。

六部九卿,他选择给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礼去信,同时还给吏部尚书杨博也写了一封。

书信内容,自然是请他们出手,为他洗清冤屈。

虽然高拱认为此事张居正肯定参与了,但杨博和张居正并未一条路上的人,他自己的心思很重。

同时,杨博也是历事三朝的元老,要说干干净净,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若是自己这个前首辅都能被莫须有的罪名追究责任,那他杨博将来呢?

杨博虽然不是张居正的党羽的,但是两人关系很近,相互影响也很大,所以他还是试着给杨博去信,希望他能够劝说张居正改弦更张。

于是乎,高拱的书信被他派亲信之人连夜悄悄送往京城,而此时高府的下人在瑟瑟发抖几日后,私底下也开始小动作不断。

或许是因为老爷亲信之人都突然消失的缘故,让府内人心惶惶,许多下人已经开始打起各自心思。

不仅是开始打包自己的物品,也悄悄,或者说默契的开始打包府里的财物。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更何况只是主仆关系。

这些小动作,高拱自然是看在眼里,但是在这个时候,他选择了沉默。

要知道,一旦门外的锦衣缇骑冲进来抄家,这些东西也会被朝廷收走。

给谁不是给?

自己如果真到了那个地步,他还是希望不要牵涉到自己府里的下人。

他只是吩咐管家,把家中一些家生子的身契找出来,如果情况真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就让他把身契还给他们,让他们各自逃难去。

实际上,现在高拱身上就带着一个金块。

是的,他打算在最后时刻吞金自杀,免得遭到政敌的侮辱。

他手里的金块,当然不是无知愚人自以为的黄金,而是采自南方金矿尚未提炼的矿石。

古人以为的吞金能自杀,其实此金非彼黄金。

若黄金真有毒,谁还会制作成首饰成天戴在身上。

唐代医书《本草拾遗》中就记载:“诸金有毒,生金有大毒,药人至死。”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毒金即生金,出交广山石内,赤而有大毒,杀人,炼十余次,毒乃已。”

所以,吞金自杀用的不是黄金,而是含有大量铅、汞等毒物的天然金矿石。

对于已经把生死看淡的高拱来说,自然也就不会对家里那些金银财宝还那么留恋,他们要就让他们拿去吧,只希望他们能过得了锦衣卫那关。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