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隆万盛世 > 504禁辽东海运

隆万盛世 504禁辽东海运

簡繁轉換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5 21:58:38 来源:源1

时间终于还是进了嘉靖四十一年十二月,魏广德又开始有些飘了。

在此以前,魏广德的时间除了上衙门办差儿,就是散衙回家,不过这一切在魏母赶在运河封冻前进京后,逐渐也松弛下来。

魏母入京自然是因为要照顾怀孕的徐江兰,倒是让魏广德松了口气,他又可以回到过去的生活中,散衙后可以安安心心和同僚喝喝酒,听听曲。

虽然可以在京城雇佣有经验的产婆服侍,做为主人,不管是魏广德还是徐江兰对这些都是不熟悉,很多时候不免手忙脚乱,胡乱指挥,有魏母在京城,大家都安心了许多。

参加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进魏广德和同僚的关系,也能听到许多朝中消息,在席间,喝上几杯酒,许多人的嘴巴就不再把门,不管在衙门里听到什么信息,就都突突的往外蹦。

虽然裕王府在内阁和六部,甚至是通政使司都安插了自己的人,用来探查朝廷里的信息,可是依旧会有许多消息被遗漏掉,当然其中大部分都是无用信息,至少魏广德觉得对他,或者说对裕王府没什么价值,可也有一些是有价值的,只是表面上和裕王府关联不大,所以被人遗漏掉了。

比如从户部官员口中,魏广德就听到消息,山东布政使司就多次向朝廷抱怨,前年因辽东饥荒,暂时允许通海运,使辽船得以至山东登、来购粮救饥。

后来辽东商人以此为大利,私载货物往来山东,为此致使海禁渐弛,希望朝廷重新考虑海运之策。

重开海运济辽,实际上是当初裕王府门人贾应春在担任户部尚书时启动的项目,此举得到了高拱、魏广德等裕王府人的支持,希望以此证明海运的可靠性,以摆脱大运河通航力的不足对南北交通的限制。

而且,现在裕王在魏广德的影响下,也对海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过出于对海洋的陌生,他依旧对海运的安全有深深的忧虑。

特别是按照魏广德所说,海贸一开,不止会吸引夷人驾船来到大明贸易,大明国内亦会有人出海经商,毕竟在货物的周转中,利润就出来了,而且其中的利润还不小。

嘉靖皇帝经常为钱而烦恼,而裕王虽未继位,可也已经感受到财政对朝廷的制约。

而且,如果真让山东方面在朝中的游说取得进展,那么魏广德自己也会有实际损失。

魏广德一直让张吉收购野山参,一开始张吉还是在京城的各家药铺里晃荡,可是时间长了也知道了内幕。

这些参都是药铺从跑辽东的商人那里收购来的,多一层中间商自然就多一层利润,为了省钱,张吉开始联系这些商会,直接从他们手里购参。

这样下来,张吉在收购野山参的过程中结识了不少辽东商人,也知道了辽东那地方的特产还真是不少。

以此为契机,在魏广德授意下,一个由辽东商人和九江商人组成的小型商业集团建立起来,包括汇通商行在内,不少在京的九江商人纷纷加入其中进行贸易。

虽然有了魏广德的庇护,可是对于孤悬在外的辽东镇,陆路运输依旧不能保证安全畅通,特别是山海关外,那里可是一个混住区,不止有汉人居住,还有不少蒙古人在此游牧,不过都是和大明关系比较好的部落。

而且,沿途不少地方地形复杂,出了山还是山,山路崎区不说,还有不少山贼强盗出没,他们可不管你拿着谁的名刺,进了他们的地盘,自然就会想方设法打劫下来,除非组成大的商队,势力比他们强,才能安然通过。

而且,即便有魏广德的名刺,也就只能保证能通关,没人找你麻烦,强行扣押商队的货物,该孝敬的银子却也少不了。

有了这些阻碍,所以商队的大量货物就都通过海运走山东方向进行周转,从山东运回京城或者直接通过运河往江南贩运。

魏广德不会做生意,不过既然费劲巴拉地做了这个事儿,在这个商会里自然也有自己的干股。

从中分一杯羹,自然就要为这个团体保驾护航。

他魏广德虽然是京官,可毕竟官职就那么大,有时候还真不太好使,所以在去年,因为山东那边遇到一些小麻烦,他还通过张居正的关系,搞到一张徐阶的名刺。

虽然魏广德御史的头衔,有时候确实唬人,不过为了避免麻烦,也为了增加和徐阁老的联系,他还是花钱搞来了一张。

有了这些关系,魏广德听到消息后自然就上了心。

裕王对于海贸的关注也转移到了海运上,其实对于海运和陆运来说,成本是很好比较的。

运输大量商品,走海运到山东周转,看似走了更多的路途,但实际成本却能少三成,安全性也更高。

走陆路过山海关,除了沿途官吏盘剥外,朝廷还在山海关征收商税,自中土出者,山海关收六分,辽东四分,自辽东入关者,辽东收六分,山海四分。

而走海运,进出辽东商品和运河粮船一样,都是通过夹带的方式进行,只需要给漕兵一定银钱就可以。

虽然裕王没有明说,但是对于海运甚至海贸也很是期待。

不明说,那也是因为考虑到嘉靖皇帝的态度。

而在这次酒席上,魏广德也大致打听出户部对此的看法,那就是只要辽东农业丰收,不再需要内地粮食接济,确实可以考虑不通过海运输送粮食,不过只要辽东粮荒难题不解决,海运就不能断。

而兵部的态度,则是比较保守,或者更应该说是保守派中的少壮激进力量。

出于安全考虑,兵部其实一直都是反对开海禁的。

本来兵部每年可以拿到的资源就不多,还要紧着九边都稍显不足,自然也没有太多力量投入到海防中。

海运济辽,是逼着兵部从不多的经费中抠出一笔银子给登来水师新置了一批战船用于保障航道的安全。

辽东,面积虽然广袤,可在大明朝的行政区域划分上却并不是独立的区域,一直都是并入山东布政司管辖,但是又在辽东推行的是军镇模式,也就是军事管制。

明初时,朝廷对辽东极为重视,洪武、永乐两朝曾多次向辽东迁徙百姓,然而由于当时的辽东尚未全面开发,生存条件极为恶劣,因此少有百姓能够真正扎根于此,移民政策收效甚微。

实际上,站在明朝政府的角度来看,对辽东实行内地一样的统治其实并不合算,由于当地基础条件太差,整个辽东也无法给明朝带来多少税收收入,但统治成本却极高。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明朝对于辽东除了军事层面的重视外,在民政方面的重视程度并不高。

而朝廷对辽东在军事方面的看重,更多也是为了从东北方向对北元形成包围态势。

随着洪武、永乐年间的多次北伐,北元已经彻底崩溃,到了仁宣年间,鞑靼和瓦剌忙着争夺草原统治权,已经很难再对明朝构成威胁,辽东的战略作用开始明显下降。

到了嘉靖年间,蒙古俺答汗部的崛起虽然对大明再次构成威胁,可是出于财政难题,朝廷也很难重现明初那样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对蒙古草原进行征伐,对辽东的态度也很是摇摆,已经无力再次提高辽东的军事力量。

对整个北方的土地,一直延伸到北冰洋的广袤西伯利亚地区,魏广德当然知道战略价值巨大,特别是那里无比丰富的资源。

可是面对残酷的环境,连辽东都无法让汉人扎根居住,继续往北扩大地盘自然就是奢望,没看到女真族这些北方的民族都被逼着南迁,在明朝边境地区祈求一块生存的土地。

没法建立城镇迁移百姓,仅靠时不时派出一队精兵进行巡逻,这样的统治其实根本就不起作用,没人会信服你所主张的领土权利。

现在还是弱肉强食的状态,你要控制一片区域,就必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治,比的还是拳头。

别人来了,你要能把人赶走,这才是你的领土。

要是你打不过人家,那你就只能放弃。

现在的海外,欧洲人掀起的轰轰烈烈的大航海时代,直接把新发现的大陆给瓜分完毕。

但是瓜分完了也不是就成为既定事实。

实际上,在未来为了争夺这些殖民地还爆发了无数场大大小小的战争。

直到英国人确认了霸权,这样的战争才逐渐减少。

在魏广德看来,自己插手辽东的商业,是在给迁移过去的百姓创造机会,让他们可以生活的更好一些。

辽东百姓生活富足了,他们才能安居乐业。

到时候裕王上位,自己就可以试着再提一提这事儿,再次迁徙一部分百姓去辽东,不断向北扩张地盘,稳扎稳打,慢慢的吞噬那片土地。

要是贸贸然跑去遥远的北方某地建一座大城,人口吸引不过去,士卒都不会愿意去,到时候必然又会有无数军户逃亡。

现在的北方,真的是让人没法活,生存条件太难了。

你要保持这个大城的运转,那就只能是海量的投入,但是大明根本就没有这样的钱财用于向北方的领土扩张。

即便是往北,除了皮毛、山货外,在这时代还真的没有太多有利可图的生意,还要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转运物资,实在是得不偿失,无怪乎裕王都对北方都生不起一丁点的兴趣。

即便是魏广德丢出开疆拓土的理由,依然无效。

即便是在后世,辽阔的西伯利亚地区,开发的面积依旧有限,实在是生态环境太过恶劣,或许也只有居住在同一纬度的毛子才能够适应这样的环境。

不过让魏广德稍微安心的是,虽然山东那边走通了朝廷里的关系,让人为此事说项,可毕竟现阶段,不管是户部还是兵部,主要的精力还没有向这个方向转移。

在江南,虽然张琏伏诛,但是被带动起来的造反浪潮却是一浪高过一浪。

不少过去的山贼,在看到张琏举事后快速扩大势力,也都有样学样,又有不少张琏旧部或隐入山林躲避官军后再次起事,已经有遍地开花之势,更何况现在的兴化府城还被倭寇占据。

“善贷,我昨儿个听老师说,大猷出任福建总兵官的旨意怕是要拖延一阵子,等待收复兴化府后才会下旨。”

魏广德正在翻看头两日送来抄录好的大典,旁边的张居正小声对他道。

“为何还要拖延?”

魏广德有些奇怪,此事已经说了很久了,但是旨意一直没有发出,自然只能当个传言。

前些日子,倒是从张居正那里再次得到确认,可没想到今日又这么说。

“听说因为福建那边,为了收复兴化,抽调了刘显、俞大猷、戚继光等大将率兵前往,眼下戚继光部还在浙江未出,俞大猷那边也还在收拾人马,这时候要是下旨升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刘、戚二将就有些尴尬了。”

张居正解释道。

“俞大猷那边,前些日子他有来信,说赣州府安远县叶槐、龙南县李文彪等聚众作乱,他回兵就要过去,怕也是因此才耽误了收复兴化府城。”

魏广德点点头说道。

闽粤赣三地不断有人聚众闹事,这也是从俞大猷的信里才知道的,本来魏广德还以为,剿灭了张琏,江南就能安省一段时间。

“对了叔大,不知你对海运济辽一事可清楚?”

魏广德说道这里,忽然想到前两日听到的消息,于是开口问道。

“你说这事儿,我知道,当初辽东饥荒,户部奏请的,允许从山东登来等地购粮送往辽东,稳定地方。”

张居正放下手中的书本,看向魏广德答道。

“不知内阁可有讨论过此事?”

魏广德试探性问道。

“你说山东那边?”

徐阶现在取代了严嵩的地位,自然对朝中局势洞若观火,稍有风吹草动就会第一时间知晓,而张居正作为他选择和培养的接班人,消息那也是非常灵通。

魏广德只是说了一个开头,他就已经大概知道原因了。

魏广德有家人参与到和辽东的商贸中,这事儿张居正也是知道的。

其实,这时代,大多数官员家里都会有人参与这些副业,倒也是见怪不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