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隆万盛世 > 934议朝会

隆万盛世 934议朝会

簡繁轉換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5 21:58:38 来源:源1

杨博正式接掌吏部,到任后第一份奏疏自然就是请求京察,汰撤不职官员,去高拱时代的京察大幕由此拉开。

随着大学士张居正、魏广德、吕调阳自陈不职,言易一榱不若得一栋,评众臣不若简柄,乞赐罢免的奏陈递上,皇帝不允后,百官接二连三也上此类奏陈。

礼部尚书陆树声、左侍郎王希烈、右侍郎诸大绶各自陈,俱诏,照旧供职

高官们自陈不职,自然只是装装样子,皇帝都是不允,让他们继续供职,而被吏部核查的人,自然又是另一个结果。

此次京察历时一月,本就是有针对性的,吏部等衙门进行的考察,很快就黜斥吏部员外郎穆文照,都给事中宋之韩、程文等三十二员;吏部主事许孚远,御史李纯等五十三员,降调外任。

光禄寺寺丞张齐等二员闲住,尚宝司卿成钟声调外任,司丞陈懿德闲住。

所以这次的京城结束的也很快,大批官员由此被罢黜,经过此次考察,京师各衙中高拱之党略尽。

其他的京官在经过短暂的惊惧后,很快也反应过来,貌似处理的都是和高拱走得近的一些人,空出的关注一时间又成了香饽饽,大家都不断走动关系想要升迁。

就算不能升迁,自然也希望能够转迁到一个游油水更足或者权利更大的衙门里。

这次斗倒的人里,六科和都察院的人都不少,足够他们忙活了,而朝廷的转运随着京察的结束很快也恢复过来。

对朝廷高层来说,京察引起的变动微不可察,毕竟高拱的门生故旧大多入仕不久,官职低微。

挥舞完大棒,杨博在京察即将结束的时候,又上了一份封赠条陈。

隆庆六年八月初五日,吏部条陈封赠事宜,凡祖父官高于子孙者,得进散官一阶。凡丁忧养病给假官封赠与见任同。

凡祖父有削籍者,许令陈情,量准祖父冠带闲住,外官升京秩者许照见职改给,但外任不得引例。

这就是给京官发福利了,一时间许多京官纷纷上奏陈情,为自家长辈请旨。

其实,由此也可以看出,现在的京官多为官宦世家,许多官员家中长辈或都做过官。

百年成平,天下的读书人已经从寒门士子变成了官僚家族,普通人家是根本没有能力供出一个进士来的。

也只有天赋异禀之寥寥数人,凭借天资聪颖才能办到。

这就是阶级固化的结果,这样的人当官,不仅要考虑自身和家族利益,之后才是国家利益。

在他们眼中,自己获得的一切是家族给予的,而非朝廷给予,而且朝廷还需要他们牧民四方,安定天下。

这样的意识继续下去,发展到最后,自然就会随着强大家族的崛起,掌控兵权,从而寻到机会完成一次改朝换代。

不过到目前为止,这种意识也只是处于萌芽期,许多官员都没有意识到最后会发展的结果。

吏部完成了杨博上任后的三把火以后,紧接着户部尚书张守直乞休奏疏送入宫中,很快就被批红,第二日传旨,召南京刑部尚书王国光接任户部尚书一职。

随着户部易主,新任户部尚书王国光上任伊始,也很快上奏,言户部金谷之司,尤极冗琐,征派愈烦,奸伪愈滥,以致册籍愈密,其实大同小异,而造册之费甚巨,且又束之高阁,未曾过目。今内阁题造格眼文簿,稽查完欠,简要可守,余归并裁省。

按照王国光的计划,户部文册合并二十二分,裁撤二十八册,一下子减少文册五十份,不仅可以让户部官员从繁重的造册工作中解脱出来,但朝廷需要的各种数据却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内阁,张居正值房里,魏广德和吕调阳都认真看完王国光递上来的条陈,只是简单商议一番后都表示同意。

户部的事儿,内阁自然是不便代为做主。

何况,户部这么做后,实际工作并不受影响,这也是好事儿。

只要工作不耽搁,做什么还不都是掌部尚书做主。

“叔大兄,海运漕米一事,户部还没有定下来吗?”

魏广德在内阁商议完户部裁撤文册一事后,就开口问起漕粮海运的事儿。

这事交到户部部议已经有段时间了,但是因为张居正态度的转变,张守直又打算离开,所以自然不上心,拖拖拉拉一直到了现在都没个部议奏上来。

“漕粮一事,户部争议很大,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争到现在也没有个结果。”

张居正做出一副无奈状说道。

“首辅大人,漕粮海运一事,我调阅了相关文档,确实,虽然海运艰难,但对于漕粮运输来说,近年黄河水患不断,朝廷是需要掌握一条渠道,能保证漕粮运抵京师,这可是关系到北地安稳的大事。”

吕调阳这时候也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他经过分析后倒是认可漕粮海运。

虽然对全部或者大部分漕粮通过海路运送京城依旧有顾虑,但是他也知道魏广德其实已经退步,只要求朝廷每年通过海路输送一部分漕粮,保证漕司熟悉海道以备。

毕竟,就算按照工部的要求,每年漕船都提前出航,可毕竟运河就那么大的承载量,大量的漕船可不是一次性就过黄淮一线水道的,总有个先后之分。

排在前面的漕船自然可以赶在汛期前通过,而后面的依旧可能被水患所阻。

说到改海,张居正其实内心也有些纠结。

他不是不知道好坏的人,山东方面的尝试其实已经说明了此事的可行,只是他做为首辅,需要考虑的东西更多。

不仅是发高拱的政策,还有漕运的利益集团近期也是不断的游说此事,特别是拿着漕兵和运河两岸百万人口生计做为理由。

张居正明白,他们这么说,其实就是对他的一个威胁。

想想也是,若是他们刻意使坏,运河两岸庞大受损的百姓会不会做出不忍言的大事儿来,到最后还不是他这个首辅背锅。

不管朝廷选择什么政策,其实都是双刃剑,有人获益,有人损失利益,而他们内阁就是要权衡利弊,做出所谓“正确”的决定。

“回头我和汝观说一下,让他亲自主持此事,尽快给出一个答复。”

张居正也没想好,虽然当初和魏广德说好此事,但毕竟户部那边的事儿,他没法越俎代庖,插手太深也容易引得王国光心里不快。

其实所谓的怕党派,内部也并未一条心,各有各的诉求,只是大家在大方向上保持一致,或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纠集在一起。

张居正依靠的,自然是湖广庞大的乡党和当初恩师徐阶留下的关系,特别是和山西杨博之间的合作关系。

但是王国光出自山西,自然是杨博那边的嫡系,大家只是合作关系,直接对王国光颐指气使不好,久了容易生出龌龊来,这就不利了。

实际上,现在张居正能够在朝堂上稳压魏广德一头,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联结的人够多。

但是湖广籍贯的官员,就已经足够和江西官员不相上下了,更何况还有山西和南直隶那边的人。

现在的朝廷,早就不是严嵩执政那会儿,朝士半江西的年代。

如果魏广德坐上首辅位置.

张居正只是起了这么个年头,他就知道,这绝对不可能,齐、浙等地的官员,还有湖广、南直隶这些人,是绝对不会运行有第二个严嵩存在的。

当年的严嵩,可是压制了他们十数年。

各省不是没有才干卓绝之人,但是严嵩当朝那会儿就是视而不见,只是一味提拔江西籍官员,才铸就当时六部近半江西人的盛况。

想要再来一次,绝对不可能。

想到这里,张居正忽然来了主意,虽然魏广德不可能把自己斗倒,坐上首辅位置,但自己也可以利用他对海运之事的关心,让他和漕司那边的人斗上。

“汝观那里我去说,可户部下面的人,善贷,你也要多多联系才是。

正如和卿所言,海运漕粮一事事关北地安稳,是大事,户部部议是绝对不能出岔子的。

汝观也是刚进户部,我担心他控制不住局势,在部议的时候反对声音太大。”

张居正看着魏广德说道。

对于张居正的理由,魏广德当然是嗤之以鼻。

王国光去南京做尚书前就是户部右侍郎,他也长期在户部为官,从上到下熟人颇多,哪里算什么新任掌部。

就是张守直被赶鸭子上架那会儿,还不是很快就理清楚了户部的摊子。

对于张居正的用心,魏广德隐隐有些猜测,但是这个时候也不便多说,于是就点点头,“此事我知道,下来会和户部同僚们坐在一起议一议,说说这海运漕粮的事儿。”

魏广德对户部不熟悉,但他也清楚,自己想要走得更稳,六部多多少少还是要有人的。

以前自己嫌户部是个烂泥塘,担心陷进去,但是到了自己现在的位置,就算麻烦再多,也得要插把手进去才行。

貌似六部中,魏广德也就是在户部从未伸过手了。

想着该怎么联系户部里的同年,由他们牵线搭桥和户部的人联系上。

从张居正值房出来,魏广德就写了张条子,让芦布带出去交给外面的家丁拿回府去交给张吉。

今晚,魏广德打算在府中邀请在户部的同年,了解下户部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有哪些人支持漕粮海运,哪些人又是持反对意见的,自己也才好有针对性的下手。

支持者,自然是要刻意笼络,反正自己都打算伸手进户部了。

而对于反对意见的人,魏广德也不打算和他们争论什么,说不拢就想办法把人调走就是了。

杨博在吏部驱逐了高拱的人,可魏广德留在吏部的人还在,另外当初殷士谵留下的班底,现在也投靠到了他这里。

当然,对这些人,魏广德不会全信,毕竟他们大多是山东籍官员,大明后期政坛主要是齐浙楚党争锋,齐党势力不俗,说明山东官员崛起也是很厉害的。

当然,笑到最后的东林党魏广德也是知道的,毕竟“水太凉”太出名了,那帮人才气是真没的说。

到了晚上,魏广德送走在户部上值的同年后,却是眉头紧皱回到书房坐下,一直沉默着。

王国光到任户部后,并没有谈及过自己对海运漕粮的态度,而户部在职侍郎郭朝宾和傅颐则是态度相反,郭朝宾支持海运漕粮一事,而傅颐则是反对。

对郭朝宾,魏广德倒是不担心,他本身就是山东人,自然对海运一事不会反对,要知道山东这地儿的人,或许因为临海的缘故,其实并不惧怕所谓的海上风险。

反对海运者,其实多来自内陆,才会对大海充满惧意。

当然,沿海省份也有反对海运的,不过多和海商有关联,毕竟涉及自家生意。

傅颐就是其中之一,他来自山西,是杨博、王国光的人,其实照理判断,魏广德认为或许王国光本身也是不支持开海运的。

“好算计。”

好半天,魏广德才终于开口,从嘴里说出三个字来。

魏广德在书房坐了这么久,一直就在想这个事儿,张居正对于户部态度暧昧。

要知道,杨博在朝中势力根深蒂固,但依旧有求于张居正,张居正不可能说服不动山西乡党。

但是,张居正却然魏广德帮忙说和,魏广德之前没想明白,现在却是知道了。

除了让魏广德来吸引漕帮不满之外,或许也是山西那边想从他手里获得某些好处。

为的,不过就是利益交换罢了。

当初王国光从户部侍郎转到南京,傅颐就是接任王国光的职位,不会是又看中什么官职,想要让傅颐去做吧。

其实张居正也能提,但是现在朝野上下,对于张居正领衔湖广,或者说楚党,还和山西那边走得很近,已经有所不满。

若是张居正发起,说要提拔傅颐,恐怕会引起其他官员的不满,进而对张居正产生看法。

就在魏广德寻找机会,打算和王国光好好谈一谈的时候,工部奏报昭陵建成,择日可将大行皇帝梓宫入山陵。

随即,内阁的主要工作转为和礼部确定大丧事宜,确定余二十八事,分别定下仪注上奏具行。

如此前前后后一耽搁,又是大半个月过去了。

这日在内阁张居正值房,魏广德又被找来。

“善贷,如今陛下登基已有数月,然仅朔望朝会上朝,我欲请改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