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隆万盛世 > 406关税

隆万盛世 406关税

簡繁轉換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5 21:58:38 来源:源1

“他们回不了头了,因为徐海和王直都被朝廷杀了,他们要是放下武器,也不过是等着被朝廷杀头。”

魏广德低沉着语气说道。

“杀王直,当初是朝中公义,虽然有极少数人出言反对,但是毕竟很少。”

殷士谵开口说道。

“是啊,他们理由很充分,死了那么多无辜百姓,为什么要放过这些人?”

魏广德叹息道。

“善贷,你的解决办法到底是什么?”

裕王也是轻叹一声,随即开口问道。

他想要知道的是,该如何解决倭患,而不是去分析倭寇成因,虽然分析成因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现在的情况是木已成舟,无法更改。

还忘记说了,王直就是你魏广德去监斩的。

“是啊,你有什么法子就直接说出来,我们也好合计合计。”

这时候,殷士谵也开口附和道。

不过,魏广德还是注意到屋里众人不同的表情,虽然裕王和殷士谵都急切的想要从他嘴里听到解决办法,却还是有张居正睁大眼睛看向他这里。

显然,张居正已经对魏广德想要说出来的法子有了一些猜测,只是魏广德不说他也不好确认,毕竟先前裕王都说了,市舶重开,但是倭患依旧。

“其实,不管是解决倭寇还是解决福建反贼,难题都一样,那就是防止他们越演越烈。

最初的倭寇有多少人,还都是分散成无数互不统属的小势力,可到了嘉靖二十七年后,特别是嘉靖三十一年起,倭寇实力就已经变成成千上万,甚至出现可以号令十万之众的倭寇首领。

要解决倭寇,就要从根子上拿出办法,那就是允许民间商人出海经商,他们有了活路,自然就不会再去沦为海盗,加入倭寇之中。”

魏广德说话的语气很平淡,可是听在裕王和殷士谵耳中却如晴天霹雳般,只有张居正露出早已看穿一切的表情。

是的,张居正猜的还是开海禁。

明朝海禁,源自朱元璋时期的政策,整个洪武年间每过两三年就有朱元璋重申海禁的记载。

洪武三年,明政府罢太仓黄渡市舶司;洪武四年,朱元璋下令片板不许入海,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审之重法;洪武七年,明政府撤销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这些都是自唐朝以来就存在的中国各王朝负责海外贸易的官方机构。

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下令严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命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诸城,禁民入海捕鱼,以防倭寇侵掠。

只不过,朱元璋定下海禁政策,其实并不是要闭关锁国,并不是要中断官方和民间对外贸易,他更多的目的是为了彻底解决逃到外海的张士诚、方国珍两支武装力量残部。

而之后的永乐皇帝朱棣派郑和下西洋,其实也说明了这一点。

因此朱元璋的禁海令只是防止临海居民与不愿归顺的“逆贼”相通相济,是一种临时性的军事政策,由此捎带影响到海洋贸易,也只是暂时性的。

而之后的历任皇帝都没有效仿朱棣而是学起朱元璋那一套,原因耐人寻味。

不过虽然大多数官员都认为应该遵守所谓祖制,也就是执行海禁,可是在大明朝还是有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应该开放海禁,运行民间贸易的进行。

只不过,这些有识之士大多都不清楚,公开禁止的海外贸易其实在私底下早已形成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条。

本来,这条利益链条在市舶的掩护下还算隐蔽且高效的运转着,但是随着嘉靖皇帝禁令的下达出现了变数。

而这一变数,却在数位巡抚、总督的高压政策刺激下愈演愈烈,最终无法收拾,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倭患。

自然,这是一些心怀野心之人在其中兴风作浪的结果。

但不管怎么说,魏广德都觉得,只要适当开放民间出海一途,先堵住倭寇生长的土壤,至少没有新鲜血液补充,才能从根本上剿灭倭寇。

只有给了海商一条活路,他们不前仆后继的加入倭寇群体,那么现有的倭寇会在明军的围剿下越来越少,直到全部被剿灭。

否则,为了活路,今天你剿灭一股倭寇,可同时有更多人加入其中,最后倭寇是越剿越多。

这个道理,其实和围剿福建反贼的道理是相通的。

只要不官逼民反,百姓不为了生计投身反贼之中,自然影响和波及范围就还可控,最怕的是一点火苗就燎原,那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现在倭寇如此猖獗,还有人愿意做海商,出海经商吗?”

殷士谵皱眉说道,一边的张居正也是很感兴趣的样子。

他虽然猜到魏广德想要提开海之事,但是因为他身在湖广,其实对海商的了解不多,甚至还不如他老师徐阶知道的详细。

“当然有了。”

魏广德斩钉截铁的答道:“海贸的利澜高的超乎你们的想象。”

说到这里,魏广德稍微停顿,似是回忆一番后才继续开口说道:“记得是嘉靖三十四年到三十五年,朝廷曾经将南京、苏州和杭州三大织造局积压的丝绸通过浙江市舶司发售,为此朝廷获利数十万两白银,解决了朝廷财政困境。”

“好像,那时候朝中曾有人提议在浙江、南直隶大量种植桑树,增加丝绸产量,只是最后又没了结果。”

裕王这时候好像想起来点什么,插嘴说道。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善贷说的那事儿我知道,最后朝中大人们担心桑树挤占农田影响粮食收成,特别是以朝廷的名义发文,担心下面人又乱搞,所以最后不了了之。”

殷士谵答道,算是解释了当初为什么最后没了下文的原因。

“这样行文肯定是不行的,朝廷下了公文,地方官员为了表现还不知道会怎么样,毁田种桑也不是干不出来。”

张居正点头,他在湖广的时候可是见识到不少地方官员为了表政绩,那是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的,不管多么荒唐,只要上面下令,他们就不顾一切的去做,只为了头上乌纱。

“这几年,市舶司还在对外销售丝绸吗?”

这时候,裕王回过味来,魏广德的意思莫不是想要通过市舶司赚夷人的银子,要是扩大销售,一年赚百万两银子,貌似胡宗宪的加派就可以废除了。

“当初市舶一事,主导的是赵文华,在他死后,好像市舶就暂停了,只是保留朝贡这一块。”

魏广德答道,“不过,据我所知,夷人来我大明,想要买的可不止丝绸,他们对瓷器、茶叶都是趋之若鹜。

而这些东西,其实江南各地官仓里就存了不少,若是和当初对待丝绸那样将各地官府征缴的瓷器、茶叶和丝绸都交到市舶司进行交易,又可以变成许多银钱来。”

魏广德说的,其实就是大明在这个时期收取作坊、茶山等的实物税,其实不止是茶叶、瓷器,明朝官府收取最多的其实还是粮食,甚至还有不易保存的水果等物。

后世许多文章都引用大明朝每年收取的税银大概在三百万两上下,多则四百万两,但其实这个数据仅仅是朝廷收取的银钱,并未包含更加庞大的实物税。

如果把朝廷收取的所有财货折银,总税收应该是在三千万两白银左右,虽然这个数字远远低于最后一个王朝在末年每年上亿两的税收,但也不是许多文章所说的那么少。

这些东西一旦转运不及时,往往就会大量毁坏,不过只要东西还在,谁还在乎保存是否完好,或许也只有粮食在这个时代还能保持相对有效的利用。

只不过,正如魏广德所说,其实江南各地官仓里确实都有大量过去收取的瓷器、茶叶等物品,想当初织造局卖出去的丝绸等物,都是被淘汰下来,没有向北面转运的物资。

上等的瓷器、茶叶还有丝绸、棉布等,当然会优先通过大运河向北京转运,这些高品质的物品用来充当俸禄发放,官员们也能够接受。

听到魏广德所说,裕王双眼放光,朝廷财政困境他当然很清楚,现在听到魏广德提出这么一个可以解决财政困难的办法,自然很是有兴趣。

不过很快,裕王的双眼就黯淡下去,实在是要把这一切变成现实面临的却是几乎无法完成的任务。

嘉靖皇帝并不喜欢和夷人交易,甚至他都想要彻底废除市舶司,想要把财货都留在大明国内。

如果向嘉靖皇帝提出废除海禁,重新大规模启动市舶,怕是福祸难料。

裕王能够想到,其他人自然也可以,不过殷士谵和张居正这会儿却不像裕王想的那么简单,他们需要考虑的是如果真按魏广德所言废除海禁重启市舶,对国家的影响。

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政策,朝廷发布下去就行,毕竟海禁多少年了,前朝又不是没人提到过此事,但是结果如何,大家都心照不宣。

而且,魏广德先前话里的意思很明显,他所谓的市舶并不是现在由朝廷主导下和夷人交易,而是让民间商人参与其中,让他们出海经商。

大明朝的海禁,其实禁的是民间,官方一直通过朝贡贸易和海外进行交易,也就是在本朝这一模式才因为一些原因被打破。

不过,魏广德话里依旧有矛盾的地方,那就是既然打算利用市舶处理掉南边官仓里囤积的财货,可另一边又让商人出海,谁不知道最好的商品都已经北运,留在南边仓库里的货物成色都不怎么样,到时候还怎么折现?

谁不知道,商人要是获得海贸之权,对外销售的自然都是上等物品,因为只有这些做工精良的产品才能卖出一个好价钱,他们才能获得更丰厚的利澜。

而朝廷收取的那些货物,有好有坏,好的都运到北京来了,差的才会被抛弃,留在那边的官仓,到时候有好的货物谁还会要这些差的。

张居正首先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在他看来,完全恢复市舶制度就好,没必要让民间也参与其中。

既然海贸有利澜,那为什么不把这个利澜留在朝中,全部都进入到朝廷的口袋里,何必让民间也来分一杯羹。

“其实,若是货物供不应求,那些实物都可以折银收取,各地又不是没有干过。”

魏广德只是轻飘飘一句话就回答了张居正的提问。

确实,明朝对实物是按照一定比例抽税,但是商户也可以选择折现,那就是用银钱来抵。

除了被赋予特殊用途的物品外,其实官府收到的实物成色整体都不高,或者可以说就是市面上难以销售的商品。

之所以这些东西明明不好卖还要被制造出来,主要原因就是成本低,可以用来抵税。

毕竟市场就那么大,东西生产出来不是全部都能卖掉,商人自然很会钻空子,好的坏的都做,把能卖的卖掉换钱,卖不掉就交给官府抵税。

或者说,那些抛弃在南方官仓里的东西,大多其实都是不值钱的玩意,都是商人和地方官员勾接起来糊弄朝廷的。

不过,那是在市场固定的前提下,当有了新市场,生产出来的瓷器、棉布等东西供不应求,谁还有时间去做这些不值钱的玩意儿,巴不得做出来的东西全部都卖掉,到时候折银交给官府,大家都省事儿。

之后,魏广德又和殷士谵、张居正讨论了其中一些问题,大多都是殷士谵和张居正提问,而魏广德给出解决办法,而一边旁听的裕王双眼也是逐渐发亮。

明朝的皇帝,似乎都钱都超乎寻常的喜欢,或许是早几年被户部欺压的时候穷怕了,裕王这个时候听到魏广德分析,如果完全恢复市舶,每年增加几十万两银子还是很容易的,不过那只是把每年各地官府收取的不能变现的实物转卖出去。

而如果把民间商人放出去,他们乘船出海以后,肯定会寻找开拓出更加巨大的市场,南方工商业会因此出现空前繁荣,到时候朝廷光是收税或许就能年入百万,甚至数百万两。

“工商业发展可以吸纳流民,这个倒是善政,从工场作坊收税,还有你是的在市舶司收取关税,真能有这么多?百万两啊?”

裕王终于还是忍不住插嘴问道。

wap.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