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隆万盛世 > 523伏击

隆万盛世 523伏击

簡繁轉換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5 21:58: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据《辽东志》记载:“熊山,城西北一百九十里开原,辽河西岸。”

在这部史书中记载:“宗州,在辽东石熊山,耶律隆运(韩德让)以所俘汉民置。圣宗立为州,隶文忠王府。”确认宗州具体方位的重要参考坐标是“辽东石熊山”。

宋代曾公亮所着的《武经总要》中,留下一个有关宗州地理位置的重要信息:“宗州,治熊山县,在熊山之阳,东辽水,南至显州一百里”。

这里提到了“东辽水”“显州”,并且再次提到了“熊山”。

只不过到了如今,熊山已经不再有县治,明初倒是曾在此处设驿站,即为熊山站,又名安庆站。

不过,随着明初在北地的收缩,熊山因孤悬边墙外,所以驿站早早就被裁撤,只留下一个地名。

不过在今日,熊山脚下,两支大军一前一后奔驰在辽河平原上,近万人马奔驰腾起阵阵烟尘,那场面也是蔚为壮观。

杨照的命令下达后,处于后面的明军军阵中就分出两支数百人的骑兵部队,不惜马力的加速,很快就从左右两边追上了前锋明军,进而超越,向着前方不远处的蒙古骑兵冲去。

只是,靠近熊山的那支明军骑兵部队,受到山势影响,位置更加靠近中路,有点挡在明军前锋的道路上。

熊山随名为山,但其实山势并不算高,只能算是一个丘陵山包,只不过这里可是在辽河平原上,这才把他凸显出来。

熊山东面就是辽河,此处也是辽河上有名的黄泛区,每到雨季必然因为辽河泛滥变成沼泽。

辽泽其实就是指的熊山东面,靠向辽河的地方。

只不过,现在雨季已经结束,沼泽也在逐渐消退。

不过也因此,熊山的东面,按理来说也是不适合大军行动的。

而且,做为追击的明军,自然也不可能绕远路,从熊山另一侧穿行去包抄逃窜的蒙古鞑子,更何况熊山东面可没有道路条件让他们通行。

两支追兵很快就追上了鞑子负责断后的部队,不过双方并没有接触,明军有意从两侧包抄,自然不想和鞑子断后部队交战。

不过这样一来,远离熊山的明军追兵还好,而靠近熊山的明军则速度受到影响,而且骑兵队形也不再保持密集,逐渐变成一条长龙,阵型也显得单薄了许多。

此时,鞑子的前锋队伍已经出了熊山,两侧变得宽阔起来,追击的明军也已经超过鞑子的后卫部队,接近鞑子的中路军。

不过,两个明军游击却敏锐的注意到,鞑子前锋骑兵并没有向北方继续奔逃,而是向左开始兜圈,显然是要改变军队前进的方向。

两个游击将军此时心里都知道,在明军追击到这个份上,鞑子应该不会继续逃跑了,而是要列阵和明军交战。

不过看到鞑子骑兵的队列,从前锋到后卫,因为中军军中有大量的粮车存在,阵型被拉的很长。

而且鞑子骑兵的数量,明显没有出关追击的明军多。

所以两人此时还比较有信心,明军有能力歼灭这伙胆大妄为的鞑子。

是的,明军辽东部队,或许是因为地处苦寒辽东的原因,军队中还保持着一股坚韧的精神,战力也是比较强的。

毕竟经常要和蒙古及北面的女真族发生战端,即便是辽阳周边的兵马,也时常要拉出去支援各地。

这时期的明军,要说野战,或许也只有辽东军等少数几股明军还有和他们一争长短的势力。

而这股鞑子也是太可恨了,这俩月里围绕辽阳西面的边墙反复突袭,几如无人般把这附近边墙和城镇抢掠了个遍,实在很伤辽东军的脸面。

以往,鞑子也是时不时就要突破边墙大肆劫掠一场,然后大摇大摆离开。

而这次,逮着一个地方反复突袭,也是够恶心人的了,完全就是在欺负他们的感觉。

否则,也不会激的辽东总兵官杨照统帅辽阳周边大军倾巢出动,冒险出关追击。

如果不能消灭掉这股鞑子,以后辽东的边墙将再无宁日,只怕会被鞑子骚扰够呛。

好吧,杀光他们也是立威。

只要威立住了,以后他们的日子也就好过了。

看到鞑子军队转向准备正面迎战,两个明军游击不约而同开始收敛马力,不再像之前那样策马狂奔。

别仗还没有打起来,自己胯下的战马就因为脱力而无一战之力。

在这辽河平原上,若是没有胯下战马,他们这些以前被其他明军仰视的骑兵甚至连步兵都不如。

甚至,他们都已经想好,若是鞑子停下逃跑,那么在总兵官大人到来后,他就带本队退到阵后去,利用两军排兵布阵的时机,给自己的战马喂些豆饼,恢复些马力。

对于普通人看来,似乎只要骑在马上就是骑兵。

可对于他们这些以此为生的人才知道,骑兵其实远没有那么简单。

若是不能留足马力,即便骑士的骑术再高超,在战阵之中也是非常危险的。

战马可能会因为体力不足失去奔跑能力,甚至直接栽倒。

可以想象,在两军交战时,从马上摔下来,后方的战友根本不可能有机会让出道来,那么结果要么直接被无数的马蹄踩踏而死,要么就是被战马直接撞死。

刚才他们从明军队列里冲出时,就已经消耗了大量马力,不过这是因为军令难违,并不是他们不知道这道军令的危险。

事实上,这两个游击之所以会被分派到这个危险的任务,自然也是因为他们并不是杨照的嫡系人马,所以才会接到这个差事。

只是在军队里,已经站了队,自然就要一条道走到黑,瞻前顾后是没有出路的。

就像这次的命令,如果他们胆敢违抗,说不得杨照就此打住,不再追击鞑子,但是全部罪责就会打到他们头上。

至于结果,大概率不是被一撸到底那么简单,就算直接被斩杀都是有可能的,而且他们身后的人还不能以此说什么。

毕竟,军法之中对于违抗军令的惩罚,本就如此。

很快,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如同他们的判断一样,鞑子前锋兜了一圈后就停留下来,中军骑兵这个时候也已经冲出熊山地界,也是随着他们之前的路线进行转向,正在完成180度转向的动作。

不过,敏锐的他们也发现,鞑子已经把前面的粮车抛弃到这条道路上,他们选择轻装转身。

明军减速,让鞑子的中、后路军逐渐超过他们。

不过,在面对这已经严阵以待的鞑子前锋军时,明军包抄部队也不敢贸然发动冲阵,去撞击明显是鞑子精锐的前锋骑兵。

更何况,他们明显处于人数劣势。

就这样,鞑子骑兵踏着分秒般,在明军大队追上来以前,完成了军队的转向工作,他们已经是直面明军,不再是把后背晾在他们眼前。

此时,两个游击将军有了一丝后悔。

如果不是他们机械的按照杨照的军令行事,不是奔着对方中军前列去冲击,而是直接冲杀鞑子中军的后部,或许他们还是有机会给鞑子军队制造混乱的。

只不过,这样做的结果,其实也是违抗军令,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那就不好说了。

杨照这个人,脾气是有些暴躁的,而且刚愎自用。

或许打赢了,只会给他们轻微的处罚,不过要是损失大了,说不得就要他们背锅。

两队明军逐渐开始减速,勒马,收拢手下骑兵,重整队形。

这个时候,还不是他们放松之时。

明军大队即将抵达,这个时候若是鞑子发动突袭,也是非常危险的。

只不过,不管是蒙古人还是明军,在两军正面交战之时,也是会讲一些战场规则的。

最起码,在对方尚未完成结阵前,或者连续三通军鼓敲响前,他们是不会冲过来的。

这和伏击战不同,伏击战当然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而此次两军交战,就是平原之上一场大战,自然就要按照正面交战的规则来。

很快,大明辽东总兵官杨照就催马到了前面,手下也开始整理兵马。

一场追击战变成正面大战,其实一开始杨照也是有心理准备的。

不说别的,他率部追出边墙后,只要鞑子回头迎战,就会面临这样的场面,所以丝毫不以为意。

不过先前鞑子队列的转变,可以说在时间上掐得分毫无措,显然对方带队之人也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将,由不得他不重视起来,命令手下人小心整理队形。

只是,此时鞑子的骑兵是在山外,而明军军阵的一侧却是熊山,自然对于他们队形的摆开不利。

不过对骑兵来说,这样的阵型影响也有限。

阵型宽度不够,那么就加强厚度,反正到时候两军就是对撞。

自己的骑兵人数更多,队形更加厚实,在这样的交战当中其实更加占便宜。

两军对冲以后,杀穿对方队列,在兜一圈回来再杀,这伙鞑子铁定是插翅难飞了。

杨照此时在心中盘算着,也是这样下达整队命令。

这么多鞑子,战后至少也是上千颗首级在手,报到朝廷,自己怎么也能升一级,就算不能做到大都督,给个都督同知也是说得过去的。

两军对峙中,杨照在心里想着美事,脸上不免显出得意的神情。

此时,鞑子军中,黄台吉也正在和身侧的打来孙对着面前的明军指指点点,脸上一副兴奋之色。

杨照的军旗就在敌军队列中,可以肯定,这次钓出来的真是明军辽东总兵杨照。

杀掉他或者活捉他,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大功一件,最起码可以狠狠打击明军士气。

想到他们策划的攻势,若是押着杨照去攻打明军的城池,对面明军看到他们的总兵大人被俘,士气该变成什么样子。

两边将领都是信心十足,都在想着一战击败对方奠定胜局。

只是,这一切,都是有心算无心。

随着明军在熊山脚下完成结阵,军队密集排列好,准备发动和鞑子决战之时,一支鞑子骑兵部队已经悄无声息从熊山一侧绕出,堵在了明军军阵的后方。

突然的变化自然被明军后面的士卒发现,当看到大队鞑子出现,以攻击队形向他们冲来而不是结阵时无不心中大骇。

被包围了。

此时,这是所有明军士卒心里冒出来的念头。

鞑子骑兵从身后冲出,地面微微的颤动,自然被勒马的杨照发觉。待前方的明军纷纷回头看去时,骑兵践踏出的烟尘已经清晰可见。

而在杨照回头看向前方鞑子时,对面已经吹响牛角号,这是进攻的信号。

杨照此时那里不知道被蒙古人算计了,不仅仅是前后受敌,更是失去了对于骑兵来说最为紧要的东西,那就是速度。

现在的他们,可是静静站立在原地。

骑兵不能冲起来,那连步兵都不如。

此时,摆在杨照面前唯一的出路就只能往前冲,绝对不能往回跑或者往左边,鞑子前后大军间冲出去,虽然那里距离明军边堡镇远堡和大小黑山堡足够近,应该只有几十里地。

因为大军的队形限制了,没法马上转向,除非他抛弃部下逃走,应该有机会。

但是他不能。

对于正面交战,其实在队形展开时,就是交战双方将领斗智斗勇的时候。

而在队形完成后,输赢就是最后一搏了。

杨照没有丝毫犹豫,现在他想的就是冲过去,突破鞑子军阵,然后直接向西面明军边墙跑,而不是兜一圈回来再战。

只要能够跑到边墙,就能得到城墙的保护。

他已经看出来的,身后的鞑子至少有三千人,而且还是以逸待劳的精悍士卒。

“击鼓,冲。”

杨照抽出长剑挥舞着,指挥明军全军突击。

熊山脚下,三队骑兵都开始动了。

只是,此时由黄台吉率领的鞑子骑兵并不是正面冲向明军,而是斜着插向明军的右翼。

这样,虽然可以让明军前锋不受阻拦的冲过去,但对于他们的后队来说,肯定会被这股鞑子打乱,被他们一个冲击就彻底摧垮。

而更要命的是,以逸待劳的鞑子后军也是向右翼冲击过来。

前后两军的右翼,到了明军这里就是左右两边都遭到鞑子的分割包围。

明军军阵还未完全加速时,后队就已经被鞑子追上,摧枯拉朽般,战阵被撕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