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隆万盛世 > 1152书信

隆万盛世 1152书信

簡繁轉換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5 21:58:38 来源:源1

明朝,散衙时间其实并没有定数。

早上点卯,这个有固定时间,其实官员们起的比这个还早,特别是遇到那些勤奋的皇帝,早上上朝那就是个苦差事儿。

魏广德感觉自己运气不错,嘉靖皇帝就不说了,一直就不怎么管前朝的事儿,都是交给严嵩在帮他打理。

之后的隆庆皇帝倒是勤奋了一年多,然后也懒散了,经常取消早朝,把政务甩给徐阶和高拱处理。

至于现在的万历皇帝,一个月两次朝会,这个也可以忍受。

而散衙的时间,一般就是衙门里没事儿了,官员其实就可以离开。

当然,就算有事儿,只要不是军国大事儿,拖延一两天其实也没人会说什么。

申时,送到内阁的奏疏就已经处理完毕,在首辅值房耽搁了点时间,魏广德出来后就直接选择回府。

「老爷回来了。」

在轿子停下后,就有人往里面通报。

魏广德出了轿子,直接跨进府门,二门里张吉就急匆匆跑过来迎接。

「你带进来的口信,说云南那边出事儿了?」

魏广德一直往里走,只是小声问道。

「是,李成梁李都督从云南派人送来书信,说有大事请老爷定夺。」

张吉小跑着跟着魏广德身后,一脸谄媚的说道。

「去书房。」

路上不是说话的地儿,魏广德带着张吉去了自己书房。

很快,魏广德就见到李成梁送来的书信。

不得不说,云南形势的复杂,超过了魏广德的预料。

他知道西南一些土司一直在蠢蠢欲动,好像万历三大征里面,其中一个就是西南土司叛乱。

能够位列三大征之一,可见这次叛乱有多厉害。

不过,边境土司心怀不轨,居然让大明官军排兵布阵都受到影响,这是魏广德没想到的。

在他看来,就算那些土司有不臣之心,可见到大军开到,应该也不敢有逾矩的胆量。

但是现在情况明显不同,大明在西南调动十万大军,貌似还是不如缅甸召集军队的规模。

按照现在李成梁报上来的数字,缅军当在三十万人上下,还有二百多头战象。

其中一半多的战象,属于缅王莽应龙,剩下几十头则是属于缅甸及附近其他土司。

为此,李成梁一边等待军队到达,同时还在云南各处收集佛朗机炮等重火器用来应对缅军的象兵。

书信里,李成梁还抱怨了广西都司的贪腐无度。

在明史或者明朝对外战争中,几乎从没有出现过明军的象兵部队。

但实际上,明朝在广西专门设置了一个庞大的卫所专门从事驯象工作,也就是驯像卫。

驯象卫首设于思明府凤凰山,洪武二十年沿江迁至南宁府,后多次迁移,而他们的设立,当初就是为了针对麓川等地土司的象兵。

驯象卫初有官兵2万余人,专事捕象驯象,训练象军。

两万人的卫所,远远超过一般明军卫所五千多人的规模,可见当时明太祖朱元璋对这支部队有多重视。

可以说,西南地区稳定,或许在老朱看来,就靠这个驯像卫达成。

不过这次李成梁到了广西,专门去了驯像卫驻地才发现,曾经两万人的驯像卫仅剩旗兵三百余人,战象两头。

驯像卫已经名存实亡。

导致驯像卫没落的原因自然很多,最主要还是宣德初年安南之役,驯象卫官军「随征交趾,失陷大半。」

之后虽然重

建,但因为各种原因都没有能够恢复,到最后就彻底被人遗忘。

当然,明朝还不止一个驯像卫,实际上北京城里还有个驯像千户所,隶属于锦衣卫旗下,属于皇帝仪仗之一。

大朝会的时候,驯像千户所的大象就会被牵出来以壮声势,甚至当初嘉靖皇帝还坐过大象牵引的龙撵南下。

在北京城养大象,肯定是很麻烦的,毕竟大象不赖干旱和寒冷,正常情况下北方根本就不可能有大象。

魏广德还真忽视了缅军的象兵,不过又想到明军有火炮,应该不怕大象。

直接在书桌上铺好宣纸,魏广德提笔就写了两张条子。

一张自然是给工部,另一张则是兵部,都是要给西南补充大中型佛朗机炮的条子。

这个时候重建驯像卫肯定不现实,时间来不及,朝廷也没财力重建这个吞金兽。

大明搞出南、北京的两京制度,看上去机构重叠,但实际上还是有点好处的,那就是北京有的,南京也都有。

南京兵部和工部也都有武库和火器局,当然,不管是规模还是其他,北京肯定是最大的,但是南京的火器产量也能够满足南兵的需要。

所以,魏广德给工部和兵部写条子,自然就是帮着李成梁讨要他所需要的火器。

「信使安排住下没有?」

魏广德写完条子,抬头看着张吉问道。

「已经安顿下来了,他还等着老爷的回信,他好带回去。」

张吉在一旁恭敬的答道。

「嗯,我这就写。」

魏广德答应一声,随即又拿出信纸,提笔就在纸上写起来。

如果是其他文官,对于李成梁诱敌深入,围而歼之的计划,肯定会嗤之以鼻。

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不会认为区区缅甸这样的弹丸之国,值得大明费尽力气去剿灭。

在这些文官看来,大明大军一至,缅军就该望风而降才对。

至于明军曾经在安南遭遇的惨败,早就被他们丢尽犄角旮旯里了。

就是这么自信。

不过魏广德倒是能接受李成梁的计策,毕竟他知道,中国之后和缅甸断断续续打了许多年,但都没有真正将其打服。

缅北复杂的山地地形说原因之一,更主要的是那里的热带雨林,让大军行动非常艰难。

只要缅甸还有青壮兵员,还有抵抗的意志,明军遭遇第二次安南之事也未必不能。

如果按照李成梁的计划,把缅甸青壮聚集在千崖、麓川一带聚歼,那后续在缅甸的军事行动可就轻松了。

毕竟那里剩下的,可都只有老弱病残,他们的抵抗力非常低下,大明对那里的统治才会得到加强。

至于移民实边,那也是必然的。

只不过移民的策略,暂时没不能提出来,战事未起就讨论移民之策,传出去不就说明对缅战争其实是朝廷处心积虑搞出来的,还不知道会被那些老学究喷成什么样子。

正好,引缅军入境,聚而歼之,他们也就没有谴责的理由了。

人家都打进国门了,难道还不兴出手惩戒。

只能说李成梁对大明朝廷并不是真正熟悉,否则也不会害怕因为缅军入境遭遇弹劾罢职。当然,如果他不事先向京城说明情况,京城里没人出面保他,朝堂真闹起来,他这个官儿还真有可能不保。

不过现在内阁当权的,不管是张居正还是魏广德,其实多少都对兵事有所了解。

所以即便弹劾奏疏再多,他们也会选择压下来看情况。

如果李成梁不能控制云南的局势,到那个时候,才有

可能直接拿掉他。

很快,给李成梁的书信写好,魏广德直接找了信封封好,连同先前的两张纸条一起交到张吉手里。

「回信,你一会儿交给那个信使,这两张条子,你马上派人送到朱大人和谭大人府上去。」

魏广德吩咐了东西的用途,想想又说道:「你再派人去趟张首辅府邸,就说晚点我过去一趟,有事儿相商。」

直接登门造访有失体面,魏广德就让张吉先派人知会一声,这样就不唐突了。

若是张居正有事儿,要么他会推迟或者提前,要么就会说明情况,让魏广德改日登门。

毕竟两人都在内阁,平日里见面机会多,根本不愁没时间谈事儿。

只是,李成梁的书信,几乎已经肯定云南战事很可能会在今日爆发,魏广德还是打算连夜过去说明情况。

兵事,绝对不是可以轻视的。

魏广德把李成梁的书信收起来,一会儿打算带到张居正那里,让他看看。

反正这封书信里也没什么不可见人的内容,只是描述了他到达云南后了解到的实情。

而这些,恰恰也是他和张居正两个久居高位的人,最想知道的,地方上的真实情况。

在家里吃过晚饭,和家人说了一声,魏广德就穿着便服出府。

府门外轿子已经准备好,他上轿后,轿夫一声号子,大轿离地而起,向着张府急行而去。

这些,都是张吉事先安排好的。

张居***上已经回了消息,首辅在家中等候魏阁老大驾。

出了内城,魏广德一行很快就到了张府门外,游七已经恭迎在府门等候。

接上魏广德,游七在前面的带路,直接把他引到张居正书房里,张居正已经在房中等候。

「善贷,随便坐,到了我这儿随意就行。」

「叔大兄,这么晚了还打搅,实在感觉兹事体大,最好尽快告知你才是。」

两人简单寒暄几句,就在书房里坐下。

张居正的书房颇大,其实是两间屋的格局,用后世的话来说其实算三间大瓦房。

外屋是个小型会客室,里屋比外屋更大,也才是真正的书房。

房中四壁都是书架,放着张居正爱看的各种书籍。

和魏广德不同,魏广德的书房,旁边专门有间小库房,用来放置他看过的书籍。

因为记忆好,看过一遍大多都能记住,所以也没必要摆在书房,没事儿翻出来再看。

魏广德翻看的书籍涉猎也很广,不过都是看过后就丢小库房里,免的占用书房的书架。

他书房里的书,其实多是当初嘉靖朝时买的道家书籍,都晦涩难懂,魏广德一时半会儿没看明白,就丢书架上了。

后来皇帝也换了,魏广德也就不怎么看这些买回来的道家典籍了,就摆在那里充当门面。

毕竟,道家的书,其实也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承着中华文化,这些书其实很有意思。

也因为晦涩难懂,实在无聊的时候,魏广德就会翻看一阵子。

「今日不知所来何事?」

闲聊一阵,张居正直接把话引入正题。

魏广德也不含糊,从衣袖中摸出李成梁的书信,递到张居正面前说道:「叔大兄先看看再说。」

张居正接过书信,看了信封就知道来自何处。

抽出信纸,凑到烛台前就看起来。

五支蜡烛散发出来的光亮,足够他看清楚信上字迹。

这年头,也只有像他们这样的人家才会如此奢侈点亮五支蜡烛,就算一些地主豪绅也不会如

此做。

没有出乎魏广德预料,张居正很快就开始皱眉。

显然,云南的实情和张居正了解的情况也是差距甚大,所以对李成梁的禀报很是震惊。

「汝契不知道朝廷知不知道云南的情况,所以不好直接行文兵部,选择给我书信说明此事,实在让人触目惊心。」

魏广德还是帮着李成梁找补了一句,这么大的事儿,不走官面,而是私下书信禀报,多少有些说不过去。

不过其实类似情况,张居正也没少遇到,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也不会去深究。

「善贷,你觉得如何?」

张居正是在问魏广德对李成梁的计策,引诱缅军到保山、施甸一线再开打,还要派出奇兵突袭木邦和孟密,封锁缅军西逃之路,最大程度杀伤缅军,为之后进军缅甸清扫障碍。

「听闻那边山高林密,真要让缅军逃回去,大军入缅清剿怕是麻烦的很。

能够在保山、施甸重创缅军大部,即便有残余缅军逃回,当不会对大军进剿制造多大的麻烦。

不过正如汝契担心的,消息传回京城,怕是不少人会坐不住,对他发起弹劾。」

魏广德把自己的考虑说了下,张居正也是点头。

其实看完李成梁的书信,他也觉得此策自豪。

在熟悉的地形围歼缅军有生力量,明军的损失就可以降到最低。

这种仗打下来,朝廷是获益的。

「俞大猷那边有消息吗?」

张居正忽然问道。

「茫茫大海,水师出动以后,联系就很难维持。

不过算算时间,兵部的行文应该已经送到吕宋了,兴许他们已经出兵旧港了。」

魏广德开口说道。

「我现在担心一个情况,那就是云南战事未起,志辅那边已经到了缅甸。」

张居正开口说道。

这年头通信确实麻烦,陆地靠马,水上靠船,稍不注意就会有纰漏。

「叔大兄大可不必担心,志辅没那么傻,出兵前必然会打听清楚的。」

魏广德笑道。

「还是送个消息给他,让他缅甸局势为好。」

张居正小声说道。

免费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